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285

  易风趁着这空当,把高颎等旧太子党手里的兵马先是编入南衙,然后又给派出十二万关中籍的打回老家去,剩下的全解散回家收麦子种豆子去了,高颎等人手里的大军一夕散尽。利益最大的自然就是太子和新太子党了,他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安心的加强对太原朝廷的掌控,甚至他可以确定,太子下一步肯定就是要派兵去把河东河南河北各州一一接收占领了。那样,才是真正的掌控关东,那样,就算讨逆军抢不了先夺不回关中,可有了稳固在手的关东在手,不管是杨秀还是杨广,都将没有半点优势,太子将处于不败之地。
  李百药对易风的猜测分析很准确,易风行事,不喜欢冒进,而喜欢脚踏实地,喜欢有个坚固的根据地。河北河南河东这么大片的地盘都没巩固好,就急着去中原三家混战干嘛。
  易风当然也想要早点拿下关中,毕竟关中的地位不是关东可比的,那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如果由杨广先攻占了关中夺了京师,对于杨林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只是易风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计划,先得真正掌控太原朝廷,把南衙军暂时解散支走,也正是为了解除高颎等人背后的依靠,然后他才能更好的推行自己的计划。理顺了关东之后,再兵进关中,也不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功。
  “现在南衙军不再是掣肘,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河东河北河南三地,真正的控制在手,并进行撤总管设省的改革,把三地民政和军队都换成我们的人,让这三地彻底变成我们的地盘,就如怀荒一样,谁也不能再抢走,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易风望了李百药一眼,然后向刘文静等人揭开这最后一层面纱,把自己的目标告诉大家。
  撤消总管制改推行省制,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改革,一切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权利服务的。总管制,大中小三级总管府三级总管,统兵管民,权柄极大,甚至跟唐代的节度使也没什么区别了,可以确定的说,后来的唐朝,一开始的都督府,正是总管府改了个名字而已。而都督府发展到了后来就成了节度军镇,最后便无可阻止的成了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彻底的被架空。远的不说,就看看如今,现在的这一团乱的局势,不就是因为亲王出任大总管,而大总管统兵管民拥州数十拥有极其的势力嘛。发现问题,自然就得改正,特别是得防范以后有人再因此起兵叛乱。这也是防范于未然,避免将来出现的威胁。
  红朝的太祖曾经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赢得天下。
  现在的太原朝廷,易风不打算先去改动朝中的诸省部的官员们,那些官员都是旧党,挪一挪动一动,弄不好就得是新旧两党的争斗。还不如干脆先从地方上开始,借废总管设省这一契机,把地方省州县的民政、军事都控制在手,到时,再来动中央的人事,高颎他们有什么想法也晚了,这也算是温水煮青蛙的一种了。
  刘文静愣了愣,然后露出恍然的表情,“曲径通幽么,确实不错。”
  其实易风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如果能按目前的计划顺利进行,顺利的接收掌控了河东河南后,到时移师河南,东可攻关中,南可取扬州。到时有关中军攻关中,他直接发一支兵马去抄杨广的老巢扬州淮南,断了他的粮饷,杨广这仗还怎么打?
  打仗可不是全凭数量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杨广数征高丽,甚至有次发兵一百多万,结果还是败在辽东的结果了。兵越多,意味着越来统一调动,越难的配合,越大的粮饷军械需要,越难的运输供应。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一旦缺粮那就是灾难性的,甚至有时往往其中一支军队败了,结果风声鹤唳,导致全线溃败的。朝廷为了北伐,花费了十几年的准备积储,动员了百万的民夫,才准备好了这一次战役准备。如果易风不解散掉那些府兵和民夫,几十万人聚齐在河东,太原就算是存粮再多,也顶不了多久的。
  同样的道理,杨广现在已经从江淮调了十万兵马西进关中,沿路荆州和益州还会各派五万兵马汇合增援,当他们进攻关中的时候,他们有二十万军队。要维持二十万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就算从南方靠江河转运粮草,一样有极大的后勤压力。如果易风这个时候从洛阳乘船南下,直攻扬州,抄了杨广的老巢,断了他大军粮草的来源,他将怎么办?
  这才是易风的真正打算,杨广急着去打关中,让他去,易风也派了十二万人去,足够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先把河东河南接管了再说,然后去打杨广的基地,基地没了,杨广还能不败?
  而且就算杨广真的运气好能攻进关中,夺下京师,又有了一个基地。那易风大不了直接定都洛阳,到时杨广就守在关中那屁点大的地方,撑的了多久?
  “准备一下,我们要尽快南下洛阳。”易风对一众心腹道。杨广你急着赶往关中,前面还有杨秀在等着你呢。而洛阳,却是对自己大门敞开的。
第498章
反击
  关中,大兴。
  皇宫内,杨秀正在查看地图,元衡慌张的求见。
  “大事不好了,杨林派贺若弼统十万关中籍北伐将士以及两万突厥降骑,正离开太原向关中进发。又杨广统十万江淮兵马正水路并进西来,荆州杨弘、益州杨昭也各统兵五万往汇合。”
  杨秀听闻,急忙展开地图,仔细研究起来。
  “如果不出朕的意思,杨林并没有亲率所部怀荒军西进吧?”杨秀问。
  元衡做为兵部尚书,对军情倒是掌握的很清楚,连忙点头道,“陛下说的没错,据微臣得到的消息,杨林并没有亲率兵马南下,只是派贺若弼统十二万关中兵马与突厥兵南下,杨林则还在太原,据消息杨林正准备南下洛阳。另外,微臣还收到一条没能确认的消息,杨林日前在太原将不下二十万关东府兵解散,让他们回家收麦子,又把先前征召的几十万民夫也都给解散放回乡了。这条消息还未能确认,不知真假。”
  “多半是真的。”杨秀捋了捋自己的那副大胡子,闪中闪过一丝精明。
  “可是这有些说不通啊,杨林为何要解散兵马,他应当趁势率大军南下西进关中才对啊?”元衡根本想不明白易风为何要这样做。
  杨秀冷笑一声,“性格,观一人之性格就能知道他的思考行为方式。杨林这个人,狡诈,阴险。原来一直在杨勇和杨林之间左右投机,摇摆不定,又知道谄媚先皇,故能短短的时间内崛起,拥有极强实力。这个家伙最擅长的就是黄雀在后,很是耐的住性子,很难潜伏隐藏,等到最佳的时机才会出手,往往就是致命的一击。杨林刚打的那场代北之战,朕研究过,极为了得。再说他兵入太原软禁杨勇,更是非凡,绝不一般。控制太原之后,杨林等于控制了关东。不过杨林毕竟之前只是个马贼,他真正的心腹是怀荒兵马,连幽州府各州,他都还没真正捂热乎呢。杨林很清楚关中并不是那么好打的,尤其是还有一个杨广在一边的情况下。这家伙现在一如继往的狡诈,派出贺若弼与关中籍的兵马西来,一来能消耗我们的实力,二来也能消耗下高颎贺若弼等人的实力,这叫削除嫡系之外的异已力量。至于解散那些府兵,也很好理解,他肯定没有解散自己的怀荒军去收麦子,那么结果不就很明显了,他这主要是冲着高颎等人去的,这是太原伪朝的内部争权,杨林南下洛阳,更是一着狠棋。西可攻关中,南下取扬州。”
  “杨林真的如此狡诈?或许杨林解散府兵,只是因为后勤粮草供应吃紧呢?”元衡有些难以相信杨林能考虑的这么全面。
  “粮草再吃紧,坚持个一年半载总没问题的。朕觉得杨林绝不简单,朕看杨林是盯上杨广了,也许杨林根本没把朕和朝廷放在眼中。他是想先控制太原伪朝,然后先击败杨广,再来攻关中。被人轻视小瞧虽然很不爽,不过这样也不错,起码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杨秀冷冷笑着,为自己猜测到杨林的计划而得意,“杨林既然要先灭杨广,那咱们就配合一下他吧。你火速传旨,立即给西南诸夷首领们传朕旨意,让他们出兵。咱们先把杨昭这个小崽子给灭了,他还真以为当了益州总管,就真成蜀中之王了?不自量力,真当朕在蜀中多年就白经营了吗?”
  “那贺若弼那边?”
  “关中有山河之险,贺若弼虽来势汹汹可怕什么。派兵加强潼关与蒲津关的守卫,贺若弼还能飞进关中来不成。”杨秀冷哼一声,十二万兵马,并没有让他畏惧。不过他心里倒是对于处于西北的杨素和史万岁两人很有些忌惮,这两人太强悍了,刚刚在那场与突厥大战中,杨素与史万岁居然以十五万人马,正面与达头展开大骑战,还他娘的打赢了。还好杨素支持杨广,史万岁支持的是杨勇,两人现在互相防区。杨勇已经成了杨林的阶下囚,据说史万岁跟杨林有些不和,而更曾背叛过杨广,也许自己可以想办法把史万岁拉拢过来,用史万岁来对付杨素,保京师西面安全。
  “遵旨。”
  杨昭率领五万益州兵马出剑门,走金牛道入汉中。他接到杨广最新的诏令,是不再往襄阳会师,而是单独一路,直接出剑门,走金牛关入汉中,然后攻关中四塞之一的散关,以分散武关的守军,侧面掩护淮南和荆州兵攻武关。蜀中与汉中之间的通道有二,金牛道与米仓道,金牛道是秦国伐蜀时所开,后来三国时钟会攻蜀汉,西魏时尉迟迵取梁朝益州,都是走这条路。
  这条要道北起汉中梁州西县百牢关,南至蜀中剑州剑阁之大剑关口,中间越最高峰朝天岭,剑阁是最重要的门户。
  在剑阁县北二十五里有剑门山,亦叫大剑山,东面三十里有小剑山,两山相连,山势绝险,飞阁通衢,谓之剑阁。大小剑山延绵两百余里,峰峦联络,延亘如城,下面一条隘路,就是剑门关。因为其山峭壁中断,两崖如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抵达剑门关之前,杨昭的一行兵马已经走了五百里路,经过了益、汉、绵、剑数州,都说蜀道难,可实际上一路行来杨昭的部队都走的很顺畅。蜀道难指的是出蜀入蜀的道路,而在蜀中,道路交通却还是很不错的,蜀中是一个巨大的盆地,蜀中平原富饶,气候宜人。五百里路并没有用多长时间,蜀人似乎天生擅长于行军,许多益州兵骑着蜀地特有的矮小滇马,行动迅捷,就算是普通的兵丁打着赤脚板行军,可也健步如飞。
  兵马一直到进入了剑州之后,道路才变成了山路,速度减慢起来。
  抵达剑门关前时,道路已经崎岖难行,大小剑山延绵起伏不断,两山之间一条小小的隘道。
  剑关门的驻守了一千兵马,镇将乃是国朝初名将上柱国梁士彦之子梁刚。
  杨昭主簿韦保峦望着那险要的地形,有些担忧的道,“剑门关守将可靠吗?”如此险要的雄关,虽只有一千驻军,可如果守将不肯放行,那么他们就算有五万兵马,也得被挡在这里不短时间,说不定要拿下剑门关还得付出很大伤亡。
  杨昭笑了笑,“没有问题,孤已与梁刚早通过信,他也回复愿意效忠陛下。”杨昭骑着一匹高大的青海骢,这马是吐谷浑的名马,用吐谷浑良马与波斯马杂交而成,高大健强,能日行千里,对于长的有些白白胖胖的杨昭来说,这马正好合适。不过杨昭虽然长的很胖,不似父亲杨广那般英俊,可却也非太子杨勇那般的肥胖,杨昭的力气很大,能开的铁胎劲弓,事实上,他随身佩的弓箭,就是一把铁臂弓,还能娴熟的在马上使用马槊,很有几分杨氏家族的武风,同时学问也很好,这方面又有杨广的风范,以他不到二十的年纪,有此文武双全,已经是十分了得了。
  “如此就好。”韦保峦轻笑。韦保峦是名帅韦孝宽的孙子,父亲韦寿是韦孝宽第四子。做为名帅之孙,韦氏在隋又是顶级门阀,韦保峦自小就是相当的顺利。去年秦王妃崔氏毒秦王事败,崔氏被赐死。杨昭原来的妻子正是崔氏的侄女,杨昭立即把自己的妻子休掉,然后由杨广出面,求娶了韦孝宽的孙女为妃,正是韦保峦的妹妹,因此当杨昭就任益州总管时,韦保峦也就做了他的主簿,算是为妹夫出力了。
  剑门关的守剑梁刚,和韦保峦一样,也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一员,其父梁士彦,北周时为柱国,从武帝灭齐后升上柱国,又从周武帝攻拔北齐晋州,又以孤军守晋州,力抗齐军。灭齐后,封虚国公,进位上柱国。旋从韦孝宽攻陈取淮南。周末,复从韦孝宽破尉迟迥,取邺城。不过梁士彦入隋之后,却因为北周宿将而被猜忌,召还京师,闲居无事,郁郁不得志,乃与宇文忻、刘坊谋反,欲取代杨坚为帝,事泄被杀。梁家子弟多被杀,梁刚因为曾经苦劝过父亲,后来皇帝特免他一死。本来梁刚少时家族兴盛,弱冠就授仪同,后来以父亲平尉迟迵之功勋,加开府。又以击突厥有功,进位上大将军,通政县公,泾州刺史,算是关陇集团中年轻一代中的俊彦。结果因为父亲谋反,虽然免一死,却也流放到了瓜州,后来好不容易才回朝,如今一步步的又做到了剑关门镇剑,五品官。
  “梁刚怎么答应的这么痛快?”韦保峦在马上问。
  “孤向他承诺,只要他效忠陛下,那么孤定会向陛下请奏,恢复梁士彦名誉,并让梁刚继承梁士彦的爵位。”杨昭说道,不过还有一个条件他没有告诉韦保峦,梁刚还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让杨昭答应娶梁刚之女为妾。这算不上什么条件,他自然一口答应,不过没有必要跟韦保峦说就是。
  从益州入关中,一路上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隘,一个是关中四塞之一的散关,一个就是剑门了,如果被挡在剑门关下,那就将大大耽误父亲的大计。
  走近关下时,杨昭特意戴上了金冠,又让将士们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全军顿时气势大增,威武不已。
  关城在细雨中浮现,一石临空天府状,两山如壁剑门雄,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雄浑而壮观。
  这座如一把剑又似一扇门堵住这座险要关隘的剑门关城,楼高大约六丈有余,以青石为座基,古拱劵门,兽吞衔环,金钉固门。关门采取三层歇山式屋顶的构造,四面轩窗,环廓通透,远远看出,顿时有一种敌楼高踞,堞垛森严的压迫感。
  “真雄壮矣!”杨昭感叹,两面那悬崖峭壁陡立,使得这座关城的重要性无比突出。为了通过这道关城,娶梁刚之女也完全值得了,哪怕梁刚的女儿极为普通,也接受了。
  韦保峦也感叹着关城的雄伟,“殿下,等我们入关后,一定得派自己人接管把守此关。”
  “嗯。”
  “殿下,此关对于蜀中的作用,可比之于潼关对于关中,如此重要之关城门户,绝不能轻易的交由他人把守。”
  杨昭似乎觉得没有如此严重,笑道:“梁刚既已效忠我父皇,那他就是我们的人,况且,咱们可是有五万人马。不过如果你真的觉得有必要的话,也没有问题。梁刚也是员猛将,把守这样一座关城统领千卒,太过大材小用了。到时我就让梁刚做孤的先锋大将,由他统领前锋,替我们再拿下散关。”
  说话的功夫,梁刚已经亲自率领关中的军官们出的关来迎接,梁刚生的高大威猛,和部下一样都穿着黄色的大隋战袍,腰佩着横刀,手持着马槊,背着弓箭。兜鍪之下是张饱经风霜的方脸,颌下留着短须。
  “永固将军。”杨昭满面笑容的策马上前,向梁刚打着招呼。
  “臣梁刚拜见太子殿下。”梁刚跳下马,与部下一起向杨昭行礼拜见。
  “免礼,请起。还得有劳梁将军与诸位,为孤的讨逆将士们准备食物和热水。”
  梁刚起身,“知道殿下率大军今日到达,臣早已经吩咐了关中士兵准备好了食物酒水,请殿下入关。不过关城狭小,难以容纳下如此大军,因此臣提议殿下不如只带卫队入关,大军就留在关下驻扎,臣会派人送来酒饭犒军。”
  “将军想的真是周到,孤与将士们非常感激,走了数天的路,真是又困又乏了。”
第499章
太子薨了
  杨昭当即下令,五万大军就在关下扎营,自己与韦保峦及数十将领并百余侍卫入关。
  梁刚迎杨昭入关之后,摆宴款待,又于镇将府前院摆十余桌酒席,派人招待安排杨昭侍卫们。酒至半酣,菜至五味,梁刚突然摔杯,立时从四面涌来大批全副武装的军士,持枪握剑,将镇将府团团包围。
  杨昭惊起,问梁刚,“将军此是何意?”
  梁刚并不理他,向左右大声喝道,“叛臣贼子在此,忠心将士何在?”
  剑阁守军卫士上前,挺枪直刺,数名益州军将领避之不及,顿时被刺倒在地。杨昭抄起面前的几案猛挥,砸开几支刺到面前的长枪,高呼,“梁将军为何逆我?”
  可他的响应根本没有人理会,剑阁守军齐齐上前,长枪不断的刺出收回刺出,小小的镇将府大厅里,根本没有杨昭等人闪挪腾移的空间,转眼间已经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杨昭虽勇猛力大,可出席酒宴,早已除去了刀剑,这个时候勉强支应了一阵,最终是被数支长枪刺中,倒在地上,血流不止。
  “你怎能这样?”杨昭捂着不断流血的腹部,可捂住一处,另几处又流,血不能止。
  梁刚身后走出一员白发苍苍的老将,手提一把大刀,刚才连砍数人,此时拎着这把带血大刀上前,“奉诏讨逆!”说完,猛的抡起大刀,刀落下,杨昭人头落地。他提刀打落杨昭头上金冠,从地上拎起杨昭人头,“公子,杨昭人头在此。”
  梁刚点了点头,接过人头在手,走到还在抵抗的益州诸将面前,大呼,“梁刚奉诏讨逆,逆臣杨昭首级在此,其余归降者不问!”益州诸将连忙跪倒,皆呼归降。
  这边杀了杨昭,那边外面来报,杨昭的一百侍卫皆已经斩杀。
  “现在怎么办?关下还有五万益州军!”白发老者问。
  “不用担忧。”梁刚说道,“一会我提着杨昭的人头出关,再宣读陛下诏书,相信事情自然解决。”
  “太危险了,让我去吧。”白发老者道,这老者曾经是梁刚父亲梁士彦少年时的伴当,后来做了梁士彦的亲卫,家将,骁武绝人。梁士彦每次出征,梁默都为之冲锋陷阵。后来因屡历战功,得北周封为开府。入隋后,梁士彦领兵出征机会不多,他便又跟随梁刚,多次出塞北征突厥,一直升到了大将军勋位。梁刚流放,他主动跟着从行,这些年对梁氏父子可谓是忠心耿耿。如今,无官无职只以梁刚家将身份跟随在梁刚身边。虽然老了,可刚才一把大刀连砍数员益州将领,老当益壮。
  梁刚看着手里杨昭那死不瞑目的首级,冷哼了一声,不过是一个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族子弟而已,虽有些勇力才气,可若让他统领益州,还要带着数万兵马打仗?这就未免有些开玩笑了。他随便提几个条件,杨昭居然就真的完全相信了,带着百余侍卫就敢入关,这样的人真是死一万遍都不够。杨昭根本不知道,他早就投了杨秀了。
  若是有可能,梁刚也是不愿意投杨秀的。但当年他父亲谋反被杀,梁家一门几乎灭绝,是杨秀的岳父出面保了他。后来他流放瓜州,长孙家又出面帮了梁家家眷。然后这几年,又是杨秀暗中运作,把他从瓜州调回,又安排他到了益州,渐又恢复了五品官职。要不是因为杨秀对他的信任,剑门这样重要的关隘,怎么可能由他来镇守。偏偏杨昭居然这么轻信了他,枉白白送了性命。
  就因为这些,虽然天下到处在传杨秀弑君篡位,可他依然没的选择。
  梁刚提了杨昭的首级,又取了杨秀的诏书,与梁默带着数名侍卫和投降的益州将领出的关来,向益州军宣布皇帝诏令。几万益州军最终如梁刚所料一样还是选择了倒戈。这其中既有杨昭突然被杀,也有许多将领投降,或者说本来益州军中就有大量中低级将领都是杨秀时任命的,这些人中不少人是忠心于杨秀的。杨昭的五万大军,辛苦召集起来,走了五百里路赶到剑门关,结果却一朝身死,部下尽皆倒戈。
  “皇帝诏令,由某为行军元帅,统领此五万益州兵马,出米仓道南东攻荆州,讨伐叛逆!”梁刚掌握益州军后,立即就改变了进攻方向。原本杨昭要出剑门走金牛道入汉中,往攻大散关攻入京畿。而现在,杨秀让梁刚夺了兵权后,改向东南,顺大江先下渝州,然后沿江继续顺流而下,直攻荆州江陵,讨伐附逆杨广的荆州代总管杨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