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1806


[47]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金朝统治下对于物价的详细记载,只发现了一些有关价格的零散数字,例如,在楼钥(1137—1213年)记述宋朝使节出使金朝(1169—1170年)情况的《北行日录》中,曾有一些关于物价的记载,如在金朝边界附近一个州的集镇上,楼钥曾用210文钱买了1磅面粉,120文1斗粟或其他谷物,240文1斗米([582]《北行日录》上,12b)。在河北,上等绢一匹为2500文钱;1盎司粗丝值150文钱;马比一头最好的驴更贵,值4万文钱(《北行日录》下,8b)。
[48]关于金属冶炼与采煤业的详细论述,可参见[178]罗伯特·哈特威尔:《中华帝国经济变化周期:750—1350年中国东北的煤和铁》。
[49][646]《金史》,卷49,第1106页。
[50][243]加藤繁论证了宋金间贸易的经济作用,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2卷,第247—304页。
[51]见[646]《金史》,卷50,第1114—1115页。
[52]应该作为一个奇特现象提出来的是,1223年发行的钞币不是印在纸上而是印在丝绸上,这是一种想给钞币自身以价值的无益的尝试,但发行量很小。只有很少的几张当时的纸钞和一块印钞用的刻版留存至今;参见[331]闵宣化:《1214年的钞版》。
[53][646]《金史》,卷46,第1027—1031页。
[54][597]《大金国志》,卷32,第236页。
[55][590]《刘豫事迹》,36b。
[56]在台北国防研究院1970年出版的新的两卷本《金史》的第2卷中,收有一份由杨家骆所辑的金人著作篇目,这个篇目列举的篇目不少于1351个(包括《碑铭》)。
[57]关于金代学者与南宋理学的情况,见[56]陈荣捷:《朱熹和元代理学》,第199—200页。
[58]M.V.沃罗别夫研究了金代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见[531]《论金代的自然科学》。朱达·拉尔论述了金代中医的情况,见[402]《蒙古时期医学的发展:金元两代中医的复兴和发展》。
[59][506]外山军治:《金朝史研究》,第594—618页。金朝曾想将司马光的一个侄孙司马朴立为傀儡皇帝,只是因为他本人拒绝,他们才又指定张邦昌来代替他。
[60]关于元好问和他的《中州集》,见[47]陈学霖:《金代史学三论》,第67—119页。
[61][510]见《董西厢诸宫调:一个中国传说》。
[62][95]
M答里吉洛娃一维林杰洛娃、詹姆斯·I.克伦普英译:《刘知远诸宫调:藏龙卧虎的民谣》。汉文原文的抄本是在中国西北的宁夏的黑水城遗址发现的。
[63][81]詹姆斯·I.克伦普:《院本:元杂剧的祖源》。
[64][646]《金史》,卷65,第1540页。
[65][646]《金史》,卷39,第891—892页。
[66]吴广庆(译音):《四个外来王朝下的中国印刷术》,第453—459页。
[67]对金代绘画和书法的简述,见[44]苏珊·布什:《金朝(1122—1234年)的文人文化》。
[68][631]夏文彦:《图绘宝鉴》,卷4,第93—96、129页。
[69]苏珊·布什将完颜读成了完颜涛,见其书第112页注5。
[70]关于章宗这位收藏家和书法家,见[44]布什书,第103—104页;及[506]外山军治书,第660—675页。
[71][466]奥斯瓦尔德·希瑞:《宋、辽、金朝的中国雕塑》。这一研究,主要靠的是日本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家发表的资料。
[72]对北京金宫殿的历史叙述,见[242]乔治·N.凯茨:《紫禁城创建时代新说》。
[73][646]《金史》,卷55,第1234页。有关僧侣的剃度,亦见[597]《大金国志》,卷36,第275页。
[74][633]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大正藏》第49部,卷20,685b—c。
[75]《鸣道集说》的原文保存在念常编《佛祖历代通载》中,见卷20,695c—699c。
[76]吴广庆前揭文第456—457页及图4。1949年以后,这些经卷被移交北京的国家图书馆。金藏中的一些佛典已被重新复制,从中可以看到金代印刷艺术已达到很高水准。
[77][646]《金史》,卷9,第216页。亦见[388]罗依果译《西游录》第40页注13所引书目。
[78]有关头陀宗的论著目录,见[388]罗依果译《西游录》,第38—40页。
[79][646]《金史》,卷88,第1961页。
[80]罗依果将“全真”译为integral
realization,其他学者则有完全不同的译法,如perfect
realization(霍姆斯·韦尔奇)、completely
sublimated(阿瑟·韦利)。关于全真派,见[388]罗依果译《西游录》第40页注13。亦见[92]戴密微:《马可·波罗时代中国的宗教形势》,第196—201页。第一个较深入研究全真派的西方学者是阿瑟·韦利,见[534]他翻译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第13—33页。
[81][646]《金史》,卷119,第2602—2603页。
[82][788]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83]长春真人自1224年起住持于北京的自云观,现存的两部《道藏》刊本之一即藏于此观,并于1933年被重新发现。
[84][388]罗依果译《西游录》,第42页注19。
[85]关于开封犹太人群体的详情,见[284]唐纳德·D.莱斯利:《中国犹太人的遗存:开封的犹太人群体》。但是,金代的文献资料没有相关记载,同时代的史料中也没有提到建立过礼拜堂。
[86][646]《金史》,卷11,第260页。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见[48]陈学霖:《中华帝国的正统观:女真—金朝(1115—1234年)的讨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