逆流纯真年代(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820

  “黄总。”
  说话的同时,田文生已经快步从门口走回到黄广义面前,站定后再次催促。
  这一刻,被田文生热切地目光盯在脸上,黄广义突然一下感觉很难过: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人都没来盛海,就已经是这样……而我竟然还想要阻击他的股价?
  “抱歉,不太方便说。”心酸苦涩,黄广义突然决定不说了,改而道:“也许不用太久,田兄自己就会知道……”
  他顿了顿,咽回去后一句没说:推测其实不难,只是如果他不愿意来,不肯认,大概谁都拿他没办法。
  送走田文生,随手关上门,黄广义走回到套房中央,站定……突然,“啊~”,抡圆双臂,对着空气挥了一通王八拳。
  “啊啊啊啊啊。”
  一直到累得大喘气,他才停下来,接着一脚踹翻了面前的垃圾桶。
  “老子才不说呢,去你玛的,凭什么所有雷都我一个人踩完?我要留一个给你们……不对,他妈的说不定还多的是呢。”
  “去你大爷的。”
  真的是憋屈坏了,幼稚地发泄完毕,黄广义深呼吸。
  他终于决定不玩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顶级商人,黄广义自始至终都乐于投机取巧,同时又相信,只靠投机取巧,是不够的。
  但若他到这一刻依然觉得江澈只会投机取巧,那他也就到不了今天。
  首先,协调厂商关系,合理利用资源,安排资金周转,包括结交待人,巩固人心士气……这些,可都是见功力的东西。
  其次是布局,能完成“借壳上市”这件事也不是手里拿着一个“爱使股份”就行的。
  它需要寻找恰当的时机,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游说,还需要上层资源的隔空保障——否则做不了,做了也会被非常规手段击落。
  在这一点上,黄广并不是没尝试,只是碰了壁。这说明江澈在这方面也早有布局。
  所以如,果那小子真的是背景查实,农村出身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而且出道仅仅两年多时间,那么他的布局能力,就真的太可怕了。
  想明白这些,黄广义彻底放弃了取胜的可能。
  不求胜的下一步,是尽力不输,或者说尽力争取不要输到一败涂地。
  每一个输光筹码的赌徒,往往都是在刚上桌时谨慎小心,而在输的最后阶段心态崩溃,乱扔筹码,才会真的输到精光的。
  黄广义好赌,早几年有一次,他遇到过一个人,输了两万多后,剩下一千来块主动下桌,说是还要坐车、吃饭,进货。
  以一个赌徒的角度,黄广义从此高看他一眼。第一因为这看似简单的自制力,其实绝大多数赌徒都做不到,也看不起的;第二因为,他自己也是这种人。
  败势之下,黄广义更无比珍惜自己手上的每一点筹码……他现在想要求一个和,哪怕那是一个憋屈惨淡的和。
  只是黄先生并不知道,在江澈手上求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
  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是1992年6月的深城华源,至于宜家是第几家,江澈已经算不太到了,当然也不在意。
  相对而言,“借壳上市”的操作倒是确实引起了不小心的关注。不少人事后一了解才发现,其实这样的操作在国外早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之久。
  宜家上市顺风顺水,而江澈,暂时并没有选择改掉爱使股份这个名字。
  至傻爱国离开盛海,爱使股份进入平稳态势时止,哪怕已经提前分散了股份,江澈摆在明面上的个人财富,也已经达到1.5个亿,实际身家倍于此,实际可调用资金,不止两倍于此。
  这个数字乍看起来不算多,但是1994年,在港城《资本家》杂志当年刊出的福布斯首届中国内地亿万富豪榜上,扮演吊车尾角色的宗庆厚,被认定个人财富也就是两个亿而已。
  尽管制作这个榜单的福布斯相关工作人员据说连来都没有来过内地;
  尽管这份榜单后来传到国内,被笑掉大牙,斥作还不如街头巷尾市民口传的无稽之谈;
  尽管大批譬如这两年卖保健品的,搞矿业,玩火车和玩船的富豪都被福布斯忽略了,而宗庆厚等人的实际财富,事实也远高于榜单数据;
  尽管江澈比谁都清楚,在1994年这样一个年代,当一份榜单上的所有上榜人员都是民营企业家,它是多么的可笑,也知道全国实际可以碾压上榜企业家的人物,其实不论资产还是数量,都数倍于上榜单人物;
  它依然意味着,在回归这个浪潮时代的两年又七个月后,江澈,终于真正拥有了进入资本博弈场,分割大时代蛋糕的资格。
  在这样一个时候。
  江澈首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尽量以宜家这个企业作为形象重点,逐步冷却个人影响。
  他把这件事交给了一个合伙人去做,并提供一切需要用到的资源和关系,这个合伙人的名字,叫做王蔚——那家伙太擅长这个了。
  第二件事,他规划了宜家后续发展中的第一个细节:
  【从此,但凡宜家开设分店,所有门店和仓库,都只买不租。】
  褚涟漪问他为什么。
  郑忻峰说那还有为什么,因为终于阔了,资金太多没处花呗。
  江澈的回答:
  “郑总说的也算对,我要把钱花出去……而这是一个跑马圈地,机不可失的年代。”
第四百九十二章
行业协调
  这还不是一个属于房地产的年代,江澈的跑马圈地,也不是买地皮做开发,而是以宜家为载体,在门店的扩张过程中,悄然无声地逐步积累。
  正常开到哪买到哪就好……等一天,“四海为家”。
  这就像古时候的小地主过日子,有点闲钱就买点地,有点闲钱就买点地……拿在手里能耕能用,还能为将来做的储备,直到终于一天成了大地主,大大地主。
  而且,这一年,钱,正越来越不值钱了。
  饭桌。
  “我,我是股东了吗?”林俞静筷子上的东坡肉颤颤巍巍。
  江澈咽下一口饭,点头。
  “哇。”筷子陷进了肉里。
  “那我是不是很有钱了?”林姑娘的眼眸中意外多出来了几分从前没有,小财迷的兴奋色彩,而且连肉都忘记吃了,可见她有多么认真和恳切。
  想想,大概是因为经过这一回,亲眼见着了江澈围绕一个“钱”字的困境挣扎,苦心谋划,林俞静现在对金钱也多了一些认识。
  江澈心说你有钱个屁哦,6000块钱的原始股而已,我可没有多给你什么股份,想了想,说:“这个,看你自己怎么看待了。”
  “嗯,那我的钱够在盛海买一小块地基了吗?”林俞静目光恳切,又问道。
  “……”这家伙竟然还有这样的投资头脑和眼光?江澈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她,“大概还不够,你要买地基做什么?”
  “哦……”林俞静有点小郁闷,但是很快又眉眼展开,说:“我是学建筑的呀,你忘了?所以当我以为自己很有钱了,我就想,要是能买一块小地基,可以完全按照我的想法,盖一幢自己理想中的房子,那多好啊?”
  “最好到我毕业的时候,房子也一点点盖好了,草也生根了,树也长好了。请你来看。”
  江澈想象了一下那座房子,又想象了一下这个过程和过程里的林俞静。
  “我还想把那三件玩偶服放在那间房子里。”林俞静说。
  “抱歉,那三件玩偶服已经被宜家作为历史文物收藏了。”江澈说。
  吃完饭回到店里,江澈找了一个被同事们戏称为宜家狗腿王的部门小经理,叫做孔德成的,让他去盛海找一块地基买下来。
  孔德成喜上眉梢,凑近了小声说:“那我先去看好地方,等要拿钱的时候……直接跟老板你说。”
  他说的是跟江澈拿钱,而不是从宜家拿,然后他找褚涟漪请假的时候,也没说实话,而是另外寻了一个理由。
  这是人才。
  江澈看着他办了请假手续出来,一路自我沉醉地幻想着从此成为老板亲信,平步青云的美好时光,并没有反感,相反觉得他活得很实在。
  “老孔。”江澈冷不丁喊了一声。
  “……啊?!”孔德成扭头,神情呆了一下。
  竟然被老板叫老孔了,三十八岁的孔德成心说别看只是一个称呼,这里头的意味可深了,想想就好激动。
  “请假手续办好了?”
  “嗯,江总放心,我马上就去,一定把事情办好。”
  “我知道。”江澈笑了笑,说:“不过这事其实没这么急,你今天先帮我另一个忙吧。”说完他从桌子抽屉里取出来一个信封,放在桌面上推过去,继续道:“这里面是6000块钱。”
  孔德成拿钱,点头,什么都没问。作为一个很擅长察言观色的人,他知道这钱肯定不是给他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8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