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7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6/1806


  a.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去世。华国锋于1976年10月7日成为主席,但在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27—29日)上被胡耀邦所取代。
  b.总书记。这次会议废除了主席这一职位,总书记正式成为党的领袖。
  c.中共中央副主席。
  d.“四人帮”于1976年10月6日被逮捕。
  e.这些成员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
  f.邓小平是在1973年12月被重新选进政治局的,并在十届二中全会(1975年1月8—10日)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取代了李德生的位置,后者仍为政治局委员。
  g.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只有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候补政治局委员是按得票多少排列的。
  h.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上增补的。
  i.十一届四中全会(1979年9月25—28日)上增选的政治局委员。
  j.十一届五中全会(1980年2月23—29日)上增选的政治局常委。
  k.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免职的。
  l.在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27—29日)上胡耀邦取代了华国锋。华国锋降为副主席。
  m.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任命为副主席。
  资料来源: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北京;郝梦笔和段浩然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下)。
国家领导人
表35 (1965—1983年)a
  a.这些任命是在第三届(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四届(1975年1月13—17日)、第五届(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六届(1983年6月6—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分别做出的,在这些会议之间进行的免职和增补都有注释。
  b.遵照毛泽东在1970年提出的意见,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职位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颁布的新宪法中被取消了。
  c.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逝世,华国锋于同年2月3日成为代总理,4月8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决定:华国锋不再是代总理,从此行使总理职权。
  d.华国锋的总理职位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被赵紫阳取代。
  e.1965年去世。
  f.李先念是1965年当选的副总理中历经“文化大革命”唯一在位的,其他人的正式罢免日期很难确定。
  g.1976年10月6日被捕。
  h.1980年9月辞职。
  i.1980年4月被免职。
  j.王任重在1978年12月被任命。其他人的任命时间是:陈云、薄一波和姚依林在1979年7月,姬鹏飞在1979年9月,赵紫阳和万里在1980年4月,杨静仁、张爱萍和黄华在1980年9月。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文件汇编》;郝梦笔、段浩然编:《中国共产党六十年》。
参考文献介绍
第一章 1949—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
这一章是1987年出版的《剑桥中国史》第14卷中有关1949年前的毛泽东思想一章的续篇,对1949年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由于许多决定性的文章无法得到而长期没有进展。那些在中国发表的文章通常都经过大量的修改以致很难从中追溯其最初的说法。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大量以前未发表的文件被广泛传播,但直至今天,尚没有一个中文原版的1949年后毛泽东著作的综合版本能与在日本发行的、20卷本的毛泽东早期著作的汇编相匹敌。《有关这个由竹内实指导编写的1949年以前毛泽东著作汇编的详情,请参看第13卷中截至1949年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文献。)
由官方在1977年出版的包括1949—1957年间著作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同时有英译本)是经过多方筛选的。现在已经因在编写过程中受极“左”思潮影响而停止发售。198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下设的一个机构——中央文献研究室奉命出版几本专题资料汇编,包括书信和一些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但直到1987年,被认为非常完整的按年代顺序编写的第一卷才开始有限地发行(参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卷,1949年9月至1950年12月)。这卷覆盖时间仅包括一年零一个季度却长达784页的文稿足以向人们显示要完成截至1976年的文稿的编辑工作将需要多么大的劳动量,花费多么长的时间。
同时,德国、美国、日本的学者们为了分别用德文、英文、中文编辑出版毛泽东的著作,在毛去世不久便开始搜集有关的材料。最初的一批人在赫尔穆特·马丁的领导下,用了几年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参看原文《毛泽东》)。然而,他们的高效率却得到了相反的酬劳。当他们的最后一辑将要出版时,一大批新材料如洪水般涌来。这一方面由于上面提到的中国官方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编辑物在海外更加广泛的传播。在这种新形势下,德国的版本虽然仍旧有用(特别是因为它包括许多中文原文作为附录),但却已显得过时而无法令人满意。
相反,由竹内实和中村公义带领的一批日本学者却决定放弃继续编写1949年10月以后中文毛泽东著作汇编的努力。因为所有关键的手稿和文件都在中共权威机构的控制下,要与之竞争是毫无希望的。(当然,这时的情况与《毛泽东集》中所涉及的时代已大不相同。那时,毛的许多文章在写出后便立刻发表了,因此可以在许多图书馆里找到。)
美国的一批学者,在高英茂的指导下,努力尝试在这两个极端中找出一条中间路线。他们编辑的文稿第一卷(包括截至1955年的文章)
目前已经问世。[参看《毛泽东文稿(1949—1976)》,由迈克尔·高英茂和约翰·K.龙(音)编写,第1卷,1949年9月—1955年12月)]他们正在努力翻译所有新出版的中文材料,把它们收进这套汇编中,或者收入按年代编辑的部分,或者收入一个最后的增补本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6/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