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806

[4]关于公元前8年、前1年、公元51年的变化的情况,见《汉书》卷十一,第344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7页);《汉书》卷十九上,第724—725页;《后汉书》卷一下,第79页;《后汉书》志第二四,第3557、3560、3562页。
[5]《汉书》卷七,第217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卷,第151页);《汉书》卷六八,第2932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118页。
[6]《后汉书》志第二四,第3557页以下。关于前汉设置这些官职的材料,见《汉书》卷十九上,第726页以下。
[7]《后汉书》志第二五,第3571页以下。
[8]即高帝和光武帝。祠庙的位置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48(1967),第54页以下。关于早期为已死的皇帝建立的灵庙数的增加和减少的情况,见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179页以下。
[9]关于灵台的结构和历史,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61页以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南郊的灵台遗址》,载《考古》,1978.
1,第54—57页。
[10]关于阅读和书写的测试见何四维:《作为中国古代法律史料的〈说文〉》,载《高本汉汉学纪念文集》(哥本哈根,1959),第239—258页。关于张衡与他发明的地动仪,见《后汉书》卷五九,第1897页以下;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剑桥,1954一  )第3卷,第626页。
[11]《后汉书》志第二五,第3574页以下。
[12]《后汉书》志第二五,第3579页以下。
[13]同上书,第3581页以下。
[14]《后汉书》卷六,第272页;《后汉书》卷八,第345页;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37页、第167页注137和注138。
[15]关于武库,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57页。
[16]《后汉书》志第二五,第3582页;本书第9章《司法当局》;何四维:《汉代廷尉的职能》(即出)。
[17]《后汉书》志第二五,第3583页以下。
[18]在前汉的官制中,译官属大鸿胪所辖(《汉书》卷十九上,第730页)。关于公元75年有译官存在的记载,见《后汉书》卷四十下,第1374页。
[19]《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89页。
[20]《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0页以下。
[21]太仓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57、59页。
[22]这些官员见《后汉书》卷十九上,第731页。皇帝的躬耕仪式,见卜德:《古代中国的节日: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汉代的新年和其他节日礼仪》(普林斯顿与香港,1975),第223页。
[23]关于这些财政机构的不同作用,见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东京,1952—1953年)第1卷,第35页。又见本书第7章《中央政府》和第10章《政府和皇室的财政》。
[24]《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2页以下。
[25]《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7页。
[26]关于这两个组织有关联的权力及意义,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143页。
[27]关于中书,见《汉书》卷十九上,第732页;王毓铨:《西汉中央政府概述》,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2(1949),第172页;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49页。
[28]这就是“加官”,也就是授给没有任命任何官职的个别顾问的头衔。《汉书》卷十九上,第739页。
[29]《后汉书》卷七,第303页;《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2页。
[30]这些苑林,见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80页。
[31]《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3页。关于宦官权力的增长和在政府的活动,见本书第3章《宦官的作用》。
[32]皇帝与他人服饰的详细规定,见《后汉书》志第三十下,第3661页。尚方制造铜镜的劳动情况,见鲁惟一:《通往仙境之路:中国人对长生之追求》(伦敦,1979),第166页。
[33]《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4页。
[34]《后汉书》志第二六,第3594页;《后汉书》卷七八,第2509页。
[35]《后汉书》卷八,第337页。
[36]《后汉书》志第二七,第3606页。其前汉的前身在公元前144年也称为“大长秋”,见《汉书》卷十九上,第734页。
[37]《后汉书》卷十下,第442页;《后汉书》志第二七,第3608页。
[38]《后汉书》志第二七,第3606、3608页。前汉该职隶属于詹事,见《汉书》卷十九上,第734页。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69页。
[39]《后汉书》志第二七,第3605页。前汉称为“中尉”,公元前104年改称“执金吾”,《汉书》卷十九上,第732页。
[40]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57页。
[41]《后汉书》志第二七,第3610页。
[42]关于“水衡都尉”见本书第10章《政府和皇室的财政》。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1卷,第36页。
[43]《后汉书》志第二七,第3610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