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1806

[20]见[52]陈学霖:《王鹗(1190—1273年)》。
[21]诏书全文,见[653]《元史》,卷4,第64—65页。
[22]见[426]罗沙比:《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第245页注12。
[23]关于忽必烈为取得继位合法性所做的努力,见[126]傅海波:《从部落领袖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神:元代的正统观念》,第25—52页。
[24]关于李璮叛乱的研究成果,有[368]爱宕松男:《李璮之乱及其政治意义:蒙古统治下汉地封建制向州县制的转化》;[743]孙克宽:《元初李瑄事变的分析》。
[25][653]《元史》,卷114,第2871页;[66]柯立夫:《〈元史〉中的察必皇后传》。
[26]六部是:(1)吏部,选拔官员;(2)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钱钞;(3)礼部,掌礼乐、祭祀和燕享;(4)兵部,掌屯田、驿站、军需和训练军队;(5)刑部,掌刑狱和制定法律;(6)工部,掌修浚城池和工匠程式。
[27][201]贺凯:《明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第27页。
[28][110]戴维·法夸尔:《元代政府的结构与职能》,第51页。
[29][155]谢和耐:《蒙古入侵前中国的日常生活,1250—1276年》,第84页。关于杭州,亦见[326]慕阿德:《马可·波罗游记别注》。
[30][293]罗荣邦:《海路贸易及其与宋水军的关系》,第81页。
[31][653]《元史》,卷4,第70页(译者注:李全义,应为李合义,见《元史》点校本卷4,注9)。
[32][38]波义耳译:《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290页。
[33]此二人的汉文传记,见[653]《元史》,卷203,第4544—4545页。
[34][326]慕阿德:《马可·波罗游记别注》,第76页。
[35][65]柯立夫:《〈元史〉中的八邻部人伯颜传》(译者注:伯颜未参加征大理之战)。
[36][65]柯立夫:《〈元史〉中的八邻部人伯颜传》(译者注:伯颜未参加征大理之战)。
[37]关于蒲寿庚,见[258]桑原骘藏:《蒲寿庚考》;[297]前屿信次:《泉州的波斯人蒲寿庚》。
[38]关于文天祥,见[39]威廉·A.布朗:《文天祥:一个宋朝爱国者的传记研究》;关于其他拒绝为蒙古人服务的官员,见[320]牟复礼:《元代的儒家隐士》。
[39]郑麟趾等编:《高丽史》,卷1,第570页;[653]《元史》,卷6,第122页;[181]威廉·E.亨索恩:《高丽:蒙古的入侵》,第154—160页;[171]韩百诗:《蒙古时代高丽史札记》,第179—183页。
[40][437]乔治·桑塞姆:《1334年前的日本史》,第440—444页;[507]卢萨库·楚诺答、L.C.古德里奇:《中国王朝史中的日本》,第74—76页;亦见[245]川添昭二:《日本和东亚》。
[41]对海都抱有敌意的汉文史书的评价,见[687]柯绍忞:《新元史》,第6850页;[689]屠寄:《蒙兀儿史记》,第1595—1597页。
[42][38]波义耳译:《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266页。
[43][85]窦德士:《从蒙古帝国到元朝:帝国在蒙古和中亚统治形式的变化》,第143—160页。
[44][278]劳延瑄:《王恽〈中堂事记〉:译注与介绍》,第24页。
[45][184]何炳棣:《1368—1953年的中国人口研究》,第258页。见[275]兰德彰在《蒙古统治下的中国》的前言中(第20页)对人口问题的短评。
[46]关于这些应急措施,见[653]《元史》,卷4,第70—71页;卷5,第83—86页;卷6,第113—114页。
[47][639]《大元仓库记》,第1—3页;[412]保尔·拉契内夫斯基:《元法典》,第1卷,第189—190页。
[48][212]井崎隆兴:《元代社制政治的考察》,第6—10页;[750]杨讷:《元代农村社制研究》。
[49]见[441]舒尔曼:《元代经济结构》,第47页。
[50][17]有高岩:《元代农民的生活》,第951—957页。
[51][879]鞠清远:《元代系官匠户研究:质认为元代官局匠户是奴隶的人们》;参见[891约翰·德弗郎西斯、孙任以都编译的《中国社会史论著选译》中选择的译文,第234—246页。
[52][427]莫里斯·罗沙比:《元代初期的穆斯林》,第282—283页。
[53][653]《元史》,卷93,第2371—2372页。
[54][328]慕阿德、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第1卷,第248—249页。
[55][836]袁冀(国藩):《元史研究论集》,第243页;关于驿站制度的深入研究,见[359]彼得·奥勃理赫特:《13—14世纪蒙古统治下中国的驿传制度》。
[56][328]慕阿德、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第1卷,第246页。
[57][328]慕阿德、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第1卷,第235—237页。
[58][342]李约瑟:《中医文化》,第263页。
[59]关于这些学校,见[402]朱达·拉尔:《蒙古时期医学的发展:金元两代中医的复兴和发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