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331

众口毁谤气焰高。
下民百姓遭大难,
灾祸不是降自天。
当面言欢背后骂,
坏人专横没法办。
【注释】
[38]黾勉:努力。
[39]嚣嚣(áo,或读xiāo):众口毁谤貌。
[40]孽:灾殃,祸患。
[41]噂(zǔn)沓背憎:噂,聚语也。沓,合也。王逸注:“沓,合也。诗言小人之情,聚则相合,背则相憎。”
[42]职竞由人:言纷争非降自天,而是由人造成的。职竞,《毛传》:“职,主也。”竞,争夺。
悠悠我里[43],
亦孔之痗[44]。
四方有羡[45],
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46],
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47],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48]。
【译文】
悠悠愁思思不断,
忧痛太多成疾患。
四方人们都悠闲,
我独处在忧伤间。
人们生活都安逸,
我独不敢片刻闲。
天命无常没定数,
我不敢效法我友自逸安。
【注释】
[43]悠悠:忧思深长貌。里:通“悝”,忧也。
[44]痗(mèi):心中难受、痛苦。
[45]羡:余,指富裕,有余财。
[46]逸:安乐,安逸。
[47]不彻:言天命无常,无轨可循。彻,通“辙”,即轨辙。
[48]效:效法,学习。
雨无正
【题解】
这是一位侍御大夫讽刺幽王昏庸及其群臣误国的诗。这里所写是西周灭亡前的情景。当时幽王宠爱褒姒,朝政混乱,国势日颓,民不聊生。天降灾荒,加上幽王的专制,不纳言听谏,不用贤良,高官大臣只知明哲保身,不辅政,不建言,甚至逃离了京城。面对这种局面,这位侍御大夫表现了深深的忧虑,用诗歌写出了当时天地、国家、君王、大臣、百姓的种种景象,以细腻质朴的语言,将一幅民饥国乱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至于诗题为《雨无正》,正文中不见此三字,不合《诗经》诗题体例,不知从何而来。《毛诗序》说:“《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朱熹《诗集传》引刘元城云:“《韩诗》有《雨无极》篇,《序》:云‘《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至其诗之文,则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八字。”或说“雨无正”为“周无正”之误。欧阳修、姚际恒则认为诗题可能有误,只能采取阙疑的态度,不必强论。
浩浩昊天[1],
不骏其德[2]。
降丧饥馑[3],
斩伐四国[4]。
旻天疾威[5],
弗虑弗图[6]。
舍彼有罪[7],
既伏其辜[8]。
若此无罪,
沦胥以铺[9]。
【译文】
浩渺广阔的上天,
恩德不常降人间。
降下饥荒和死亡,
四方百姓遭残伤。
上天无情施暴虐,
不加考虑不思量。
有罪之人让他亡,
认罪伏法理应当。
为何让那没罪人,
个个连连遭祸殃。
【注释】
[1]浩浩:广大貌。昊天:皇天。昊,广大之意。
[2]骏:长,经常。
[3]降丧饥馑:此言上天降下了死亡与饥荒。丧,死亡。《毛传》:“谷不熟曰饥,蔬不熟曰馑。”
[4]斩伐:残害,摧残。
[5]旻(mín)天:当作“昊天”。疾威:暴虐。
[6]虑、图:二字同义,都是考虑、谋划的意思。
[7]舍:舍弃。
[8]伏:伏法。
[9]沦:陷。胥:相。铺:通“痡”,病,痛苦。
周宗既灭[10],
靡所止戾[11]。
正大夫离居[12],
莫知我勚[13]。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