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285


第349章
织一张大网
  尚书省易风的参知政事官厅里,刘文静和李密两人正陪着易风一起斗地主。
  采购招标公文已经发下去了,现在易风就等着那些商人前来报名投标了,因此他反而空闲了起来。闲来无事,就干脆把刘文静和李密两人拉着一起斗会地主,自从易风在怀荒无聊的时候把纸牌给拿出来,这种纸牌游戏很快就风靡起来,简单好玩,而且有各种玩法,纸牌识别简单,不认识字的人跟着看几次也能认全了,而且携带还简单,在家在外都能带着,两人三人四人五人,也都能玩的起来。
  李密虽然刚投入易风门下没多久,但也很快的学会了玩纸牌,不管是三人的斗地主还是四人的升级或者是双扣,他都已经玩的很六了。
  易风娶了李丽仪,因此李丽仪的堂兄李密也便成了易风的亲戚,李长雅向易风推荐李密,易风便向皇帝举荐李密任职自己的亲王府属官。朝廷制度,许多高官豪爵者,都有一个自己的幕府。在隋以前,这些开府的大臣是可以自己招募幕僚的,而且这些招募的幕僚不与清时的师爷相同,清朝官员招募的师爷那是私人幕僚,没有官职品级。但这时代的幕僚,那都是有品有阶的朝廷官员。不过杨坚受禅之后,马上进行了中央集权,剥夺了刺史等地方官员征辟幕僚的权利,所有九品以上的正式官员都得由吏部考核任命。相应的,三师的开府权利也没有了,而亲王大总管等开府的权利依旧在,但却也不能自行征辟官员,他们保留着幕僚属官,但这些官员却得由朝廷任命。
  易风如今的官职,有好几套属官,幽州大总管府有一套相应的府官,赵王也有一套赵王府府官,还有一套赵王国的国官,另外还有司空府的府官,雍州牧的府官,北伐东路军帅府的幕僚属官,甚至连上柱国都有一套属官。不过朝廷现在对这方面加以控制,易风的国官、司空的府官,上柱国府官、雍州牧的府官,基本上编制还在,但都空缺着。只有赵王府府官、大总管府府官和东路元帅府府官这三个幕府的属官基本上配齐了。大总管府的属官,基本上都是易风在怀荒的原总管府人马,而东路元帅府的府官,则多是由朝廷新任命的一批官员,这些人多是有本职,暂时兼任,如太子府那边的李纲刘行本等数位品级很高的官员,另外就是幽州府的诸总管刺史们兼任。易风的亲王府也有一整套的属官,这些官职,易风正好把在京中招揽到的一批人举荐上去。朝廷对于易风的举荐,倒是没有驳回过,反正他举荐的也都是些原本就没什么名气之人。再加上王府属官虽然不少,但品级都不高,因此没人为难。
  李密被易风举荐为赵王府典签,典签品级不高,在南北朝时,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权力不大。刘宋中叶以后,多以幼小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人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替诸王批阅公事,甚至照管诸王的饮食起居,职位虽低,权力渐重。这个职位与主簿很相似,都是执掌机要,相当于主官的心腹,不过主簿六品,典签只有八品。李密本来在亲卫里就是六品侍卫,而且身上还有一个郡公的爵位。不过易风虽然对历史上的李密很有些钦叹,但那毕竟是历史上十余年后的李密,而此时的李密只是个初出茅庐的世家公子而已。易风也不想一来就给他个主簿这样的要职,便先给了他一个从八品的典签,说重要也重要。
  他本来以为李密是个孤傲的人,说不定会不能接受这样的小官,没想到李密居然没有挑剔,还很高兴的接下了这个职务,到任以后,事情办的相当不错。眼下情形,李密这个典签倒成了易风的秘书,很得他喜欢了。刘文静则已经算是过了考察期,被易风举荐任了赵王府主簿之职,虽然和李密的职责相似,但李密是秘书,刘文静却算的上是秘书长了。
  “火箭升空!”易风甩出两张王,然后把最后的一张小三扔出,笑的十分高兴。
  李密和刘文静虽然没有放水,可无奈不敌易风抓了两个王三个二,这把输的很难看,偏偏李密刚刚还送了一炸,让刘文静直叹气,抠抠索索的好半天才掏出钱袋子来。
  “三分两炸,一人十二个银币,快掏钱。”
  “哎呀,今天手气不好啊,这跟着赵王做事,薪水还没拿过呢,倒先送了一月薪水了。”刘文静叹道。
  李密倒是很痛快的把钱掏了,“刘主簿你也太抠了吧,区区十二个银币还能穷了你?”
  “我可是穷人呢,昨天刚把那点家当存进了大兴银行还等着吃利息呢,结果今天几把牌倒是输了多的去了。”刘文静叹气,“我可不像你李大公子,不但有雄厚的家业继承,而且就是每月的这爵位上的收益就能当我几年的薪水了。我手头百把贯闲钱都赶紧存银行生利,你却直接就扔了十万贯到银行当了个股东,咱们能比嘛。”
  李密将十二块银币推到易风面前,转头对刘文静道:“哎哎,刘主簿别说了,我这前脚刚把全部身家送到银行弄了点股份,结果这边赵王就向陛下上奏献策,以后朝廷对银行加征百分之五的营业税,哎哟,现在还肉痛的很呢。”
  刘文静也叹气,“哎,你是银行股东,交百分之五营业税你也还是赚大头的。我这刚存进银行的一百贯,存一年才能有四贯利息呢,结果赵王不也向朝廷进言,让朝廷征收银行储户的利息税嘛。你营业税才百分之五,我这利息税却是百分之二十,还没有起征点,有多少就得交多少。一年得利四贯,结果到头来还得交八百文利息呢。刚刚这把牌又输十二银币,一千二百文又没了,转眼两贯就不见了。”
  易风见这两家伙一唱一和的,没好气的笑道:“你两家伙哪个不是家财万贯的主,喊的倒是响亮。法主你说你,十万贯投到银行,这还只是你手上的一部份现钱吧,你蒲山郡公府上的田庄商铺可不老少,而且就算现在银行要交营业税,你这十万贯投进银行,一年照样能有大把收益啊。你不是不知道,现在想入股银行,你就是有钱也没机会,提着猪头你都找不到山神庙。至于肇仁你,你好意思说你在银行存的是一百贯?是一万贯吧?这一万贯一年光是收息就是四百贯了,交个八十贯利息税还有三百二十贯呢,这可是三十二万铜钱呢,放以前你扔家里还得占地,现在扔银行里却能钱生钱,你就知足吧。我还没有给陛下献策,让陛下开征个人所得税呢。”
  易风一边洗着牌一边笑着道,这个时代就是如此,普通的百姓为了一天两顿而奔走,一天三顿都是奢望,而那些豪门世家,却个个家财巨万。平时不停的买地买地,置办产业,金银都挖穿窖藏在地下。这次大兴银行在京开办,前后三次募集资本,那些个大家族过来入股,最少的都是十万贯,十万贯以下的都拿不出手。前两次募集资本,轻松的就募集到了五百万的本金。而在这次民部刚与大兴银行签定了贷款合同后,京师中就有更多的豪门贵戚争着要来入股,拉着一车一车的真金白银前来,易风不得不临时召集股东大会,最后同意第三次扩股,短短三天,前来入股的人是络绎不绝,三天时间,最终易风只选择了三十名新股东入伙,但他们却带来了五百万雄厚的资本,使得大兴银行如今的投入总资本达到了一千万。这么大的一笔资本进入,大兴银行支付给民部的那五百万贷款,甚至都不用从总行和其它分行借调,直接就全额拔付给了民部。李密也正是前几天那三十个新入伙的股东之一,投入十万贯,但却是这批新股东中出资最少的一个而已。
  京师有钱人之多,也确实让易风大开眼界,朝廷打仗没钱,可那些大家族却个个家财万贯甚至是百万贯。
  “参政为何要主动向朝廷提出征收这个利息税和营业税呢?”李密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易风是银行最大的股东,这么做,明显与自身利益不符啊。
  “有舍才有得,银行这个新兴产业,利益这么大,你真当没有人觊觎眼红?我们若是不主动拿出一部份收益来上交给朝廷,你真以为我们能做的长久?”
  李密连连点头:“我明白了!”
  刘文静在一边羡慕的道,“我也好想能参一股呢,可惜本钱不足啊。”
  易风一边端牌,一边道:“你若真有这想法其实也不是没机会啊,眼下银行正向各州扩张,按银行的发展计划,是要做到在各州都要设立一个分行,甚至将来在各县都能设立一个分行,把银行的网络做遍全天下。你完全可以把钱投到其它准备新开办的分行去,在京畿之外的新分行,就算是一万贯,那也足以占到不少的股份了。就算收益不如京师洛阳扬州等这样的大城相比,但也是个很不错的投资了。”
  刘文静一听,当下就坐不住了,“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回头我就去看看。”
  李密这时也问道:“参政,我刚在大兴银行里入了股,我还能到其它新开的分行入股吗?”
  “当然能,只要你有钱,我想这不是问题。”易风的银行模式搞的是加盟联锁形式,总行与各分行之间虽然业务往来,但又独立核算成本利润,总行占据分行的一定股份,但并不追求股份占多数。易风是不介意更多股东投资分行的,加盟入股的人越多,那银行就能更快的把业务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最终的目的还是抢占先机,织制一张庞大的银行网络。易风要的只是这张大网的控制就行了,至于股东们投资和分享利益,他完全不反对。当然,想入股也还是有些条件的,除了有钱,还得是当地有声望的人,这样的股东吸收进来,才是对整个网络最有帮助的。李密么,累世公卿豪门,有钱有地位,这样的关陇集团核心家族愿意加盟,他自然是欢迎的,这样的人多多益善。
第350章
请立赵王为皇太孙
  晚上,易风照例在李丽仪的屋里休息,自从这位正室入了门后,在大兴的陈婤、萧素美两位侧室都很低调,基本上没有要与大房争宠别苗头的意思。易风也很照顾李丽仪的感受,婚后这些天晚上一直歇息在她房里。每天晚上也是尽可能的温柔,在王府其它人看来,赵王与赵王妃这对新婚夫妇关系极好,好的蜜里调油。
  今晚,易风与李丽仪亲热温存过后,李丽仪很快就趴在易风的怀里睡着了,甜蜜而幸福。
  易风心里有事,臂膀搂着如同一只小猫一般蜷子白玉般的身子睡着的李丽仪,另一只手一下一下的抚着她散开的乌黑秀发,脑中却是忙碌的很。
  自从到了京师以后,易风对太子杨勇一直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事实上,他甚至到现在为止,还一次都没有正式去东宫拜见过杨勇。表面上,大家心下都以为这是因为元太子妃之故,赵王因而对太子有不满,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但他乐得大家这样以为,甚至在皇帝那边,对于他如今跟太子的关系,他也确实是这样表露的。不过现在,他觉得自己避不过去了,昨天皇帝和皇后让人赏赐了一批蜀锦给易风夫妇,送东西的是皇后面前的红人,内侍省王海外的另一位长官内侍张权。张权向他转答了皇后的话,让他有空也去东宫走走,莫要跟太子的关系搞的太僵了,毕竟他们是父子。
  太子曾经两次召易风去东宫,但易风根本没理踩,以没空为由拒绝前去,昨天皇后派人传话过后,东宫的太子家令唐令则又亲自来了一趟,说太子今日在东宫举办家宴,让已经出宫居住的诸位郡王回去参加。唐令则同样也带了话过来,在易风的书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唐令则转答了太子的话,“太子准备上奏天子,请立赵王杨林为皇太孙!”
  这是个出乎易风意料的事情,但唐令则没有开玩笑,他甚至很真诚的告诉易风,这个提议是由左仆射高颎首先向太子提议的,然后兵部尚书柳述、上柱国贺若弼、史万岁等人都表示赞同。
  易风心里马上明白过来这事情极有可能是真的,至于曾经恨不得杀他一万遍的太子杨勇突然要请立他为皇太孙,这事情看似复杂,但与当下的形势一对照,却也很清晰明了的。刚刚的王世积一案,对太子党打击巨大,先前燕荣案赢得的一点点优势,全都陪进去了。王世积一案,三个上柱国被免官夺职下狱,连太子党的二号人物高颎都因此被牵连,让皇帝一脚给踢出了朝堂。眼下的形势,对于太子党来说真有些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了,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点,一旦晋王杨广这次统军北伐成功,凯旋之日,极有可能就是太子被废,太子党覆灭之时了。
  他们不可能不自救,但凡有一点机会,就绝不会放过。高颎执掌朝政多年,对于皇帝的心思也算能看透几分。他这些天呆在家里左思右想,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局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希望寄托于赵王这个变数上。赵王就是如今最大的一个变数,也是如今太子一系中唯一最有可能帮助他们改变这恶劣局势之人。但赵王一直以来对太子若即若离,这让高颎感觉很困扰。虽然表面上看来,如果太子被废,赵王一样会受到极大的牵连,可如果赵王不管不顾,那他们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想来想去,高颎想到一个办法,赵王也许现在还意识不到太子被废的重要性,也许是他看不到支持太子的明确好处,那他们就让赵王看到太子被废的可怕后果,让他感受到支持太子的直观好处。
  “请立赵王为皇太孙!”
  这就是高颎闭门苦思多日的结果,由太子向天子请立赵王为皇太孙,如此一来,就等于明确的给赵王许下承诺,确立其在太子一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直观利益。一旦将来太子继位为皇,那皇太孙赵王就能会直接被立为皇太子,这样的好处再明显不过了。而赵王一旦成为皇太孙,那他可就彻底的绑在太子的战船上了。因为皇太孙的地位是建立在皇太子是杨勇的基础上的,一旦太子被废,到时皇太孙的地位必然不保。
  高颍希望通过这个办法,彻底改变眼下赵王对太子若即若离的关系,把他彻底的绑在一起,共同进退。
  这个提议刚告知杨勇时,杨勇脸胀的紫黑,难以接受。他恨不得能将易风抽筋剥皮喝血吃肉,让他请立易风为皇太孙,这怎么可能。但当高颎把眼下他们的处境仔细的一通分析后,杨勇却不得不沉默了。他确实是恨易风,恨这个孽种,但他更想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易风如今,却已经是朝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了。他是幽州大总管,朝廷五大总管之一,管理着三十二州,十个总管府,另外还有三个骠悍的塞外蕃部。此外他还与襄国公主之女成亲,与关陇集团中的核心家族李氏家族联姻,甚至通过许多最新的情报显示,易风还有一支不小的兵马,和一笔不菲的钱财。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极得皇帝的宠信,以皇孙的身份,却已经达到皇子的待遇,甚至还在秦王蜀王的待遇之上。
  从某方面来讲,如果赵王真的被皇帝认可,被立为皇太孙,那么反过来,太子甚至还能借此稳固自己的地位。毕竟,易风如果当皇太孙,那太子肯定得是杨勇,不可能太子是晋王,皇太孙却是杨林。
  易风躺在床上不断的分析着,最终认为太子和高颎们的计划是很实际的,若真的成功,对太子党来说是个极大的胜利。如果自己真能当上皇太孙,这确实是个很有诱惑的事情。要说易风不想当皇太孙,那是假的。皇太孙虽然不如皇太子,可却也等于提前定了储君地位。虽然说,如果太子登基后,他这个太孙将来有可能会被废,但那是以后的事情,如果现在他能做上太孙,那对于他名望上的提升是极高的,这是一笔极大的政治财产。假如,万一,哪一天太子没等到接位就挂了,那他这太孙可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不过如果他真的跟杨勇合作,来谋取这个皇太孙之位,只怕杨广那边对自己的态度就会改变了。
  一旦成为皇太孙,只怕杨广对他的那点信任马上就会消失了。
  可是让他拒绝这个提议,还真是很难啊。他甚至在心里想着,也许自己可以先联合太子把杨广给搞下去,然后再想办法把杨勇给弄球了。不过这种念头只是刚一升起,他就不由的摇头。太冒险了,当上皇太孙虽有好处,但却很可能马上让杨广跟他反目,而杨勇也不可能真的能值得他信任,一旦杨勇稳定了太子之位,等他将来继位了,难道还真的会立他为太子?
  这一个晚上易风左思右想,一夜未眠。
  第二天,易风早朝后来到了杨素的官厅公房。
  易风现在的公房就设在皇城内的尚书省,和尚书省右仆射其实是在一个院里办公。自从他担任了参知政事这个临时副相官职后,他跟杨素这个右相其实有很多工作上的接触,平日也经常会相互窜窜门。
  开口先是一通关于医药品采购招标的进展,说了大半天。
  “嗯,参政主持的采购之事进展不错啊。”
  杨素早看出易风来肯定不是只为了说这事的,当下也不点破,与易风嗯哈的说了些废话,然后打了个理由把几名下属给打发了出去。
  人都出去了,易风也就懒得再谈这些民。他直接把今天杨勇让太子家令唐令则前来转告的话告诉了杨素,“太子他们坐不住了,高颎给太子出了个主意,让太子向皇帝请立我为太孙,想把我彻底拉上他们的贼船。”
  易风如果真被立为皇太孙,这个事情带来的变化是极大的。杨素身中宰相,一眼就看出了高颎这条计划的高明之处。一个皇太孙之位,一经抛出来,不管易风是不是太子的亲儿子,也不管太子有几分真意,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个名头,已经足以让无数人心动了。
  可赵王却马上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这就等于是在向晋王表明他的态度,他不会跟太子合作。
  杨素真有些佩服这位年青的赵王,遇上这样的事情,居然还能如此镇定。
  沉思片刻,他开口道:“我看赵王不如暂时先去东宫一趟,我担心殿下若是拒绝他们,弄不好他们会有什么狗急跳墙之举。”
  “我是绝不会支持太子的,请越公向晋王转达我的这句话。”易风向杨素道。
  杨素看着易风起身离开,脸上的笑容收了起,陷入沉思,他没有想到高颎会出这样一招,对于易风刚才说的那些向晋王表忠心的话,其实他心里并不相信。
第351章
愿做太上皇
  当易风离开他的官厅以后,杨素马上让人去找了自己的兄弟杨约前来,又把自己的长子杨玄感叫来旁听。杨约听完兄长说的刚发生在这里的事情,走到窗边看了看外面的院子,又走回到一侧墙壁下的榻上坐下。
  “这是一个聪明人。”
  一想到年青的赵王居然没有被皇太孙这三个字给砸昏头,杨约又加了另一个评语:“还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
  杨素回到公案前,他变的心事重重。
  他如今虽然坐到了尚书右仆射的位置,甚至已经成了尚书省实际上的当家一把手。可他也很清楚,今天他能坐上这个位罢,明天他就很有可能会丢掉这个位置。当官当到了他这个位置,处事能力其实已经不是第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站队。再有能力,站错了队,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果可以,他并不想掺入到什么皇子夺位的这种斗争中去,可到了他这个位置,他也躲避不开。他要么选择一边下注站队,要么,就只能起身让位走人。他不愿意起身让位,而且就算他想让位,那些对手也不会让他安心的离开。
  他已经选择了晋王这边下注,押下去的不单单是他的官职爵位,还有弘农杨氏家族一族的未来前途。
  “赵王真的能拒绝的了皇太孙之位的诱惑?”杨玄感自问,如果是自己,他绝对拒绝不了这样的诱惑。他将心比心,认为杨林也不可能拒绝的了,甚至是这么轻易的就拒绝了。他觉得易风没说实话,也许他现在不一定就真的倒到太子一边去了,但他心里肯定已经动摇了。“也许他想两面下注,或者想要观望,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可他并非太子之子,就算他现在为这皇太孙之位而站到太子一边,将来太子即位,难道他还会让杨林做他的太子?”杨素反问。
  “这还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杨约也叹气道。“还是直接告诉晋王吧,这事得看晋王自己的决定。”
  杨素问杨约,“你觉得晋王会相信赵王吗?”
  “难,可除了相信,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杨约问。
  “让晋王自己拿主意吧。”
  下午,杨素前去见杨广,以商议北伐之事的理由。见到杨广后,他立即让杨广摒退了其余闲杂之人,然后把这件事情如实的禀报了杨广,并把易风最后让他转告的那句表明忠心的话也一并说了。
  杨广的脸一下子变的很难看起来,他没想到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一个变化。今日的杨林,已经不再是昨日的那个易风了。如今的杨林的地位权利,已经让杨广都无法轻视,他成了左右朝局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如果易风倒向了太子,那两边的实力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越公怎么看?”
  杨素想了想,还是如实的回答:“某觉得赵王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他不应当会受这表面的诱惑。太子所谓请立赵王为皇太孙之事,某觉得其实不过是一个骗局。就算他真的向天子奏请立杨林为太孙,就算皇帝也真的因此立杨林为太孙,可事实上,他这个太孙也只是相当于太子世子而已。太孙真想要当上皇帝,那还得等太子当了皇帝以后,还得先当太子然后将来才能继承皇位。但那是太遥远的事情了,充满变数。而赵王与太子之间的真正关系如何,想必赵王自己也心知肚明,因此只要赵王没有失心疯,那么他就会清醒的认识到,这一切都只是太子为了稳固他自己地位的一个骗局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