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5/1806


[2]和田清:《明史·食货志译注》(东京,1957年),第1卷,第45页,注10。
[3]《大明会典》,第85卷,第18a页。
[4]章潢(1529—1608年)编纂:《图书编》(1613年;1971年台北重印),第10726页。
[5]《太祖实录》,第52卷,第9a页。
[6]《太祖实录》,第53卷,第12页。
[7]关于这一名单,参见《明史》,第50卷,第1310一1311页。
[8]《太祖实灵》,第30卷,第1a页。
[9]《太祖实录》,第109卷,第1a、2a—4b页。
[10]朱元璋:《明太祖御制文集》(台北,1965年),第390页。
[11]龙文彬编纂:《明会要》(台北,1963年),第1册,第174页。
[12]陈荣捷:《朱熹的新儒学》,载《宋代研究》,F.奥宾编:《系列二》,第1册(巴黎,1973年),第73—81页。
[13]夏燮:《明通鉴》(台北,1962年),第179、283页;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台北,1956年),第534—535页。
[14]《太祖实录》,第59卷,第7页。
[15]《太祖实录》,第84卷,第4b页;第86卷,第8b页;第92卷,第1a页。
[16]《太祖实录》,第188卷,第5b页。
[17]《明太祖御制文集》,第345—348页;《太祖实录》,第99卷,第1a页。
[18]《明太祖御制文集》,第389—395页。
[19]《明史》,第47卷,第1236页以下。有关宋代及宋代以前的明堂的先例,有着大量的文献资料,参见牟复礼与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第7卷(剑桥,1988年),第457—461页。
[20]《太祖实录》,第27卷,第3b页。
[21]《太祖实录》,第30卷,第1a—4b页。
[22]《太祖实录》,第30卷,第2b页。
[23]《太祖实录》,第31卷,第3b页;第67卷,第1a—2b页。
[24]《太祖实录》,第36卷上,第1b页。
[25]《太祖实录》,第42卷,第1b—3a页。
[26]《太祖实录》,第52卷,第9a页。
[27]《明史》,第47卷,第1237页。
[28]《太祖实录》,第91卷,第1a—1b页;《明史》,第47卷,第1230页。
[29]《太祖实录》,第102卷,第3b页。
[30]《太祖实录》,第116卷,第4a页。
[31]《太祖实录》,第120卷,第4b—5b页。
[32]《太祖实录》,第122卷,第1ab页。
[33]《太祖实录》,第122卷,第2a页。
[34]《太祖实录》,第188卷,第2a—2b页。
[35]《太祖实录》,第189卷,第3b—4a页;《大明会典》的图解,第181卷,第21ab页。参见牟复礼和崔瑞德编:《剑桥中国史》,第7卷,第137页。
[36]《明通鉴》,第1744、1760页。
[37]《明通鉴》,第1757页。
[38]《明通鉴》,第1785页。
[39]《明通鉴》,第1814—1830页。参见牟复礼和崔瑞德编:《剑桥中国史》,第7卷,第418—423、436—437页。
[40]参见牟复礼和崔瑞德编:《剑桥中国史》,第7卷,第440—450页。
[41]《明通鉴》,第2052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