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5/1806


[73]海外贸易局:《中国的贸易与经济状况》,H.H.福克斯的报告。
[74]张长治:《共产党统治前中国的工业发展:计量分析》。
[75]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34页。
[7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章。
[77]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等编:《大隆机器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参看托马斯·G.罗斯基:《制造工业的发展》,载德怀特·H.珀金斯编:《历史剖析中的中国现代经济》,第231页。
[78]刘大钧:《中国工业与财政》,第48页。
[79]校注:中国银行:1905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1908年,改组为大清银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将设在上海的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另筹设中国银行,于8月1日开业;1913年4月,颁布《中国银行则例》,规定中国银行属中央银行性质;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国银行条例》和《中国银行章程》,改组中国银行为特种国际汇兑银行,总行自北京迁至上海。交通银行:1907年,清政府邮传部奏准设立;1908年1月开业,系官商合办,采用股份制,主要经营收支、汇兑、借款,还经营普通银行业务;辛亥革命后,交通部总长梁士诒任总裁,形成财政上与政治上的交通系势力;1928年11月,国民政府改组为实业性质银行,总行自北京迁至上海。
[80]佘耀枢:《论交易所失败之原因》,载《上海商会月报》,2.8(1922年8月),第8—13页。
[8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编:《1913—1952年南开指数资料汇编》,第2—7页;《物价调查方法》,载《中国经济公报》,1924年6月21日。
[82]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表61,第165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第202页。
[83]参考朱昌崚:《近代中国的维新人物:张謇,1853—1926年》,第31页所引大生纱厂例子。
[84]琼·切斯诺:《1919—1927年中国的劳工运动》,第197页;《上海总商会月报》,4.4(1924年4月),第35—36页。
[85]戴维·D.巴克:《中国城市的变化: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1890—1949年》,附录B。
[86]H.O.龚:《中国六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载《中国经济杂志》,20.3(1937年3月),第301—304页;同时参考德怀特·珀金斯:《中国的农业发展,1368—1968年》,附录E,第290—291页。
[87]费唐:《费唐给上海工部局的报告》,两卷,1,第347页。
[88]琼·切斯诺:《中国的工人运动,1919—1927年》,此书1962年出版以后,作者对中国劳工界似乎回到了较为实际的看法。
[89]周锡瑞:《维新和革命》;F.富列:《对法国革命的思考》,第159页。
[90]校注:张謇于1913年9月11日任工商总长;1913年12月24日,农林、工商两部合组为农商部,任张謇为农商总长,未就任;1914年5月1日,复任农商总长,未就任,由周自齐署理。袁世凯政府时期,无实业部,只有农林、工商部及农商部。此处原文为实业总长有误,应为农商总长。
[91]朱昌崚:《近代中国的维新人物:张謇,1853—1926年》。
[92]方腾:《虞洽卿论》,载《杂志月刊》,12.2(1943年11月),第46—51页;12.3(1943年12月),第62—67页;12.4(1944年1月),第59—64页。
[93]《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
[94]罗伯特·基思·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1907—1927年:精英势力,社会控制和省的发展》(《密歇根大学博士论文,1975年》),第218页。
[95]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第254、307页。
[96]巴克:《中国城市的变化》,第147—148页。
[97]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第254页。
[98]巴克:《中国城市的变化》,第149页;肖帕:《浙江的政治和社会》,关于其他例子,在河北省,参阅琳达·格罗夫:《农村社会:高阳地区:1910—1947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论文,1975年12月),第49—52页。
[99]穆藕初:《藕初五十自述》;方显廷:《一位七十岁中国经济学家回忆录》。
[100]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19页。
[101]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4卷,1,第502—509页。
[102]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第397—401页;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第3版,第328页;聂其杰编:《崇德老人自订年谱》。
[103]巴里·基南:《中国的杜威实验: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与政治权力》,第56—63页。
[104]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第221—247、376—394页;周策纵:《五四运动》,第6章。桑福德:《中国的商业组织和状况》,第5章。
[105]关于联合会,参看《五四运动》,第648—664页。关于工部局总董,参看费唐:《费唐的报告》,1,第126—127页。
[106]《北华捷报》,1916年2月19日,第467页。
[107]《中国经济公报》,1922年12月23日,第2页。
[108]蔼庐:《金融界今后之觉悟如何》,载《银行月刊》,2.5(1922年5月)。
[109]《北华捷报》,1921年10月15日,第151页。
[110]穆藕初:《花贵纱贱之原因》,载《密勒氏评论报》,1922年12月23日,第140—141页。
[111]校注:此书原用英文写成,后来成为《建国方略》的组成部分。
[112]R.W.克洛普顿和区俊珍(音)编译:《杜威在华演说集;1919—1920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