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1806

[46]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47页。
[47]内战时期土改运动目击者的一流著作是韩丁:《翻身:一个中国村庄革命的记录》。
[48]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1卷,第353—354页。
[49]同上书,第196页。
[50]《中国问题白皮书》第1卷,第202页。
[51]范斯莱克编:《马歇尔到中国的使命》第1卷,第407页。
[52]1945年8月,延安《解放日报》的报道中曾使用“各路解放军”的说法,但一般仍沿用八路军、新四军名称。1946年9月,《解放日报》社论和同年10月中共中央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使用“人民解放军”一词。1947年2月1日,毛泽东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用了“人民解放军”这一名称;同年2月10日,朱德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签署命令。——译者
[53]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95—1198页。
[54]《美国对外关系,1946年》第10卷,第231—233页。
[55]区党委:《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与准备游击战的指示》,1946年11月20日,《工作通讯》第32期(游击战争专号),第49—50页;又,区党委:《冀鲁豫五个月来游击战争的总结与目前任务》,1947年2月2日,《工作通讯》第32期,第37页。
[56]关于这些事件的一个目击者的报道,见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第213—274页。
[57]《冀鲁豫五个月来游击战争的总结与目前任务》,第42页;《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与准备游击战的指示》,第48—52页,《潘复生同志在地委组织部长联席会上的总结发言》,1947年3月8日,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件》,第38页。
[58]张尔:《九个月游击战争总结与今后任务》,1947年5月,《工作通讯》第32期,第19页。
[59]《美国对外关系,1946年》第10卷,第235—236页。
[60]关于松花江攻击初期的叙述根据以下记载:《中国内战,1945—1950年》,美国陆军部军史局翻译,第81—83页;《中国的军事战役,1924—1950年》,W.W.惠策恩、帕特里克·杨和保罗·赖译,第125—129页;威廉·W.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共产党军事政治史,1927—1971年》,第306—309页;《美国对外关系,1947年》第7卷,第26—27、36—37、49—50、88—89、130—131、134—137、157—159、166—168、171—173、178—181、192—193、195—196、198—199、203、208—212、214—217、240—241页。
[61]马占山1946年9月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7年8月改任松北绥靖公署主任,1948
年8月,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译者
[62]《李宗仁回忆录》,第434页;《美国对外关系,1947年》第7卷,第141—142、144—145、211—212、232—235页。
[63]钱邦楷:《东北严重性怎样促成的?》,《青岛时报》1948年2月19日,《观察》1948年3月27日第16页转载。
[64]张灵甫之死,其说不一,一说自杀身亡,一说中弹身亡,一说为一贪得张手表之解放军战士击毙。——译者
[65]《中国内战》,第86—99页;又《中国的军事战役》,第139—145页;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第230—239页;《美国对外关系,1947年》第7卷,第27、58—59、68—69、72—73、171—172、244页。
[66]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29—1230页。
[67]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3页注(一);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第174—176页;《美国对外关系,1947年》第7卷,第269—270页。
[68]《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3页注(三)。
[69]李子静:《晋南解放区的斗争情形》,《观察》1948年3月6日,第15页。
[70]《中国内战》,第144—153页;《中国的军事战役》,第145—152页;蔡辛:《共产党征服中国》,第168—177页;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01页注(四)。
[71]《美国对外关系,1947年》第7卷,第257—258、270—271、287—288、290、298、302、306—308、315—320、356—358、362—363、373—380页。
[72]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3页注(二);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第310—311页;《中国内战》,第121—124页;《美国对外关系,1947年》第7卷,第403—404、411—415页;《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7卷,第1—4、8—9、22—24、26—27、36—37、58—59、65—66、86、93—95、97—99、103—106、115、121—122、127—128、143—145、152—153页。
[73]《中国问题白皮书》第1卷,第325页。
[74]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第312页;《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7卷,第340—343页。
[75]蔡辛:《共产党征服中国》,第177页。
[76]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5—1302页。
[77]《中国问题白皮书》第1卷,第319—320、331—332页;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7页注(二)。《中国内战》,第156—157页;《中国的军事战役》,第158—160页;《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7卷,第464、467—471、478、480—486页。
[78]重新评价林彪1949年以前的军事经历,发生在1974—1975年,是全国批林运动的一部分。这方面的批判,见《学习与批判》1974年第9期,第19—26页和1975年第8期,第18—22页;《红旗》1975年第1期,第39—44页;《历史研究》1975年第1期,第24—30页。
[79]《中国内战》,第124—129页;《中国的军事战役》,第155—157页;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37—1342页;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第312—319页;《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7卷,第457—458、463、469—470、474、477—487、486—487、501—504、508—509、520、522—525、527—532、537—538、548—549页。
[80]《中国内战》,第142—144页;《中国的军事战役》,第165—167页;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67—1371页;《美国对外关系,1948年》第7卷,第532—535、557、592、638—640、643—650、663—673、680—681、691—693、700—705、723—725页;《美国对外关系,1949年》第8卷,第19、30—31、36、44、46—59、71—72、75—77、87—88、98页。
[81]惠策恩和黄震遐(音):《中国统帅部》,第178—186、240—243页;西摩·托平:《在两个中国之间的旅行》,第24—48页;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5—1357页;《中国内战》,第157—160页;《中国的军事战役》,第161—164页。
[82]《蒲立特给对外经济合作(中国)联合委员会的报告》,第80届国会,第二会期(1948
年12月24日),第12页,引自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第491页。
[83]《中国问题白皮书》第1卷,第332页。
[84]《美国对外关系,1949年》第8卷,第280—288、290、293—294、327—328、476—477、489、493、552—553页;《李宗仁回忆录》,第517—528页。
[85]《中国问题白皮书》第1卷,第382—383页。美国对中国的有限援助政策的分析,见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第349—493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