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1806


[1]关于渤海的出现,见[512]崔瑞德、费正清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440—443页。
[2]关于南诏,见[23]查尔斯·巴库斯:《南诏王国与唐代中国的西南边界》。
[3]见[495]基思·W.泰勒:《越南的诞生》

[4]关于游牧民与其定居邻人间关系的一项有意义的新分析,见[248]阿纳托尔·M.卡扎诺夫:《游牧民与外部世界》。关于汉代以来中国与其草原邻人关系的一个新解释,见[26]托马斯.J.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界:游牧帝国与中国》。
[5]关于这个问题,见[533]阿瑟·N.沃尔德伦:《长城:从历史到神话》。
[6]见[133]傅海波:《多种族社会中国家作为一种结构成分的作用》。
[7]见[378]查尔斯·A.彼得森:《1211—1217年宋对蒙古入侵北方的最初反应》,第248页。
[8][596]宇文懋昭:《大金国志》,第99—100页。
[9][585]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第585页。
[10][489]陶晋生:《12世纪中国女真人的汉化研究》,第46—51页。
[11][309]三上次男:《金代女真社会研究》,第109—418页。这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937年,题为《金代女真研究》,后作者将其作了较大的修订与增补,重版作为他的金史研究论集,题为《金代女真社会研究》。
[12][195]萧启庆:《元代的军事制度》,第37—48页。
[13][110]戴维·M.法夸尔:《元代政府的结构与职能》,第52—53页。
[14][143]傅海波:《元代中国的吐蕃人》。
[15][565]《唐律疏义》,卷6,第4篇,第133页。[233]华莱士·约翰逊:《唐律》,卷1,第252页。
[16][119]傅海波:《从辽朝(907—1125年)看多民族社会的中国法律》;[145]《辽史中的“刑法志”》。
[17][260]克恰诺夫:《天盛旧改新定律令(1149—1169年)》。
[18][128]傅海波:《女真习惯法和金代中国的法律》;[129]《金代的法律制度》。
[19][412]保尔·拉契内夫斯基:《元法典》的“导言”。
[20]关于隋文帝任意而残酷地虐待其官员,见[737]汤承业:《隋文帝政治事功之研究》,第81—83页。
[21]某些事例发生在武后的“恐怖统治”时期。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玄宗时期位居高官的宠臣姜皎在朝廷受到鞭打,随后于722年死去,这是皇帝的亲信以背叛而定罪的极少见的事例。对他的惩罚引起了激烈的抗议。这种做法在唐代后半期再未恢复。见[735]庄练:《明清史事丛谈》,第4—5页。
[22][128]傅海波:《女真习惯法和金代中国的法律》,第231—232页。对辽、金、元时期有代表性地选出的案例,见[735]庄练:《明清史事丛谈》,第1—10页。
[23]见[321]牟复礼:《中国专制主义的成长:对魏特夫运用于中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的评论》。
[24]一般简要的论述,见[237]丹尼尔·凯恩:《四夷馆的女真译语》,第11—20页;以及[863]清格尔泰等:《契丹小字研究》。
[25]见[237]觊恩:《四夷馆的女真译语》中最近的一项研究。
[26]见[70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631页的徐苹芳的注释;[814]郑绍宗、王静如:《保定出土明代西夏文石幢》,第133—141页。
第一章 辽[1]
概述
10世纪初叶辽朝的建立,是中国第二个并且更为广泛的外族统治时期的开端。这个时期长达近五百年,并在1279年蒙古征服全中国时达到顶点。中国在以前还从未遭受过如此漫长的外族政治和军事统治。契丹人的辽朝、党项人的西夏、女真人的金朝和蒙古人的元朝,相继控制的中国疆土越来越大。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这样的国家关系完全有悖于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念,按照中国人的观念,中国是文明世界的中心,周围的其他民族和国家都应向它表示臣服。
北亚游牧民族新兴力量的最好说明,是辽朝建立者的族名契丹,以Kitaia、Cathaia或Cathay等形式,在整个欧亚大陆成为中国的代称。[2]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世界中,至今还用这个称呼来称中国。
契丹人实际上只控制了中国一小部分边缘地区,但是他们的统治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由于其统治范围东起高丽,西至阿尔泰山,所以有效地隔断了中国与中亚和西亚的直接联系。因而,西方自然得出了横跨东西的契丹是中国的真正主人的结论。这种对契丹长期统治的误解和夸大,亦深印在同时代的亚洲人脑海中,直到辽朝灭亡之后,这种看法还延续了很长时间。
建立王朝前的契丹
契丹人早期历史的资料较少。[3]汉文史料第一次提到契丹的名称是在公元4世纪。但是这些早期记载相互矛盾,很难确认这一名称究竟指的是什么民族。一般认为契丹出自鲜卑宇文部,该部在2世纪以后控制着中国的东北边疆。345年,宇文部被建立了燕国的更强大的鲜卑慕容部击溃,分为三部,其中一部称为库莫奚,契丹亦属其中。388年,库莫奚又分为库莫奚(后来通常简称为奚)和契丹两部。魏收于554年完成的北魏史书《魏书》,是最早把契丹、库莫奚和室韦视为独立民族的正史,并指出它们都出自鲜卑。[4]当时它们都是游牧民族,契丹居于辽河(西拉木伦河)上游的草原地区,即今天辽宁省和吉林省与内蒙古相邻的西部地区;库莫奚居于契丹南面和西面的山区,即今天河北和山西北部;室韦居于契丹之北,位于内蒙古与黑龙江西部相接地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