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360


第五章、大国小鲜
  是勋和曹淼结缡两年有半,但是聚少离多,缺乏深入的交流。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一颗心念兹在兹地总在小罗莉管巳身上,对于身高腿长、小麦色肌肤,可能更符合自己前一世审美的正妻,却总是没太大兴趣谈感情。
  有时候扪心自问,或许因为自己前一世乃是三代贫农,根儿红苗儿正(虽说从少年时代就彻底城市化了),而这一世刚穿过来的时候更是穷苦到了极点,加上前世所受的教育,所以对底层社会天生有一种亲近感。他时常蹲在地头儿跟管亥、白老五聊天,也觉得比在士人群中厮混要轻松、踏实得多。因而虽然小罗莉性格简单,外加文盲,身上种种缺憾,在自己看来,也比正妻身上源自士人家庭的优越感要来得容易忍受——再说了,那曹淼也只有大家小姐的优越感而已,却缺乏大家小姐的文化素养,跟自己就没多少共同语言。
  或许曹淼也因为女性天生的敏感察觉到了这一点,才会天然排斥小罗莉的吧?
  然而既已娶之为妻,除非突然天降什么不可抗的因素(比方说曹家再度分裂,他必须要在曹操和曹宏兄弟之间作出抉择),终究是要跟曹淼过一辈子的。本来嘛,今生得遇小罗莉那是异数,因长辈之命迎娶曹淼才是定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抛开婚姻而奢谈感情是无意义的。是勋跟曹淼没啥感情,但他希望能够逐渐地培养出感情来,从而维系婚姻,也保证在努力向上攀登的同时,自家后院不会起火,不会扯什么后腿。
  因此他也尝试了解和分析曹淼的性格。总而言之,这丫头虽然就外表而言,与小罗莉燕瘦环肥截然不同,但内在的性格却有近似之处,一样的坚毅强悍、思维简单,行动在思想之前,外加文化素养很低……
  当然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是曹淼既然出身在一个士人家庭,就很清楚自己的短板,随着老公的文名越来越响,她意识到不加紧充实自己,就很难约束住老公,进而维系住婚姻——她始终觉得要不是自己入门在先,而是勋又不忍使蔡琰为妾,那俩才是天生良配。所以自从那次半文盲的本质被揭破,遭到是勋呵斥以后,她就开始主动地加强自身文化方面的修养。曹淼并不愚笨,学习的成果说不让令是勋欢欣鼓舞,倒也不至于让老公黯然神伤。
  其次,曹淼还在室的时候,好武而轻文,因为她觉得乱世当中,只有象父亲那样能够提刀上马,纵横沙场的男子,才真能保证家族的安泰。但在嫁给是勋以后,她突然看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以文事在乱世中博取功名。倘若她可以自主选择的话,当日便不会许嫁是勋这般文弱书生,但既然已经因为父母之命而嫁了,就必须尽主妇的本分,为一名文吏打点内宅——文吏之正妻自与武将之正妻不同,往日喜好的刀枪剑戟,该放下也只好暂且放下吧。
  要说这时代士族女性最大的优点——当然是对男性而言——就是顺从。汉代与后世不同,儒家礼教还没有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在广大乡村当中,男女主人往往共为家庭的支柱,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观念仅仅初起而已,因而管巳之顺从是勋,主要是因为爱,曹淼之顺从是勋,则更多出于观念和责任。
  所以是勋觉得,自己这个老婆虽然简单,但是不愚蠢,虽然强悍,但是不霸道,属于可以调教也值得调教的类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愿意去维系这段原本并没啥感情可言的婚姻的重要前提。
  这回他跑厨房去炒菜,突然听到曹淼在门外叫了一声:“夫君你在做些什么?!”言语间似有羞恼之意。要是才结婚那会儿,听到这么一声叫,再想起老婆身旁那些佩刀执剑的侍女,他肯定就能吓一哆嗦,但如今自认为已经基本看透了曹淼的是勋,却丝毫也不担心。当下缓缓地转过身来,夹一筷子炒鸡蛋递到曹淼嘴边:“你先尝尝。”
  曹淼皱着眉头吃了,咀嚼几下,那眉头便瞬间舒展开来:“好生香甜,此为何物?”是勋大笑道:“你连鸡蛋都吃不出来了么?”曹淼疑惑地问道:“鸡蛋如何有这种味道?夫君你……”说到这里,突然间想起自己的来意,于是把双眉又重新蹙紧起来:“便将鸡蛋做出龙肝之味,终是下人、女子之事,夫君你岂可亲自为此?岂不闻‘君子远庖厨’的古训么?”
  是勋心中暗笑:你是真的来教训我不该下厨房呢,还是来炫耀你终于读完《孟子》了?假装把脸一板,反问道:“孟子为何言此?前一句是什么可还记得么?”曹淼还真背了不少书——虽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下本能地便回答道:“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是勋双眉一挑,沉声道:“正是此理,君子远庖厨者,是不忍见生物之死也,而非不能为炊也。况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其若不炊,安知小鲜之难烹?而不烹小鲜,又如何得治大国之良策?吾做事自有分寸,汝休断章取义,妄自卖弄!”
  一番话说得曹淼双颊飞红,赶紧屈膝道:“是妾之过,夫君宽恕。”
  “暂且饶了你这一回,”是勋说着话把一大盘炒鸡蛋连筷子全都递了过去,“若爱时可自在门外吃,休要打扰为夫尝试治大国之良策。”
  完了他转过身去,不再去搭理老婆,只是手挥口言,指点厨子和小工们继续整治食材,然后自己又连着炒了一盘溜肉片和一盘爆鸭胸,整个厨房里都弥漫着对于这时代来说算是很诡异的香气。唯一可惜的是,正当冬季,除了少量的葱以外,就没有什么新鲜蔬菜,这要是有黄瓜、胡萝卜、蒜苔啥的辅助,炒肉的口味将会更佳呀。
  对了,虽无新鲜菜蔬,却还有一些干货(虽然没有许耽府上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干苋菜),是勋一时性起,就又下手抄了一盘笋干腊肉。完了把菜铲一抛,得意洋洋地嘱咐仆役们:“都装盒送去我宵夜——对了,再热一罂酒来。”
  他一边放下高卷着的袖子,一边满面春风地朝屋外走——哈哈,马上便可大快朵颐啦。才出门,便瞧见曹淼手里端着空空如也的盘子,嘴边全是油星,板着脸问道:“夫君你且老实对妾言讲,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你只是想饱口腹之欲吧?!”
  哈,一盘炒鸡蛋吃光,你终于反应过来啦,还不算太笨嘛。是勋不禁“哈哈”大笑,一搂老婆的腰肢,低声道:“待饱了口腹之欲,才能起腹下之欲——夫人可要么?”曹淼闻言通红了脸,轻轻地啐了他一口。
  过了几日,是勋又抽空往典韦的府上去拜访——多日不见,也不知道典国藩如今伤势已经痊愈了没有?
  仆役引入,进得院中,先见孙汶抖索精神,在那里打“五禽戏”。是勋这才想起来,自己虽然向樊阿学得此技,并且传授给了典韦,但自从受命镇抚关中以来,就没有再习练过——我是真懒啊,这可是强身延寿的技艺,回家还是该多练练为好。
  孙汶见是勋到来,便停下了拳脚。是勋笑道:“毓南好悠闲。”孙汶苦笑着抱怨:“哪里是悠闲,直是烦闷杀——我又不是侍女,不是小厮,虽说看护典都尉,那些端水送菜的活计他又不让做,捶腿献殷勤我又做不来,在此便如笼中之鸟一般啊!”
  是勋笑道:“卿急的什么,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非但劳其筋骨,亦当苦其心智,今但受此磋磨,日后必成大器——国藩现在何处?”
  孙汶伸手一指:“正在书房,我领你去。”
  于是一前一后进了书房,是勋抬眼一瞧,不禁吓了一大跳。就见堂堂的猛士典韦,竟然瘦了一大圈,连原本奓起的胡须也全都搭垂下来,显得那么的无精打彩。但这还不是最让他吃惊的,最可惊的是典韦耳上簪笔,手中握简,竟然在那里紧蹙着眉头,聚精会神地读书!
  天爷啊,你老兄真打算弃武从文不成吗?好歹等樊阿按照半年之约来给你诊断了再说吧。于是作揖道:“多日不曾拜访,国藩恕罪。”可是典韦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姿势,竟然听若不闻,一动都不带动的。
  孙汶笑道:“想是睡着了也。”上去轻轻搡了典韦肩膀两下。典韦这才长出一口气,随手抛下简册,揉了揉眼睛。是勋心说好嘛,这又一个睁着眼睛睡觉的,就好象是传说中的张飞——是不是你们这票猛将都有这毛病啊!
  典韦有些茫然地转过头来,这才见到是勋,赶紧起身行礼:“原来是宏辅到了,未能出迎,恕罪。”
  当下两人分宾主相向坐了,是勋顺手捡起典韦抛在地上的竹简,问他:“国藩在读何书啊?”典韦苦笑道:“此乃主公亲手抄录的《司马法》,嘱我深读,然而……某这胸中只有甲兵,哪有文章?某也奇怪,司马穰苴既为一时名将,不在书中说临阵对敌之技,只说些什么‘先王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司之德,而正名治……治……’”
  是勋不禁莞尔,接口道:“‘……正名治物,立国辨职,以爵分禄,诸侯悦怀,海外来服,狱弭而兵寝,圣德之治也。’国藩,卿便复勇,亦不过敌十人、百人耳,而司马穰苴为万人之帅,自然要在书中言敌万人之技。以仁为本,以义为治,以智为合,以严为率,明此方为大将——主公对卿寄望甚深也。”
第六章、建安石经
  自打从许家搬来了两瓯豆油,是勋便时常亲临厨房,指点厨子学会了炒菜,那一段时间,他几乎觉得整个人生都光明了起来——深夜反思,自己还真是一天生的吃货啊……然而两瓯豆油总有用完的一日,他琢磨着是不是该再去拜访一下许耽,把他那会榨油的工人借来传授技艺,自己好干脆在庄院内盖一个油坊。
  可是在盖油坊之前,先得把造纸作坊给建起来,韦诞三天两头地请求,是勋听得耳朵都快起老茧了。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前一世,时常逛书市去淘旧书,甚至省下饭钱,大摞大摞地往家里搬,可是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买书的时候既兴奋又紧张,等买回来了却往往只翻几页便束之高阁,不知道哪年哪月才有心情去阅读了。我对纸张的爱好、想往,不会也是如此吧——吾不如韦仲将远矣!
  他在许都连歇了五日,第五天的晚上,再去拜会曹操,曹操说宏辅你也歇得够了,我明日便要上奏天子,定经立石。是勋赶紧打躬作揖:“小妾、庶子在城外,尚未得及探视,还请主公再宽限一日。”
  于是赶紧推了余下所有的宴请,第二天一大早,赶紧出城去跟管巳、是复团聚,然后午后便带着韦诞、白老五,还有一名本地出身的门客姓戚名喜字德方的(城外庄院,基本上由戚喜和白老五当家),召来那些造纸工匠,商议起建作坊之事。他当日把这些工匠留在庄院当中,就吩咐戚喜从中挑一两个领头的出来,好方便安排工作,当下戚喜指着一个中年人,告诉他:“此人名叫李才哥,京兆上雒人,据说造纸各工序全都精通,余二十人也尽皆服他。”
  是勋说好,当即唤李才哥上前来,问道:“吾将汝等自戏亭买来,欲造纸也。要在庄中盖建一造纸坊,不惮其大,要能日造纸百斤以上。须多少人手,多少工料?”
  李才哥苦着脸道:“主人将我等买来,自然是要造纸的,我等这几日也在庄子内外查看了,寻找建坊的地点,然而……小人说句实话,主人产业之内,却定然建不了造纸坊!”
  “这是为何?”
  李才哥拱手答道:“造纸须好水,亦须大量用水,然而主人产业内并无溪流,庄内用水唯仰三口深井,这却如何造纸?”
  是勋闻言,不禁一拍脑门儿,心说这还真是我疏忽了,别人可能不清楚造纸要用些什么原料,我不应该不知道啊。原本光想着旧麻布、旧麻绳这类东西好找,楮树皮先不着急,却偏偏把水给忘了……话说许昌东北有洧水,东南有潠水,支流纵横,好水是不缺的,但问题是自家庄院、田产内就偏偏没有——有水则便于灌溉,临水的田地比较价贵,就不怎么买得起,故此昔日未曾考虑。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反复筹谋,毫无办法,只好转过头去瞧韦诞。韦诞想了一想,拱手道:“主公不妨将此事委托于臣,臣与彼等自去寻找适合建坊之处,询其地价,再来与主公商议。”是勋心说对啊,召了门客就是要用来帮忙解决问题的嘛——“如此,偏劳仲将了。”又关照戚喜:“德方为本乡土著,亦须相助此事。”
  他满腔热情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多少有点儿郁闷,好在儿子真是解忧的良药,很快是复就帮老爹把情绪给彻底恢复了,并且还顺便在老爹身上撒了一泡尿。这情绪一恢复,晚间睡下时自然精神百倍,竟然忘了明日还有正事儿要干,与管巳二人干柴烈火,足足折腾到明月西斜。
  结果第二天被迫顶着熊猫眼去见曹操,曹操心说前两天你没这么疲累啊,怎么,我叫你该干活了,你就给我装病?板着脸问道:“宏辅有所不豫乎?”
  是勋也知道自己这模样不大好看,生怕曹老板生气,早就已经编好了理由:“定经刻石,为大事也,勋昨夜筹思难眠,故而精神不济,主公恕罪。”曹操心说原来如此,这也有情可原,神情这才和缓了下来,便道:“吾已上奏天子,今日内便有旨意下来,卿可仔细去做。”
  是勋说我一个人办不成这事儿,你得给我派点儿人手,拨点儿经费。曹操说费用自然要给你的,至于人嘛……你想用谁?是勋确实早有筹划,开口就说:“定经为先,请诏太学中诸博士与之;书法为次,钟元常(钟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请为辅佐。邯郸子叔(邯郸淳)亦富盛名,避乱荆州,请朝廷征召之。”
  是勋心说,当初我去荆州,那票未来的降曹派,什么裴潜啊赵俨啊邯郸淳啊等等,请过我吃饭,我得想办法把他们一个一个全都给挖过来,绝不能便宜了那可恶的刘景升。
  曹操莫有不允啊,但是说钟元常事务繁冗,让他业余帮你干成,脱产光写经可不行。是勋心说那是肯定的,钟繇身为御史中丞,这本来是中央政府的最高监察官员,但如今朝廷权力就将近一半儿被司空府所剥夺,监察系统也职权缩水,钟繇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等于帮曹操打工。但他剩下那些时间,这年月又没啥娱乐,估计都用来读书和练字啦。反正你是要练字的,顺便抄经,又有何不可了?
  辞别了曹操以后,是勋转脸又去拜见郑玄,郑玄说今日朝上议起此事,我举双手赞成,宏辅你能计此,善莫大焉。我的弟子们,不管是不是五经博士,只要你瞧着学问够的,随便用。
  是勋忙得脚不沾地,到处找人,两天以后终于在太学里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建安石经审定及抄写、镌刻大会”,与会的有郑门弟子郗虑、刘琰、许慈、王经、任嘏等,还有御史中丞钟繇,以及首倡其事的司空文学掾司马懿。
  对于能够参与进这么一项划时代的文化大工程里来,赴会诸人莫不深感与有荣焉,不过他们也担心,工程量那么大——想当年熹平石经就前后搞了整整六年——如今天下还不太平,朝廷的人力物力有限,没有十年之功,且完不了哪。
  是勋心说我哪有功夫在这种闲事儿上浪费整十年?我还要帮忙曹操平定天下,恢复太平盛世呢,不禁皱眉问道:“安用如此之久乎?”
  郗虑扳着手指头给他计算:“审定五经,便我等诸人,非六、七年之功不可——倘若师尊能够主持,或可简省其半——昔孝灵皇帝时刻经,所定不过今文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以及《公羊》、《论语》而已,今从我古文之学,《左氏》必不可少,‘三礼’应当并镌,或可再增《孟子》也……”
  是勋一琢磨也是,光《左传》的字数就将近《公羊》的五倍。
  “……审定之后,呈陛下御览,核准,然后付之于笔墨,请元常等大家抄写,或半年可就,其后再召名匠镌刻,即不眠不休,半月一石,恐不下百石,须费四载……”
  是勋心说这就扯淡了,天下的刻石名匠又不是光有一个,你召一个过来刻得费四年,召十个过来刻,不到半年就完工了。他自己扳着手指头算了算,不禁微笑起来:“卿等差矣,以勋计之,不必三年,此功必成。”
  众人闻言都是大惊,齐齐拱手道:“愿闻其详。”
  是勋首先说:“先定下必镌之经、传。五经自不可废,《礼》为‘三礼’之合,愚意《春秋》三传(左氏、公羊、谷梁)并列,《论语》、《孟子》之外,再加《孝经》、《尔雅》……”他这列出来的书单,就是后世所谓的儒学十三经了。
  司马懿皱眉道:“如此则工量更为浩繁……”他临时起意,跟是勋提了重镌石经的建议,没想到这位是侍中还真是够风度,不但没有隐瞒自己的先建之功,还特意从司空府里把自己也给借了来,参与此事。然而他司马仲达不出山则罢,既已出山,是打算入世做一番大事业的,怎能把大好青春都浪费在这种刀笔小事上呢?
  是勋摆摆手,示意司马懿先不要打断自己的话,然后环视众人:“卿等才学,虽堪定经,然可比宋仲子乎?可比綦毋广明乎?可比赵邠卿乎?”
  众人纷纷说道:“不及。”开玩笑,宋忠、綦毋闿和赵岐那都是当世大儒,在场的即便心里自以为学问过之,那也不敢真的说出口来啊。
  是勋就笑,说:“既然如此,则宋仲子、綦毋广明等为刘景升校定《五经章句》,赵邠卿做《孟子章句》,自可取而用之,又何劳卿等费心呢?郑师校注‘三礼’,卿等必有抄录,亦可取用啊——如此,五经既全,可先书写镌刻,以朝廷之命,多召书家、名匠,不必一年可成。即此一年,卿等再详校《春秋》三传与《论语》等传,以搜取名儒成稿为先,对照校定,有何难哉?况刻一经,即立一经,事传天下,则必有儒生持己本来献,颍子严(颍容)、谢文仪(谢改)都曾校过《左氏》,得其二本,其传自明——《左氏》其难乎?《左氏》不难也。”
第七章、欲取先与
  古人不见得不聪明,但是眼界比较窄,思路不够宽,一说起校经,郗虑他们就光想着自己埋头干了,就压根儿没想到去抄别人的成本——自家老师的“三礼”,倒是肯定会拿来借鉴的——所以觉得工程浩繁,正所谓“皓首穷经”是也。可是是勋说了,别人都已经“皓首”完了,哪儿用得着你们再去“穷经”啊,你们做好自己的终校工作就成了嘛。
  你们又不是不吃朝廷俸禄,要靠拖长校经时间来骗公费养家……
  而且是勋所提出来的宋忠、綦毋闿、赵岐、颍容等人,也跟郑玄一样,是当世的古文大家——今文自何休以后就压根儿没有强人了——即便跟郗虑他们有分歧,派别既然相同,大致思路上是不差的,校定他们的成本,那是真正的事半而功倍。
  不过古人,尤其是士人,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不懂得分工合作,什么事儿都按部就班,想要一步一步来。是勋说你们傻啊,把校经和刻石的时间分开来算?你们校经的时候,那没办法,工匠只好歇着(其实也有活儿,可以先采石、磨石嘛),可是工匠刻石的时候,你们就全都下班不管事儿了?咱能不能同时运作啊,你们校一经,工匠就刻一石,工匠刻一石,你们再校下一经,那进度不就快很多了吗?
  众人听了他的话,先是惊愕,既而欢喜赞叹:“宏辅真大才也。”是勋心说也就你们这票书呆子想不到,要是叫个工匠过来,肯定还能想出更多缩短工期的方法——人家要靠这个吃饭的哪。嗯,这种事儿自己也就掌个总,不可能总盯着,得找个真有统筹能力、实干能力的家伙来辅佐。当下分派任务:
  “宋仲子等所撰《五经章句》,都在内廷,劳烦鸿豫(郗虑)遣人取来。仁笃(许慈)等既为博士,即可在太学中专辟屋舍,遴选诚心正意的学生抄录多份,卿等各自校定,相互印证,吾等每十日一会,若有分歧,即可共商,商而不决,可请教郑师。威硕(刘琰)公务不繁,搜集赵邠卿《孟子章句》及他传之事,一以托之……”
  然后转向司马懿:“招募石匠,采石、磨石等事,及朝廷划拨经费之统筹,仲达大才,勋便相付。”司马懿急忙应承:“不敢,懿必殚精竭虑,为诸公筹谋之。”这伙人里面就他地位最低,年龄也最轻,这些杂务不交给他还交给谁啊,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了。而是勋事实上,是赋予了司马懿工程总管之责——把钱袋子都交给他啦。
  是勋最后转向钟繇:“校经既毕,便有劳元常的如椽巨笔。此外,勋有门客京兆韦诞,善书,又请朝廷征邯郸子叔于襄阳,皆可为元常之佐,若还有善书者,元常知之,亦可相荐。”
  说完了再次环视众人:“吾等即自《易》始,校定一经即奏呈一经,天子核批后即可书写,书写一经即镌刻一经,镌刻一经即立起一经……”话说五经那也是有次序的,今文学派按内涵的深浅,排为《诗》、《书》、《礼》、《易》、《春秋》,古文学派则按传统认为的时间顺序,排为《易》、《书》、《诗》、《礼》、《春秋》,要是光校经也就无所谓了,要分批立石碑,则非得按顺序来不可,这是个道统问题,绝不可草率马虎。
  “……五经既成,则再逐一校定诸传。天下板荡,人心离散,刻经立石有澄清人心、安定天下之效,请诸君毋得轻乎,既须仔细,也须勤勉,能早一日成功,则朝廷早一日安如磐石。余意不待三载,此功可成!”
  是勋分派好了各人的工作,然后宣布散会,遛遛跶跶地就回了家。他这就又能清闲好一阵子,起码得等太学里安排学生抄录一份宋忠他们校定好的《易经》送来,才需要装模作样去读它几天。他虽然妄图注经,抢占理论界的至高点,但自认论起寻章摘句来,肯定不是郗虑、许慈他们的对手啊,所以嘛,主要校对工作就都交给他们了,我是总编,光最后瞧一遍定稿就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