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22

  哪怕是林翰跟李文渊两位专业的科幻作家也听得津津有味,一点也没有走神的意思,很多观点都是不谋而合的。
  “作为生产跟消费科幻作品的大国,美国在流水线上保持了几十年的顺畅,科幻作品多元化跟多样化让人叹为观止。只是我们国内的科幻作品有一种断点续存的轨迹,没有一个清晰贯穿始终的年轮脉络。
  从整个大趋势上来看,不得不承认,现在世界科幻文学处于一种衰落的时代,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原因有方方面面,比如美国的科幻文学,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读者老化,越老越难以发展。
  但是在我们中国却为之相反,像你们一样的年轻读者越来越多,从以前一个比较封闭的读者圈慢慢扩散开来,向各个领域发展,以前局限在校园,但现在各行各业都有科幻爱好者的身影,不论是IT领域、航天领域、金融领域或者你们以后从事的各种职业,都有很多的科幻迷。
  我相信在新一代的作者跟新一代的读者联合之下,我们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必将来临!谢谢大家。”
  前面的铺垫到最后的慷慨陈词,现场的听众们都激动不已,听到最后干脆站起身来,掌声雷动,纷纷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中国科幻文学的领路人。
  每个人都是科幻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人都是科幻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林翰使劲儿拍了拍手掌,他知道在未来科幻的黄金时代里面,自己必将拥有一席之地,这讲座听得他热血沸腾,恨不得赶紧回去打开电脑狂写两万字。
  童永烈站在讲台前鞠了鞠躬,可连绵不断的掌声让他不得不停下来,甚至还有听众拿着实体书跑去找他要签名,这位科幻大神也都是来者不拒,不管是签名或者拥抱都答应下来。
  学校的保安跟学生会的志愿者正维持着秩序,现场的人久久不愿意离场,这个讲座坚定了他们在科幻上走下去的心,不光自己看科幻小说,也推荐给自己周围的同学跟朋友,甚至还有文笔跟想象力出众的学生决定自己动笔写。
  从过道走到舞台上去,李文渊笑着拥抱了一下童永烈,开玩笑地说道:“童老师,你讲得太好了,你看我手都差点拍肿了。”
  童永烈抚了抚自己的眼镜,他语气很轻松的回应道:“小李你躲在哪里去了,我一直都用目光寻找你,要是早发现你,我就让你起来给大家继续分享一下。这位是?”
  “林翰,跟我一起来听讲座的,顺便给我看了看他的新书,新书不出意外又会引起大讨论,天生就是写科幻小说的。”
  这时候,林翰也上前介绍了一下自己,同时伸手跟童永烈握了握,“童老师好,我是看着您小说长大的,现在终于见到真人了,要不是嫌弃书太重,我就拖一大筐您的书来找您签名。”
  这话一点也没错,原主从小就喜欢看科幻小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说几乎是伴随着他的成长。
  “我知道你那篇《乡村教师》,我周围很多朋友都说质量很不错,能登上《小说选刊》一点也不意外。你的新书是写什么类型的,要是写长篇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出版。”
  林翰趁着这会儿没人找童永烈签名,于是快速说道:“主要是写机器人的,涉及到机器人的方方面面,算是机器人的历史,由若干个小故事构成。”
  “早上我才看了前面两章,写得相当不错,特别是开头列出来的那机器人三大法则简直惊讶到我了,这绝对是划时代的标志,天才般的构想,可以给后面写机器人的作者竖立一个标杆。”李文渊不停地夸赞着,他一想到这个就平静不下来,中外科幻作家中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总结出这三大法则来。
  童永烈顿时来了兴趣,他看了看林翰一眼,笑着说道:“小李都这么说了,我要是不看上两眼,恐怕晚上回去都睡不着,方便给我看看吗?”
  林翰摊开手,“这是我的荣幸,是发到您邮箱里面还是怎么着?”
  “先发到我QQ邮箱吧,我们边走边说,中午要是没事的话,我们一起吃顿饭,人大出版社的两个朋友还有人大的两个教授也在,能扩展一下人脉,以后出书可以找他们。”
  那敢情好,林翰正愁自己找不到出版社的熟人,如果作为新人去投稿的话,很多时候都会被压价以及剥削,有熟人带路自然不愁。
  他跟李文渊对视一眼,打趣着说道:“当然没问题,这可是人大出版社的,要他们肯出版我的小说,那就是天大的喜讯。”
  童永烈将桌子上面的东西收拾好之后,就慢慢朝着外面走着,这时几个中年男子则是言笑晏晏的走了过来。
  “老童,咱们人大的学生够给面子吧,之前让你来,你非不肯,这些可都是科幻的苗子。”
  “是啊,让你来人大开个讲座,我可算是五顾茅庐。”
  “好久没看你写小说了,什么时候再把新书给我们看看啊,这些年可没多少科幻精品书好看的。”
  “你们人大确实氛围好,我之前还在想这个讲座厅会不会太大了,一千人怎么来的了。结果发现还有人在后面站着听,这才是真的触动到我。至于新书嘛,还在构思当中,不过我身边这位小友据说有一本很不错的新书,待会儿我们可以一起看看。”童永烈指了指林翰,他介绍着说道:“林翰,笔名外星人,写《乡村教师》的。李文渊,《冲出太阳系》、《决战太空》的作者。”
  一般的小说作者都是书出名,人不出名,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本书,但不知道作者叫什么名字或者长什么样的。
  因此童永烈在介绍的时候,就把笔名还有代表作说出来,这样才能对号入座。
  这几个人看起来关系非常好,童永烈又指着这几人说道:“这位是人大出版社的总经理赵涵,他旁边就是资深编辑刘军,至于这个老不正经的是人大汉青学院的教授叶光亮,最后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顾明教授。”
  果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童永烈的这些朋友一个个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
  林翰冲着这些前辈们笑了笑,打招呼说道:“前辈们好,我是林翰,没事写点科幻小说的。”
  赵涵看了看林翰,他开口说道:“你那《乡村教师》写得真不错,我们出版社很多人都喜欢,我还以为你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人呢,没想到这么年轻,可真是年轻有为啊!”
  “把教师跟科幻联系起来,这还是第一次看到,非常新颖的写法。我们这些当了一辈子教师的人看到这文章自然喜爱得紧,你说是不是,老顾?”叶光亮也感叹起来。
  “谁说不是呢,后生可畏啊,科幻小说的未来都是在你们手中,你那新书什么时候发表,我到时候一定去买来看看。”顾明他们都是科幻爱好者,能看到最新的精品小说冒头,那对他们而言是极其有价值的事情。
  童永烈拍了拍赵涵的肩膀,“老赵,等会儿你好好给小林的新书把把关,要是可以的话,你们人大出版社完全可以出一本科幻小说嘛!”
  “这我可不敢打包票,得让刘军这个专业的编辑来评价,但我们出版社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作家的,这一点可以放心。”
第41章
稿费与版税
  一行人来到人大外面的中餐馆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的打开各自的手机,开始阅读起林翰发送过来的这前面两章稿件跟序言,一个个忘情投入得都忘记点菜了。
  只剩下李文渊跟林翰两人相视一笑,他们开始点一些口味清淡点的菜肴,让服务员推荐了几款特色菜之后就安安静静等候在一旁。
  童永烈率先将这几万字的部分阅读完了,他将手机放下,然后感慨地说道:“小林啊,这本书绝对是硬科幻里面的精品,你这是打算写出一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吗?每一个小故事都值得思考。”
  “童老师,我是有这个打算,按照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来编写故事,后面还有五个小故事没有写出来。”林翰听见这个评价之后,不由得喜上眉梢,这是专业人士的认可。
  另外三人也都陆陆续续的看完了,他们一个个目光复杂的看着林翰,这小说质量没的说,真不像是一个新人写出来的。
  叶光亮跟顾明两人做惯了教师,他们看着这跟自己学生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居然能写出如此让人震惊的科幻小说,说不惊讶都是假的。
  至于人大出版社的副总赵涵这会儿也开始沉思起来,应该怎么操作这本书才是最佳选择,现在就是要比谁能沉得住气。
  虽然他是科幻文学的爱好者,但同时也是一名商人,商人就要把利益最大化。
  李文渊跟他们几人都不大熟悉,所以也不能开口说点什么,只是感慨着说道:“是吧,当你们看到最前面那机器人三大法则有没有惊讶到,这最精髓的东西就摆在了开头,先声夺人。”
  “其实我看到这三大法则的时候,下意识就开始寻找起这法则的漏洞来,难道它就没有缺陷吗?可我看到后面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缺陷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非常棒的想法,难得的好书。”童永烈看了赵涵一眼,“老赵,这本书质量还能入你的法眼吧?”
  赵涵这时候就打起了太极,他知道这是难得一见的科幻佳作,但科幻文的出版整体市场并不好,很多时候印刷了卖不出去。
  科幻读者是一个小众的读者群体,虽然近年来正在逐步壮大,但跟其余类型的小说比起来还是力有未逮。
  “我们过去一年都没有出版过科幻小说,现在倒是要慎重一点。刘军你是专业的人士,你给个意见怎么样?”赵涵将话题抛给了刘军这位编辑,自己则是认真思索起来。
  他们俩是多年的好友了,这样的眼色当然很明白,于是刘军开始思考着怎么压价起来,“老实说,这的确是一本很好看的科幻小说,我个人特别喜欢,如果在书店看到这个开头,那绝对会掏出钱包买回去。但是嘛,这里面稍微有一些缺点,首先就是人物设置,你写的都是虚构的美国人、美国家庭、美国机器人的未来,而我们是在中国。”
  先夸奖一下,然后再指出问题来,刘军先礼后兵的做法运用自如。
  “我没有去美国生活过,不知道他们那边的讲话习惯是什么样子的,但你这个用中文来写美国的机器人历史,就像是译文一般。但偏偏行文风格却又是本土化的,读者买不买账还不好说。再者你又是新人,所以我们的预期目标跟印数不会太多。”
  李文渊心里暗道不妙,这些老油条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早知道今天会谈论出版的事情,自己就应该提前跟林翰说清楚里面的弯弯道道,免得被坑了。
  现在已经坐到了餐桌上,要是他公然提出这些来的话,无疑会造成相当大的麻烦,所以心里开始着急起来。
  这时候,童永烈则是不满的皱起眉头,“老刘老赵,你俩做人不地道啊。这本《我,机器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会成为科幻经典,具备长线销售的能力,你打这些官腔可不厚道。”
  赵涵跟刘军也没有什么尴尬的意思,商场如战场,自然要保证出版社的利益,这里不是讲究情面的地方。
  林翰没想到这些人眼睛如此尖锐,一眼就看出了《我,机器人》这篇小说里面的背景设置,明明是中国人,非要写美国机器人历史,主角还个个都是美国人,这或许会考验读者们的接受程度。
  但他依然开口说道:“其实背景什么的大可以不用理会,虽然我们国家的机器人事业发展迅速,但主角是什么人种都具备代表性,这探讨的是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再者而言,国内的科幻读者阅读的书籍当中,大部分都是国外传进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些背景的接受能力很强。”
  其实林翰没有选择将里面那些人物换成中国人也有这样的顾虑,但总体而言都不算什么事情,科幻小说读者们大概是最能接受外国背景的人,他们甚至还有很多人直接啃英文原版小说。
  赵涵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林翰的看法,他笑着说道:“你是老童推荐的人,而且这本书质量确实还不错,所以我们也不给你什么新手买断价了,5%的版税怎么样?至于首印多少册,我们暂时还得回去研究研究。”
  版税并不是税,而是作者和出版社进行结算稿酬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作者的稿费收入就等于印刷数量乘以小说定价乘以版税率。
  对于很多出版社而言,新人就像是一个免费压榨的资源,来了一拨又一拨,用千字几百的价格买下整本书,然后再推广到市场,如果市场反响好,那出版社就赚钱;如果市场反响不好,那出版社同样不会亏钱。
  目前国内出版行业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
  如果是著名的畅销级别作家,比如童永烈这样有名气又卖得出去小说的人,出版社会根据他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答应下来,版税甚至可以超过12%,印刷数量也能直接提升到几十万册。
  如果是跟李文渊这样相对有点知名度的作家,那么出版社就会根据他之前出版小说的销售数量大致估算出一个数字来,一般版税不超过10%,印刷数量就偏向于保守。
  像林翰这样根本没有知名度的作者,出版社一般会假装推脱说你的书出版不好卖,尽量压低版税率跟印刷数量,作者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
  最低等的就是自费出版的那群人,有着作家梦在支撑,出版社最喜欢的就是这样肯自己花钱的作者。不仅要自己掏钱买书号,还得自己付印刷费,同时销售也得自己来,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只有送给亲朋好友。
  说实话,版税5%对于一名新人而言,确实不算太苛刻,这一方面是赵涵想跟林翰结一个善缘,看中了他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是有童永烈等人的因素,这确实是一本好书,预计销售十多万册应该不是问题。
第42章
利润内幕
  5%的版税的确算是一个新人良心价,很多新人甚至连获得版税的资格都没有,直接以千字两三百这样的大白菜价格卖出去。
  想要依靠写书来赚钱,除非是背景极大或者书的质量极高,否则很难在处女作的时候就拿到版税收入。
  可林翰却没有这样将就的想法,自己拿到的可是在地球上畅销了几十年的小说,这部《我,机器人》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以来,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一直都销售着,被翻译成了世界各大主要语种跟小语种。
  哪怕在21世纪,中国大陆依然有好几家出版社对此完成了翻译工作,并且取名为银河帝国系列丛书之一,甚至被江苏文艺出版社誉为科幻圣经,在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网站上销量已经非常高,是孩子们最爱的课外读物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