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4/1806


[33]《北华捷报》,1913年11月1日,第352页。
[34]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第2章(转引自伊懋可:《中国昔日的模式》,第337页,注18)。
[35]《北华捷报》,1913年11月1日,第352页,关于商人在各省城行政中的作用,参看贝热尔:《中国的资产阶级》,第69—80页。
[36]让·罗德:《中国革命生活的状况,1911—1914年》,第117、301页。
[37]小岛淑男:《辛亥革命时的上海独立与绅商阶层》,载《东洋史学论集》,6(1960年8月),第113—134页(《中国近代化的社会结构: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特辑)。
[38]《北华捷报》,1912年7月13日,第109页;1913年3月1日,第650页;贝热尔:《中国的资产阶级》,第82—85页。
[39]宣言译文,载F.麦考密克:《中华民国》,第457页(原文见1912年1月5日《孙大总统对外宣言》。——译者注)。
[40]《近代史资料》专刊,《辛亥革命资料》,1,(1961年),第58、201页。
[41]《辛亥革命资料》,第96页,参看沈云荪:《中华实业银行始末》,载《近代史资料》,6(1957年),第120—139页。
[42]《上海法国总领事的报告》,1912年1月13、17、18日,法国外交部档案:中国国内政治:中国革命。
[43]同上。
[44]《北华捷报》,1912年2月10日,第356页;1912年8月10日,第405页;1912年8月17日,第458页。《上海法国总领事的报告》,1912年3月2日。
[45]《北华捷报》,1912年4月27日,第217页。
[46]《北华捷报》,1912年3月1日,第650页。
[47]《北华捷报》,1913年11月9日,第40页。
[48]萧梁林:《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1864—1949年》,哈佛大学出版社,1974年。
[49]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2,1895—1914年,第848页。
[50]同上书,第908页。
[51]同上书,第920页。
[52]《北华捷报》,1912年11月16日,第479页
[53]《北华捷报》,1912年12月7日,第665页。
[54]《北华捷报》,1913年8月13日,第558页。
[55]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2,1895—1914年,第860—867页。
[56]《北华捷报》,1913年4月26日,第226、252页;1913年5月10日,第427页;1913年5月24日,第531页。
[57]参看上海钱业公会通电,《北华捷报》,1913年5月17日,第495页。
[58]《北华捷报》,1913年7月26日,第283页。
[59]《南华早报》,1913年7月27日、7月29日、7月30日、8月1日。
[60]外交部驻华大使与领事档案、书信,F.O.228:2499,卷277,革命,北方与南方,1919年7月24—31日。F.O.228:2500,卷278,革命,北方与南方,1913年8月16—31日。F.O.228:2501,卷279,革命,北方与南方,1913年8月16—31日,特别参考发自镇江、南京、重庆、芜湖的书信。
[61]南京通讯,1913年8月29日,F.O.228:2502,卷280,革命,北方与南方,1913年9月。
[62]参看本书第4章欧内斯特·P.扬:《革命后的政治风云:袁世凯时期,1912—1916年》。
[63]1911年至1913年之间,为地方士绅利益而缩小官僚机构的权力,以及地方士绅和商人的结盟,参看周锡瑞:《中国的维新和革命》,第246—255页。
[64]伊懋可:《上海的士绅民主制,1905—1914年》,第73页;《上海市制进化史略》,载上海通讯编:《上海研究资料》,第75—78页。
[65]校注:南京无租界,下关江边地带划有外国人居留地。作者把Concession与settlement两者混为一谈,南京1904年开辟下关为外国人公共居留地,并非租界。
[66]关于袁世凯的经济政策,参考菊池贵晴:《中国民族运动的基本结构——关于排外性联合抵制的研究》,第154—178页。
[67]弗朗索瓦·富列:《对法国革命的思考》。
[68]贸易(1915年、1917年、1919年),上海和广州的报告。
[69]伍德海编:《中华年鉴,1921—1922年》,第1004—1006页。
[70]萧梁林:《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1864—1949年》,第73—124页。
[71]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72—73页。
[72]萧梁林:《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第23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4/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