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721

  但话又说回来,李衍毕竟是要当皇帝之人,是想当千古一帝之人,心胸还是有一些的。
  所以,李衍尽量克制自己对秦桧的反感,看着秦桧问道:“你想说甚么?”
  秦桧冲李衍郑重一拜,道:“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余载,功德基绪,比隆汉唐,实异两晋,皆因奸臣渝盟,结怨邻国,谋臣失计,误主丧师,遂使生灵被害,京城失守。
  宋之于中国,号令一统,绵地数万里,覆载之内,疆域为大,子孙繁衍,充牣四海,德泽加于百姓,前古未有。
  宋之有天下,九世宥德。
  兴亡之命,虽在天有数,焉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昔西汉绝于新室,而光武乃兴;东汉绝于曹氏,而刘备据蜀;唐为朱温篡夺,而李克用父子犹推其世序而继之。
  如今康王积天下之兵于南京,若废赵氏,康王必起大兵复宋,汉人势必自相残杀,大王则成为千古罪人矣。
  若大王还政于赵氏,携康王共同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必名传千古,或可成为古往今来第一贤臣,岂不美哉?
  为天下计,为大宋计,为大王计,秦桧请大王还政于赵氏,成为千古第一贤臣!”
  耐心听完秦桧之言,李衍看着秦桧,不动声色地问道:“这就是你的全部见解?”
  秦桧微微一怔之后,道:“然也。”
  李衍听罢,心道:“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放过你,结果你自己找死,竟然让我还政给赵跑跑那个只会逃的家伙,好好好,那就让我为岳飞报这个大仇!”
  念及至此,李衍直接变脸,呵道:“肤浅!自私!居心叵测!”
  秦桧被李衍骂得面红耳赤,道:“请大王指教!”
  李衍道:“赵佶奢侈无度,赵桓狗屁不通,致使金人南下奸淫掳掠,屠戮勒索我汉人良善百姓,令我汉人蒙此奇耻大辱,你竟然还让我还政于赵氏?难道是想让汉人永远卑恭拘膝,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秦桧辩道:“纳贡只是权宜之计。”
  李衍鄙视道:“维持了一百年的权宜之计?”
  秦桧硬着头皮道:“给大辽和西夏的那点岁币,于我大宋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只要……”
  李衍接过话头道:“只要多从百姓身上收取一点就有了,是吧?”
  “呃……”
  秦桧无言以对,因为这就是事实。
  过了一会,秦桧转移话题道:“大宋从未称臣,与大辽乃是兄弟之邦,与西夏……”
  李衍呵道:“屁话,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说那么多干甚么,你敢说,赵宋如果能打过辽国和西夏,会不去收复被辽国和西夏霸占的汉人疆土而跟辽国和西夏结成所谓的兄弟之邦?”
  这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秦桧仍就无言以对。
  李衍又道:“我再来问你,假如我还政于赵宋,谁可为皇帝?谁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这……”
  谁来当皇帝,岂是秦桧这个小小的御史中丞能决定的?
  更关键的是,赵宋目前真的很难选出一个适合当皇帝的人,尤其是当这个特殊时期的皇帝的人。
  赵佶,为逃避责任,退位给赵桓,如今已经是太上皇,不,准确一点说,如今连太上皇都让金人废了,关键是,靖康之耻,赵佶是罪魁祸首。
  赵桓,无能,丢人,被金人所废,更是直接导致靖康之耻之人。
  赵谌,别说已经横死,就是不死,那也只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当这个时期的皇帝?
  赵构,从目前赵氏的情况来看,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赵构当皇帝——上一世赵构能当皇帝,那是因为赵匡义一支全都被金人捉走了,只剩赵构一个,而赵构手上又有一定的兵马,所以只能推选赵构来当皇帝。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赵氏实在是选不出一个适合当皇帝之人——赵宋皇室之人,威望全都不够,至少,跟李衍相比,威望全都不够。
  这不是李衍,或是金人,造成的,而是赵氏自己造成的——历任赵皇,防范皇室之人如防贼,非皇储根本就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威望,如今,赵佶、赵桓被废,赵谌已死,赵氏谁能堪当这个大任?
  这也是后来赵构当了皇帝之后立即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
  见秦桧哑口无言,李衍道:“既然没有人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那我李衍责无旁贷,中国百姓,中华大地,我李衍一肩扛起。”
  说到这里,李衍环视一圈,一一看过那些目瞪口呆之人,然后朗声说道:“我李衍不需要搞劝进的小把戏,三日之后就是我李衍的登基大典……这个皇帝,我李衍当定了!”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
  ……
  “三日后就登基,辽东王未免也太心急了吧?”
  “你懂甚么,国不可一日无主,辽东王如果不快点登基,昭告天下,天下非大乱不可。”
  “想想,还真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几天前还是宋朝,再过三天就是新朝了。”
  “要我说,辽东王一定是对赵氏太失望了。”
  “此话怎讲?”
  “你想啊,当初辽东王死伤了数万人马才抢回来了燕云十六州,结果,仅仅三年多时间,赵宋就将辽东王辛苦打下来的燕云十六州弄丢了,还被金人占了河北河东打破京都,然后被废,让咱们汉人蒙羞,成为笑话,你想,辽东王那样铁骨铮铮的汉子能不对这样的赵宋失望吗?”
  “话说,赵氏非不德,从太祖到哲宗,赵氏的皇帝大多仁慈英明神武,不想到了徽宗和钦宗这里,却将祖宗基业一败而光,真不孝矣。”
  “时也!运也!命也!大宋亡了,只能说它的气数已到。”
  “亡就亡吧,这样只会勒索咱们良善百姓的王朝,早就该亡了,说真的,我也对大宋失望透顶,上百万大军,上亿民众,贯朽粟陈,竟被人打到家里,捉去了皇帝和所有皇族,它不亡,天理何在?”
  “赵宋亡不足惜,可苦了咱们这些良善百姓,掘金献女,被那金狗所欺,若不是有辽东王站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咱们说不准就成了那亡国奴。”
  “辽东王到来,金人再退二十里,说明金人非常畏惧辽东王,我想,也只有这样有威望的皇帝才能保护我们安居乐业。”
  “谁爱当皇帝谁当,反正轮不到我,与谁当皇帝相比,我更关心辽东王给不给咱们分粮,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辽东王运来了那么多粮食,还能让你再饿着?谁当皇帝,可不是跟你毫无关系,而是至关重要,要是原来的皇帝是辽东王,金狗怎敢犯境,大宋能死这么多人?你们的财富能被朝廷搜去献给金狗?”
  “你说得不错,这由谁来当皇帝,还真重要……对了,咱们被金人搜去的金银,还能要回来不?”
  “上哪要?跟金人要,还是跟赵宋要?谁能说得清楚那些金银现在哪去了?所以啊,那些金银,你们就不用想了,就算新朝能抢回来,多半也会充入国库,能给咱们免几年锐,就阿弥陀佛了。”
  “……”
  东京城中到处都在议论李衍在三日后登基一事。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又与他们切身相关,他们怎么可能不议论?
  甚至,当着李衍的面,他们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
  李衍就在这纷纷议论声中,带着随从人员进入宣德门后面的皇城之中。
  入了宣德门之后,东西有左、右升龙门及两廊,正北在宫城中轴线上即为大庆殿。
  大庆殿,共九开间,左右有东、西挟殿各五间,殿后有后阁,阁后有斋需殿,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闲言休赘。
  李衍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大庆殿的正殿之后,站在门口四下看了看,然后就径直向着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龙椅走去。
  看了看这张无数人向往的椅子,李衍转身坐了上去。
  见此,跟李衍进来的文武百官全都激动不已!
  在赵鼎和许贯忠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齐拜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三日后才举行李衍的登基大典,可从李衍坐到龙椅上的这一刻起,李衍其实就已经是皇帝了,这是见证这一刻的人的共识。
  品味了一下当皇帝的感觉,李衍才道:“免礼平身。”
  文武百官直起身体后,李衍又道:“我们有都是时间庆祝,所以不急于这一时,当务之急是先让朝廷运转起来,这样才能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才能不愧对黎民百姓。”
  文武百官齐声道:“诺!”
  李衍也不啰嗦,直接道:“我……朕任命,闻焕章为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太宰),赵鼎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少宰),许贯忠为枢密使,朱武为框密副使,唐恪为尚书左丞,蒋敬为三司使,陈公辅御史大夫,李光为御史中丞,郭永为吏部尚书,赵开为户部尚书,乔道清为兵部尚书,裴宣为刑部尚书,汤隆为工部尚书……”
  这些任命,是李衍与闻焕章和赵鼎商量过无数次后又深思熟虑了很久的结果,他们这些人就将是这个新兴国家的中枢,承载着无数责任与希望。
  对于自己在新朝将担任甚么职务,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有数,因为之前李衍已经亲自跟他们谈过话了。
  当然,也有意外的。
  比如王时雍和徐秉哲,比如李光。
  王时雍和徐秉哲很意外的没有听到对他们的任命,这让他们不禁有些忐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