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开始(校对)第6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807

  唐觉晓说:“那回到问题根源,你怎么带我们在农业方面赚钱?”
  “首先,我的内容是沉重的,就像唐先生你攻击过杰克马,说他做淘宝会挤死对手,你当时用了一个比喻,说杰克马搞菜鸟网络就像是在说‘你农民不能因为想当地主就拒绝我整合资源’。”
  “是的。”
  “这……可能不是个比喻。”
  现场沉默了好一会儿,唐觉晓说:“要是真的发生,阵痛就不是一阵的问题了。”
  “唐先生你得往好的地方想,当初为了开发出农业的生产力,分田到户,调动起人们种地的积极性。现在人们很多不愿意种地了,官府挨个的补贴太没效率,是不是可以有公司牵头,和不愿意种地的人签合同,把整片的地连通起来,提高效率?到时候官府补贴企业,甚至不补贴,都可能赚到钱。”
  唐觉晓说:“这样有些用心种地的,可能就要受到冲击了,价格下去,谷贱伤农啊。”
  “这些也可以搞农庄或是绿色生态,和企业合作,或是官府可能另有安排。现在在做精准扶贫,将来未必不会有精准扶农。”
  摆在众人眼前的,会是一个很复杂的未来……
  唐觉晓说:“李教授你确定?”
  李德说:“我先给你们解释‘因’,然后让你们自己推导‘果’。”
  “可以。”
  “南桂走私现象极其严重,这点唐先生你了解吗?”
  “是的,我很了解,所以要严打这些。”
  “过往走私木材是大头,但这些年逐渐变成了大宗农产品,大米、蔗糖、牛肉都很有搞头,说明什么?说明利润大。现在国内的小农经济成本太高,不说面对美国,哪怕面对东南亚,我国小农经济也逐渐斗不过了。”
  “……是的。”
  “其次,慢慢的我国城市人口会超过农村人口,现在有些人看着是农民的孩子,实际上并不具备农业技能。到城市打工一个月,收益顶种地一年,谁都懂怎么选择。而当老一辈逐渐种不了地了,把地给他们,他们种的东西还不够自己吃,估计多半会选择租出去,自己打工。”
  “……是这个逻辑。”
  “第三,这个最为重要。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出现巨大粮食缺口,那就是国际炒作大宗农产品的机会。把我们制造出粮食危机,对粮食多的国家就是机会。农业问题是战略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对。”
  “唐先生,你的神情已经告诉我,你对我国农业下一步发展,已经有了预见了。”
  唐觉晓面色严肃,所有人都如此。
  为了爆产,对官府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部分兜底,部分放弃。而放弃的“钉子户”会慢慢撑不住,或是他们的孩子撑不住,选择妥协。
  哪怕是盛唐搬荷兰那套模式,只要产量爆发,农产品价格弄下去,现在的农民大多数是会放弃的。
  最近有人觉得唐觉晓红化了,有人觉得黑化了……
  红与黑,一些人真的分得清吗?
  唐觉晓叹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对国家而言能够爆产,对个人而言,既能保住土地,又能增收?”
  ……
第0901章
互联网+新农业
  唐觉晓的目标最终还是农粮。
  他是一个坚定的反战分子,战争的根源在于饥饿,以往还可能因为别的打起来,但随着手机推广,等沙雕信息把所有人都洗脑完了,又有足够的饭吃,想糊弄人打仗,这是非常难的……
  躺着刷手机不好吗?
  问题是,中国是粮食缺口国……
  别看粮产年年增,但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再加上扶贫把一些人从山里带出来,这些人的饮食需求也会增加,目前越缺越大。中国每年进口的农产品总价值1600亿美金,要是不缺,怎么会花这么多钱买东西?
  至于为什么要卖出700亿美金的东西,一个是饮食结构调整,卖出的这些是“活命”用的,中国已经不缺活命的这部分口粮了,缺的是增肌方面的,另一个原因……
  中国需要美金。
  看这些跨国经济活动都是美金做单位,就知道中国一定需要美金。
  大量进口农产品是因为农业部门真的自己没办法生产,粮食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如果美国开启冷战,同盟国拒绝卖,到时国内一定乱,所以自身增产很重要。眼下打起了水培主意,或是要长租农民手里的地……
  唐觉晓只想尽可能的“两全其美”,既保整体增收,也保农民土地。
  “办法是有的。”
  “请指教。”
  “按照我之前给大家的荷兰农业的发展,它是分为了五个部分。种植、养殖、卖货、科技创新、工业结合研究……这五个部分的种植和养殖部分,可以交给那些农户,他们把地租出来,给城镇的小企业,那就可以拿一笔钱。然后他们人闲着,可以选择外出打工,也可以选择学习新农业技术后,进入自己租借土地的农业企业工作,再赚一笔。这样一代代下去,土地依然在他们手里。可能等到若干年后,我们拥有荷兰七八成……不,三五成的能力了,他们自主把地卖给官府,从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城市人口,也是有可能的。”
  唐觉晓不是农业研究者,他眼里极其困难的农业问题,在李德眼里就不算什么大事。
  听李德这么一解释,众人都有一种心头大石放下的感觉。
  李德说:“但我们可能担心另一方面,我们担心有人说农业研究者、农业学生是来抢农民工作的,或是官府想要农民手里的地……怎么说呢,他们的确可以写出一套自己的逻辑,但只要我们看看欧美的情况,就知道务农的人太多,人们反而累,又赚不到钱,整体效率也低。如果我们进入行业的上游,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务农,大家会更轻松。”
  唐觉晓说:“那必须让人们有选择权。”
  “这是一定的,几乎所有农业研究者内心想的只有一件事,让人们有饭吃。故意让人没饭吃,我相信我这一行里没人会去想。”
  唐觉晓预见到了新的未来……
  20年后做农业的一定很赚钱,关乎国家战略,关乎粮食危机,就算本身不赚钱,官府也会发补贴让人赚,保证发展和稳定。
  到时候一家家的城镇农业企业,会制定围绕城镇附近的农业做计划,想办法爆产。
  就像谁都知道炒房赚钱,但并不是谁都成功炒房赚了钱,当很多人意识到做农业可以赚钱的时候,已经没他入局的机会了。甚至他提前知道,也很难入局,同理房地产。
  一家家城镇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互相吞并再壮大……
  当荷兰式的室内技术达到巅峰,现有的耕地可能就全成了森林,用种树来搜集太阳能。
  而村庄会慢慢荒废,百年后、两百年后,可能县城会荒废,继而是小城市荒废,科幻里的未来城市会出现,虚拟现实技术也变得完美,甚至可能慢慢开发宇宙。
  唐觉晓叹道:“真想见识一下未来啊,要是我晚生三百年就好了。”
  李德笑道:“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这么想过吧。”
  唐觉晓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让盛唐挨个的和城镇农业企业合作,官府迟早会补贴农业企业,而不是精准到个人农民。我们先亏点做了,打造起自己的品牌,等着改政策壮大?”
  “我不敢肯定官府这方面决策人是不是会这么干,但如果让我决策,我经过多方面思考,多半会选择这么干。但这么干的过程中,维稳很重要,不能让人轻易就成为流民。”
  “流民……这词真遥远。”
  “但也要防微杜渐。”李德说,“和这些合作,或者我们自己做,用大数据、云计算来卖农产品。如果打造出了品牌,我们可以在国际上强行打爆对手,这可以忽视大数据和云计算。不过这都是短期目标,长期的来看,还是得做水培,成立实验室,从最基础的藻类培育研究起。如果缺人,甚至可以去请国外的专家,给钱到位他们是愿意来的。还有,我国工农业用地重合,这也是一个优势。”
  唐觉晓内心复杂……
  “主流说法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吧?”陈桐先吐槽了。
  李德说:“当水培比例逐渐增大,工业区的农业会脱离对河流的依赖,我们用纯净水加营养素做气雾都行。而工业产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光合作用,直接把气过滤一下,排进农业生产区,对农业有帮助。”
  “……”
  “……”
  “……”
  不得不说,搞科研的人都是疯子!而且他们的想法对资本家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李德就各种可能性和战略部的人讨论。
  水培是长期发展,搞城镇为单位的农业企业是短期目标,盛唐盒马生鲜可以帮卖货……
  李德的短期目标有很多,比如现在中国农业在研究“土豆主粮化”,盛唐就可以做。
  土豆主粮化是把土豆慢慢做成“饭”,如芸楠一些地方,洋芋火腿饭里洋芋比例就非常高,洋芋就是土豆。以及芸楠许多人很爱吃烤土豆,远胜于吃烤红薯。
  对比大米,土豆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可饭可菜。
  对比小麦,土豆膳食纤维丰富,对人肠胃有好处,一些人麸质过敏吃麦子会拉肚子,吃土豆不会。
  对比玉米,土豆亩产能破万斤,搞气雾栽培还能爆几倍。
  最主要是土豆不挑地,很多地方种不了大米、小麦、玉米,种土豆都能活。土豆一爆产,就可以节约农田去种经济作物、油料作物。
  土豆最大的优势是抗冻、抗旱,但它怕洪涝。什么意思呢,大西北农业有福了,甚至北方很多地区农业有福了。
  而且土豆具备一个其他任何作物都没有的优势,它是全营养食品,它蕴含人类所需所有营养,只吃它就能保证活命。
  推广土豆并不难,要知道辣椒明末才正式进入的中国,现在成很多地方的招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