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60

第十五章、难兄难弟
  曹嵩身为前任的朝廷太尉,三公之一,搁后世起码是个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啊,往高里说还可能是政治局常委兼军委副主席啥的,而是勋就一平头小百姓,曹嵩不待见他,撇撇嘴就退场,那本是情理中事——是勋早就已经料到这种结果了,曹嵩不是把来客直接轰出去,而是自己退场,已经算很有礼貌啦。
  不过从一开始,是勋就没打算跟曹嵩交谈什么。自己不但身份地位低,而且年龄也小,所以一般情况下,得是曹嵩派个人出来见客,顶多那人领着自己远远地朝曹老爷子鞠个躬,敬个礼罢了。能够亲自开口问话,一开始是勋还觉得这老头儿挺平易近人的。
  不过估摸着那只是因为自己打着陶谦的旗号而已,陶谦好歹是徐州之主,曹嵩避祸徐州,不能不卖地主面子。可惜这老家伙为德不终,他要是问清楚了自己是白身以后,哪怕笑上一笑,不说话就走人呢,也显得很有风度不是?偏要撇个嘴,来那么一句“徐州没人了吗”,这也太傲慢了吧!
  所以按照史书上所说,曹操年轻时候是个挺谦逊,待人挺和蔼的家伙,那才能四方豪杰来归,可是到了老年,就显得骄傲自大起来,估计除了刘备谁都不放在眼里——如今看起来,那是遗传基因在作祟啊。
  曹嵩不爱搭理自己,那也没什么。问题是是勋进得大厅,那管家指了一指主人,就退出去了,他用眼光一扫,就光见着曹嵩和身旁那两名婢女了,没见着第三个主儿。等到曹嵩一走,他就含糊啊,总得有个人来接待自己不是吗?把客人孤独一个撂在大厅里了,这叫什么事儿?
  可是没想到随即角落里就有人开口讲话,差点儿把是勋吓一跟头。抬眼观瞧,就见一人拱着手,施施然从屏风旁边走了过来。此人三十多岁年纪,中等身材,峨冠博带,白面长须,乍看就有三分象曹嵩,但是缩了七八圈儿。是勋略低一低头,朝对方行礼,就这么眼神一错——唉,不对,这人长什么样儿来着?怎么一晃眼就毫无印象了呢?
  “先生是姓是吧?”对方自我介绍道,“某是曹德,故太尉曹公乃是家父,曹兖州乃是家兄。”
  哦哦,果不其然,这位就是曹操的兄弟曹德了。根据史书上记载,曹操有一大票从兄弟,包括姓曹的和姓夏侯的,但是他有没有亲兄弟呢?只有两条记载,一就是在老爹遇害的时候提到过,曹嵩身边还有个小儿子名叫曹德,或者叫曹疾,二是夏侯渊的某个儿子娶了曹操的亲侄女为妻,所以说,曹操起码有一个亲兄弟活到了成年。
  当下听到曹德报名,是勋也赶紧答腔:“是勋,草字宏辅。请教台甫怎么称呼?”
  “草字去疾。”
  哦哦,曹德曹去疾,果然“德”、“疾”两个字儿全都挨上了。
  他看这个曹德骨架子不大,而且脸白得不见丝毫血色,估计体质不太好,小时候多病多灾,所以才会给起了“去疾”这么一个表字吧?
  双方行过礼以后,曹德也没有上老爹刚坐过的面南的榻,却在东方的主位踏席而坐,于是是勋也奔了西方的客位,脱了鞋,上了席。这大厅本来就是用来接待客人的,所以东西两侧都铺着席子,只可惜厅挺大,席子相距挺远,两人坐下以后,距离竟然超过了三米——这么对话可够累人的啊。
  曹德拍拍巴掌,就有好几名侍女蝴蝶穿花一般,端着几案、托盘,在主客面前摆下。是勋一瞧,嘿,不但有热水,竟然还有点心和干果——对嘛,这才是待客之道嘛。
  当然那些点心和干果基本上都是摆着瞧的,他不会轻易去动,于是只是端起水杯来朝曹德遥敬了一敬,喝一口润润喉咙。然后曹德就问:“不知是先生奉了陶使君之命过府,有何吩咐吗?”
  “不敢,”是勋还不大习惯这年月士大夫之间的种种虚礼、客套,以及绕圈子讲话,他开门见山地回答,“实不相瞒,此番受使君所托,欲往兖州去拜望尊兄,以申两州之好,听闻曹公栖身于此,不敢不先来谒见。”
  其实他这话还是绕了点儿圈子,不过相信曹德完全能够听懂潜台词:我要去找你哥办事,先来见见你爹,希望能够帮忙在你哥面前给递点儿好话啊。
  “原来如此,”曹德垂下眼睛,望着地面,“怪不得家父迁居徐州已两年余,陶使君今日才遣先生前来……”那意思是:我老爹好歹是前任的太尉唉,住到了徐州来,陶谦竟然不派人拜望,也不写信来慰问,等今天有用得着我们的了,他才派你前来。怎么说呢,陶谦这人的德性……嘿嘿嘿嘿嘿~~
  是勋赶紧给解释啊:“并非陶使君敢于疏忽贵客,怠慢尊公,只是日前才得知尊公父子隐居于此,故此遣是某绕道而来拜问。”要是知道你们在这儿,他早就派人来啦。不过有句话是勋没敢说出口:前两年陶谦跟着公孙瓒,曹操跟着袁绍,双方是敌非友,说不定派人过来不是拜问,而是要捉你们父子俩当人质哪——你真盼着郯城来人吗?
  “不知从何处得知家父消息?”
  是勋想了想,决定还是实话实说:“曹仲恢兄弟本在州中为吏,此前因陶使君与尊兄小生嫌隙,故此不敢泄露曹公行踪。此番陶使君有言和之意,这才禀此下情……”顿了一顿,特意补充说明:“是某行前辞谒曹仲恢,仲恢言道:‘卿若以为使君和意甚诚,可往海曲,先期拜望大兄;若以为其意不诚,切切不可泄露大兄的所在。’”
  他补充这句话有两重隐含的深意,一是点明自己跟曹宏关系不一般——曹宏跟他说过,曹嵩本人已经不怎么记仇了,所以把他扯出来,应该不会影响到自己和曹德后面的交谈。第二重深意,是继续抬高自己的身价:瞧啊,陶谦是真心是假意,连曹宏都看不准,所以只有老子才是陶谦真正的心腹哪,你丫信不信?
  曹德闻言,双眼略略一眯,借着喝水考虑了一小会儿,开口再问:“曹某孤陋寡闻,此前实未听闻先生的贤名。未知先生与叔……曹仲恢有旧否?”你谁啊?你一介白衣,那得多大的能耐、才名,才能被陶谦托付重任?可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你?而且曹宏干嘛连那么掏心窝子的话都跟你说了?你们俩的交情真好到这种程度?
  是勋微微一笑:“岂敢当得一个‘贤’字。某数月前才刚聘得曹叔元女为妻,家兄又娶麋子仲妹为夫人,故此陶使君折节下交,曹仲恢待以腹心而已。”他这时候还没有正式迎娶曹家小姐,所以可以直呼曹宏兄弟的表字,既显得亲近,也抬高自己的地位,要是等老婆过了门儿,那时候辈分儿定了,就不好再那么称呼啦。特意点出是宽娶了麋家小姐的事儿,他是想瞧瞧,眼前这位曹德曹去疾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庸人,对徐州的内情了解不了解。你要是了解,就明白如今我是家在徐州举足轻重的地位了,你要是不了解——也好,那后面就由得我瞎编。
  “原来如此,”曹德又喝了一口水,等放下杯子来的时候,脸上已经堆满了笑容,直截了当地就问:“但不知先生此番前往兖州议和,是陶使君的意思呢,还是州内曹家和麋家的意思?”
  我靠你这家伙脑筋很敏啊,思路也很飘忽啊,不愧是曹操的兄弟嘛!是勋当即对面前这个相貌普通的曹德刮目相看,赶紧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言辞——跟聪明人说话咱就不必要再绕圈子了,有时候直截了当更见成效。
  “仲恢实有此意也,奈何尊兄拒人于千里之外。”曹宏是想谈和啦,可是你哥哥目前的态度实在无助于解决问题,所以我才跑这儿来走你老爹的门路哪。
  曹德突然问:“先生见过家兄么?”是勋摇头。曹德突然站起身来,也不穿鞋,就这么“嗒嗒嗒”几步跑到是勋身边,跟他并席而坐,然后压低了声音,扔掉一切虚套,直接解释:“我哥那就是个唯利之徒,只要是有好处的事儿,他都会干。”
  既然曹德突然转换成这种态度,是勋也就更放开了,问他说:“徐州算不算好处?”“当然算,”曹德又笑了起来,“所以也不用我爹帮忙缓颊,你要跟他说了这个,过往的事情他不会记在心上——不都一样姓曹吗?不都同一个祖宗吗?能有什么抹不开的过节?”
  “如此最好,”是勋于是彻底申明来意,“此番奉陶使君之命,特带了三百兵来卫护曹公。”曹德闻言,脸色突然一变,身子朝后一仰:“是欲以我父子为质乎?!”
  是勋淡淡一笑:“倘若真有此意,某便不需先上门来解释了——只怕有小人从中作梗。倘若曹公有意前往兖州,这支兵马可保无恙。终究如今黄巾尚在兖州为乱,路途上不见得太平啊……”
  “父亲大概不肯走……”曹德微微苦笑,“他总以为,如今还是汉室的天下,他以故太尉之尊,无人胆敢冒犯……”是勋揪住他的话头:“难道如今不是汉室天下吗?”曹德瞥他一眼,突然间狡黠地笑了起来:“倘若真是汉室天下,又岂容卿等将一州之地私相授受?!”
  曹嵩果然不肯走,最终曹德只是讨了一封书信,请是勋前往兖州带给曹操。至于臧霸拨付的那三百兵,曹嵩自称庄内有健壮丁勇数十名,足以卫护安全,也坚决不肯留下。是勋没有办法,出了曹氏庄院,会合了孙凡以后,就请他暂且把兵马都屯扎在海曲县外,时常派人去曹家打探情况——“请臧将军写一封书来,日后补给便仰仗海曲县好了。”
  孙凡点头:“总之为保证曹公的安全——小人省得,先生无须担忧。”两人正讨论着呢,突然旁边有个小兵指着远方,高声叫了起来。是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曹家庄院方向,竟然冲天而起了一道火光!
第十六章、历史惯性
  不同的时间线、多重平行世界,类似假设还是二十世纪后半才提出来的,所以穿越小说盛行以后,就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穿回古代去,肆意妄为,把目标时代搞得是面目全非。可是在此之前,绝大多数涉及到时间旅行的科幻文学,都不得不顾忌“外祖母悖论”,从而提出了历史的惯性问题。也就是说,不管你对原本的历史施加了多少影响,历史在大方向上还会复归本原,就好象一辆正在行驶当中的列车,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使其改变方向的,它还会因惯性而继续朝向原本的方向前进。
  是勋没料到的是,自己也会碰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惯性”问题,虽然因为他的横空出世……或者谦虚点儿说是横插一杠,导致如今徐州州内的形势与原本的历史迥然不同,以曹、麋两家为首的几大势力就有可能联起手来,把持州政,而且陶谦也打算跟曹操和谈,或者不如说,比原本的历史更早实施和睦的计划。从前他在青州,无论是召来太史慈救援都昌也好,说动管亥父女主动撤兵也罢,其实都没有改变历史的轨迹。他也并不想改变些什么,甚至还有点儿害怕历史被改变了,则自己再没有预见未来发展的能力。可是如今他是真想改变历史,不愿意曹操屠灭五县(倘若确有其事)的悲剧发生,可是难道因为历史的惯性,曹嵩父子最终还是会被人谋杀在徐州境内吗?并且还提前了半年一年的……
  望着远远的火光,他就觉得整个身体都僵住了,一道寒流不自禁地游走于四肢百骸,所经之处,血液、肌肉全都要冻结了似的。耳旁就听得孙凡惊问:“是曹家……先生,如何应对?”
  是勋猛的清醒过来,张口就喊:“还应什么对,赶紧去救曹公啊!曹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徐、兖之间必起战乱,到时候尸堆如山、血流成河,你……我……”话说不下去了,因为孙凡早就已经领着士兵们跑远了,是勋身边就光剩下了从郯城带出来的那两名健卒,还有一个马夫。
  是勋脑袋一热,也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了,纵身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换上了坐骑,拔出腰间佩剑来,就要冲过去帮忙。一名健卒扯着他的马缰,说:“先生小心,不可涉险!”另一名却递过支长矛来,说:“这比那剑好使。”
  两个兵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主意是南辕北辙,说完了互相瞪眼。是勋一边拨开前一个兵扯缰绳的手,却又不接后一个兵递过来的矛,只是伸着手叫:“我的弓箭呢?”
  最早太史慈赠给他的自己十岁前所用的弓箭,早就在覆甑山上被黄巾贼搜走了,后来去找太史慈救援孔融的时候,腆着脸又讨了一副,就比先前的略硬一点儿,是勋随时带着防身,此刻则都放在马车上呢。一名兵卒闻言,赶紧去取了来,递到他手中。左手攥紧了粗糙的弓臂,是勋这才略微定了定神,当下关照车夫在这儿等着,关照两个兵:“跟我去瞧个究竟,不必上前,远远的用箭射敌便可,若有万一……你们可得保着我赶紧跑路啊。”
  两个兵答应了,各执器械,卫护在他身边。他匆匆驰到曹家庄院大门之外,只见庄门大开,阵阵厮杀声从里面传出来——还没见到究竟是谁袭击曹家,先见了两名琅邪兵挺着长矛守在门口,见了是勋就禀报说:“孙队率已经率领兄弟们杀进去了,敌人不到百人,应该不难打赢。”
  是勋心说我要的不是赢,而是曹家父子得活着。当即策马入庄,就见火光当中,到处是成伙结队厮杀的士兵,也瞧不清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敌人。地上还倒着一些尸体,瞧服色,大多是庄内的仆役或者丁勇。目光横扫,他也找不到孙凡在哪儿,也见不着曹家父子在哪儿,心里正着急呢,就听到不远处有人大叫道:“奉了陶使君之命,特来捕杀曹氏父子,你们是哪里的兵?胆敢阻拦!”
  是勋闻言,不禁又惊又气,连头发都差点儿竖了起来。
  难道是曹宏改变主意了?可我好歹是你的侄女婿,你先跟我打个招呼不成吗?还是说陶谦真的起了杀心,或者是……
  他先是震惊,接着越想越怒,当即举起弓来,搭上支箭,瞄着喊话那人便是一箭射去。这时候那人距离他也不过三十多步远,这个距离射大活人,他还是挺有把握的——只听一声惨叫,那人屁股中箭,身子一歪,随即两名琅邪兵扑上来,一人一刀,结果了那人的性命。
  是勋在两名郯城兵的保护下,绕开几个厮杀的战团,直朝庄院深处寻去——无论己方还是敌方,全是步兵,他高头大马地朝里一冲,就没谁敢不要命地来阻拦。跑了不远,就见孙凡带着十多名琅邪兵围成一个圈子,正在抵御一些零散冲过来的敌人,圈子当中如同肉山一般的,正是那曹老太爷曹嵩。
  是勋眼瞧曹嵩瞪着一对惊慌的大眼睛,不但还在喘气,并且竟然还随着孙凡等人的行动而不时的闪展腾挪——也不知道他那么榔槺的身材,哪儿来的这份灵活劲儿——这才终于心中的一块巨石彻底放下。策马过去接应,曹嵩一眼望见了他,满脸惊骇地高声叫道:“不要杀我,不要杀我……陶谦恶贼,难道想谋夺老夫的财产吗?!”
  是勋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就在马上抱拳禀报:“曹公休惊。那些都是盗贼,假传陶使君的命令,陶使君断无谋害曹公之意。”
  话说到这儿,他突然左右望望,不禁又担心起来:“令郎何在?”我靠曹德不会遭了难了吧,就算老爹活着可是弟弟死了,那曹操也有借口发兵来打徐州啊!
  马旁突然响起了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是先生,我在这里……”是勋转头一看,才见到曹德正靠着一堵矮墙,满身是血的跟他打招呼呢。是勋又是吃惊又是担心,吃惊的是你这家伙得多没存在感啊,戴了“石头帽”了吧,怎么就在我身边,还一身大红的我竟然都瞧不见,担心的是,曹德受了多重的伤,不会这就要挂了吧?
  眼看战局对己方绝对有利,敢来冲击孙凡等人的敌兵是越来越少,是勋这才大着胆子甩镫下马,蹲到了曹德身旁,问他:“去疾,你受伤了吗?”曹德伸出左臂来,只见大臂上两寸多长的一道刀口,血肉模糊:“小伤而已,身上大多不是我自己的血。”
  说着话,他突然紧紧地盯着是勋的眼睛,目光中竟然透出一股从所未见的阴寒之气来,一字一顿地问道:“究,竟,是,谁?”
  是勋心下一片茫然:“我不知道。”转过头去吩咐孙凡:“务必捉几个活口来审问!”
  他真不知道究竟是谁想要谋杀曹嵩。就曹德那短短的几个字,立刻如同惊雷一般在他头顶炸响,脑中受此一震,瞬间变得格外清明。自己一直就没有考虑到非常重要的一点:陶谦是杀害曹嵩主谋的说法从根子上就说不通,那只是史书上对于曹操归咎于陶谦,找借口伐徐州的敲砖钉脚而已。
  为什么?因为杀了曹嵩对陶谦压根儿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如果是为了对付曹操,那么把曹嵩扣作人质才有价值,所以袭捕可能,袭杀不可能。况且这时候虽然关东诸侯相争,名义上还是大汉治下,而且根据陶谦后来排除万难给汉献帝进贡的事例来看,陶老头儿要么挺看重传统秩序,要么挺看重自己的名声,而曹嵩不是普通士人,他是曾经的大汉太尉,三公之一,杀了他只会使陶谦的声望一落千丈,为远近士人所不齿啊。
  这么说吧,倘若真是陶谦主谋杀了曹嵩,公孙瓒也好,田楷也罢,就压根儿没脸发兵来救他,而这时候的刘备只有比陶谦更要脸,绝对不肯奉命前来。
  所以说,不管陶谦是不是真的想杀曹嵩,表面上都得伪装成一场事故,而不会跟某种史料上记载的那样,主动发兵前来袭杀。也就是说,倘若是勋保护着曹嵩上路,在路上张闿也好章楷也罢,突然掏出刀子来,那都在情理当中,而公然打着陶谦的旗号杀上门来,那绝对不会是陶谦的意思,甚至也不可能是曹宏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自己的主公蒙上个擅杀退职三公的恶名,搞得人人喊打,难道作为陶谦属吏的曹宏脸上就光彩了?前途就光明了?
  “奉了陶使君之命,特来捕杀曹氏父子”——自己刚听到那句话的时候,就应该立刻想明白这一点才对。还是曹德这小子敏啊,“究、竟、是、谁”四个字一出来,不禁立刻使是勋脑子清醒起来,而且使得是勋不自觉地又对他高看了一眼。
  时候不大,孙凡率领着琅邪兵就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来犯的近百名敌人,被他杀死了将近一半,俘虏了六十多人。才扑灭了庄院中的大火,把曹家父子重新奉送回屋内,孙凡就冷着脸前来禀报:“查问过了,都是尹都尉的部下。”
  是勋闻言大惊:“尹礼?!是他亲自派过来的吗?”尹礼是臧霸的部将,与孙观、吴敦齐名。
  孙凡摇头:“是孙都尉的部下,但是一向屯扎在莒县——他们自称是奉命前来,谁下的命令,就没人知道了。”
  是勋追问道:“领头的是谁?”孙凡伸手一指:“是名队率,已经没法说话了。”是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阶下横陈着一具尸体,身上好几处刀口,屁股上还插着一支羽箭,那羽箭瞧着就这么的眼熟……
  “既然是从莒县发兵前来,那么莒县县令很可能是下令之人。”耳旁突然传来话语声,是勋吓得差点儿就是一跳——我说曹去疾啊,你又是啥时候跟过来的?
  “你们好生抚慰、保护曹公,”是勋皱着眉头下令道,“我这便快马赶往莒县,去查问个究竟!”
第十七章、莒县奇案
  是勋要骑马前往莒县查问,曹德坚持跟他一起去。是勋望望他才包扎好的胳膊,曹德笑一笑说:“些微小伤,不碍事的。”说着话把牙关一咬:“我想知道,究竟是谁想要取我父子的性命!”
  是勋盯着他的眼睛:“其实……去疾你是不相信我吧?”你是怕我会去毁了证据啥的,所以才一定要跟着我往莒县去吗?曹德苦笑道:“我怎能不相信是先生,只是……经此一难,你觉得我还能相信谁?”
  这家伙说话倒是真直白。是勋又朝内室瞟了一眼,问道:“曹公……”“家父上了年纪,脑筋不是很清醒,”曹德笑一笑,“但他为宦多年,经过了多少风浪,不必要我留下来安慰他。”
  于是二人就带着那两名郯城兵,一起跨马离了是家庄院——是勋的坐骑是自己带来的,另外三匹则都是曹家的马。莒县在海曲东北百余里外,纵马而驰,等到了城下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城门已经牢牢关闭。
  是勋就在马背上高举起陶谦的公文,高声叫门,有监门缒下城来验过了,这才把城门拉开一条缝,放他们进去。是勋问清楚了县衙的所在,一马当先,疾驰过去,到了门口才跳下马来。
  另三人一下马就忙着弯腰揉腿肚子。曹德称赞道:“是先生好骑术啊。”是勋心说我的骑术是有所长进,但还算不上一个“好”字,此乃我的马镫好也。也不搭碴儿,冲过去就拍门。
  他拍的是大门,可是打开的却是偏门,就见一个门子露出头来喝骂道:“三更半夜,这是谁啊……”是勋冲将过去,把手里的公文随便一晃:“奉了使君之命,来见莒县令。县令何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