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1072

  “是啊,受灾逾十万户,光是支撑到明年夏粮收获就需要整整一年的口粮,每户就算补贴十石粮食,就需要至少百万石,几乎占到两郡粮仓的近半储量,如若发给灾民,两郡匠工、役夫、兵卒和官吏的口粮俸禄短缺又该如何处置?”
  朝堂之上许多官员先后站起来针对陈旭的提议进行反驳,主要是在这个粮食为王的时代,粮食就是一切,所有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而且就算是大秦每年收获数千万石的粮食,仍旧感觉捉襟见肘无法支撑,许多地方都闹粮荒。
  因此只有这些粮食在手上,当地官员才会觉得安全,而一旦粮仓空了,所有人都感觉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
  陈旭却没有管这些跳起来嚷嚷的官员,而是神情严肃的对皇帝说:“陛下,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天下万民皆都是陛下子民,陛下即为天下之主,也是万民之主,民若不能供养君王,那是民之耻辱,但若是君王不能让子民衣食无忧感到幸福,那就是君王的耻辱,臣子受君王恩惠享荣华富贵,若不能为君王排忧解难,那便是臣子的耻辱,税粮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今天下初定,但齐鲁之地民心未稳,如若任凭灾民呼号哭泣自生自灭,陛下又如何收取天下民心,如若陛下不出手帮助他们,他们除开病死饿死之外,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何路?”秦始皇略有些动容。
  “造反!”陈旭脸色平静的吐出两个字。
  “哗~”朝堂瞬间一片哗然。
第554章
赈灾
  “清河候莫要虚张声势,一些衣不蔽体的灾民而已,何敢造反?”一个官员在站起来大声说。
  “有何不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横竖是一个死,为什么不去杀了官吏打开粮仓抢夺粮食!”
  陈旭冷冷的反驳一句,然后又转头看着皇帝,“陛下,六国虽灭但人心未靖,更有如公孙北雁和冉颡之辈暗中蠢蠢欲动,陛下不去安抚灾民,必然有人会暗中撺掇灾民,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必然从者云集,本来一个大好收取民心的机会却变成一场六国余孽发展壮大的机会,所以臣还请陛下速速签发谕令严令当地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安排监吏严格督促监视不得无故克扣,何况今年征服河南收取匈奴数十万头牲畜,加之又遣散百万六国降卒又省下百万石粮食,再有去年新式农具和精耕细作方法的推广,今年全国郡县粮食增收应该不少,此消彼长之下我大秦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诸位大人担心粮食不够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官员之中有人动容,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陛下,臣以为清河侯言之有理,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收取民心正当其时,请陛下三思!”
  “陛下,臣也赞同清河侯之言,数十万灾民非是小数目,如若聚众而起攻击郡县抢夺粮仓,必然死伤惨重,如若他处流民也效仿之,则会造成天下动荡不安,臣请陛下速做决断!”
  “臣请陛下速做决断!”
  呼呼啦啦一大群大夫和博士站出来,三省六部一些官员相互之间看了一下,也陆陆续续站起来十多个,虽然这些官员在朝堂之上地位并不太高,但此时也已经有了四五十人,形成的气势也不算小。
  “陛下,臣也赞同清河侯之策,恳请陛下谕令齐、东两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尚书省丞相冯去疾在沉默许久之后站出来帮陈旭顶贴。
  “臣等附议!”瞬间三省六部一大群官员都呼呼啦啦站起来,这一下朝堂之上已经站起来近百人。
  “陛下,水患过去已经十日,天气炎热鼠虫成灾,加上饥饿难耐,灾民如若食用腐食和毒果草木,必然加重疾患,如若造成瘟疫,死亡人数只怕会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可怕数字,如若瘟疫随着逃难的灾民传播到其他郡县,最后死亡数百万人也不足为奇,如若一旦演变到那个程度,只怕民间会谣言四起,天下将动荡不安!”陈旭再次对秦始皇行礼。
  果然,在陈旭的连番劝说和冯去疾站出来顶贴之后,秦始皇的犹豫终于转变成了确切的态度,神情严肃的扫过朝堂之后点头说:“清河侯言之有理,朕为大秦皇帝,乃天下君王,必然不会对子民之殇置之不理,清河侯所请之事朕准之,苏府令拟旨……”
  站在旁边的新任中车府令苏越赶紧在案桌前面坐下来,铺好帛书提起毛笔。
  “拟旨,谕令东郡和齐郡郡守开启粮仓赈济灾民不得延误,不得克扣……”
  “拟旨,通传上郡和北地两郡,从河南征集万头犍牛和健马,再征集三万头幼畜送至灾区,冬播之前必须全部下发……”
  “拟旨,通传南阳炼铁诸商,迅速打造刀锄犁头等农具运送至灾区由官吏统一派发,所需钱粮暂由南阳粮仓支付。”
  “拟旨,谕令熬仓和陈留二仓征调大船,各自运送二十万石粮食分别至齐郡和东郡补充官仓……”
  “拟旨,谕令太医署从大秦卫生院选派百位医士护士到灾区诊治病患指导饮食医药……”
  秦始皇不是做事拖泥带水的帝王,一旦决定之后命令非常迅速,而且各种命令虽然看似信口掂来但却井井有条宛若深思熟虑,很快一连串的谕令下达完毕。
  “李相迅速安排将谕令通传下去,冯相也要安排六部官吏速往灾区巡查灾民情况,并且督促当地官吏和匠工辅助灾民修复房舍发放钱粮工具,蒙卿即刻派出监察御史巡视灾区郡县官吏,不得无故推诿拖延,如若造成民变者即刻缉拿惩处,无需禀报!”
  “遵旨!”李斯,冯去疾和蒙毅三人一起躬身领命。
  灾民之事安排妥当,时间也到了未时末,已经快到了散朝之时,但皇帝却仍旧没有散朝的意思。
  而陈旭自从皇帝通知他上朝开始,他便感觉到今天皇帝一定有个重大决策要通知所有大臣,不过从开始处理政务到眼下搞定灾民,仍旧还没说到重点,陈旭略有些惴惴不安,总感觉自己有些心神不宁,似乎皇帝又要憋出来一个很让人很难以接受的大招。
  “诸位爱卿,昨日太卜占验天时,推算入秋之后恐有大旱,朕问如何解之,卜曰慎杀而宽宥,祭三牲祈于雨神,朕昨夜思量许久,恐与赵柘之事有关,后宫捕杀数百宦者宦官和宫人,又捕当朝官吏数百人,因此朕欲宽宥此次受牵连之官吏……”
  尼玛滴个葫芦瓢!
  陈旭坐在椅子上脸皮情不自禁的开始抽抽起来。
  难怪自己心神不宁,听皇帝的口气恐怕是赵高这个王八蛋这次又要逃脱升天。
  于是陈旭抬头看了蒙毅一眼,没想到这个老流氓竟然眼观鼻鼻观心坐着一动不动。
  看来老子的心态还是不够强悍。
  陈旭微微摇头然后也眼观鼻鼻观心的开始打盹,同时也在心中开始策划怎样对付又要被皇帝释放复活卷轴的赵高。
  果然,秦始皇一番自我辩解之后再次口述谕令,此次所有受赵柘牵连的官员皆都减刑一等,许多准备流徙西北边荒之地的也都改流刑变成了其他惩戒。
  宛城郡尉高焄和其中几个官员皇帝按照陈旭当日的提议的蚕食政策将他们贬到岭南五关戴罪立功,让其各自带领一千兵卒和三千刑徒去和越族战斗,同时可以自己征召总数量不超过五千人的勇士,但这些征召的勇士朝廷不会出一石钱粮,粮草军械马匹后勤都得自己置办。
  高焄等人的死活陈旭并不特别关心,因为这些人都为官多年能量不小,何况还有上千的兵卒和刑徒守护,不发钱粮自然难不倒,抢就是了,而抢的对象自然是越族,如果抢都不会,那还是早点挂了算求,神仙也救不了蠢死的人。
  因此陈旭眼下最为关心的是赵高,这个王八蛋真的再次被皇帝丢了一张复活卷轴,被取消车裂弃市夷三族的重罪,三族皆都黥面发配蜀地为奴。
  不过听完处置结果之后陈旭的心情也渐渐平淡下来。
  赵高落到这个下场,恐怕已经不需要他出手就会有人将他三族屠杀精光,一旦马腾商骐知道这个消息,肯定比车裂赵高感到更加高兴,终于是有了可以亲手报仇的机会,何况当初被害的宛城一众官员的三族族亲都恨不得将赵高食肉寝皮,知道消息之后必然也会暗中动手。
  赵高的死,已经隔着时空能够看到凄惨的结局了。
  而且下场恐怕比车裂弃市更加惨烈。
  午朝散,陈旭本来打算和蒙毅交流几句,但蒙毅这个老流氓直接就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散朝之后倒提着笏板大摇大摆的坐上他的四驱豪华奔驰走了。
  于是陈旭也只好臊眉撘眼儿的坐上自己的四驱豪华版城市越野也回去了。
  眼下只需要把赵高被发配蜀郡的消息送给马腾和商骐,赵高的事他就可以不用管了。
  或者这也是蒙毅懒得和陈旭交流的原因。
  回到侯府,陈旭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让家仆偷偷送去马腾府上,另一封让侍卫送去给商骐。
  商涂一家半路被赵高派人暗杀,虞无涯救回来五个,一个是商骐,还有他一个妹妹,只有五岁,另有两个是商涂的姬妾,还有一个是商涂庶出的儿子,比商骐还大两岁。
  虽然商涂一家大部分被杀,但家族妻族都还有人,而商骐陈旭也并没有将其送到边荒之地自谋生路,而是另外给他弄了一个身份送去了他一个族叔家中静候消息,因为陈旭当时也担心搞不死赵高可以当做一个暗器使用,没想到这个猜测还真的变成了现实。
  陈旭相信两人拿到信,一定会有所反应,因此安排好这件事后就乘车去报馆。
  黄河下游遭遇特大水灾,这种事报馆不能没有动作,必须行动起来,再一次让世人看到报纸宣传的力量。
  因此到达报馆之后,陈旭把陈平、丘乘、付安、计通、庞雀还有已经升职成为军事版责编的李顺都一起叫到办公室开会。
第555章
广告
  陈旭将方才朝堂之上关于黄河下游特大水灾的事情说了一遍。
  又把皇帝赈灾的谕令都仔细讲了一遍,最后神情严肃的说:“大秦都市报大家也都连续办了许多期,也知道它如今在百家门徒和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这次水患,我们大秦都市报不能无动于衷,而是要大有作为,不光要将此次陛下赈灾的谕令尽快登载发行,还要派出大量的记者奔赴水灾区域进行详细的采访,将灾情调查清楚之后登载在后续的几期报纸上,还有,作为记者不光要报道灾情,还要报道赈灾的过程,报道当地官吏的所作所为,报道灾民的生产自救,尽量正面宣传赈灾的情况,但对于当地官官吏乡绅勾结克扣赈灾粮食衣物,乡村恶霸欺压乡民等情况也要做详细报道……”
  陈旭知道后世各种赈灾过程中的龌龊事情简直不能去深度挖掘,任何时候都肯定有发国难财的人存在,这是人类的劣根性,和种族时代无关,西南某次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人民踊跃捐款,结果大量运送到灾区的物资都被鲸吞倒卖或者根本就不下发,放在仓库发霉,而且灾区还有乡匪恶霸拦路不让赈灾的车辆通过,需要交钱才行,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事后报道出来,让所有人都愤怒不已。
  后世人都说大秦法律如何如何严苛和执行严格,所有人都严格依法行事,简直就是放屁,法律是分对象的,也是分群体的,而遵守法律同样也是分对象和群体的,在这地广人稀的时代,法律基本都只到县城。
  陈旭当过里典,知道法律在乡镇甚至乡村的作用,很小,从大周传承下来的等级观念异常森严,普通人对官吏异常敬重和害怕,在清河镇几乎就是陈旭一人说了算,乡亭里长几乎都是当地大户把持,他们按要求完成税粮和徭役的征收和安排,然后就万事无忧,在当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不会有任何人来管。
  穷苦老百姓有冤屈想告状都没门,没有车马很难走到县城,即便是到了县城见到了县令,大部分都只会被赶出来,县城的官吏不会因为普通老百姓而得罪乡吏和当地大户,因为他们还要依靠这些人来帮他统治治下的百姓,普通人想上郡城和咸阳告御状,那个……哈哈,你随便,因为走到下一个县就会被当做流民抓起来遣返,因为普通民籍不允许离开自己的县域,何况路上流民匪徒到处都是,山野之中豺狼虎豹也成群结队,一个普通人想去咸阳,估计会笑死皇帝。
  各级官员只对上级负责,登记人口,征收税粮,派发徭役,只要治下不出重大事故或者不被监御史发现有重大渎职情形,当官可以一直当到死。
  秦朝的法律的确严苛,但针对的正是最底层的百姓,控制农民,压制商贾,苛制工匠,正是这种严苛的法律和官吏上下坑壑一气的互相串通勾结,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在这皇帝和满朝文武都不重视普通人命的时代,下面的官吏自然更不会在乎,像陈旭这种里典千年难遇一个,像江北亭这种信奉别家学说真正想做一些事实的官员并不多。
  因此等赈灾的钱粮派发到乡镇,然后可以想象乡镇的官吏土豪会如何瓜分这些本来是给老百姓救命的口粮和物资。
  在那个信息发达到卫星满天飞的时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依靠所谓的大秦律法来约束官员乡吏清正廉洁,那简直就和在夜店找一个身体清白的女人差不多一样困难和不靠谱。
  所以陈旭非常严肃的将报馆记者采访需要注意的方面和报纸宣传的一些理念简单的说了一遍。
  其实这些事情在报纸开办之初早就或多或少的提到过,但报馆所有的记者除开李顺之外,基本上都一直呆在咸阳城,平日登载的消息收集的信息也都是通过驿卒或者南来北往的商旅口中获得的,并不是第一手的资料,唯一出过远门的记者是李顺,随军去了一趟西北,通过一份厚厚的战报,不光收获了如今名满天下的名声,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大秦勋贵,成为可以佩青绶上朝参政甚至直接面圣的下卿,这份殊荣除开陈旭之外,大秦报馆唯独一份,因此现在在报馆之中,包括总务秘书陈平在内,所有人见到李顺都要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喊一声大人。
  “下一期报纸准备什么时候发行?”陈旭问陈平。
  “回侯爷,按时间安排是三天之后!”陈平站起来说。
  “嗯,不能等到三天之后,今日就安排将灾情和赈灾谕令都排版出来,明天早上要将报纸散发出去,时间可否来得及?”
  “侯爷放心,报纸除开首版的新闻实事板块每次都不固定之外,其他版的内容早就已经策划完毕,只等排版校对就可以上台印刷,眼下我们只需要将首版整理出来就行了……”
  “陈秘书,中书省送来皇帝谕令的誊抄本!”就在陈平说话之时,报馆接待处的一个管事拿着一叠麻浆纸敲门进来。
  陈平接过来看了一下笑着递给陈旭说:“侯爷请看,中书省的谕令已经到了,我等只需要安排人排版校对就行,城外的新印刷厂已经筹备完成了四十张排版架和印刷台,更多的还在加紧制造当中,铜活字铸造快的如同流水一般,印刷帮工也培训了七八天,加上报馆自身二十多张印刷台,明天早上出一万份报纸没有问题!”
  陈旭接过谕令看了几眼还给陈平之后说:“谕令排版一个字都不能错,同时在谕令下登载一条消息,向咸阳民众征集大量旧衣物,将其中还能穿的安排人进行整理之后打包,想办法尽快送往灾区散发给灾民,关于运送问题,嗯,再登载一条消息,向商界发出请求,希望能够有经常来往于齐鲁等地的仁义商贾顺路将衣物送过去!”
  “侯爷,从咸阳到东郡和齐郡足有两千余里,恐怕这个顺路难度有些大,而且衣服都是大宗货物,用马车拉不了多少,按照报纸的影响力,恐怕会征集到数不少旧衣物,需要的马车也不少,光是运费普通商贾都承受不起……”付安在旁边提醒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10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