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48

  他提起开口,正要下令,这时,码头方向上却传来剧烈的轰鸣。远远见着几蓬碎石在栈桥上溅起,郑庆、郑广如坠冰窟,浑身冷透:“是石砲!”
  郑庐脸色苍白,他浑身上下湿透,佩刀头盔也都掉了,只茫茫然站在海水中,混不觉满手的鲜血正往下直流。在他周围,是一群混乱中的郑家子弟,衢山军寨所在的高丘虽然就在眼前,但百步的距离却如天涯一般遥远。
  郑庐是此战的先锋,郑庆、郑凌在战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务必在天亮前渡过滩涂,潜至衢山军寨下。但到了现在,日头已半露出海,鲜红的霞光映红海面。郑家这两百人偷袭队伍,在却仍在海水中挣扎。他仰头向上,正看见几个守兵在高耸的寨楼中向下张望,两方的视线正正对上。
  ‘他娘的!怎么还有人!’郑庐心中大恨,郑庆、郑凌一直在说会把守兵引走,但现在为何还有人在寨中。
  而且那郑凌,肯定是涨潮是来探查的,根本没发现在衢山船坊港湾外的滩涂上,围了一圈嶙峋的乱石。乱石隐隐没在水中,看不见,却能摸得着,舢舨载着一队兵卒驶在其上,要么搁浅,要么直接就穿了底板,把人都陷在水中,二十多斤的纸甲,遇水更沉,郑家子弟兵们落到海中,极难再站起。整整两百人,大半在海水里打滚,只有几条舢舨幸运的登上了岛,但这点人数对于早前的计划,却毫无用处。
  一面青旗在郑庐眼前飘过,旗上中绣虎纹,侧书宣翼二字,是为宣翼禁军的战旗。乃是郑凌事前使人伪造,于战前发下的。按照郑凌的说法,只要打起这旗号,虽不指望衢山军会因此全军溃散,但打击敌方士气、逼降村寨却肯定能成功。只是若不能在敌军面前把旗举起,只在水里漂着,那就屁用没有。
  他抬起手,上面是满是擦破、蹭破、划破的伤口,那是在乱石丛中打滚、找寻这面丢失的旗帜时留下的。这片乱石,如是被海水常年冲刷,绝不至于如此锋利,肯定是这两年新近被倾入海中。
  ‘这赵二郎,真是大手笔啊!’虽然不合时宜,但他仍忍不住惊叹。只是惊叹归惊叹,现在进退无门,又该如何是好?
  轰!不等郑庐想出个眉目,衢山守军的攻势就已经开始。伴随着巨响,几道水柱在海中腾起,虽然离着甚远,但猛恶的声势,汹涌而来的浪头,让所有看到这场面的郑家士卒都吓得煞白了脸。
  “这是什么?”郑庐四处张望,但衢山军寨的山头上什么也看到。只远远的听得寨中传来一阵呼喊,就看见数个黑点飞舞在空中,呼啸着,向着他所在的海面落了下来。黑点越飞越近,他已经能看清那是一块块雕琢成圆形的石弹。
  “是石砲!”他惊呼,这是他在这世上发出的最后的声音。
  看见北寨把石弹一个劲的往海中丢,南寨都头急得直跺脚。“不要对着那些落水狗!”他隔着水道,冲着北面的同僚吼道。同时还夸张的打着手势,直往港口中比划着。脚底下的海滩上虽是有几个敌军,但都在乱石滩上进退两难,不值得浪费石弹。
  衢山缺铜、缺铁、缺石炭、缺木料,但就是不缺石头。这两年,岛屿周围的滩涂上,都用舫船载了从石矿开采出来的砾石,密密地铺了一圈,一是防浪,二为防敌。站在那片乱石滩上,就如踩进了泥坑,进退不得。把石弹抛向那群陷在乱石堆里的落水狗,完全是浪费。真正的目标因是那两艘冲破拦海铁索的海船——船匠庄离得太远,早已超出射程范围。
  对南寨都头的动作,北寨之中很快做出反应。百十人一起动手,先清空配重篮里的石块,再喊着号子,逐个的把几台三四丈高、重逾千斤的投石车一一转过方向,三四个定放手举起测距角尺,开始瞄着港中码头测算距离。以前演习,都是以外海为目标,从没有把标的放在港口内,但现在敌船已杀进港中,不得不临时测距。
  看着北寨中人已领会了他的意思,南寨都头满意的收回视线。在试射过两轮之后,他的部下已经把寨中五架投石车的配重调整好,距离、角度都已对准了栈桥边的两艘敌船。
  “收梢!”都头一声令下,五组兵卒同时转起绞盘,把五架投石车上,由七条四丈长枣木杆捆扎成的砲梢缓缓扯下,而隔着砲架,在砲车前端,装了几千斤方石的配重篮则一点点的升起。
  砲梢被拉到底端,不待吩咐,士兵把一个个人头大小的石球,放进用长绳系在梢尖上的皮套中。
  见五组投石车都已准备妥当,都头大喝一声,“放!”绞盘松开,配重篮猛然下落,在杠杆的作用下,砲梢梢尖嗖的抬起,五颗石弹尖啸着抛掷入空中,第三次向敌船方向落去。
  看着石弹飞起,都头狠狠道:“砸死那些贼鸟!”
  
  第三十章
轻取(上)
  
  石弹每隔百息就有一批从军寨中飞起,越过半里多的水面,重重地砸向港口中的两艘战船。除了开始时的两批石头,或近或远,偏离了目标之外。从第三轮射击开始,每轮炮击总有两三颗石弹重重的砸到船上,甲板碎裂,木屑横飞。虽然船身看起来还没有损坏,但桅杆、帆蓬,都中了多下,已是摇摇欲坠。留守在船上的十几名郑家士兵,被压在舱中,探不出头来,遑论驾船避开。
  郑庆每看到一颗石弹落到船上,眼皮就是一跳,脸色铁青,吃了郑凌的心都有。他一把抓过郑凌,厉声质问:“凌哥儿!你不是说两寨中最多只有三百人吗?你看看那几门石砲,能把几十斤的石弹丢出近百丈,不是五稍砲就是七稍砲,每门砲至少要一两百的拽手,你给我算算寨中到底有几人?!”
  “庆叔!”郑凌急忙辩解,指着丘顶上两座小小的军寨:“你看那两个寨子,是能装下一两千人的样子吗?”
  郑庆皱眉无语,他和郑凌都是见过石砲的。不论是泉州城还是兴化军,都有武库和城墙下都有几架石砲。那些石砲皆是用人力扯动砲车前端的绳索,籍此把杠杆远端的砲弹发射出去。其中作为杠杆的砲梢,由单独一根木杆制成的,称为单梢砲,两根并扎就是双梢。再多就是五梢、七梢。梢数越多,代表砲杆越坚韧,能投得石弹就越重,但耗用的人力也就越多。单梢虎蹲砲只需七十人扯索,但七稍重砲据说就要两百五十人拉绳(注1)。
  单梢的虎蹲炮发射的石弹只有十二斤,射程不过百来步,而像现在这样,把几十斤的石弹丢过近两百步,的确只有五稍以上的重砲才能做到。不过,不论是单架七十人还是两百五十人,只要乘以砲车数量,对于比鸟笼子大不了多少的两座军寨而言,都是难以展开的人数。
  只是道理虽是这样,但事实却摆在眼前,两寨加起来十门石砲,发射速度、砲弹重量皆是惊人,若说没有几百人服侍,怎么也不可能做到。
  衢山到底有多少兵?眼前的一庄两寨中加起来至少有一千,衢山主寨的兵力应该也不会少于此数,再加上良乡船行中潜伏的兵力,怕是有五六千之多。想到这个数字,郑庆、郑凌心中一阵发寒。郑家虽然号称三千儿郎,但真正属于自家的兵力其实也就一千。其他都是外系,属于盟友性质,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与赵家的实力比起来,如天壤之别。
  郑凌万念俱灰,日出前,他还满怀憧憬,幻想着金色的未来,但日出后,他却如落九幽深渊,所有的期盼却如水泡般破碎。一开始的判断就已出错,依此建立的计划自然无法避免失败。虽然被称为郑家智囊,但面对绝境,他也没了主张。退无可退,进又能向哪里进?
  郑凌回望四周,见士卒们皆是一脸绝望,与他的表情毫无二致。“庆叔,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郑庆怒道:“退路都没了,除了向前,还能怎么办!”码头在石砲攻击范围内,两艘海船又被打得千疮百孔,早已是无路可退,现下也只有前进一途。没有器械,军寨、庄院一时难以攻克,但要是野战,他还是有些把握。只要能杀败衢山来援的军队,冲到衢山正港,还是有逃回去的机会。
  郑庆在海上厮杀二十年,早养成了百折不挠的光棍脾气,既然只剩一条路,那还想什么?他一振掌中腰刀,号令全军:“身后即是死地,向前才有生路!孩儿们,随我杀过去!”
  郑庆领头,带着已不到六百的郑家子弟冲出船坊,沿着大道直向西杀去。临出坊时,尚不忘放上一把火,以阻隔追兵。
  “灭火!灭火!”马林溪看得坊中火起,目眦欲裂。爬起身,就要向前冲去。周围的人一看,慌忙扑过去,把他拉住。他可是站在丈许高的寨墙上,要是扑跌下去,虽不至死,但他五十岁的人了,少说也得去了半条命。
  “灭火!灭火!”被众人死死压住,马林溪仍不住叫唤着。那是他的心血,那里是他的命根,平日损了一点他都心痛不已,现在看到被烧,如何不怒极攻心,状若疯狂。
  陈绣娘看着不妙,忙使人把马大工拖下去安顿。“来人!”跳下寨墙,她唤来两个亲卫,“庄中有马,你们俩一人一匹。从庄后走,绕到那些贼人前面,通知来援的队伍。如果没遇到援军,就去主寨探查,把消息带回来。”
  “诺!”两人一躬身,转头飞也似的走了。
  陈绣娘看着船坊中的大火,却只担心赵瑜。衢山船坊在建立时就考虑到防火的因素,各个作坊离得甚远,就算走水,也不至于出现火烧连营的场面。虽然贼人放了几把火,最多不过烧去几个作坊,很快就会自己熄灭。没有必要冒险出庄去救,万一救火时遇上回马枪,她手下的这些新兵也多半抵挡不住。
  只是赵瑜那儿,不知有没有敌军来攻。若是有,定然比这里要多上数倍。若是没有,他肯定会赶来救援。如果在路上猝不及防地遇上向西逃走的贼人,兵凶战危,谁也说不准会胜会败。
  她向西望去,愁眉不展,心中默默向菩萨祈祷,只望良人能平安无恙。
  赵瑜正坐在马车上。他不是不会骑马,只不过舍不得浪费。寨中的马匹不多,要是骑乘,一匹马才能载一个人,若是用来拉车,挤一挤,两匹马拉的四轮车却能装进一队十人。
  陈五带人去港中征用车辆马匹,连骡子都征来,也不过凑起四十二辆大车,勉强把寨中四个都的守兵和头领亲卫都装起。
  车轮遴遴,四十二辆大车浩浩荡荡,并成两列,沿着大道向东赶去。远远的四五里外,两乘游骑在前哨探,他们是队伍中仅有的骑兵。
  坐在车中,赵瑜不断回望,他与赵文事先约定,如有敌军从衢山港登岛,便要熄了观音山顶航标烟火,以作警示。不过直到现在,大道边,二十里的路程牌已过,而观音山上烽火仍在燃烧。
  ‘到现在还没登岛,看来敌军两部配合得不是很好!’赵瑜盘算着,‘如果能不大的损失歼灭登陆船坊的敌军,再回头阻击西面,可能还有机会。’直到现在,他依然认定,敌军人数绝对不会只有船坊烽火台所报的不到千人。衢山名声在外,前几年,击败的官军有数万之多,就连掌管枢密院的童太尉都要高看一眼。不论是谁要对付衢山,不配上几千兵力,哪个能说必胜?!
  ‘这一仗就算不败,衢山也会元气大伤。南进之事也只能暂且搁一边了。’赵瑜无奈。
  呜呜的号角响起,赵瑜向前望去,远处船坊浓烟滚滚。而一乘游骑快马加鞭赶了回来,“大当家,前方八里外,出现敌军!”
  “人数?”
  “不明!”
  “再探!”
  注1:这些数据皆出自《武经总要》。
  
  第三十一章
轻取(中)
  
  “五百!”“八百!”赵瑜、陈五所乘车边,两组探马左右并进,分别报出他们计点出的敌军数量。报得少的是陈绣娘派来的信使,多的则是赵瑜派出的斥候。
  两方所报敌数差了近一倍,陈五皱眉怒道:“到底多少?!”赵瑜和他所带的援军只有四百余,敌军人数究竟是五百还是八百,战术安排将完全两样。
  “这……”几个斥候探马互相对视,齐齐低头。
  陈五眼一瞪,便要发作。赵瑜却道:“五哥莫急,计点不清敌军人数也许是好事。”
  陈五惊讶:“为何?!”
  “若敌军队形齐整,旗号严明,要点清兵力自然不难。现下计点不清,想必是敌军队列不肃的缘故。”赵瑜转头问斥候们,“是也不是?”
  斥候们脸上一副惊讶、钦佩之色,齐声道:“大当家说得正是!”
  赵瑜摇头训斥道:“什么说得正是!我不提,你们就不会主动说吗?你们做斥候的,难道只侦查敌人的人数?敌军的士气、装备、阵形、队列方方面面都要探查到啊!”他点起自队探马,“你们且去再探!”转头又对陈绣娘派来的信使道:“你们速回船匠庄,命陈头领率新兵营出阵,待这里战事一起,与我前后夹击!”
  看着两组探马领命走了,赵瑜暗叹,都是没有经验的缘故。衢山上下,海战经验有得是,陈五、赵武都是一流的水军将领,下面的头领哪个不是经验丰富,就是赵瑜本人,放眼大宋,也没几人能比得上他的水战指挥能力。多少仗打下来,用人命换来的经验值早让他们升满级了。但陆战不一样,除去欺负琉球野人的战斗外,衢山上下经历过陆战的只有昌国之战,而且也是守城,对于将要开始的野战,不论是探马还是下面的士卒,除了装备和训练外,从心理到经验,都没做好准备。
  赵瑜前世,连个军事爱好者都算不上,但至少也知道,战争是门极深奥的学问,不然也不会有遍地的军事院校。只是到了这个时代,只通读过孙子兵法这类理论性的兵书,深入叙述行军、扎营、后勤、侦查之类军事制度和组织的军学书籍,赵瑜一直没有找到。虽然他知道仁宗时,宋廷曾编纂过一本《武经总要》,详细记载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乃是世界史上第一套军事百科全书。不过,除非赵瑜能想办法能混入武学(注1)学习,不然也没资格看到全貌。而要等衢山总结经验教训,自己编纂出一套《武经总要》,却不知要用多少人命去换。
  不过幸好马上将要面对的敌手,只是伪装成禁军的杂兵,装备、训练皆不如衢山,且又处在极端不利战略位置上,就算衢山军没有野战经验,要击败他们也不是太难。只要能尽速歼灭此敌,应该能来得及回头支援主寨。
  当从陈绣娘所派信使那里,收到在船坊港敌军的情报后,赵瑜已是愈发地确定,那批贼人只是从攻打衢山大军中分派的奇兵,用来吸引岛上注意力的。不然,又何必伪装成禁军,虚张声势?还不是为了调虎离山!他回头再看主寨,虽然现在烽火仍在燃烧,但可以肯定,再过一阵必然会熄灭。
  “停车!”再重新派出探马后,车队又向前行了半里,选在一处缓坡上,赵瑜下令止步。援军车队收住缰绳,齐齐停住,四十二辆大车在大道上依次排序,拉出长达半里的长蛇阵。
  赵瑜站在停在坡顶的大车上,向远处眺望。不过两里外又是一个高坡,把视线遮住,看不见敌军的踪影。他计算了一下时间,放弃了再前进两里的打算,就算以衢山军的训练水平,要想排好阵势、做好战斗准备,至少也得一刻钟,来不及再向前走了。
  赵瑜随车退到一边,排兵布阵的指挥工作他交给了陈五。在陈五和各都都头率命令下,车上的乘员们一个个从车上跳下。四百士卒就在五丈宽的石板路中开始整队。赵瑜希望尽快解决眼前敌军,回援主寨,并不打算用大车摆出圆阵,以守为攻。同时这也是为了检验几年来的训练成果,以他在衢山这些士兵身上花的心血和银钱,就算面对两倍以上的杂军,就算东升的太阳也对他们不利,但衢山军不应该、也不可能会失败。
  赵瑜俯视眼前的队伍。不过二十息的工夫,四百人就已经按小队整队完成。正“一、二、三、四……”的高声报数。经过几年来持续不断的训练,只论列队速度,衢山军绝不会输给任何人。
  因是乘车而来,所有的士兵都早在登车前就已具装。人人手持长枪,身负重弩,精铁兜鍪,缀铁皮甲,打磨擦油后的铁器,在旭日照耀下闪闪发亮,一队队士卒横排而过,如同一条条银蛇在扭动。
  由于有水力锻锤的助力,衢山军的鲨鱼皮甲上,都在胸腹和背后的要害处钉上了渗碳后的精铁甲叶。赵瑜曾用神臂弓试射,三十步外,就只能在甲叶上打出个小坑——有钢片、鱼皮双重防御,再重的弓弩也难以射穿。
  赵瑜虽一直憧憬着给全军装备上精铁板甲,但衢山缺铁,买来的生铁大半都变成了船只上的铁钉,只有少部分才打造成兵器、盔甲。这也是为什么衢山军多用长枪的原因,大斧虽好,但一支十五斤重的军用战斧,所耗铁料足以打制六七根长枪,如果换成箭头,那更是有几百支。所以衢山军中,也只有队正以上,才有资格配上百炼钢刀。
  与赵瑜预计的一样,只花了一刻钟,陈五就已把军阵布好。四个都分作三部,两都在路中前后布置,左右两部各有一都。各都百人分做五列,形成一个紧密的方阵。两翼突前,中军后凹,标准的偃月阵形。在往外,四十辆大车横向排开,一直延伸到道路两侧的灌木丛中。有大车和灌木丛阻挡,在四百具强弩的威胁下,如果敌军想绕行,死得反而会更快。
  拉车的马匹骡子也被远远的牵到后方,以防开战时被误伤、惊到。看到这些牲口,赵瑜有些后悔,早知道该带些鞍鞯来,到时也能有队骑兵使用。不过再想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衢山上下,骑过骡马的不少,但在骑乘时,能挥刀拉弓的恐怕一只手就能数出来。
  列阵完毕,军卒们在命令下,齐齐坐地给神臂弓上弦。经过几年的精心研制,衢山神臂弓的射程、威力,已经与京城弓弩院造的原型相当,力道接近五石,所耗成本也大大下降,也因此在衢山上下几乎是户户皆备。
  上过弦后,军卒们没有再站起,仍坐在地上等待。他们人人身负三四十斤重的盔甲兵器,如不抓紧时间休息,开战后体力很快就会耗光。
  陈五走到赵瑜身边,缴令待命。他们和三十人的卫队在阵列最后,号角备在手中,旗帜也已竖起,只等敌军的到来。
  半刻钟后,两乘探马出现在前方的高坡上,疾驰而来,大汗淋漓,回报道:“大当家,敌军共有六百至七百人,已在三里外,须臾即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