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285

  鄂州,江夏。
  杨广的十万淮南军水路并进,此时进入荆州地区。
  自那天在船上突然心绞发作后,杨广这些天一直呆在船上调养,好在长江中便行大船,在船上相当平稳,这让杨广恢复的很好。
  “荆王已经集结五万兵马到达襄阳。”张衡向杨广禀报道。自那日得知杨林已经成为了太原伪朝的监国摄政后,杨广稍后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加封河间王杨弘为荆王,又授荆州大总管之职,可谓是用心良苦。经历了杨林的背叛后,杨广可是再经不起杨弘这位重要的盟友的倒戈了。
  “嗯很好。这个时候太子应当已经率五万益州军出了剑门关,兵入汉中,不日就能抵达散关关下了吧。”杨广有些欣慰的道,“到时我们十五万大军攻武关,太子为偏师攻散关,嗯,到时看杨秀如何左右招架。”
  “对了,粮草的供应要做好,幸好咱们当年早有准备,这些年一直秘密在江东积存粮草军械,这下正好能用上了。粮草问题一定得重视,军无粮草不战,粮草就是命根子。”杨广提醒道。
  张衡笑道,“放心吧陛下,这些年我们在寿州、扬州、洪州都储存了不少粮草,如今粮草正源源不动的通过大江运往洪州,然后再从江夏顺汉江北上,一直运到襄阳。粮草方面绝对没有问题,水路通畅,且储备丰富,这马上又是夏粮收获了,到时甚至根本不用从遥远的江东运粮过来,直接就能就地取食,还免了转运之苦。”
  “杨秀弑君篡位,据说如今又在京师胡来,免除了许多世家大族子弟的官职,这是在自取灭亡啊。陛下讨逆军一到,那时关中必然是望风而降,百官将领们肯定纷纷开城迎接。”
  “呵呵,希望如此。”杨广也觉得形势大好,但还是谦虚了一下。主要还是有杨林这个孽子,他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想争皇位吗?他哪来的这种自信,他凭什么要跟我争?
  “杨林那个逆子现在干什么?”杨广问。
  “今天的情报还没有收到,不过估计马上就到了。”
  正说话间,果然就有河东的情报送到。
  张衡接过情报打开观看,杨广故意装做镇定的样子,可却频频的望向张衡,等着他汇报。
  “陛下,是好消息。”
  “哦,什么好消息。”
  张衡满脸微笑把情报递到了杨广面前,“据报,杨林与高颎等似乎不和,贺若弼因此被派带关中兵独自南下进攻关中,杨林这明显是借刀杀人之计,想让贺若弼与杨秀相互撕杀两败俱伤,然后再坐收渔人之利啊。另外,杨林还把原本关东的府兵,都给解散了,理由居然是回乡收麦子。”张衡一脸鬼才信的表情,“很明显,杨林这是在夺高颎等原太子党的兵权呢。”
  “让他们窝里斗。”杨广心里高兴,表面上却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呢。”张衡兴奋的道,这些天尽是些坏消息了,今天却真是好讯连连啊。
  “营州的韦总管派人与辽东高句丽王高元已经联络上了,正式向他递上了陛下的诏书。高元已经正式同意陛下的要求,他决定派兵攻打幽州。”
  杨广有些厌恶的冷哼一声,“这些心怀不轨的蕃王,早觊觎我中华久矣,魏晋以来,高句丽趁我中原内乱,几百年来不断向西蚕食,汉之辽东四郡基本上已为其侵占。这次高元定然也是想趁这次朝廷内乱之机,来一波混水摸鱼了。”
  “陛下,这也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待我们平定内乱,到时再发兵辽东,高元今日吃了多少,到时叫他都吐出来,甚至要让他连本带利的都吞出来。我们还要把汉之辽东四郡都收得,甚至干脆把这箕子朝鲜也收复了,直接灭了高句丽,到时顺带把三韩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也一起给灭了,开疆拓土,把三韩永远归为中华所有。”
  杨广听到这话,果然很是高兴。虽然眼下还在为皇位争战,可杨广却已经在考虑着平定内乱之后要如何施展政治,治理天下了。他这些天都已经想好了,明年就正式定为大业元年,然后迁都到天下中心的洛阳,到时再挖一条从洛阳到扬州的运河,把江淮的粮草税赋运到都城。再接着,征召兵马再次北伐突厥,这次的北伐虽然取胜,可因为杨秀弑君,导致未能竟全功,到时必须再北伐灭了突厥。他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到时他要亲自统兵北伐,御驾亲征,杨勇夺了他北伐统帅之位,可最终还是得由他来灭亡突厥。灭掉突厥之后,下一个就是征辽。十八年高元犯境,当年朝廷三十万大军征辽的惨败,让他耿耿于怀,虽然这次他主动向高元借兵,可不过是权宜之计。平定内乱之后,到时就要跟高远算帐。
  张衡的建议不错,灭了高句丽顺便把新罗和百济给灭了,不但收复汉之故土,还要开疆拓土,把整个三韩都划为隋之疆土。
  “派去铁勒的人有消息回来吗?”杨广不但派人向高句丽借兵,还向新建立的漠北铁勒汗国借兵。当然,杨广是不承认他是借兵的,用他的话说是他做为天下之主向四方的附属蕃王下诏,让他们带兵来勤王。
  “还没有,估计是路途太遥远,好消息还在路上呢。”
  “有高句丽出兵,这下杨林后院起火,看他如何得意。”杨广冷哼。
  张衡也笑道,“杨林跟高颎斗法,这边刚解散了关东的府兵,这边韦总管就带着高句丽的勤王兵马攻打幽州,不知道杨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是如何的表情呢。真可惜不能亲眼目睹啊,一定是非常的精彩。”
  “哈哈哈。”杨广不由被他的话说笑了,“若是铁勒也率兵南下勤王,直攻杨林的老巢怀荒,到时只怕杨林的表情就更加的精彩了。”
  “哈哈哈,是啊。”
  笑的正开心,有人急报。
  “启禀陛下,荆王有紧急信使到。”
  “哦,快宣。”
  信使匆匆登上甲板,“陛下,太子他……太子……”
  “太子怎么了,好好说话。”张衡在一边喝斥道。
  “太子薨了!”
  杨广怔在那里。
  皇帝死叫崩,太子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逝,士死叫卒,普通庶民死直接称死。
  太子薨了,那岂不是说太子死了?
  杨广感觉心又开始痛起来,“太子薨了,哪个太子薨了?”他现在还抱着一丝侥幸,毕竟他封过两个太子,杨勇也算是废太子。
  “皇太子杨昭殿下,三天前在剑门关,被剑门守将梁刚给谋害了。”
  “梁刚,梁刚是谁?”
  “国朝初上柱国梁士彦之子,他本来已经向太子表示效忠,谁知太子领兵到关下时,他却请太子入关,借酒宴招待之机,设下伏兵,谋害了殿下。”
  “那个谋反逆贼之子,这怎么可能,太子不是带着五万益州兵马吗,剑门关能有多少兵马?”杨广喝问。
  信使回道,“梁逆以关内狭小无法容纳大军为由,让殿下把大军驻扎在关下,然后只请殿下等将领入关。”
  “狗贼!”杨广痛呼一声,心绞痛的越发的厉害,仿佛整个人都要窒息。“狗贼……”
  张衡一边连忙上前扶住杨广一面问信使,“那益州军现在什么情况?”
  “益州军倒戈,投了杨秀,现在梁刚统领着这五万益州军,正取道米仓道,向荆州杀来。”
  噗!
  杨广一口老血喷出,整个人惨叫一声,昏倒在地,失去知觉。
  “太医,速传太医!”张衡高喊。
第500章
爆菊花
  易风在大明宫大摆宴席。
  “这场酒宴,原本应当等到拿下长安的时候再摆的。可是大家都等不及了,大家都非常高兴,说实话,我也一样非常高兴。北伐战事,虽然最后因为杨秀逆贼而未能竞全功,可我们依然取得了大捷。四十万突厥南下,最后撤回草原的不过五六万残兵败将而已。可以说,这一战,打出了我们大隋的气势,打出了我们汉人的风采,这一战,也打出了二十年的北疆太平。若非杨秀逆贼作乱,我们现在甚至已经横扫草原,威震漠北西域,彻底的结束突厥人了。虽然有些遗憾,可北伐将士们的功劳却没有打折扣,有功则赏,朝廷的赏赐也不会打折扣。今天这个酒宴,既是对北伐将士们的庆功宴,也是给讨逆将士们的祝行酒。突厥已经被我们英勇的将士们击败了,现在,我们回师中原,讨伐杨秀杨广二逆,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来,端起酒杯,大家满饮此杯,为大隋贺!”
  “为大隋贺,为陛下,为殿下贺!”百官纷纷举杯。
  易风一口饮尽杯中酒,重又坐下,红拂又为易风倒了一杯红酒。
  高颎说,殿下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南下?
  高颎说话的时候,易风微微笑着,他觉得高颎很急着回关中,他先前已经与高颎私下沟通过,表示接下来就是把朝廷移往洛阳,定洛阳为东都。当时高颎并没有反对,可这个时候高颎却又说南下,不是说南下洛阳,而是只说南下,明显是想旧事重提,再说进关之事。易风就想,也许是自己动作频频,让高颎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感了。昨天,易风新建了一个翰林学士院,又建了一个监察院。翰林学士院其实就是把原来太孙府的学士、舍人等这些学士才子们,给换了一个新地方。当然,易风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折腾一个翰林院出来。翰林学士院的建立,当然是有重要作用的。
  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则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封驳政令诏书。而内史省则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三省本来是各有职守,相互制约,比起前代,这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相权一分为三,增强了君权。不过开国之初设立的这个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也有些走样。本来因当是最重要的决策和审议机构,门下省和内史省,却因为尚书省长期以来的不断增权,最后根本难以制约到尚书省,甚至成了尚书省的附属机构,三省分权,实际上成了尚书省一家独大。
  高颎原来是尚书省左仆射,现在则是尚书令,更进一步,在太原朝廷中威望更高,门下与内史二省长官副官基本上也都是高颎的人。其中负责起草诏书的本是内史省内史舍人的专职,可现在内史省都基本上是高颎的附属机构了,易风肯定用之不便了。而易风现在也不想马上动三省,因此便直接设立一个翰林学士院,表面上自然是对原来太孙府的学士舍人们的一个优赏宠信,实际上却是赋予翰林学士们草拟机密诏制的重权。设立翰林学士院后,内史省草诏的权利便一分为二,内史省保留了起草一般臣工的任免以及例行的公告权,称为外制。而翰林学士则专门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赫、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这样一来,易风这个监国摄政太子,监国摄政之时,许多得要的诏令就根本不须经过内史省了。
  至于监察院嘛,不过就是特科、军情处、统计局和三支特种部队的上级统领机关。但监察院虽然统领下面这三个情报部门和三个特种部队,但也久久是做为一个协调各机构信息,并向易风汇报以及作为情报顾问的机构,监察院的长官并不对下面的这些机构有直接的调派权。新设的翰林学士院与监察院并不归三省管辖,直属于太子统领,高颎这个尚书令也管不着。
  现在高颎等旧党表面上很是安静,但易风相信,高颎等人肯定也是不甘心就这样被甩出权利中心的。
  “南下是必须的,不过我打算分兵两路,一路由贺若元帅统讨逆先锋军打回关中去,太原朝廷其它官员随我统领北衙兵马前往洛阳,定洛阳为东都,以洛阳为讨逆大本营,待收复长安后,再还都大兴。我这样考虑,也是有许多因素的,杨秀据关中,虽弑君篡位的叛逆,可关中四塞,极为险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攻的下的。此二,杨秀之外还有一个杨广妄自称帝,因此待我们南下洛阳之后,还可以就近调派兵马南攻扬州。从另一方面来讲,咱们也可以先让杨秀和杨广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先,再把他们一起收拾了。有个刚收到的消息,还没有来的及通知大家,不久前,杨广的伪太子杨昭,率五万益州军至剑门关,欲直攻散关,以配合杨广对武关的进攻。结果,剑门关守将诈向杨昭效忠,诱杨昭入关后将其杀死,如今剑门关守将梁风已经接管了那五万益州军,转头杀向了荆州江陵,相当的让人意料之外啊。据说杨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吐血昏倒,昏迷了半天之后醒来,立即就改变了进军方向,不再往襄阳行军,而是继续逆江而上,赶往江陵,并召杨弘率荆州兵一起,誓要灭掉梁刚。”
  “哦,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确实是个好消息啊。”高颎听到这消息,也不由的是连连点头。没有人把杨秀放在眼里,都认为他不过是一只蹦达不了几天的秋后蚂蚱,太原朝廷的敌人应当是杨广。现在杨广遭此重创,大家都很高兴。
  易风倒是重视起了杨秀,虽然剑门关这一出,更多的是杨昭的没经验,轻敌大意,并不能就说杨秀如何了得。但杨秀用这样一个阴招杀了杨昭后,立即把五万益州兵控制到手后,并没有把这些兵调到关中去,也没有让他们回守益州,却让他们杀向荆州江陵,这就不简单了。杨广本来还打算二十万兵马,兵分两路进攻关中,现在杨秀先破了杨广一路大军,然后再把这路大军调回头,进攻江陵去了。迫使杨广不得不放弃立即进攻关中,而是先去迎战这支兵马,这等于杨秀一下子把战场从关中门口调到了荆州去了。
  “杨广未战先败一阵,现在又反被杨秀打到了家门口,这正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我打算立即南下洛阳,然后兵发扬州,扬州是杨广的大本营,是他的根基,丢了扬州,杨广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易风是坚定的要先干杨广,而且不是打正面战,而是去抄他的后院老巢。毕竟关中向来天下中心,不但关城险固,而且各方力量汇集,肯定不好打。而江淮就不一样了,防御等本就不如关中,而杨广又带着十万大军西进,这个时候抄后路正合适。
  易风理由如此充足,高颎原本还想在今天的宴席上借题发挥,却是已经没有了合适的机会,只得按下不提。
  酒宴继续,南下洛阳之事也算正式决定。
  宴席上,皇帝杨勇依然没有出席,实在是杨勇没有脸过来,他知道他就是来了,主角也不会是他,反而只能丢脸,干脆就称病不来。易风对此也是乐见其成,连派个人再请一次都懒得,杨勇不来,大家都自在,他一来,气氛肯定不好。
  杨勇没来没关系,反正易风要用他句号的时候直接拿来就是,也没有人能反对。今日酒宴之上,易风就又直接推出了两条诏令,直接经翰林学士院草拟的第一条重要的诏令。
  丝毫没有经过内史省,也没有经过门下省审议,更没有报知尚书省高颍。
  易风让翰林学士院草诏,给北伐有功将士们论功行赏,不论是中路军还是西路军东路军,全都颁赏,并且论功之时加功一等。高颎贺若弼韩僧寿等都有大功,另外东路军的李靖高甲窦建德等也都是大功,西路方面,也给杨素史万岁韩洪等记下大功。所有有功将士皆论功行赏,升官的升官,赐爵的赐爵,赏钱的赏钱,对于许多有功的无品阶士兵们,易风特别下令,给他们授勋。
  授勋分为授予勋章勋刀以及授予勋官。
  并特别规定,凡获勋者都享有一定特权。
  易风给这些立功将士们的获勋特权主要有五条,受勋者可以在官府授田之外,另外依勋级得到额外授予的勋田。所得勋田数量按受勋的品级授予,十二转勋官,最高者十二转授勋田三千亩,最低者勋一转授田五十亩。这个勋田是不在均田数量之内的,虽然这些勋田也需要交粮,但却属于私人所有,身死不交,可以传给子孙。勋田不能叠加,如果勋级提升,那么勋田只补足提升勋阶后最高能得到的勋田数量。易风在授勋的诏令中规定,凡在此次北伐中立功者都能授勋,按相应的勋转数授予相应的勋田。
  这是对于北伐将士们最好的奖赏,也是易风用来收买将士们最有力的手段。
  授了勋,不但能得到均田之所的勋田,还拥有在刑法上和职事官一样的待遇。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可以“减刑一等”;勋官本人还有利用勋级赎刑的官当权,“若用官当徙者,职事每阶各为一官,勋官即从各为一官,先以高者当,次以勋官当。”
  其三,获勋者,还有了充当吏胥的资格,在选拔州县的仓督、市令、选任里正和县录事之时,以及选定渠长和斗门长时,有勋者都优先选用。虽然吏胥只是不入流,但直接拥有充任的资格,也是一种不错的特权。
  其四,勋官子弟有优先加入军中的权利,有充任吏胥的资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