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89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1]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裸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2]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3]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4]
朱熹云:序曰:“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所以说也。‘说以使民,民忘其死’,其惟《东山》乎?”愚谓“完”谓全师而归,无死伤之苦。“思”谓未至而思,有怆恨之怀。至于“室家望女”、“男女及时”,亦皆其心之所愿而不敢言者。上之人乃先其未发而歌咏以劳苦之,则其欢欣感激之情为如何哉!盖古之劳诗皆如此。其上下之际,情志交孚,虽家人父子之相语,无以过之。此其所以维持巩固数十百年,而无一旦土崩之患也。
[1]赋也。东山,所征之地也。慆慆,言久也。零,落也。濛,雨貌。裳衣,平居之服也。勿士行枚,未详其义。郑氏曰:士,事也。行,陈也。枚,如箸,衔之,有繣结项中,以止语也。蜎蜎,动貌。蠋,桑虫,似蚕者也。烝,发语声。敦,独处不移之貌。此则兴也。〇成王既得《鸱鸮》之诗,又感雷风之变,始悟而迎周公。于是周公东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归士。盖为之述其意而言曰:“我之东征既久,而归涂又有遇雨之劳。”因追言其在东而言归之时,心已西向而悲。于是制其平居之服,而以为自今可以勿为行陈衔枚之事矣。及其在涂,则又睹物起兴而自叹曰:“彼蜎蜎者蠋,其在彼桑野矣,此敦然而独宿者,则亦在此车下矣。”
[2]赋也。果裸,栝楼也。施,延也。蔓生延施于宇下也。伊威,鼠妇也。室不扫则有之。蟏蛸,小蜘蛛也,户无人出入则结网当之。町畽,舍旁隙地也。无人焉,故鹿以为场也。熠耀,明不定貌。宵行,虫名,如蚕,夜行,喉下有光如萤也。〇章首四句言其往来之劳,在外之久,故每章重言,见其感念之深。遂言己东征而室庐荒废至于如此,亦可畏矣。然岂可畏而不归哉!亦可怀思而已。此则述其归未至而思家之情也。
[3]赋也。鹳,水鸟,似鹤者也。垤,蚁冢也。穹窒,见《七月》。〇将阴雨,则穴处者先知,故蚁出垤而鹳就食之,遂鸣于其上也。行者之妻亦思其夫之劳苦而叹息于家,于是洒扫穹窒以待其归,而其夫之行忽已至矣。因见苦瓜系于栗薪之上,而曰:“自我之不见此,亦已三年矣。”栗,周土所宜木,与苦瓜皆微物也。见之而喜,则其行久而感深可知矣。
[4]赋而兴也。仓庚飞,昏姻时也。熠耀,鲜明也。黄白曰皇。駵白曰驳。缡,妇人之袆也。母戒女而为之施衿结帨也。九其仪,十其仪,言其仪之多也。〇赋时物以起兴,而言东征之归士未有室家者,及时而昏姻,既甚美矣。其旧有室家者,相见而喜,当如何邪!
破斧
《诗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1]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2]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3]
朱熹云:范氏曰:象日以杀舜为事,舜为天子也,则封之。管、蔡启商以叛,周公之为相也,则诛之。迹虽不同,其道则一也。盖象之祸及于舜而已,故舜封之;管、蔡流言,将危周公以间王室,得罪于天下,故周公诛之。非周公诛之,天下之所当诛也。周公岂得而私之哉!
[1]赋也。隋銎曰斧,方銎曰斨,征伐之用也。四国,四方之国也。皇,匡也。将,大也。〇从军之士以前篇周公劳己之勤,故言此以答其意。曰:“东征之役,既破我斧,而缺我斨,其劳甚矣。然周公之为此举,盖将使四方莫敢不一于正而后已。其哀我人也,岂不大哉!”然则虽有破斧缺斨之劳,而义有所不得辞矣。夫管、蔡流言以谤周公,而公以六军之众往而征之,使其心一有出于自私而不在于天下,则抚之虽勤,劳之虽至,而从役之士岂能不怨也哉?今观此诗,固足以见周公之心大公至正,天下信其无有一豪自爱之私。抑又有以见当是之时,虽被坚执锐之人,亦皆能以周公之心为心,而不自为一身一家之计,盖亦莫非圣人之徒也。学者于此熟玩而有得焉,则其心正大,而天地之情真可见矣。
[2]赋也。锜,凿属。吪,化。嘉,善也。
[3]赋也。銶,木属。遒,敛而固之也。休,美也。
伐柯
《诗序》:《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1]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2]
[1]比也。柯,斧柄也。克,能也。媒,通二姓之言者也。〇周公居东之时,东人言此,以比平日欲见周公之难。
[2]比也。则,法也。我,东人自我也。之子,指其妻而言也。笾,竹豆也。豆,木豆也。践,行列之貌。〇言伐柯而有斧,则不过即此旧斧之柯,而得其新柯之法。娶妻而有媒,则亦不过即此见之,而成其同牢之礼矣。东人言此,以比今日得见周公之易,深喜之之词也。
九罭
《诗序》:《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九罭之鱼鳟鲂。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1]
鸿飞遵渚,
公归无所,于女信处。[2]
鸿飞遵陆,
公归不复,于女信宿![3]
是以有衮衣兮,
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4]
[1]兴也。九罭,九囊之网也。鳟,似鲩而鳞细,眼赤。鲂,已见上。皆鱼之美者也。我,东人自我也。之子,指周公也。衮衣裳九章,一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雉也,四曰火,五曰宗彝虎蜼也,皆缋于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绣于裳。天子之龙一升二降。上公但有降龙,以龙首卷然,故谓之衮也。〇此亦周公居东之时,东人喜得见之,而言九罭之网则有鳟鲂之鱼矣,我觏之子,则见其衮衣绣裳之服矣。
[2]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曰信。〇东人闻成王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则遵渚矣,公归岂无所乎?今特于女信处而已。
[3]兴也。高平曰陆。不复,言将留相王室而不复来东也。
[4]赋也。承上二章,言周公信处信宿于此,是以东方有此服衮衣之人。又愿其且留于此,无遽迎公以归,归则将不复来,而使我心悲也。
狼跋
《诗序》:《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
狼跋其胡,载其尾。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1]
狼其尾,载跋其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