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331

黎民百官心一致,
普遍感激您恩情。
【注释】
[22]吊:至,指神灵、祖考降临。一说训“淑”,即善。
[23]诒:送,赠给。
[24]质:质朴,诚实。
[25]日用饮食:以日用饮食为事,形容人民质朴之状态。
[26]群黎:民众,指普通劳动人民。百姓:贵族,即百官族姓。
[27]为:读“讹”,即感化。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为,当读如‘式讹尔心’之讹。讹,化也。”为,繁体为“爲”,与“譌”因形近而误。
如月之恒[28],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29]。
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30]。
【译文】
您像明月在天恒,
您像太阳日东升。
您像南山永长寿,
永不亏损不坍崩。
您像松柏永繁茂,
福寿都由您继承。
【注释】
[28]恒:陈奂《诗毛氏传疏》释为“月上弦之貌”。
[29]骞:亏损。崩:崩溃。
[30]或承:即“是承”。承,继承,承受。
采薇
【题解】
这是一位戍边兵士在服役归来途中写下的诗篇。诗的写作时代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周懿王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久戍不归的思家之苦,追忆了在战场上同仇乱忾、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最后描写归途中所见到的情景及内心的伤感之情。《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也。”此诗创造出了千古称颂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二字写尽了杨柳的风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且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是用任何词汇都无法替代的。《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谢安和他的子弟们聚会,他提出一个问题:《诗经》中哪个句子最优美?他的侄子谢玄回答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见古人对此诗评价之高。“杨柳依依”的意象一经创造出来,便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是很中肯的。此诗另一成功处,是创造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美学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征人有幸生还,本应兴高采烈,但想起离家时柳枝轻飏,回来时已不知是几年后的雨雪纷飞时光,不知家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怎能不伤心悲痛呢!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3]。
靡室靡家[4],
玁狁之故[5]。
不遑启居[6],
玁狁之故。
【译文】
采薇菜呀采薇菜,
薇菜已经发了芽。
说归家呀道归家,
一年又快过完啦。
没有妻子没成家,
因和玁狁把仗打。
没有空暇难休息,
要和玁狁去厮杀。
【注释】
[1]薇(wēi):野豌豆苗,嫩苗可吃。
[2]作:生,指薇冒出地面。止:语气词。
[3]莫:同“暮”。
[4]靡(mí):无,没有。
[5]玁狁(xiǎn
yǔn):也作“猃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秦汉时称“匈奴”,隋唐时称“突厥”,也统称“北狄”。
[6]不遑(huáng):无暇,没有时间。启:跪。居:坐。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7],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8]。
【译文】
采薇菜呀采薇菜,
采那薇菜柔嫩芽。
说归家呀道归家,
愁思不已乱如麻。
忧心忡忡如火烧,
又饥又渴日难熬。
驻地不定常调动,
让谁来把家书捎。
【注释】
[7]烈烈:形容忧心如焚的境况。
[8]聘:探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