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1757

  ……
  当韩冈从崇政殿回到太常寺,已经是快放衙的时候了。
  苏颂已经回了他的衙门光禄寺去。虽说那个衙门跟太常寺差不多,十天八天都不去,累积起来的公文平铺开来,也只能占去半张光禄寺中那面属于苏颂的桌案,但终究还是得每天绕上两趟。
  过来与韩冈说话的是黄裳。
  黄裳他现在被韩冈征辟为掾属,在编修局中整理甲骨文。这算是很轻松的工作,也正好可以让黄裳有时间复习应考,准备明年的锁厅解试,以及后年的省试——以黄裳的年纪,不能再耽搁了。
  但今天黄裳不可能有心多说他手上工作的进度,简短地汇报了两句后,便问起了朝会上的事。
  “虽然这么说有些过分了,但司马君实实乃自取其咎。”韩冈有些不客气,“辽人虎视眈眈,天子又病重如许,他身为太子太师,却不体谅天子心意,当有此祸。”
  “那朝廷打算怎么做?”黄裳如今虽然是站在韩冈这一边,但对司马光这等闻人贤达,还是有着很深的景仰。
  “还能如何?好歹是太子太师!已经决定赐予厚礼,让他回洛阳去了,绝不会让他失了体面的,倒是一干御史,就得出外了。”韩冈叹了一声,“希望他回洛阳后,能将《资治通鉴》继续编纂完成。同为修撰,为朝廷编修典籍到底有多难,这段时间我是体会到了。司马君实在洛阳的确辛苦。”
  黄裳默然点头,这对司马光来说,已经是现在的局势下最好的结果了。
  “其实司马君实那边,本是有份人情在的。”韩冈又冲惊讶起来的黄裳笑着道:“不过不是对我,而是对整个气学。”
  “气学?司马君实到底帮了什么大忙?”
  “是先生的谥号。”韩冈说道。
  张载的官位不到,没资格得到朝廷的官谥。当张载病逝之后,张门弟子聚起来打算给张载上一个私谥,以表对张载的纪念,也算是人之常情,亦多有先例。从魏晋以来,史不绝书。
  “但这不太好吧。”黄裳皱眉想了想,摇头道:“横渠先生天下知名,若请谥于朝廷,或无不可,私下奉谥,反倒让人小瞧了。何况横渠先生乃大贤宿儒,欲复三代之礼,援引汉魏以来俗例,或违横渠先生平生之愿。”
  “正是这个道理!”韩冈一击掌,“所谓‘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谥自天子出,做弟子的怎么有资格给师长赠谥……司马君实也是这么看,当我的几位师兄写信去请教伯淳先生此事是否可行,伯淳先生拿不准,就又向司马君实咨询,他便写了一封信来劝阻。”
  “原来如此。”黄裳点了点头。日中黑气,月中深影,总是最为显眼的。如张载这般名儒,他的弟子若是做了违反礼法的事,必然逃不脱士林的嗤笑,也会成为其他学派拿来攻击的武器。
  “所以我等气学门人,得感谢司马君实写信拦住了这件糊涂事。”韩冈又说道,“在我从广西回来后,知道了此事,曾写信谢过司马君实。后又上表为先生请谥,不过当时的情况,勉仲你也是知道的……”他苦笑了起来,“当时我与新学正争于道统,天子看重新学,奏章上去后就没了回音,所以就留了这番心事到现在。”
  韩冈说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顺势向上看着屋顶,也不知道自己做下的那番准备到底能不能派上用场。
  ……
  韩冈这两天递上来的奏章已经被翻了出来,其实就在最矮的那一叠中。
  同在一叠的,有河北对辽使南下行程的奏覆,有河东对辽国西京道冬季兵马调动的侦察情报,有甘凉路上报的军屯总结,由此可见赵顼对韩冈奏章的重视。至于几案上最高的两叠,则都是弹劾王珪的弹章,数目实在是太多了,没办法堆成一摞,只能一分为二。
  韩冈的奏章,被翻出来的总计有三份。区区两三天的时间,他便借用翰林学士兼资政殿学士的资格,一天一份地直接将奏章递到崇政殿的案头上。
  这个频率放在平常那是足够惊人了,可是眼下则是显得泯然众人。许多朝臣,眼下都在拼命地往上递奏本。而且有很多人跟韩冈一样,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尽量绕过两府。赵顼床边的奏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向皇后对这几份奏章有些印象,但极为模糊。她只记得韩冈连着几天都有奏本。在奏章没被翻出来之前,向皇后怎么也回忆不起来韩冈在奏本中到底说了什么,等到翻出来一看,才想起这两天都看过。
  并不是什么很要紧的内容。否则以韩冈的身份,他所议论的要事,向皇后自问,必定是能记住的。
  不过向皇后对吕公著很是避忌,翻出来后看了一看,并没有念出内容来,而是很简单地问着赵顼:“官家,可是这三封:《本草纲目》编修局请刊发期刊;弛千里镜之禁;还有为张载请谥?”
  立刻,向皇后就看到了赵顼眨了两下眼睛。
  正是!
  而几乎在同时,她身后也传来了啪的一声响,是吕公著手上的辞章落到了地上。
  向皇后回过头,看看地上的奏章,又看看吕公著震惊莫名的表情,随即便瞪大了眼睛,心中亦是疑惑难解:
  一贯宰相风度的吕公著,怎么会失态到这般模样?
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五)
  赵顼阖起了眼皮,久久地没有一点动静,像是睡着了一般。
  向皇后不安起来。从吕公著的失态上看应该是件好事,虽然吕枢密在失态后立刻请了罪,弯腰捡起奏折,但三五下才将奏折捡起来,可见其动摇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只是丈夫现在的反应又让人费解,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大概是歇了好一阵后,终于恢复了精力,赵顼重新睁开了眼睛。
  下平二萧——招。
  “官家想要招谁?”向皇后随即追问道,她关切地看着皇帝。她至少能明白,现在丈夫究竟是招谁入宫,就决定了到底是准备怎么安排未来的朝堂大局!
  上平十四寒。
  “韩?……韩冈!”向皇后心头一喜,只是赵顼想说的并不是“韩”,而是“翰”。
  “翰林?”向皇后问着。
  赵顼眨了眨眼,两下。
  然后又是一个“去声二十号——诰”和“下平一先——全”。
  向皇后总算是明白了赵顼心意:“是将知制诰的翰林学士全都召来?”
  两下。赵顼给了肯定的答复。
  一下找来所有掌内制的翰林学士,这是标准的拜相序曲,甚至更高了一格。
  向皇后回头来找人。瞥眼看到了吕公著,这位太子太保正垂着手,端端正正地站着,脸色如常,沉毅沈谧,方才的失态仿佛完全不存在。当然,方才托在手上的辞章,也被宽袖掩盖,仿佛不存在了。
  多看了吕公著一眼,向皇后便丢下了他,点起宋用臣,派他去玉堂找翰林学士。
  ……
  福宁殿中的动作,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池塘中,整个皇城都被惊动了。
  本来崇政殿上对司马光和御史们的处置已经传出来了,王珪尽管被保住,但他已经没有足够了能力和声望来执掌东府,接下来必然会宣麻拜相。
  隐隐躁动早已潜伏在皇城中,多少人预测,半月之内便能见分晓。只是没人料到会这么快,一个时辰都不到,而且还是吕公著自请留对的时候。
  不用一刻钟,翰林学士入宫的消息便传到了韩冈耳中。
  他也是翰林学士,可惜是不在院的学士。虚衔空名,不加知制诰,不用草诏,不掌内制,称为内翰其实都勉强,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进福宁殿,只能在外面等消息。
  “这是大拜除?!”黄裳立刻惊问,“是要任命宰相了!?”
  “还能是别的原因吗?”
  “内禅?”黄裳刚说出口,自己就摇头否定了。要当真是内禅的话,宰执们应该先一步入宫。
  “王禹玉是要罢相了,谁会接手相位?蔡确吗,还是吕枢密?”黄裳问着韩冈。
  “官家从玉堂招了几人去?”韩冈却转过去问来报信的小吏。
  “三人。在院的内翰全都入宫了。”
  韩冈回头对黄裳笑道:“看来的确是大拜除!”他将重音落在了“大”字上。
  得了韩冈的提醒,黄裳模模糊糊地有了点想法,但还是有几分不解,正想细问,却见韩冈站起了身。
  从身后门外传来了苏颂的声音,“玉昆,还在衙中啊。”
  黄裳连忙起身回头,只见苏颂正跨步进厅,这也是听到学士院锁院消息的。
  “玉昆,你觉得如何?”挥退了厅中没眼色的几个小吏,苏颂甫坐下来便问道。
  韩冈想了一想,抬眼道:“……大势将定。”
  ……
  拜除宰相照规矩是天子御内东门小殿,然后学士院锁院。当这两件事同时出现,皇城内外所有人的耳目都会扩张到最大。
  只是现在以赵顼的病情,不可能去内东门。让皇后代行也是一个选择——毕竟已经是垂帘听政了——但赵顼担心皇后不能将自己的心意表达明白,她实在是太缺乏经验。
  所有仍在翰林学士院中的翰林学士,便因为这个缘故被招到了福宁殿中。
  翰林学士满额是六人,但加知制诰的就没有那么多了。眼下玉堂员额未满,能书诏的更是只有三人,张璪、蒲宗孟和孙洙,三人全都被招进了福宁殿中。
  张璪眼下已是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玉堂第一人,比当值的蒲宗孟还要靠前。
  大拜除时,草诏往往五六封,甚至过十封,一人很难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一般都会召集两名翰林学士同上殿,即所谓的双宣学士——冬至的那个晚上,张璪因形势所迫,一人独力写了七份诏书,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特例。
  不过三位翰林学士接收的天子第一份谕旨,并不是“拜”,而是“罢”。
  去声二十二祃——罢。
  下平七阳——王。
  上平八齐——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