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2/1806

[14]参见《剑桥中国史》第13卷第4章。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24页。
[16]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明显违反了毛确定的避免没有胜利把握的大的攻势的原则。在彭的回忆录中,他承认没有同中央军委协商就考虑该战役,包括过早地进攻,是错误的,但他同时引用了毛的一份电报,作为毛同意发动该战役的证据。当事情过去1/4世纪的“文化大革命”中,彭仍然在这个问题上受到猛烈的批判,似乎当初发动这场战役,违背了毛的意愿,或者至少违背了他更高明的判断,他的同意,可能仅仅意味着以此维持一个团结的门面。有关毛泽东的抗日战争战略思想,请参考《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180—183、227—232页;有关彭德怀的观点请参考他的《一个中国元帅的回忆录》,第434—437页。
[17]参见雷蒙德·F.怀利《毛主义的出现:毛泽东、陈伯达和对中国理论的探索(1935—1945)》,第68—71页。
[18]参见《剑桥中国史》第14卷第2章。
[19]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通过长期战争夺取政权,他登基后不久,很快就谨慎地授予所有大将以尊贵的爵位。见《剑桥中国史》第7卷,第105页。
[20]参考《剑桥中国史》第14卷第7章。
[21]同上。
[22]参考《剑桥中国史》第14卷第2章。
[23]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395页。
[24]《当代背景材料》第880期(1969年5月9日),第37页。
[25]同上书,第34页。
[26]这里指那些蓝领工人的组织,红卫兵组织已经被解散。
[27]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59页。
[28]在21个省革命委员会中,有20个省革委会的头儿是军队干部。见多姆斯《中国国内政治》,第205页。
[29]郝梦笔、段浩然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下),第610页。
[30]参见多姆斯《中国国内政治》,第215页。
[31]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下),第608—611页。
[32]利普·布里奇海姆:“林彪的覆灭”,《中国季刊》第55期(1973年7—9月),第429—430页。
[33]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392—394页;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3页。
[34]布里奇海姆:“林彪的覆灭”(英文版),第432—433页。
[35]参阅张云生《毛家湾纪实》,书中随处有这方面的描述。从1966年8月19日至1970年11月17日,张一直是林彪的秘书之一。林似乎怕光、风、水和寒冷,怕出汗。他不爱洗澡,不吃水果。他坚持他的居室保持恒温摄氏21度,上下不超过半度。(叶群喜欢她的居室温度在摄氏18度!)但是,就林彪行使他的职责来说,他的条件最差的方面,是他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阅读文件,因此他的秘书不得不在送到他的办公室的大量文件中,进行挑选和概括,使他能在30分钟内阅读完毕。同上书,第8—12页;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373—375、377页。
[36]《大动乱的年代》,第387—388页。
[37]高英茂:《林彪事件:权力政治和军事政变》,第87页。这些话可能由林彪儿子所写,但明显反映了更成熟的人的知识和经验。
[38]有关毛泽东有恩于陈伯达的情况,参见怀利《毛主义的崛起》,随处可见有关描述。
[39]布里奇海姆:“林彪的覆灭”,第432页。
[40]参见仲侃《康生评传》,第15—16、146—147页。关于陈伯达对康生的妒忌,请参阅张云生《毛家湾纪实》,第190—192页;关于陈在九大上的问题,请参阅该书第210—211页及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第387页。根据该书的介绍,陈伯达发了脾气,并继续进行他的起草工作,但经过几次修改,最后毛采用了张一姚的草案。林彪似乎仅仅对毛介入并最后确定的报告有兴趣。
[41]1980—1981年冬天审判时,陈伯达说,仅仅是在他“意识到林彪和江青之间的权力斗争之后,才开始同情林彪”;《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审判》,第116页。关于两个对立的集团的发展和他对林彪集团的信心,参见张云生的《毛家湾纪实》,第382—389页,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第382—388页。
[42]参见毛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的行为;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2卷,第220页。
[43]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3—614页。
[44]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1966—1976)》,第348页。
[45]同上书,第614页。
[46]参见1966年7月8日毛给江青的一封信,该信收在《中国的法律和政府》(1973年夏季号),第96—99页。那年年底,林彪在军事学院的讲话中以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主题,吹捧主席为“当代最伟大的天才”,要求每个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中,要用99%的精力学习和领会毛主席的著作;参见《问题和研究》第8卷第6期(1972年3月),第75—79页。
[47]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4页。
[48]《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1—562页。
[49]胡华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第300页;《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2页;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8页;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4页。这些讲话的摘要,参见该著作,第614—615页;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398—399页。
[50]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5—616页。
[51]郝梦笔、段浩然:《中国共产党六十年》,第616页;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第402页。
[52]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第349页。在毛干预以后,王迅速改变调子,转而批评陈伯达。
[53](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第562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