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285

  “当然不会。”易风做事,向来不喜欢做那种简单粗暴的抢掠,他更喜欢的是有技术含量的互利双赢的合作。就如刚才他对颜思鲁所说的一样,双方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商人们的资源就是他们口袋里的钱,而朝廷的资源是什么?易风认为朝廷所拥有的资源太多了。随便拿出一点来,就能让那些商人们心满意足了。当然,这种资源不会是免税啊官爵啊之类的东西,那样做就太没技术含量了,不符合易风的风格。他要拿出来跟那些商人们互换的资源很简单,那就是赞助商的头衔,以及背后明确规定这头衔所能享受到的相应利益。
  商人在这个时代是很弱势的,虽然通过经商能赚取财富,但社会地位却很低,商人不得做官,甚至商人不得参加科举。钱赚的再多,可若没有个靠山,随便一个官员就能置他们于死地。因此商人们辛苦赚钱的同时,也往往担惊受怕,不得不依附那些贵族官僚大族,把赚到的钱大笔大笔的献出去。
第356章
为我所用
  如果易风这次要向商人们强行摊派,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易风不想这样,他的计划是,商人们可以来竞争这三个赞助商的资格,每个等级的赞助商有规定的名额,花费各自标准的钱。符合条件的成为赞助商,获得相应头衔。
  最重要的是,这些头衔不仅仅是头衔,他们还能享受到不少相应的好处,其一是广告权,赞助军方药品计划能得到广告宣传机会,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赞助军方后,他们得到的那个头衔,就将拥有许多实际上的好处,比如,以后他们的商铺商队,都可以打上大隋军方药品合作商、赞助商、供应商等标志,还能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军方药品订单,赞助商们如果违犯法律,必须得由州一级官府审问,最终还得上报中央朝廷核查。这一条就等于是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在朝廷备了号,以后不用担心被随便什么牛鬼蛇神的敲诈勒索了。
  易风这么一解释,在座的颜温诸兄弟马上就明白了这个赞助商头衔的含金量了。
  赞助商的商品上可以打上大隋军方药品合作商这样的标记,那就是极好的广告啊,简直就是金字招牌,更别提,还有一个同等条件下军方药品优先采购权。仅这两条,对商家们的生意就有明显的好处了。更别提,成了赞助商后,以后他们就上了朝廷关注的名单,不会受到地方官员大族随意的压迫。
  这确实是极优惠的好处,而对朝廷这边来说,给予赞助商的这些,根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不用花一文钱。
  这是真正的互惠互利双赢合作。
  隋朝建国以来,对于商人一直是抑制打压,其实在易风看来,重农虽然有必要,但也根本没有必要抑商。商人对于国家的好处是不言而明的,只要能管理的好,朝廷能从商人手里得到大笔的好处。可惜的是,隋朝对商人完全就跟放养一样,基本上就是无管理状态,对于后世来说极为重要的商业税收,在这个时代竟然没有,关有商税,没有关税,没有营业税,几乎后世所熟悉的各种税这个时代都没有,商人们一般只交市税,一种在城中市场开店铺而交的税,税率极低。可以说,隋以前的南北朝时期,还有市税、关税、商税等,在隋以后的唐宋时,更是税目繁多,中唐以后,过关一贯税二十,此外还有征税十分之一的竹木盐税,茶税、矿税,房屋税种的间架税,以及一切交易钱物都要收取百分之五的除陌钱等,到了宋朝时,各种税目更加繁杂,样样都收税。
  可以说,大隋的商人其实真的很幸福。其实在易风看来,朝廷一面抑商,可一面却又这般的做法,真是太笨了,既得罪商人,实际上又没得到半点好处。
  若按他的想法,对商人剥削苛刻没必要,但也不能就这样放养不管,必要的税还是得收的。商人们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朝廷不去收他的税,却偏偏却收那些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穷民,这完全不合发展规律啊。当然,现在他虽然是太孙,但对于这种朝廷大政,也还轮不到他说话的时候。而且他也知道,当今的许多大商人,其实都背靠着那些贵族勋戚大族,贸然得罪他们,那就是得罪那些权贵们,没有必要。因此,这次易风拿出来的是赞助商计划,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家互惠互利,各取所得。
  “具体方面,赞助商等级越高,他们所付出的赞助费也越多,而能享受到的权益也就越多。”
  易风说了这些,温颜几兄弟都在那边频频点头,他们并非那种不知俗事的书呆子,反而都是群智商极高的人精,一听到这里,马上都对这个计划赞扬起来。“赞助费收多少呢?”
  “我计划,最高级的合作商,按赞助费用区分,最高级的合作商赞助费用最低为一万贯,赞助商则为三千贯,最低级的供应商赞助费为一千贯。”
  “他们之间具体的区别是什么?”温彦博马上抓住一个疑问。
  “赞助费越多,他们得到的赞助商等级越高,能享受到的好处也越多。至于具体的,还有待完善。”反正就是个坑钱的计划,给钱多的,当然就能享受高一等的合作好处,基本上也就是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地位上的保护等等,都不用让朝廷出一分钱的。至于搞这个等级制度,也是为了体现出差别来而已。
  颜思鲁马上想到,这个赞助商计划其实不仅仅适用于这次的医疗计划,实际上推广开来,他可以适用于许多其它的朝廷采购。给那些各行各业的商人们一个惠而不费的头衔,然后朝廷就能得到大笔的赞助费了。甚至他还想到,到时还可以视情况把军方合作商升级为大隋官方合作商,甚至是大隋皇家供应商这样的头衔,有了这样的头衔,对于商人们来说不就是金字招牌嘛。商人们凭着这招牌定然能生意大火,而朝廷则可以轻松的收进大笔的赞助费。一想到这里,颜思鲁坐不住了,他不由的从怀里掏出本怀荒产的笔记本,又掏出一支同样怀荒产的铅笔,当下就旁顾无人的迅速把这些想法写了下来。
  易风一眼看见,但却没有阻止。其实如果在每行每业挑选几家优势的商家,给予官方指定供应商或者官方合作商乃至于皇家供应商这样的头衔,完全可以,商人们就算要交一笔不菲费用给朝廷,但这样的赞助费也是完全能收回投资的。不过他并不打算自己去把这想法上奏天子,他知道天子并不喜欢商人,也不喜欢这种浓浓商业味道的赞助计划。当然,也还有一些忧虑,他也有些担心这样出发点不错的计划,最终会被官商勾结,最后弄出一批垄断的官商利益集团来。就算要弄,也还不是现在,有杨坚这个讨厌商人的皇帝在,这样的计划哪怕前景再诱人,也注定难得以推行。眼下也不用想那么远,先第一个吃了这一只螃蟹再说,如果这次计划成果很好,也许皇帝会有些许改观也说不定。
  原本易风只是把这个赞助商体系弄了个大概,现在既然有了这些优秀的名士才子,当然也就不再需要自己动手了。他把这件事情直接交给了颜温兄弟六人,算是给他们新上任的第一件任务。
  当天稍后些,八位太子府舍人也都前来拜见易风,这些也都是颜温兄弟等一样的俊杰才子名士,不过比起他们来更加年轻,也没有太多的为官任职经历,此时算是高升重用。初见易风时,还有些拘谨,易风跟他们随意的聊了一会后,对他们都很满意,尤其是李百药原本还当过礼部员外郎,也是个得到过杨坚杨素牛弘等一大批人称赞的干才。不过除了李百药外,其它几个也一样不简单,封德彝原来是杨素的幕僚,深得杨素看重,甚至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封德彝,而陈叔达则是陈叔宝的弟弟,陈婤的叔叔。萧瑀是晋王妃萧氏的弟弟,萧素美的叔叔。
  而孔颍达则是孔圣人的后人,虞世南是内史侍郎虞世基的弟弟。王珪是汉王杨谅谘议参军王頍的侄子,杜淹是王通的学生。总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一时俊杰,都是风华正茂的才子,但一个个都来头不简单。易风对他们也不敢马上信任,干脆便让这八个舍人跟着温颜六学士一起,负责协助他主持医疗计划,做些文案工作。
  赞助商计划很快就传了出去,改为太孙府的原赵王别府更加热闹了,一时可谓是众商云集,最先来的都是京畿地区的商人们,带着大车小车的礼物前来。
  尉迟恭程咬金等旗卫得了易风的命令,对这些人毫无客气,直接一句太孙有言,恕不见客把他们拦在门外。
  商人们有些无奈的离开了,但很快又有一批人带着礼物赶来求见,这次来的却多是京师诸豪门勋戚家的人,易风已经不好直接将他们拦于门外了。
  对于这些人,易风只好一个个都见上一面。其实这些人过来目的也很简单,虽然各家都是豪门勋戚,但豪门勋戚也一样做生意,而且往往生意还做的很大。这些人赶来,也是想要在这次采购中占一机会,或者说也想弄个军方合作商的头衔,虽然他们本身也都是豪门勋戚,可毕竟做生意时也还有不少顾忌,若真能弄个合作商头衔,以后做起生意来可就要方便多了。当然,还有许多人其实是见易风当了太孙,便借机过来拜会,加强些关系,提前下点筹码什么的,另有一些,则是想要跟易风搞合作,毕竟怀荒的商业如今繁华的很,有许多赚钱的买卖,没人不想分一杯羹。
第35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于这些人,易风陪他们喝喝茶顺带扯几句闲篇,然后便把颜思鲁推了出来,说如今医疗计划赞助商事宜由他负责,具体的事情找他商谈既可。
  颜思鲁等一干学士、舍人也不负易风所望,初进太孙府,虽然大家各有来头,但才子之间也是向来不肯认输的,大家互相较着劲,要一比高下,办起事来越发卖力表现起来。
  赞助商招募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些俊杰们不但诗词歌赋文章写的好,办起事来也是把好手。
  一万贯一个的合作商,他们居然给拉到了十二个,一下子就弄到了十二万贯的赞助费,而中等的赞助商和供应商更是拉到了大小数十,又弄到了十几万贯赞助费,眼看着采购竞标还没开始,赞助费却已经拉到了近三十万贯。还有许多商人争着要来赞助,颜思鲁他们却反而设置了许多门槛将不少商人拦在门外,有钱还不行,要想成为赞助商,还得各项条件合格,比如名声很好,比如实力得强。另外,就算是取得赞助商的资格,也有了限制,他们得到的资格只有五年期限,五年内有效,五年后,赞助商头衔取消,所拥有的权益也就没有了,除非到时再次取得赞助商资格。
  京师还有许多商人也红了眼,纷纷找了各自背后的靠山,让他们代表他们说话,想要有赞助的机会。
  这些商人都不是做药材行业的,而此次招募的只是医药行业的赞助商而已。虽然这些商人不是做医药行业的,可是看到医药行业的那些商家出了笔钱后,就立马变成了朝廷保护名单上的人,一个个妒忌的都不行。这时代的商人都有种危机感,总觉得四周都是不怀好意,想要谋害他们的人,哪怕投靠了权贵勋戚,也总觉得不安,眼看着有这样花点钱就能得到朝廷关注保护的机会,他们哪愿意错过。
  可惜,易风放出话来,非经营医药行业的商人,不在此次招募赞助商范围之内。
  等到药品采购招标开始的时候,颜思鲁交给易风一张存单,大兴银行里五十万贯的存单。颜思鲁虽然脸色有些发暗,可是眼睛中却透着兴奋,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短短的几天时间,他们就拿到了五十万贯的赞助费,这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这还是他们后来见要求赞助的人太多,有些怕了,最后不得不设立了许多条件,要不然,别说五十万,就是一百万赞助费也能收到啊。许多商人根本就没多大规模,可也想要拿出一万贯来当个合作商,这可是相当于不少商家一家的家产的。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是做医药这一行的,也非要抬着整箱的金银过来赞助。有的被拒绝之后,还不死心,回头就去收购了几家生药铺子,就说自己也是医药行的了,非要赞助一个不可。
  颜思鲁很清楚这些人不是有钱多的发疯,而实在是太孙给出的赞助商权益太好了,虽然表面上看似没给出半点实质上的东西,可只有那些商人们才真正的知道,那些赞助商的权益有多么的重要。只要能成为一个赞助商,以后他们就再也不用害怕地方上的那些官员了,以前钱再多,一个胥吏也都敢经常上门要孝敬,而若是成了赞助商,以后他们的名字可就是要写入尚书省的特别商人名单里了,那可是受到朝廷关注和保护的,就算地方官员说他们犯了事,可要想定他们罪,也还得经过州府,最终还得经过朝廷刑部和大理寺的联合审核,这可是一般官员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哪个不想争一争。
  “殿下,还有许多商人要赞助我们。”
  “算了,有这么多赞助费足够我们的这次采购计划了,赞助事宜就此结束吧。”易风满意的道。
  封德彝道:“只要殿下允许,我们最少可以再收到五十万赞助费,而且这些商人都是经过条件筛选后的,完全符合我们的赞助商标准。”封德彝觉得,赞助商又不要什么本钱,能够多拉五十万赞助费这跟天上白掉下来似的,怎么这太孙却还嫌多?
  “我们招募赞助商本就是为了药品采购,而不是为了赚钱。有这五十万,虽然还并不一定购这次采购费用,但只要我们运作的好,先付一部份订金,然后再等药品交付后再付一部份,最后剩下一部份一年内付清,相信这些资金也足以完成采购项目了。更何况,赞助商如果招募的多了,那也就不值钱了。诸位,我们要把握我们工作的重心,我们的重心既不是招募赞助商也不是举办药品采购招标会,我们的目的是向军队及时提供充足的药品,以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为,为前线将士们做保障,减少他们的伤亡。”
  易风一番话,立即将这些这几天被那些商人们都快拿钱砸昏了的头都清醒了过来,是啊,五十万贯钱虽然很多,可太孙殿下会在意那么点钱?他要的不是钱,而是政绩,是要把医疗计划办好,让皇帝满意。
  “殿下教训的是,我明白了。”封德彝很聪明的向易风表态。
  易风也不忘记表扬他们的功劳,“你们这次事情办的非常漂亮,短短几天时间,就募集到了五十万贯的赞助费,非常了得。回头,我定将你们的功劳写明,禀奏陛下,为你们请功。好了,现在事情还没有完,有了这五十万贯钱,我们接下来要马上举办采购招标,现在各地的商人也陆续进京,我们得抓紧时间把采购订单确立下来。”
  采购招标大会举行的很隆重也很成功,颜思鲁温彦博封德彝等人以前虽然没办过招标采购,但怀荒在这方面却是走的很前了。封德彝出面,请了尉迟恭等旗卫吃了一顿饭,然后就什么都知道了。招标大会圆满落幕,医疗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药品全都变为了一张张的采购订单,交到了各地的药材商人手中。五十万贯赞助费只拿出了十万贯做为所有采购订单的订金,剩下的货款得在药商们把订单完成后交付一部份。封德彝很聪明的在合同中写明,交货后并不付清货款,还要留下两成的尾款,做为质量保证金,一旦在他们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的,到时都要扣款,只有等一年后,才能根据最后使用情况,最后结清尾款。
  这样的做法,易风很是满意。当天他就拿着订单进宫,把这次采购单的完成情况如实禀报皇帝。
  “陛下,药品采购单已经全部与药商们签定,按合约,他们马上就会开始组织向军方供应药品。”
  “嗯,我都知道了,你小子把事情办的这么热闹,连宫里洗衣的宫女都知道了。现在到处都说皇太孙有点石成金之术,不花朝廷一文钱,就让商人们心甘情愿的拿出了五十万贯钱来赞助。药材采购也相当的顺利,各地商人争相抢夺订单。须弥,你在商人们中的威望很高啊。”杨坚缓缓说道。
  易风小心的瞧了瞧杨坚的脸色,倒不像是在说什么反话,心想这么点小事,你不会就已经不高兴了吧。一群商人而已,又不是什么文武百官军中将校的拥护,你用不着如此担心的。当下连忙道:“所谓商人们争相赞助,其实这不过是因为陛下仁政,天下盛世,朝廷有信用,因此商人们才会争相赞助朝廷,说来这都是陛下仁政,若非如此,就算朝廷强征商人们也不会肯甘心出钱,更别提让他们主动出钱赞助了。朝廷强盛,陛下仁厚圣明,如此朝廷才有信用,朝廷给予商人们的那些条件,才能让他们高兴接受。”
  “哦,我还以为你会因为此事就飘飘然呢,没想到你还能有这样的想法。不错,不骄不燥,这方为当有的态度。你如今已经是皇太孙了,以后处事就该如此,多关注大局。其实你如今的才能,我是不必太过担心你的。但正因为你聪明,我今天才不得不多跟你说几句。你是太孙,是储君,因此你的精力更应当关注军国大事,政治民生,商人生意之类的事情,不必过多关注。”
  “孙儿明白。”易风不造成杨坚的话,但却不能在这个时候公开反对。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我会正式册封你为太孙,朝廷也会举办册封典礼。本来我是打算将你留在京师的,但是你也知道,如今国内虽然安稳,但北方胡虏突厥却又狼子野心,这一战事关国朝命运,上下必须一心。你是皇长孙,如今又是皇太孙,朕希望你能在这个紧要关头,为朝廷为皇室效力,为天下表率。把幽燕交给你,我放心。等战事结束之后,到时你再回京来。”
  “为陛下为朝廷效力,这是我的本份。京中有陛下和太子坐镇,天下安心,至于燕云,陛下就放心交给孙臣,有孙臣在幽燕,定不叫胡马踏入河北一步!”
第358章
  如奔雷般的铁蹄声将易风自浅浅的睡眠中惊醒,灰淡色的晨光正透过窗棂洒进卧室。他从床上坐起,下床走到窗边,朝楼下远处的那片演武场望去。全副武装、身着怀荒军特有的红底黑面的丝绸披风的旗卫们正进行着例行的晨间操练,或举剑交击,或骑马挥着弧形的骑兵刀砍倒场上栽着的木桩。易风看到张仲坚策马飞驰,穿过坚厚的冻土,举起马槊刺穿一个木头假人的头,木块碎裂,四处飞扬,尉迟恭和程咬金等易风弟子则在认真的观看,更多的旗卫和侍从侍卫则在一边嘻笑鼓劲。
  皇帝决定册封易风为太孙后,便下旨把易风原本留在城外的八百侍卫调入城中王府加强他的护卫,如今临时太孙府内,有一百旗卫和八百侍从扈卫,易风的安全大大提升。不过易风心想,还不会有谁敢真对自己有什么大胆的举动的,皇帝健在,谁敢这个时候动他,那就是自取灭亡之举。
  晨色阴霾,天边堆着厚厚的云层,低低的似要垂到地面。
  易风和李丽仪以及陈婤、萧素美一起吃早餐,连一直以来都被易风故意冷落的张出尘也被叫来一起共用早餐。红拂似乎对于易风这些天来的冷落没有半分怨气,见了易风依然是那副微笑的表情,屈身见礼,还主动的抢了新罗婢女的活,抢着为易风盛了碗小米粥,然后又把肉松和海苔给添加进去,小心的搅拌好,再将一杯热牛奶一起递到易风面前。李丽仪对此却也似乎没看到一样,她的早餐只是两只煮蛋,外加一杯传统的煎茶,混合了酥油、蜂蜜、姜葱桔皮胡椒等各种香辛调料,煎成了一杯浓浓的茶汤。“今天是殿下的太孙册封大典。”张出尘望着易风道:“殿下,我可以去吗?”
  “今天陛下稍后会册封素君为皇太孙妃,你们几个到时跟着素君一起,照顾好她。”易风故意不看张出尘,却是对着陈婤和萧素美两人道。李丽仪是杨坚夫妇替易风选定的妻子,这次他被册封为太孙,李丽仪也没有半分疑问的将被册封为太孙妃。
  “请殿下放心,奴会照顾好太孙妃的。”张出尘依然微笑着道。
  李丽仪满是不舍的道:“殿下真的册封典礼过后就马上要回幽州了吗,不能多留些时间?”
  “素君,我离开北方已经很久了,那里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回去主持。如果可以,我也想带你一起走的,可陛下皇后和公主她们舍不得你。放心吧,我会让出尘留下来陪你。”
  张出尘一听易风要将她留在京师,当下脸色终于变了变,忍不住道:“殿下,奴虽然也愿意留下来照顾太孙妃,可殿下身边也缺不了人服侍啊,还是让奴跟你一起回幽州吧。”
  萧素美道:“就让出尘留在殿下身边服侍吧,妾身打算留下。”
  “你想留下?”易风有些惊讶,他可是不会忘记萧素美是萧妃安排到他身边的,这时没理由要留在京师啊。
  “告诉殿下一个惊喜,萧妹妹已经有孕在身了,昨天大夫刚刚确诊。这个时候,怎么还能在路上颠簸呢。”李丽仪笑着跟易风说道,做为大妇,侧室怀孕在身,她虽然心里吃味,可面上却还得表现出大度的一面来。“妾身想,萧妹妹留下来跟我做伴好了,我会照顾好萧妹妹的。出尘妹妹就和阿婤妹妹一起留在殿下身边,陪你回幽州好了。”
  “你有身孕了?”易风望着脸上满是幸福神色的萧素美,心里也不由的有些惊喜。虽然萧素美是萧妃的侄女,是她安插到他身边的人。但如果抛开这点不说,其实萧素美是个很不错的女人,自小受过良好的家教,西梁皇室出身的金枝玉叶,但后来也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境,她的遭遇让她身上有一种乐观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而且跟着自己,确实也尽到了妾侍的职责。现在听说她有了身孕,易风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但人总不会嫌孩子多的。“你就留在京师,安心养胎。”这时代的交通条件太差,一个孕妇绝不合适千里迢迢的赶上半个月的路。
  半个时辰后,内侍王海踏进太孙府大厅。他今天穿了一件崭新的绯红官袍,头戴四梁冠,处处体现着他从四品的官阶。“殿下。”一见面他就笑着向易风行礼,“陛下有旨,请殿下移驾大兴殿,接受太孙册封大典!”
  “好。”易风回答的很简洁。真到了这一刻的时候,他内心反而觉得很平静。当初入京的路上,他绝想不到,这短短的一段时间,他的人生会步入这样的轨迹。赵王、大总管、东路元帅,然后是如今马上要册封为太孙。一步一步的他登天,不过高处不胜寒,到了这一步,他也知道,自己其实已经不容于许多人了,诸皇子皇孙,只怕没有一个乐见于此,尤其是诸位皇子,恐怕更是已经把他当成第一敌手了。对于杨俨、杨秀这些人,他自然可以无视。但杨勇和杨广两人,尤其是杨广,他们之间合作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册封太孙,让他们之间凭借着父子血缘关系而保有的那点信任,也全都消失了。现在他和杨广之间已经无信任可言,双方只是还互有顾忌,或者说还互有利用,才还保持着面上的这层关系。但他清楚,杨广如今定然已经把他当成了第二大要打倒的对象了,第一对象,必然还是杨勇。
  “总要到这一步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可退缩的余地了。”易风心里暗暗对自己说道。
  “王内侍,我们走吧,不要让陛下和百官等侯我们。”易风收起心中的诸多念头,打起精神,露出微笑。
  册封皇太孙是个极隆重而盛大庄重的大典礼,所有在京的从九品以上官员,以及拥有爵位勋职和散阶的在京勋贵,乃至于已经致仕的许多官员,也都奉诏前来参加。典礼在大兴殿举行,左右卫的禁军、亲勋翊三卫五府、备身府的将士们今日全都换上了崭新的盔甲战袍,肃立于大兴殿四周。易风换上了太孙的礼服,按着礼部官员的指点,按步就班的完成着一项项复杂的流程,当隆重热闹的典礼结束之后,他正式成为了大隋的皇太孙,得到了皇太孙的玉玺金印。
  “诸王百官朝拜皇太孙殿下!”
  就当易风以为这套仪式已经结束的时候,内侍王海却高声唱和。然后另一内侍张权移步过来,将易风请到丹墀之下。
  在那里,四名宦官抬来了一把漆金木椅,上面还雕着盘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