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331

迎亲骏马色红黄。
她娘为她系佩巾,
种种仪式求吉祥。
新婚时节真美丽,
现在重逢会怎样?
【注释】
[21]仓庚:鸟名,即黄莺。
[22]之子:这个姑娘,指新婚时的妻子。归:出嫁。
[23]皇:黄白色。驳:红白色。
[24]缡(lí):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25]九十:形容婚礼仪式繁多,非确数。
[26]新:指新婚时。孔嘉:非常美丽。
[27]旧:久。这里指久别之后。
破斧
【题解】
这是歌颂周公东征的诗。周灭殷后,武王将殷地分为三部分,让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管理。封纣的儿子武庚为诸侯,受三叔的监视。武王死后,成王立,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后来武庚纠合管叔、蔡叔以及殷商旧属国起兵反周。周公率兵东征,平定了这次叛乱。随周公东征的士卒,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兵器打得都缺损了,最后终于获胜,因而唱出了这首歌。《毛诗序》说:“《破斧》,美周公也。”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破斧》,美周公伐罪救民也。”“此四国之民望救于公,如大旱之遇云霓也。盖三叔挟殷以畔,其民陷于叛逆,莫能自拔也久矣。一旦得睹旌旗,拯民水火,非惟四国疆土有所匡固,即我小民亦保全良多。”这是说周公东征的缘由和后果,对理解诗意很有帮助。此诗章法比较简单,全诗三章,每章只换了三个字,反复吟唱,表达了将士们艰苦奋战,取得胜利的自豪,也表达了对周公的感恩。
既破我斧[1],
又缺我斨[2]。
周公东征,
四国是皇[3]。
哀我人斯[4],
亦孔之将[5]。
【译文】
战斧已经有破损,
大斨也已有缺痕。
周公这次去东征,
四国闻风皆惊魂。
周公哀怜我人民,
他的恩德大无垠。
【注释】
[1]斧:圆孔曰“斧”。
[2]斨(qiāng):方孔曰“斨”。
[3]四国:姚际恒曰:“四国,商与管、蔡、霍也。”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朱熹《诗集传》谓“四方之国”。皇:通“匡”,即匡正、治理。一说借为“惶”,恐慌。
[4]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我人:我们这些人。斯:语助词。
[5]孔:很,非常。将:大。《郑笺》:“此言周公之哀我民人,其德也甚大也。”
既破我斧,
又缺我锜[6]。
周公东征,
四国是吪[7]。
哀我人斯,
亦孔之嘉[8]。
【译文】
战斧已经有破损,
战锜也已有缺瑕。
周公这次去东征,
四国已经被感化。
周公哀怜我人民,
他的恩德实可嘉。
【注释】
[6]锜(qí):一种凿类兵器。
[7]吪(é):感化,变化。一说震惊貌。
[8]嘉:善,好。
既破我斧,
又缺我銶[9]。
周公东征,
四国是遒[10]。
哀我人斯,
亦孔之休[11]。
【译文】
战斧已被砍破损,
战锹也已有残痕。
周公这次去东征,
四国安定已来临。
周公哀怜我人民,
恩德之大天下闻。
【注释】
[9]銶:即“锹”。或以为独头斧。
[10]遒:团结、安和之意。一说“迫”。
[11]休:美好,与“嘉”、“将”意同。
伐柯
【题解】
对此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这是写娶妻要通过媒人介绍,就如同做斧柄要用斧头砍木一样。“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姻的主要形式,所以后代请人说媒称“作伐”。另说是赞美周公的。《毛诗序》说:“《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郑笺》:“成王既得雷雨大风之变,欲迎周公,而朝廷群臣犹惑于管、蔡之言,不知周公之圣德,疑于王迎之礼,是以刺之。”仔细阅读此诗,不知何句为美周公,何句为刺群臣。再读《传》、《郑笺》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此疑问得以解决。《郑笺》曰:“伐柯之道,唯斧乃能之,此以类求其类也,以喻成王欲迎周公,当使贤者先往。……媒者,能通二姓之言,定人室家之道,以喻王欲迎周公,当先使晓王与周公之意者又先往。”王氏《集疏》曰:“案:周公能以礼义为国,今成王欲治天下,当迎周公归也。宋苏轼《诗传》曰:‘伐柯而不用斧,取妻而不用媒,岂可得哉?今成王欲治国,弃周公而不召,亦不可得也。’最合经意,今从之。”因此诗全用比喻,这种解释也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