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22

  他叹息一声之后就走开,科幻小说精品太少,受众很狭窄,这样的情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善的。
  ……
  第二天一早,林翰罕见的起了个早床,他在外面的公园里面慢跑几圈之后就带着豆浆油条回家准备享用,全职作家的作息时间比较恼火,可以说是全天休息,也可以说是在全天工作,根本没有规划好。
  将新书的稿子装在手机里面之后,他就赶赴人大的校园,准备去听一听童永烈的讲座,而林翰跟李文渊约定的时间是在讲座前的一个小时,他们俩可以找个地方谈论林翰新书的问题。
  作为国内顶级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拥有着太多太多的荣誉,每年都会有数不清的考生想要加入其中,能在这样的顶级学府召开科幻小说方面的讲座,童永烈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来到海淀区之后,林翰便找到了人民大学的大门,这里没有北大清华占地面积达,但却有一种小巧玲珑的美感。
  走进人大西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可在汉白玉大理石上面的“中国人民大学”几个大字,同时还有污到不行的校徽。林翰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调侃校徽的段子,人大这三人搞基的校徽每次都是出场率最高的。
  围墙内出现一抹红色,原本热烈的红色在校园里面却显得生机勃勃而又格外安宁,这边的建筑物外表大多都是这个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整个校园如同一个微型社区办,餐厅、咖啡厅、运动馆、食堂、教学楼、图书馆、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从西门走到东门,林翰领略到了现代化建筑的美感,也搜寻到饱经沧桑的历史痕迹。爬山虎将枝叶神找到教学楼的边边角角,仿佛要把窗户也遮了过去,温暖而厚重。
  找到李文渊说的那个咖啡厅之后,林翰便推门而入,此时的咖啡厅里面正有几名学生在积极的做着小组作业,李文渊穿着见黑色夹克坐在窗前冲着自己挥手。
  找到位置坐下,林翰笑着问道:“你来多久了?”
  “我就住在这附近,直接开车过来挺快的。刚刚我已经打听好了,童老师的讲座是在明德堂,也就是如论讲堂,十点钟正式开始,我们可以坐一个小时再过去。”
  “一大早就喝咖啡,我们也是够了。话说你什么时候写新书呢,上一本书都很久了吧?”林翰开口询问着,自己好友算是新生代科幻小说的顶尖人物,如果是开新书的话,肯定会万众瞩目。
  谁知道李文渊摆摆手,他似乎不想在自己身上停留,“别说我了,还是看看你的新书吧。之前我在度假的时候,就听你说写好了引言跟开头,现在给我瞧瞧?”
  “事实上,我就是为了这个来的,你来帮我提点意见。”
  林翰掏出手机,将里面的小说通过邮件发送给李文渊,等待他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来。
  李文渊手机叮一下就来了提示,只是在点击查看之前,特别郑重其事地问道:“你在版权局做过登记了吧?”
  “当然,你放心看吧。”
  听见林翰这句话之后,李文渊才慢慢将邮件的附件打开,自己全神贯注的阅读起来。
  其实这句话根本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对双方以及作品负责。曾经有别的类型作者在没有登记版权的时候,将半成品小说交给朋友阅读、提意见,然后他朋友抢先一步去注册了版权,两个人在微博上打了半年口水仗之后,又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的。
  让朋友斧正一下小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因此出现什么纠纷那可就伤感情。现在大家基本上在阅读别人未发表小说时都会这么询问一句,实在不想反目成仇。
  李文渊认认真真阅读着林翰这篇名为《我,机器人》的小说,开头那三条法则直接让他陷入了沉思当中,如同当头棒喝一般,让他瞬间眼前一亮,这个总结,这个设定太赞了!
  任何定律或者法则都不是完美的,这三条法则第一条解除了人类最根本的担忧,让机器人不能对人类下手,第二条法则则是加强了对机器人的控制,第三条才是机器人的自我保护问题。
  这三大定律看起来如此强大,李文渊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后面的故事里面,机器人会怎么打破这三大法则进行反叛跟进化呢?
  《我,机器人》的故事发生在三大法则的前提下,当未来机器人开始普及时,由于这三大法则的紧箍咒一直牢牢锁住机器人,所以人跟机器人能够和谐相处,相安无事。
  李文渊有预感,这开篇的三大法则一定会引起相当大的讨论,不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声音都必然会增加。
  只是在看完了《罗比》还有《环舞》两个章节之后,李文渊突然抬起头说道:“怎么说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最前面那三大法则,或许这会影响到后面一大批人的创作。后面两个章节里,大概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描写机器人吧,我觉得吸引力不足够,如果作为商业化的小说肯定比较困难,但那时对普通人而言,正宗科幻迷以及有文化底蕴的读者想必会为此而疯狂。”
  “真的?那我就放心了,事实上这长篇小说后面还有好几章,我打算一边发在《科幻世界》上,一边准备出版。我的经纪人已经开始联系出版社了,希望结果一切良好。”
  “如果是10分的话,我会给9.5分,因为后面没写完,让我心里痒痒,快点写完吧!”李文渊开口笑着,这种煎熬最是折磨人了。
第39章
软硬科幻
  “说真的,如果你想要走出版路线的话,建议你快点把后面的写出来,这样在杂志刊登第一期之后,就可以跟出版社谈判,利用杂志社的连载来拉动实体书的销量。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出版社,我可以介绍一个,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业内就十分有名。”
  李文渊建议着说道,这部小说的吸引力很大,而且可以有划时代的功劳,那三大法则一看就是非常睿智的,几乎可以单独开创机器人系列了。
  林翰脸上的笑容没有停下来,他耸耸肩膀:“目前正在积极联系当中,我的写作速度也还可以,12月底应该能把所有的章节写出来。”
  “速度这么快?”李文渊一边起身站起来,一边诧异的说着,他觉得写这些东西有时候全看灵感,灵感一来就能下笔如泉涌,灵感一走就只有一个字一个字往外面憋。
  跟别的作家比起来,林翰简直就是在作弊,脑子里面有货,自己只要写出来就行,修改一下各种细节就行,免得出现BUG。
  看了看手表,两人结账之后就走出咖啡厅,此时的人大校园里面正好响起铃声来,路上的学生们步伐都变匆忙了不少,想要赶紧到教室里面去。
  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们朝气蓬勃,林翰觉得自己明明大不了几岁,但心情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李文渊在一边带路,他打趣着说道:“人大的学生素质都很不错,我在这里办过一次签售,起码没人拿盗版书让我给他签名,而且这里的图书馆藏书很多,偶尔查询一下资料挺好的。做我们科幻这一行,必要的科学知识少不了,硬科幻更容易受到青睐一些,所以必须经常来充电。”
  的确,写科幻文可不是别类型的,起码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做支撑,不能随便乱想,那样就会失去现实的基础。
  “要不是我距离这边太远了,我也想长期过来看看,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久了,心态肯定都会变得年轻起来。”
  林翰住的地方跟这边并不顺路,坐地铁都还需要换乘才行,偶尔过来一趟还行。
  此时的明德堂外竖立有一个小型的展架,展架上面赫然是一位中年模样的儒雅男子,在海报上面还有其余文字:《战神后裔》、《月球的镜像》作者童永烈先生莅临人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入内。
  这时已经快到十点钟了,陆陆续续有学生拿着书或者背着双肩膀走过来,难得有一天明德堂不要票,就正好过去看看。
  “哎呀,珠珠你走快点嘛,马上就十点,要是没位置了,我会杀了你的!”一个穿着平底鞋的眼镜儿女生快步往前面跑着,身后还有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孩跟在后面。
  “别急啊,这是科幻的讲座,你一个经济学的跑过去听得懂吗?你先过去帮我占位置,我歇一下就来。”
  还有几名男生正组队兴高采烈的谈论着,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聊天,“要不是你告诉我,都险些忘记童大大来我们学校开讲座,而且还是在明德堂,差点就错过。”
  “我最喜欢童大大的《半人马座的流星》,可惜有好久都没看见他新书,现在科幻是越来越不行了。”
  “就是,除了少数几个能拿得出手,现在科幻作家都不行,也就李文渊还有董浩波的书可以看两眼。”
  “最近你们看没有,在豆瓣小组里面推得特火的《乡村教师》?我看了一下,觉得很不错啊,起码作者有点物理基础,没有瞎掰。”
  林翰跟李文渊站在展架面前相视一笑,居然从这些学生嘴里面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这种感觉挺奇妙的。
  待到他们俩人走入明德堂的时候,发现这乌压压一片人头看起来很是恐怖。还没有开始,前面的位置都一个不落,就连中后排也只剩下边边角角了。
  此时还有源源不断的学生从几个入口进来,能容纳一千人的房间里面已经有了八百多个观众在翘首以盼。
  林翰随便选了个边上的位置后就跟李文渊一起坐了下来,他们认真打量着这些年轻的面孔,觉得倍受鼓舞。
  科幻文学的受众都很年轻,这些人是未来支持科幻文学的中坚力量,原来还有这么多人默默关注、默默支持着科幻文学,他们并不孤独!
  时间差不多到了,童永烈便独自一人走上了舞台上的讲台,他看起来头发有些灰白,但浑身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一身笔挺的西装很是帅气,有种从容不迫的大气。
  “大家上午好,我刚刚还特别担心场地选大了呢,结果出来一看,发现这么多同学。你们该不会是学生会请来的托儿吧?”
  童永烈性格似乎很幽默,一上来就开始活跃气氛,随意调侃着自己。
  下面这些学生也很积极配合的异口同声说道:“不是!我们是自来水!”
  “自来水是什么意思?”童永烈笑了笑,“今天我们不谈论自来水还是白开水的问题,我们探讨的是科幻文学的发展。科幻也是一种文学,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还算迅速,近几天我看了一个新作者写的小说《乡村教师》,听说在你们学生中挺火的,你们看过没有?”
  下面这些学生叽叽喳喳的回答起来,有的说看过,有的说没有,有些人则是快速把这个名字记下来等会儿回去找找,闹腾的现场气氛很好,没有平常那些讲座的枯燥乏味,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在今天开讲前,我们先来弄清楚一个概念,很多人都把科幻文学分成硬科幻跟软科幻,谁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眼中这两种科幻的区别呢?”
  一双双手迅速举了起来,这个话题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不论在什么地方一提出来,就能迅速盖起几百楼的帖子来,热度居高不下。
  现场的学生里面以男生居多,但女生数量居然也站了四分之一,这可是在人大,而不是清华或者其余理工科类的学校。人大虽然是综合类院校,但主要偏向文史类一些,在这里都能有这么多科幻读者,林翰觉得自己等人低估了年轻一代的读者基数。
  齐刷刷高举的双手都对这个问题有答案,童永烈在这么多人里面也看不清楚李文渊什么的,只是随便找了个蓝色条纹衣服的男生,工作人员迅速冲上去将话筒交给他。
  “童老师你好,硬科幻在百科全书里面最标准的定义是主要视角基于物理定律或者工程技术的科学幻想作品。而软科幻则是相对的主要世界不再这些技术上面,但依然保持在科学范畴之内的幻想文学作品,也可以叫社会以及人文科学幻想文学。”
  好家伙,不愧是文科生,林翰都挺佩服这个男生的记忆力,能将百科全书的释义原封不动背下来。
  其余学生听见他的解释之后,也基本上都点点头,这两种科幻的各自特点早就已经被讨论过无数次。
  然而童永烈并没有满足,他拿着麦克风走到舞台前方,“这是百科全书的解释,那这位同学你自己的看法呢?”
  “我觉得把,科幻文学所谓的软和硬,主要是从技术还有科幻构思上面说的。硬科幻就是用天文、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为理论跟创意的核心,像什么黑洞、人工智能、基因改造就在这里面。软科幻的话,就是缺乏技术细节支持的,就比较抽象,从社会学角度去构思。”
  现场的人们都纷纷把掌声献给这位男同学,他不管能背出最标准的答案来,还能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人非常难得。
  林翰听完之后也不住的点头,其实硬科幻跟软科幻并没有太过于明确的分类,有时候不仅是构思跟内核的不同,还要看小说或者电影的具体表现形式。
  比如地球上面拍摄时空穿越的电影,《星际穿越》就是硬科幻,有各种物理学原理做基础,让人觉得这是可行的。而《恐怖游轮》里面不停地回到同样一天,那就是属于软得不算科幻了,往往不会考虑在科学上是否站得住脚。
  在现实中,读者们喜爱的就是硬科幻类的小说跟电影,那样更容易接受一些,更加直白,甚至在阅读硬科幻书籍时,会认为这些情况在未来的确会发生。
第40章
引荐出版社
  童永烈不光书写得好,就连讲座都非常风趣,在谈笑声中跟这些读者探讨了过去的科幻类型以及未来的发展,让现场气氛为之活跃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