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1806

[209]参见布希《明人传记辞典》中所撰写的条目。另见布希论顾的章节,《东林书院及其政治与哲学的意义》,载《华裔学志》,第14卷(1949—1955年),第1—163页。另见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84—301页;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第1376页;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26页。
[210]关于赵南星,参见《明人传记辞典》。《明史》,第243卷,第6297—6301页。
[211]《明史》,第282卷,第7257页。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2卷,第1005页。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113—114页。
[212]顾宪成:《小心斋札记》(1877年;1975年台北重印),第4卷,第3页。参见布希译文,第113—114页。
[213]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100页。
[214]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第1375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23页。
[215]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35页,意译了《东林书院记》中的《会约》(1881年版),第2卷。另见于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101页。
[216]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88—289页。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100页。王在给罗钦顺的一封信中写下了这些话。
[217]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88页。译文见布希:《东林书院》,第100页。
[218]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第1379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30—231页。另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7页。
[219]唐君毅:《刘宗周的学说》,收入《新儒家的演变》,狄百瑞编,《东方文化》,第10卷(纽约与伦敦,1975年),第308—309页。
[220]布希:《东林书院》,第103页。
[221]顾宪成:《小心斋札记》,第1a页。
[222]顾宪成:《小心斋札记》,第7卷,第10b页。参见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5页;布希:《东林书院》,第116页。
[223]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3—296页;布希:《东林书院》,第116—117页。
[224]顾宪成:《东林会约》,第一条,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1页。
[225]顾宪成:《东林会约》,第三条,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1页。
[226]顾宪成:《东林会约》,第二条,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1页。
[227]顾宪成:《东林会约》,第四条,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92页。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35页。
[228]吴应箕:《东林本末》,收入李季编《东林始末》(上海,1946年),第12页。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119页。
[229]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3页。《明史》,第243卷,第6301—6302页。另见于《明人传记辞典》中的邹元标条。
[230]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3、536页。
[231]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5页。
[232]据黄宗羲的归纳,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5页。
[233]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47页。
[234]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5页。
[235]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9页。
[236]黄宗羲所作的评论,载《明儒学案》,第23卷,第535—536页。
[237]《明人传记辞典》中有关冯从吾的条目,英语中对冯最广泛的讨论是韩德林,见《晚明思想中的行为》,第84—99页;《明史》,第243卷,第6315—6316页;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1卷,第984页。
[238]韩德林:《晚明思想中的行为》,第86页。
[239]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1卷,第984、992页。
[240]韩德林:《晚明思想中的行为》,第84—99页;引冯从吾:《冯少墟集》,第15卷,第43a、58a页。另见于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1卷,第984页。
[241]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1卷,第985—986页。
[242]《明史》,第243卷,第6306、6316页;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1卷,第984页。
[243]《明史》,第243卷,第6363页。参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第61卷,第1489页;布希:《东林书院》,第74页;约翰·梅斯基尔:《明代中国的书院:一篇历史论文》,亚洲研究学会丛书,第39卷(塔克森,1982年),第142页。
[244]《明史》,第243卷,第6306页。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62页。冯从吾推测说,宋代的衰弱归咎于禁止讲学。黄宗羲:《明儒学案》,第41卷,第984页。
[245]参见《明人传记辞典》冯从吾条和邹元标条。
[246]参见《明人传记辞典》高攀龙条;布希:《东林书院》,第142—144页;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第1398—1399页,译见于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34—240页;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01—303页。
[247]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01页。
[248]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 ,第1400—1401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36—238页。高对广东之旅的叙述,译见于罗德尼·泰勒:《关注自我:新儒家传统中的宗教性自传》,载《宗教历史》,第17期(1978年),第276—281页。参见罗德尼·泰勒:《新儒家中修养成圣贤的宗教目标:高攀龙选集研究》(迪塞,哥伦比亚大学,1974年),第178—184页。摘录译见于吴:《儒家的历程》,第132—140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