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285

  这样的酒宴,都是一人一张几案,传统的分餐制,菜一份一份的上,每个人的都一样。有主菜,主食、副菜、副食,一道接一道,整个宴上有数十道菜,加上各种点心水果,别说是一人一席,就算是十个吃一席,这个量也根本吃不完。这里的菜最后基本上都是乘下的,菜端上来,这些官员们每样顶多轻轻的夹一点,浅偿辄止。还有许多菜,更是几乎动也没动。每隔一会,就有年轻的侍女上来,把那根本没动过的菜给又撤了下去。
  奢侈,或者说是浪费。
  但这也是习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奢华,身为堂堂亲王,而且还是坐镇五十二州的大总管亲王,杨谅总不能跟普通的小穷老百姓一样,一大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端一筐蒸饼,然后再端一锅稀饭再来一桶青菜汤,就打发了吧?那样的话,也太穷酸气了。
  杨谅要的就是场面,要的就是排场。至于说其它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了。虽然外面还有大批大批的连一天两顿粥都吃不上,可杨谅堂堂一个亲王,难道还差这几个钱,至于老百姓吃不上饭,关他什么事。天下穷人那么多,难道他杨谅就因此不能吃肉了?
  酒宴上的菜很多,不一定都是好吃的,但一定都是名贵的。每道菜的名字不但听着诱人,而且选用的材料也都珍稀的很,因此也都贵的令人咂舌。这里有辽东运来的百年人参,从海边运来各式海鲜,甚至还有从南方运来的各式新鲜蔬菜水果,至于说什么燕窝鱼翅,更是一样不少。驼峰、熊掌,鹿舌这些稀有食材,这里寻常的很。
  宴席上,好菜还有好酒,配上乐声歌舞,很快就酒酣耳热。
  今天的主角是杨谅,他又是一个好酒的人,而且酒量也很好。年轻酒量又好,杨谅是放开了喝,喝了个痛快。
  宴会结束后,已经是夜半时分了。主簿豆卢毓亲自把杨谅送回到后院门口,看着杨谅脸色还不错,豆卢毓道:“大王果然好酒量,今天好几位将军都喝趴下了,可大王到现在都还清醒的很。”
  杨谅得意的道,“这点酒算什么,你有点醉了吧?你就早点回去歇着吧。”
  “还好,回去歇一晚就好了。明早我再过来,你不家的这些时间,也积了不少事情,得等你处理呢。”豆卢毓道。
  杨谅打了个酒膈,说,“那你快回去吧,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豆卢毓身为总管府的主簿,是深得杨谅信任的心腹。豆卢毓很年轻,甚至比杨谅还要小两岁。二十一岁就能出任总管府主簿这样的机要职务,当然也是有来头的。豆卢毓的父亲豆卢绩是魏周大将,也算是关陇贵族。入隋后,加官上柱国,晋爵楚国公,出任过夏州总管和北伐突厥的行军元帅。豆卢绩兄长豆卢通,则爵封南陈郡公,并且尚天子杨坚妹昌乐长公主,做了驸马,豆卢通还先后出任定相二州刺史,以及夏洪二州的总管。总之,豆卢氏家族,自西魏、北周一直入隋,都是贵族显宦豪门。豆卢通娶了天子杨坚的妹妹,而转过来,杨坚又让儿子杨谅娶了豆卢通兄弟豆卢绩的女儿豆卢氏为妃。两代联姻,豆卢家娶了个长公主,嫁了个亲王,一个驸马一个王妃,可谓是荣宠不已。豆卢毓,正是豆卢绩的次子,也正是豆卢王妃的亲弟弟,是杨谅的小舅子,因此才得以担任这么重要的主簿之职。
  杨谅和豆卢氏结婚的时间还没几年,感情正好,尤其是豆卢氏还很争气的刚给杨谅生了个嫡长子杨灏,加上豆卢氏娘家势力强劲,因此更得丈夫宠爱。虽然杨谅身边的女人并不少,走到哪里都少不了几个美丽的女子,但回到太原,他还是直接先回了王妃豆卢氏那边。豆卢氏如今风头正劲,肚子争气,娘家又势强,后院地位稳固。虽然她也知道丈夫在外免不了有许多女人,可只要撼动不了她们母子的地位就无所谓了。
  杨谅对这方面,头脑也还是很清楚的。身为皇子亲王,又坐镇一方,手中的权力极大。整个大隋,四大总管府三十二个中小总管府,三百多个州,户口八九百万,人口四五千万,兵员百万,这样的大的一个统一王朝。天子之下,除了储君的太子外,就剩下四大总管权力最盛了。四总管中,荆州总管如今非亲王坐镇,其余的益州、扬州、并州三州都是由亲兄弟的三个亲王坐镇。比起来,并州总管府虽然不如扬州总管府繁华,但地盘却更大,兵马更强壮。正因有了这份本钱,这也使得杨谅如此心里也渐生出一些想法。他算是看出来了,做为太子的长兄,地位实在是太不稳固了。
第230章
虎视眈眈
  太子地位的不稳,不由的让杨谅生出一份本不该有的垂涎之心。皇帝父亲老了,太子大哥又无能,身为天子的嫡子,手中又有这样大的地盘和强壮的兵马,他凭什么就不能多想一些呢。
  别看他如今地位极高,权势正盛,坐镇东方,手握着几十万人马,掌控着五十二个州,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但他却很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的而已。大家敬畏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如今他是皇帝宠爱的皇子,因此能拥有如此大的地盘。但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随着天子日益老迈,要不了太久,老皇帝总有驾崩的一天。到时,就算是无能的太子大哥即位之后,他还能容忍自己继续坐镇关东五十二州吗?西汉有七王之乱,哪来的?不就是因为汉太祖立国之后分封宗氏为王,然后等到后来,汉景帝又要削藩,结果就起七国之乱。如今他的并州大总管是天子封的,但等将来太子即位后,说不定就要削藩收权。父亲可以让儿子坐镇一方,但大哥会让兄弟坐镇一方?
  五兄弟中,杨谅最幼,太子成婚之时,杨谅还在吃奶。太子都当了十八年的太子了,而他才不过刚刚就藩一年多时间而已。就藩之后,杨谅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坐镇一方的那种爽快,那种大权大握,生杀由已的感觉。可皇帝越来越老了,当了十八年皇帝,天子还能在位几年?
  说心里话,他还刚刚偿到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心里是万分舍不得这个位子的。他们五兄弟,三哥杨俊原本也先后出任过并州总管、扬州总管、荆州总管、秦州总管,可是去年他出任并州总管之时,三哥杨俊却被天子给免去了一切官职,整天只能呆在王府中反省。这次他回京时,去秦王府看望了三哥,堂堂一个亲王,曾经的大总管,如今才隔了一年时间,整个人都已经跨了。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瘦的不成样子。他绝不愿意成为第二个秦王,绝不愿意被免去官职,只能呆在京城的王府中哪里也去不了,当一个废人。
  并州总管府是个大总管府,几乎包括了整个原北齐旧地。可在他心里,自己这个并州总管的地位并不稳固。他在这里干的再好,这里也不会是他的王国。天子虽然让几个亲王儿子坐镇各地,但他们也只是以总管的名义坐镇各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建国。并州总管府,不是他的汉国。既然只是总管,只是一个外任官职,那么今天皇帝能封,那新皇帝也随时能撤。大隋立国到现在不过十八年,可并州总管这个位置,最初是晋王杨广的,后来秦王也出任过,晋王后来又短暂的出任过,最终又由他出任。甚至中间还由外姓文武官员,出任过这一要职。杨谅不得不去想,自己到底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
  杨谅很羡慕汉和晋的分封制度,皇子亲王们都可以封建开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王国。汉朝和晋朝的那些亲王郡王们,有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军队,若是皇帝和朝廷想要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敢跟皇帝直接干起来,西汉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不都是这样么。和汉晋的那些王比起来,自己真的跟个穷光蛋一样,守着一座大金山,但却没有一块金子是自己的。按照直白点的话说,自己就是个替天子的看门的。这偌大的并州总管府,这些钱他可以花可以吃可以用可以挥霍,甚至可以送人,但并不真正属于自己。
  眼看着大哥杨勇,那么无能平庸的人,却只因为出生的早些,就成了储君。等将来天子驾崩了,这么巨大的一个王朝就完全属于他的了。
  这样的结果他难以接受,越想越难以接受,就算是普通人家分家产,除了那些庶出子,嫡子可是都有权分一份的。就算长房嫡子分的多些,可其它嫡子也有份分一份啊。他杨谅和杨勇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就算将来杨勇继承皇位,那他这个亲王怎么也应当分封一个王国啊。
  所以,杨谅想不通之余,也开始在考虑自己的后路。以前在京师的时候,他没有去想这些。那个时候,他也没有什么依仗可以让自己去想这些。不过在京师的时候,他却是看到二哥杨广一直在行动着。二哥杨广有着天下称赞的贤名,还曾经统领大军平灭南陈,且坐镇江南多年,成功的安抚了南方,理政上深得父亲喜欢,而且杨广在私生活方面也做的很好,与晋王妃萧氏感情极好,三十多岁了,仅有的两个儿子也全都是王妃所出嫡子,根本没有和太子一样沉于女色,和一群身份卑微的女人生了一堆的庶子、野合之子。
  杨谅没有大哥那样的天然嫡长子的优势,也没有二哥那样的贤名。他过去唯一能仪仗的也就是做为天子和皇后的小儿子而多得二圣的几分宠爱了,不过现在,他出镇并州,手中却是有了五兄弟中谁都比不了的兵强马壮。
  历史上有过很多兄弟最后刀兵相见的例子,不过除了那些乱世之时的小朝代,那些汉晋等大国好像并没有宗氏起兵造反还成功的先例。西汉的七国之乱败了,西晋的八国之乱,则更复杂一些,至于南北朝之时的那些走马换将似的小朝廷,则没什么相借鉴性的。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并不是一条什么光明的大道。
  可让他就这样甘心认命,他又难以接受。特别是这次他回京去,更是听到了不少的宝贵消息。先前有京师的朋友告诉他,太子这回估计是要保不住地位了。然后等他到了大兴之后,突然又有消息从宫中的可靠人那里传来,说是太子的地位暂时又稳住了。这个突然的变化,竟然来自于一个极其意外的变数。
  易风,或者说叫杨林。
  当年太子和元太子妃夭折的那个孩子,居然没死,时隔十六年后又出现了。
  而且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侄子居然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在他差不多领兵出征辽东的时候,整日里与那烂泥浆较劲的时候,易风竟然在他的地盘边上迅速的整合了燕山、秦山的那些绿林马贼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整合出了一支不小的势力,并且借着北方局势的复杂紧张,他居然还马上洗白了。随后更是因为突然暴出了他皇孙的身份,竟然在他吃败仗不得不狼狈回朝时,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侄子却成了新设的武州总管。
  在长安的那段时间里,他也经常听到关于易风的传闻。天子对这个长孙很感兴趣,而这个易风似乎也相当了得,原本只是一个塞外马贼,可如今却已经在他家门口弄出了一个不小的势力。现在更是直接成了他杨谅的一个部下,原本的并州五十二州之地,现在新增了妫州和武州,他的地盘有了五十四州了。易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侄子也是他的麾下总管之一了。
  燕山和秦山的那些盗匪马贼,杨谅是知道的。去年到任并州之后,部下就曾经仔细跟他禀报了关于边境上的这些盗匪的事情。当时杨谅就曾经有过要去剿灭这些盗匪的打算,不过后来一时抽不出身来,就拖了下来。再后来征辽之事定下来,更是没了功夫。没想到,转眼间,这些盗匪都被易风给整合招安了。招安了这些盗匪后,易风竟然又在怀荒建城筑堡,设立边市,甚至在这短短时间里,还跟北方的铁勒人打了好几仗,干掉了数万的胡人,竟然还把北方的奚、契丹、霫几个数十万人的部族给拉拢到了一起。
  那些事情杨谅在长安听到的时候,简直觉得就跟听故事一样神奇。可经过天子的确认,这些确实是事实。
  现在不仅是天子对这个皇孙感兴趣了,就是杨谅也对这个侄子感兴趣了。
  一来感兴趣的是这个侄子的突然出现竟然暂时帮太子稳固了储君之位,二来,则是他在长安时就听闻这个易风招安了那些盗匪们收获了一笔海量的财宝,再其次,易风在怀荒开设边市,跟胡人们市易牛马药材皮货等,据说每日金银如流水般的赚着。
  杨谅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动了想法了。
  若是能把易风除掉,然后把怀荒招安的那些盗匪兵马收归已用,把怀荒的那些钱财收入囊中,这可是一大助力啊。降掉易风,说不定太子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没了。
  晚上歇在王妃房里,小别胜新婚,与豆卢王妃一夜缠绵。
  第二天一早,杨谅起来,豆卢毓早已经在前厅侯着了。
  “关于易风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另外,对于武州那边的情况,你现在又知道多少?”杨谅一见到豆卢毓,立即问道。
  “我来也正是要跟大王禀报易风和武州之事的,就是大王不问,我也正好要跟大王禀报。”豆卢毓笑着道。
第231章
艳福不浅
  饶乐河边盟军大营里,盟军的总管易风心情并不算好,虽然刚刚又做了回新郎,纳了位如花似娇的金枝玉叶入帐,可眼下这塞北的冰天雪地,严寒霜风让他烦透了。最近这些天,整个营地都呈现出一种欢欣无比的气氛,三个盟友都因为暂时的击败了侵袭的铁勒人,又和易风这位强力的盟友达成了诸多军事和贸易上的合作协议而高兴。武州军的这几万人马,则更是整天高兴的不得了。出征北上连续几战都获得完胜的战绩,每个人的功勋簿上都记着重重的数笔。可以预知,回去论功行赏后,每个人的赏赐都不会少的。升官晋阶不是问题,还会有大笔的银子赏赐。
  战功还没有到行赏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接连得到了数次大赏了。每一场的胜仗后,正式的军功赏赐还没确定,可特别的战时和战后赏赐却已经下来了。虽然怀荒军有严格军规,所有缴获一律归公。可是易风掌军也一直是很大方的,虽无明文约定,但每次缴获了战利品之后,最终都会拿出一部份来赏赐将士们。这次武州军连场大捷,缴获物资无数。易风只是拿出其中一小部份来,也足以让每个将士都大为欣喜。将士们先期已经拿到手的赏赐,多的有上百贯,少的也有几十贯钱。大家的赏赐几乎都是直接用战马来作计量单位,你得了几匹马的赏赐,他得了几匹马的赏赐。几本上,赏赐最少的也有个相当于一匹战马的,多的更有五六匹七八匹的。如尉迟恭和程咬金还有那个王伏宝,这三人因为斩将夺旗俘虏敌人主将,而记为奇功一件,每人都得了十匹俊马的重赏。等回到了怀荒,这些上等的战马随便哪匹也能卖上个七八十贯百把贯钱啊,十匹马可就是上千贯钱了。转眼间就已经成了千贯富翁。
  这还只是临时的赏赐,还不是战后正式的论功行赏。更何况对于将士们来说,钱财都只是小意思,在怀荒军这样一支声势日隆前途无量的军队之中,最让将士们看重的还是大家的军阶和官职。这次仗打的这么好,可以预见回去后论功都有晋升一两资军阶,提升下官职。大营里,武州军的士兵们每天都沉浸在这种兴奋之中,虽然大家都只是先领了些金银在手,大笔的赏赐都暂时记在帐本上,得回到怀荒之后才能领取这笔赏赐。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已经开始在考虑着这些钱该怎么花了,有的还没娶妻的士兵们在商量着该找个什么样的婆娘,娶了妻的则有的想着是不是跟易帅一样也再找个漂亮的妾侍。一些稳重些的,则想着这么一大笔钱等回去后应当买个大宅子或者买些地。毕竟钱这东西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盖,还是应当置办些屋宅地产实在稳妥。
  众人都这么高兴,易风却高兴不起来。
  将士们打完仗,每天只是在计算着自己最后能得多少赏赐,能晋几阶军阶,升几级官。再多想点,也只是想有钱了该怎么花。
  而易风这些天却很忙碌,忙碌到与陈婤入门当天晚上缠绵一晚后,第二天也只是多睡了半个早上,然后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易风在忙什么,有什么可忙的?他忙的事情很多,在打完了仗之后,一直忙着与三蕃约定盟约,各种军事上经济上的大笔的事情要谈,谈完了建立盟军,又谈如何向三族提供教官帮他们训练兵马。然后又谈军械交易之事,最后还要谈今后双方的长期贸易之事。谈完这些,易风和奚族之间又要敲定关于怀荒军在奚族西部山区,建立镇堡,移民囤田,以及修建商路等等事宜。此外,易风每天还得跟参军们评论这次北上军队功绩的事情,每个营团的军功评定最后都得上交到他这里来做最后审核评定。
  另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武州军分为前中后三部后,从原来的十一个营扩编到十八个营,更是扩编到了一百多个团。大量的新设立的营团的军官需要他敲定人选,而且这次扩编还使得大量的军官获得晋升,军中职位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职位晋升都等于是一连串职位的变动。更何况,这次是如此大的变动,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军官们职位调整。此外,随营的讲武堂教导营那边他还得不时抽出时间去讲课。易风突然发现,打完仗后,他反而比打战的时候更加的忙碌了。虽然他尽量的把手中的事务分摊下去,但身为一支数万人马的统帅,而且还是一支很年轻的军队的统帅,他太缺少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和幕僚系统了。
  那些士兵们打完仗后,一个个都跟度假似的安逸着,而所有的军官们,特别是那些文职幕僚们,却整天和易风一样忙的恨不得多生出两双手,每天不用睡觉才好。
  营地里白天是轻松的训练,晚上更是热闹的篝火晚会,烤肉和美酒不断,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而他这个全军的统帅,四方联盟的总管,却得呆在帐篷里,听着外面的寒风呼啸。
  帐外的寒风啸声让人心烦意乱,不过他很想走出去,纵马出去打打猎。现在他的桌上有着堆积如山处理不完的公文,各式各样的本子上写满了各种待批的事务。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但有此时军中的,也还有许多是来自怀荒的,虽然他人不在怀荒,可怀荒依然源源不断的把各种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事务写成公文快马送来。
  眼看已经十一月中了,易风得抓紧时间处理完这边的一切,然后班师返回。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但易风的时间却很急。面前桌上摆着的一封公文,是刚刚从怀荒送来的。朝廷下达公文通知易风,让他过年之前入京朝集,参加明年元旦的大朝会。做为新晋的一州总管刺史,三品的高品已经让他完全达到了需要每年年末入京朝集的级别。况且,他也很清楚,自己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只怕天子早已经忍耐不住的想要早点见到他了。何况,怀荒军在这一年里,还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崛起于怀荒,到如今,怀荒军已经是不容任何人小觑的一支势力了。就算是大隋的天子,对于易风和他手中掌控的这支军队,只怕也得刮目相看。特别是这支军队如此短的时间建立起来并壮大到如此地步,更加以数场大战的完胜极好的证明了它的强悍。更加难得的是,这支势力竟然还有着充足的财力供应,而且所处的位置又是如此的紧要敏感,立于各方之间,让人无法忽视。综合这种种原因,易风对于朝廷召他入京早就有心里准备了。
  入京这一趟是必须得走的,这次出征北上,其实也是为入京做的准备之一。怀荒军北上这趟,接连大败了几支铁勒人,大大提升了怀荒军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同时他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战利品实惠,另外也借机拉拢了三蕃为盟友,更大大的扩充了怀荒军的数量。眼下再入京,他易风可就与出征北上之前完全不同了。
  就算是入京去当孙子,那也得是个有实力的孙子。
  不管是给杨坚当孙子也好,还是给杨广当儿子也罢,易风都不是那种甘愿被动的人。他积极的扩充手上的势力,就是要增强话语权,让自己更多几分安全感。而手里的实力,才是安全感的来源。
  易风不断扩张怀荒军的实力,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辛苦建立的怀荒。他冒着风险,踩钢丝般的扩军,也是考虑到如果手上没有自己的实力,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根基的沙堡而已。不过他认为虽然自己暂时应当是没事的,这次入长安应当是安全的。虽然他手上的几万人对于杨坚来说算不得什么,但他很清楚的知道,杨坚眼下正酝酿着要对突厥进行一场决战。这个时候的突厥依然很强大,杨坚需要全力打这一仗,特别是今年征辽三十万大军兵败后,居于燕晋北门边上的怀荒镇,易风和他手下的那几万人马,对杨坚来说就很重要了。正是考虑到这些,易风才敢拿着杨坚给他的便宜行事的鸡毛真的当成令箭,肆无忌惮的大肆扩军。要不然,就算你是皇帝的孙子,就算皇帝给了你个便宜行事的特令,可一般情况下,也绝不敢如此猛烈的扩军的。
  当然,除了各种各样的公事,易风最近也还有一些其它的事情缠身。他纳陈婤入门之后,突然之间,这些天三族各大小部落的首领们,一个个竟然都在向自己推销“美女”,许多人更是直接就把自己的女儿甚至是孙女给带来,都想跟咄罗一样当易风的老丈人。这些部族的公主美女们,易风每天都得见个十个八个的,防不甚防。如果说真是美女,易风还觉得没什么,关键是这些部族族长们吹嘘的美貌女儿孙女们,其实真没几个易风能看上的。不是风吹日晒的很黑,皮肤很糙,就是各种发型独特,有如杀马特式的前卫,再加上十个有九个都根本不会说汉话,这样的美女他如何能接受。再说了,易风如今的地位,并不缺女人。自己已经有浅雪、慕容以及季瑶和阿婤,再加上木兰和青莲两个丫头,这后院的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十分了得了。若等将来回到怀荒,这六个女人都聚在一个院里,易风一人陪一天,一个星期都只能剩下一个星期天休息而已。再多来几个女人,那就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不过别的部族美女们都还算好打发拒绝,一般易风推辞他们也不好弄强娶强嫁那一套。但唯独奚族阿会氏族长苏支的大女儿蛮月,这些天却彪悍无比,天天来堵他。而且直接开口就是要嫁给他,说的好像自己欠她的一样。原本还觉得蛮月很是落落大方,可现在易风却觉得蛮月彪悍无比,让他有些难以招架。面对那样一个彪悍的美人,他还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他倒是跟苏支提了一下,本想让苏支帮忙劝劝,谁知道,一开口,就苏支竟然就要给蛮月准备嫁妆,说要给他们趁早把事办了。弄的易风无法的很,只能躲着走了。甚至他难得大方一次,咬牙向蛮月提出,他愿意给蛮月的那个女子骑兵团提供军械,可蛮月装备照收,人照堵。
  “到底是怎样你才肯罢休啊?”面对着不顾侍卫们阻拦,这次直接闯入易风军帐中的蛮月,易风只能是苦笑着道。
  “你娶我。”蛮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直言不讳道。
  “可是我已经有了妻子了。”
  这话根本打发不了蛮月,“我知道你有妻子,而且加上新纳的陈婤,你还有了三个妾侍,另外我还打听到了,你在怀荒还有两个婢妾。既然你能娶她们,那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
  “可是……”
  “难道我长的难看?”蛮月打断易风。
  “不,蛮月姑娘长的很漂亮,美丽而又大方,而且既会琴棋诗画,还能骑马射箭,甚至还能上阵杀敌,真是了不得的女性。”易风实话实说。不管怎么说,这个奚族姑娘身上确实有很多让人难以忽视的优秀之处。
  “那你干嘛不肯娶我?陈婤嫁给你,咄罗陪嫁了九百九十九匹骏马,九十九箱礼物,九箱金银还有九个陪嫁美人。你若是娶我,阿会族不会少这份嫁妆,而且我父亲愿意出双倍嫁妆。”
  “这又不是买东西,讲出价高低,这应当是感情之事,讲的是感情。”
  “我对你有感觉,很好的感觉,难道不够吗?”
  “你真的想嫁给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一个英雄,而我喜欢你这样的英雄!”蛮月直截了当的说道。
第232章
进击的杨谅
  河东太原城,并州总管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