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0/1806

[149]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01页。
[150]《万岁》(1969年),第195页。
[151]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06—107页。
[152]安格斯·格拉姆:《列子一书》,第10页。
[153]《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英文原注为安格斯·格拉姆《庄子:〈庄子〉一书中主要的七章和其他著作》,第261页。
[154]关于这一问题更进一步的讨论,可参见S.施拉姆:“党的领袖还是真正的统治者?”
[155]S.施拉姆:《毛泽东的政治思想》,第419页。
[156]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91页。
[157]《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415页。
[158]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01页。
[159]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72页。在官方出版的文件中对这一点并未作出如此的强调,以至于外国同志更难了解中国革命。(参见《北京周报》1978年第27卷第14期。)
[160]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40—141页。
[161]同上书,第126—127页。
[16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85、291页。对本章第一部分里所阐述的理由,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官方文本比红卫兵翻印本对苏联的批评更加坦率。这个文本已收在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中。
[163]《历史的经验》,第18—19页。
[164]《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04页。
[16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41—342页。
[166]《学习文选》,第197—198页。官方修订的版本的相应部分中甚至没有提及苏联(《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6—399页)——不必奇怪,因为这份文献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57年6月,那时任何这样的否定性注释都不会有问题。
[167]同上书,第194页。毛泽东关于非对抗性矛盾的思想与列宁、斯大林的比较,施拉姆:《有关中国“永远革命”理论文件集》,第32—38页。在1957年2月27日讲话的官方文件中,毛对他前辈的评价转而相反。他说:“这个规律,列宁讲得很清楚。”(《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2—393页。)
[168]同上书,第211—221页。
[169]同上书,第212—213页。
[170]《学习文选》,第223—224页。(这个文集中收录的原文实际上印成了“我们的大国沙文主义”。但是,我认为“我们”是“他们”的印刷错误。否则,毛可能是指,在他批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问题的处理时,苏联斥责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那就是他坚持要在这类问题上发表意见。)
[171]1957年11月14日的讲话,见迈克尔·舍恩霍斯的译文,载于《共产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6月第2卷第2期。
[172]见毛1957年11月18日的讲话,在同一本杂志中有舍恩霍斯的译文。这些情况在胡惠强的文章“大炼钢铁运动简况”中也有介绍,此文载《党史研究资料》第4辑,第726页。
[173]《毛泽东思想万岁》(1969年),第62—63页。
[174]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99页,又见《毛泽东思想万岁》(1969年),第183页。
[175]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14—155页。
[176]“致王稼祥的信”,见《毛主席对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批判》,第14页。
[177]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90—191页。
[178]《毛泽东思想万岁》(1969年),第316—318页。
[179]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81页。
[180]《毛主席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论述选编》,1978年10月,第40—41页。
[181]斯特朗:《与毛泽东的三次会见》,第504页。
[182]《毛泽东思想万岁》(1967年),第226—227页;《杂录》,第296页。
[183]斯特朗:《与毛泽东的三次会见》,第504页。
[184]《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75页。
[185]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第112—113页。
[186]《毛泽东思想万岁》(1969年),第180—181页;《杂录》,第85—86页。
[187]《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37页。
[188]关于柯庆施所起作用的材料,见1986年4月23日我同胡华的谈话。1986年4月24日我与龚育之的谈话又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0/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