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285

  李靖重施故伎,成功的诈开了新城的南门。
  高句丽人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丝毫不知迎进城的不是从中部调集起来赶往辽西增援皇帝的高句丽友军,而是自辽东城轻骑奔驰而来的汉人隋军。一切如同辽东城的重演,隋军前锋入城后,迅速的夺取了新城,并将周边诸城用同样手段夺取。
  天亮之后,李靖意气风发的策马进入新城之中。
  自他出渝关以来,先是白狼城布下连环计,歼灭高句丽军数万,夺取白狼城,然后又大胆东进,越过辽河,兵不血刃的夺取了重镇辽东城,俘虏八千高句丽兵,数万高句丽百姓,缴获五十余万石粮食和诸多器械。然后,如今,他又将辽河中部又一座重镇坚城新城拿下了,依然是兵不血刃,不损一兵一卒,拿下了这座小辽河北岸的要塞。俘虏了五千余守军,四万余百姓。
  “报告大帅,新城七座城堡皆已控制,五千守军一个没跑掉都被抓起来了。”
  “干的漂亮!”李靖大笑着赞赏。然后他又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粮仓呢,第一时间派人控制保护起来了吧,有多少粮食?”
  “还正在清点,不过据新城宰高奴子的交待,城中粮仓存有四十余万石粮食。此外,城中还有许多粮商的粮仓,存粮加起来也有不下二十万石,那些百姓家里的粮食估计也还有不下数万石粮,此外还有许多牛羊马匹骆驼等牲畜。”主簿兴奋的拿着自己的小本子向李靖禀报着。
  “把所有的粮食都立即控制起来,商人的粮仓也给控制了。另外城中百姓手中的粮食,”李靖想了想,最后道,“把他们的粮食也都收集起来,俘虏都打散关押到俘虏营中,分都关到南卫城里去。另外百姓全都迁到西城里,要把他们以十户为一组编组,然后由我们按量配给食物,另外告诉他们,十户一组,相互监督,一家敢逃跑或作乱,那么十户连坐一同处制,举报者有功,可得钱财赏赐。”
  主簿有些意外,问,“守军关押到南卫城里去倒是有必要,只是把那些百姓也都迁到西城去,真有这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李靖却是丝毫不觉得自己是做无谓功,“这些人可不是我们同族,他们是高句丽人,哪怕其中有部份是汉人,可也早就是高句丽国的汉人了,对于他们我们可不能过于相信。将俘虏和百姓分开安置到另外两城,是为了新城的稳固。我们把粮食都搬到新城中,新城就稳固了。至于给俘虏和百姓配给粮食,这也是为了控制他们,防止他们作乱。没有了粮食,他们就折腾不起来了。我们控制了他们的粮食,那么就控制了他们的命脉。眼下是非常时期,因此就得用一些非常手段。还有一点,得通知将士们,他们的粮食我们全得拿走,但要登记,战后要补偿他们。此外,对于这些人除了粮食牲畜之外的私有财产,不得抢劫,更不得奸淫妇女,谁要是敢公然违犯军令,那么不要怪本帅无情。”
  “不好太过严格吧,总得给将士们一些酬谢啊。”
  “我会将他们的功绩如实的记录起来,禀报给朝廷和陛下。另外,对于新城中夺取的官府财产,我也会拿出一部份来赏赐给将士们,不过所有的赏赐都暂时记录在军中帐上,不直接发下去,得战后再统一发放。我需要的是将士们的纪律。我们如今深入敌后,一旦纪律失控,会有极严重的后果,到时军心士气难继,大家都只记着钱财,谁还打仗?把这些跟将士们说清楚,记住,现在还没有到最终顺利的时候。我们连续偷了高句丽人两座城池,一而再,不可能再而三了。接下来,辽东的高句丽人都将知道我们杀过来了,甚至接下来很有可能得面对高句丽人的反攻,我们得做好准备。”
  “我们不继续进攻了?”
  “不,拿下新城与辽东二城,足够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这两座城池,还有这两城中的百万石粮草,等待陛下大军的到来,有了这两座城和这些粮食,我们已经奠定了夺取辽东城的胜利基础。”李靖笑着道,他打仗虽然爱好险,可也知道什么时候该上什么时候该收,眼下就已经到了见好就收的时候了。三万轻骑,如今分守着距离渝关八百里的两座南北相隔三百里的重城,兵马已经有些薄弱了,再去攻城,不说敌人肯定会都知道他们的形迹,而且就算攻下来后,也很难守的住。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攻取更多的城池,而是如何守住已经夺取的战果。
  李靖现在只希望松山大营能快点派兵到辽东城,然后辽东城再分点兵过来,当然,如果朝廷的援兵能快点到来就更好了。
  仗打到这一步,李靖已经终于满足了。连拔高句丽两座辽东重镇,这相当于拔了高句丽在西境的两颗门牙。朝廷得了辽东城和新城之后,可以说已经可以轻松的夺取辽河平原了,再没有人可以阻拦的住朝廷的胜利。尤其是那一百多万石粮食啊,要从中原转运过来,那得多大的力气,可现在,粮仓中已经堆满了粮食,朝廷可以轻装前进辽东,再不用愁转运之若了。也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李靖才开始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处境了。接连违背朝廷的命令,已经犯了人臣大忌。他很清楚皇帝的计划部署其实并没问题,那是稳重的策略,取胜之前,先保不失。只是当他处于前线,发现战机难得之时,他总是忍不住想要出击,哪怕知道打赢了仗,最后可能还会被皇帝所恶,得不偿失时,他还是无法听从部下的劝告,忍住不动。
  等这一战过后,自己会受到皇帝如何的处置呢?免官还是除爵?李靖也已经知道了皇帝给他授了实封的世袭武威郡侯爵位,这个爵位在皇帝重定爵位之后,已经相当的贵重了。不过李靖觉得最后皇帝对自己肯定会有所惩罚,但可能不会太重,毕竟这仗打的这么漂亮,立的功劳不小,自己的爵位肯定能保住,说不定还能升一级说不定,不给枢密副使可能当不了了,也许自己会去当个兵部尚书?李靖摇了摇头,微微一笑,那又如何?自己在意这些吗?
  说一点不在意那是自欺欺人,可若说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选择的话,自己肯定还是会选择如今这一步,就是现在,自己也绝没后悔过。一个武将,如果能在收复辽东的这场大战中,立下这样的战功,名载史册,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鸽子还有吗?”
  “还有几只,要发鸽信吗?”
  “嗯,立即放两只鸽子回渝关,把我们拿下新城的消息传回去,让朝廷立即派兵马加速赶来稳固二城。另外,再派快马回辽东城,也告诉他们我们拿下新城,让李景和罗艺加强辽东城的守卫,我预计回过神来的高句丽人肯定会有一波反攻,还有,若是松山的援兵到了,就给新城派点援兵来。眼下我们只有一万人,守新城有些困难。”李靖交待。
  “是。”主簿一一应下,转身去写信了。
  西京,易风正在考虑西京留守的人选,朝廷要迁都洛阳,但西京做为五京之一,其地位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关中之地必须得派一个得力之人坐镇。不过这个人选却是不太好选的,五京独立于二十四省之外,级别是与省相同的,五京称府,不设布政使而设府尹,分左右。考虑良久之后,易风最终拟定由苏孝慈与刘行本这两位重臣出任关中大兴府的左右府尹,以二人为西京留守,最后又选了几员嫡系大将,分别出任潼关、武关、散关、萧关、蒲津关这五座重要关城的守将。
  关中本位已经不再适宜当今形势了,大隋要统御天下,自然还是应当定都中原,如此才能把南北朝来这种南北对抗,东西敌视的状况扭转过来。要把这种内部矛盾尽量沙弥,得把天下的目光转移到外部,大隋要开疆拓土,要货通天下。
  辽东的战事也牵动着易风的心神,天已入秋,得尽快在辽东进入寒冬之前,把辽西收复,将战线推到辽河,使得李靖已经夺取辽东城不再处于敌入重围之中,要把辽东城与辽西隋军连成一片,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等冬天的时候,高句丽人再趁机夺回去。入冬天之后,辽东可以留下数万军队驻守辽东城与营州,其余的兵马得调回渝关,不然,后勤供应依然是个极大的麻烦。还有,天凉了,得给征辽大军准备冬装送过去。待明年秋,朝廷差不多也做好全面准备,可以全面入辽攻灭高句丽,至少有了辽东城后,可以把辽东半岛拿下。然后,灭亡高句丽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还有这个李靖,也是一个问题,他此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当重赏,可这个家伙又屡次罔顾圣旨军令,开了一个恶劣的先河,若是因为立了功就不加以处置,那以后统兵将领们岂不是要个个有样学样,不受皇帝和朝廷的控制的将领军队,这可就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了。李靖啊李靖,我要如何处置你呢?
  正左右为难之时,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王海那熟悉的公鸭嗓已经在尖叫了。
  “陛下,大捷,陛下,辽东大捷。”
  “什么辽东大捷?”易风问,韩僧寿才刚刚到达渝关,他的十万大军甚至还没有完全集结起来,这个时候哪来的辽东大捷?就是奚族和契丹的蕃军,都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拦截高元呢。
  “是李靖,李靖将军又立新功,他夺下辽东城第二日,便留下罗艺与李景两位将军率两万兵马守辽东城,然后他亲率一万轻骑北上,长途奔袭三百里,在高句丽西境重镇新城守将还不知道辽东城已经失守的消息时,趁他们轻敌无备,成功的诈夺了新城。”王海眉飞色舞的举着刚送到的飞鸽传信,兴奋的脸都全红了。“兵不血刃,又一次兵不血刃,李靖将军真是天才啊,打的太漂亮了。不战而下,新城及周边一共七座城堡皆已拿下,而且夺得粮食近七十万石,比在辽东城还获的更多。此外,战马上万匹,俘虏贼兵五千,百姓四万余,了不得啊。”
  听到王海那激动的禀报,易风也是惊讶不已。他不需要看地图,就知道新城在哪里,当然也很清楚新城的重要性。可以说,新城和辽东城,就是高句丽在西境的两颗大门牙,而扶余城和安市城则是西境南北两端的两颗獠牙,这四座城池中西境辽河防线的核心,加上大大小小二百余座山城堡垒,共同构建了一条坚固的辽河防线。真要正常的攻打辽东,光是想渡过辽河就得有一场大战,还不用说过了河后,还得面对着这大大小小二百多座城堡组成的防御线。
  可现在,李靖居然已经把敌人的两颗大门牙给敲掉了,意外啊。
  辽东城缴获了五十万石粮食,新城更是缴获了七十余万石,这加起来可就是一百二十余万石啊。按这个时候一个青壮男子年耗粮七石算,十万大军一年耗粮七十万石而已,一百二十余万,节省点,甚至能供应两年。最关键的是,这些粮食可是在辽河东岸,而不是在中原的粮仓里,根本不需要转运,路上不会耗费半点。这么多粮食,差不多能支撑二十万征辽大军在辽东一年的战时消耗。有了这些粮食,辽东城和新城就能稳保不失,有了粮有了城,隋军就能轻易的破除掉高句丽人的这条辽河防线,辽河平原,基本上已经落入到了隋军手上了。
  越想易风越激动起来,这个李靖,真他娘的屌,简直就是屌爆了。想想自己之前还刚下旨让李靖呆在辽东城不要动,结果这边旨意都还刚发出去呢,那边李靖就又把新城夺了。
  “李靖真乃战神也!”易风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结果,这句话不径而走,大家都知道皇帝钦封李靖为战神,自此,李靖得了一个战神头衔,更成为大隋百万将士们心中偶像,一时间声望极著,倒是让得知这一情况的晚风有些预料不及了。
第554章
阻击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医巫闾山一夜之间就变了个颜色,当第一片枫叶红起,转眼间没几天整个山中就五色遍布,红黄蓝绿相间映入,置身其间,恍若仙境。大贺摩会不得感叹这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等漫山枫叶遍红,那又将是何等如火的世界?大贺摩会站在医巫闾山的一个坡头上,低头俯视着山坡下那片热闹繁忙的营地,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忙碌的大工地,看着那里他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了焦急的神色。
  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医巫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后来周朝时又封医巫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北魏时,契丹臣服于北魏,医巫闾山的北部一带属于契丹放牧之地。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十四年,下诏书修建医巫闾山神祠——北镇庙,中国五大镇山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座医巫闾山不但是中原的北镇山,同时也在契丹人心中极为重要,视为一座圣山。
  如今,契丹十部联盟最大的部族纥便部族长大贺摩会,奉中原皇帝的诏令,与契丹十部的首领们一起集结了各自州内的军队,汇集于此,要在这里建立一座营寨。这里西联草原东联辽河平原,西南面又有一道医巫闾山横亘,使得这里成为辽西营州到辽河平原的南北两条路线中北路必经之处。
  在那一片渐枯黄的丘陵地,两万余人正拿着斧头锤子铲子等各种工具拼命的抢筑着营寨。皇帝的旨意下的紧急,各部也只得尽力遵循,虽然一时召不集足够的战士,那附近的牧民召也只得召集过来助修。
  各种吆喝的号子声伴着油锤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根又一根碗口粗刚伐下来的木桩,被狠狠的砸进了地中,一道栅墙正在形成。契丹的筑城大军中,有专门自幽州快马赶到的一群人,这些人拥有丰富的筑城知识,但却不是匠人,也不是官,听护卫他们过来的那队隋军军官介绍说,这群人是幽州北方大学什么建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奉皇帝旨意特别赶过来帮他们修筑城寨,还带了一大批的筑城工具过来。按这些老师学生们的方案,他们要建一座很复杂的城寨,具体是一大五小的六座联合城寨,围绕着一座主城寨,周边建五座小寨,大寨周长一千步,小寨周长三百步。各寨之间相距一里,寨子的寨城,则是先在地上打一排粗的木桩,隔三丈余宽再打一排木桩,然后往两排木桩中间填土,稍加夯实,上面再插一排四尺高小木桩,形成一道女墙,如此修好之后,寨墙防御性能更高,可抵冲击,而且守卫的士兵还能站在寨墙上把守,有女墙可以护住大半身体。
  而寨墙每隔二十步又还修了一座箭塔,箭塔高六丈,可以让弓手居高临下更好的射击敌人。小寨各开两门,联通两面的小寨,大寨则开五门,联结五座小寨。
  按这些专业的汉人们的计划,寨墙立好后,还得沿着寨墙挖一圈濠沟。此外,寨墙外的空地上,得挖上密密麻麻的陷马坑,还要栽上鹿角,布上拒马,洒上铁蒺藜,总之看的摩会是惊讶万分。他也跟着中原皇帝打过好几次仗,曾见识过那位天才般的皇帝在寒冷的冬季里,用水迅速浇筑起了一座冰之城堡,见过汉人的车阵移动城堡,可是看着现在这些汉人先生们居然把一场伏击,搞的这么的复杂,也不禁感叹。原本他接到皇帝命令时,是打算直接带着契丹十部兵马,然后就在这山口埋伏,到时突然轻骑杀出,用骑兵冲击敌阵,跟高句丽人冲杀。可现在看,他的那个计划简直算不得计划,看看人家,居然要筑城。有了这么一大五小六座城寨,高句丽人要怎么突破自己的拦截?
  不过就是修筑城寨工程量有些大,营州柳城到达这里有三百里路,看似遥远,可对于拥有许多战马的高句丽军来说,并没有几天路程。他反复向汉人的这些筑城专家先生们提出自己的这个担忧,但他们却很淡定的告诉他,他们有时间,可以完成。摩会不知道他们的信心来自哪里,可还是选择了相信,但一面又不断的派人去催各部首领们召集本部族人马前来,不管老人孩子还是妇女,只要能干活的都来。摩会跟着皇帝有段时间了,很清楚的知道这位皇帝的为人,跟着他做事,只要干的好便不会受亏待。契丹与奚还有霫如今都隶属于大隋的塞北省,奚族阿会部的苏支,凭借着女儿做了皇帝的嫔妃,奚族又与隋关系更密切,因此得以成为了这塞北省的左布政使,而他却只是右政使。不过他听那些汉人先生们聊天时说起过,待此次东征胜利之后,起码能将辽东收复,那个时候朝廷就会在辽西省东面设辽东省,又在辽河北部设辽北省,这个辽北省也包括了不少契丹的地盘在内,摩会便暗暗打算着,等辽北省设立后,自己也争取做个辽北省左布政使。
  不过前提得是自己能打好这一仗。
  拦截五万高句丽人,而且是国王高元亲率的五万人马,这可不容易啊。好在他们并不是单独作战,奚族的苏支正领兵自西南过来,他们会咬着高元的屁股一路追到这来的,到时两族夹击,何况霫族也应诏集结兵马向南赶来,另外,皇帝也集结了一支新的大军正向辽西赶来,总之,他需要的就是拦住高元,不让他从自己的防线过去,就大功告成了。
  摩会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高元会随时出现在这里,而他的城寨还只完成了一半左右,进度虽然很快了,可依然还没完成,要是高句丽人杀到,凭这半完成的营寨可很难挡的住五万高句丽人的。
  远处腾起一片烟尘,百余契丹骑兵从西面驰来,他们打着飞马的旗号,营寨外围的游击守卫只是例行的检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骑兵直往山坡上奔来,摩会老远就认出了领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咄罗,这小子过去与当年浪荡在草原上的当今皇帝关系还不错,一度充当着皇帝的大哥,保护者,还喜欢上了陈婤。可惜她喜欢的却是今上,后来他听自己的劝说,娶了苏支的女儿依蓝,算是跟今上做了个连襟。后来加入到了今上的亲卫中,又进讲武堂进修过,跟随着皇帝也算是立过几场战功,得以晋升为从五品的明威将军,前些天,特奉圣旨自幽州赶来,做为皇帝的联络官,协助他拦截高元。时间不长,可摩会却觉得儿子咄罗变化很大,原来儿子就是契丹年轻一辈中的勇士,可如今儿子似乎更加内敛了一些,少了那股子锋芒必露的锐气,却多了几分沉稳之气,这种变化让摩会十分欣慰,儿子成熟了,成了一个合格的首领。
  “父亲!”咄罗跳下马大步上来,见面先行一礼。
  “在皇帝身边呆了段时间,别的不知道有没有学会,但这礼仪就学的很好。”摩会高兴的拍着儿子的肩膀笑道。
  咄罗的身材越发的挺拔矫健,方正大脸,浓眉大眼,原来的头上他并不与契丹人一样留髡发,而留汉式束发,可现在却将一头留了许久的长发给剪了,却是一头短剪发,很清爽干净。他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结果儿子说在皇帝的军中,那些不是汉族的蕃人将士,因为各族习俗不同,原来各式各样的发型都有,后来便干脆都留了这种短剪发,既显得统一制式,又与汉军将士们略有区别。儿子手捧着钢盔,胸前背后罩着一件镜甲,外面还罩了一层红色的战袍,肩上扣着一袭丝绸长披风,他知道,儿子的铠甲里其实还穿着丝绸的衣服。而且这并非儿子奢侈,而是皇帝的军队中,将士们都是如此,丝绸衣服是制式衣料。丝绸拥有极好的防箭作用,能裹住箭镞,大大降低弓箭的伤害。这让摩会极为感叹,中原的丝绸在草原之上那是极其昂贵之物,只有极少数部族头人们才买的起穿的上,可中原百万士兵却居然都穿丝绸穿靴子,这真是让人感叹。何况,他们身上的那明光耀眼的镜甲更是让人羡慕。他麾下的士兵,虽然也得朝廷的支援,可却是得用物资交换的,而且换回来的装备虽大大优于从前,可却始终要比隋军现役装备要差上那么一二等。
  咄罗回望了一下山脚下的工地,微微皱了皱眉,“看来营寨还需要些时间才能完成,父亲,大概还要多久才能好?”
  “主寨天黑前能够完成寨墙主体,箭楼这些还得明天。那五座小寨,寨墙怕也得明天天黑前才能好,至于壕沟、陷马坑之内可能要后天才能完成了,另外,那些先生们还在组织砍伐树木,打造抛石车、擂木等器械。”摩会问儿子,“西边有动静了吗,发现高元没有?”
第555章
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咄罗摇了摇头,“还没有发现高句丽兵马的动静,不过我们现在也顶多把探马散到了百里外,一旦发现高句丽人,他们距我们也只百里了,百里之路,半天就可以到达。父亲,我们的进度还是太慢了,晚上不要休息了,得连夜抓紧时间抢修,起码得先把一大五小的寨墙寨门都给先修起来。”
  “可大家也很疲惫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多给赏赐,相信大家能够再拼一拼的。”咄罗在皇帝身边呆久了,也学了皇帝的一些风格,从不吝惜钱财。关键时候发财,总是很管用,很能激励人的,哪怕是契丹游牧部族,也一样如此。
  “你说高元真会走北路吗?”
  “辽东城已经被武威侯拿下了,想必这个时候高元也应当知道这个要命的消息了。你说他知道这个消息后,会如何选择,是原路东撤,一路杀回到辽东城下去,跟李靖元帅争夺辽东城,还是改走北路,先回新城或者扶余,重整人马,再去夺回辽东城呢?”
  摩会想了想,“如果高元聪明,他就应当改走北路,先安心回到辽东,再重整兵马再战,而不是急匆匆的赶回辽东城下去。”
  “父亲说的很有道理,儿子也是这般想的,因此,九成九的可能高元是要走北路的,何况南路上李靖将军已经派了几万人马在白狼水畔的松山设营拦截了。”
  摩会望着山脚下那初成气象的城寨,笑着对儿子道,“这里历来都是我们契丹人的牧场,这块地很好啊。尤其是你看,如果这次高元败了,那辽东以后再难在辽河一带争雄了,以后这里就是隋朝的疆土。你看看奚族的苏支,你那老丈人这两年跟着今上,大力合作,让无数的汉人进入奚境,在各个河谷中开垦屯田筑堡修路,开设商市,互通贸易,他还让隋人帮他修建了数个城池,尤其是松山城,你看那规模多大,如今大量的商人入驻,成为那一带的贸易中心,苏支光是从朝廷那分享那些税收,就赚的盆满钵满,实力大增啊。我们契丹原先一直与隋隔的太远,一个营州又不算繁华。如今好了,等朝廷击败高丽,以后必然会来大力开发辽西和辽东,以辽河平原这片土地的肥沃,这里大有可为。就咱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地理位置极佳,联结营州与辽东平原,甚至还能向东通过营州后进入奚人的松山城,隋人的两河镇,最后一直到达怀荒,或者南折向幽州。如果我们在这里经营,不出十年,这里势必会超过奚人的松山,成为不输于营州的大城。那个时候,我们契丹,我们纥便部必然因此而更加兴盛。”
  “父亲,契丹已经是隋朝的一部份,契丹十部最归顺朝廷设为十州之地。打败高丽之后,这里很可能会是辽北省的南界,也有可能归入辽西省。总之,这里会是朝廷的疆土,朝廷的地盘。”咄罗听出父亲话里的那份不甘寂寞的心,便细心的提醒了下父亲。大隋皇帝和朝廷对待归附的三蕃,可不是打算只要一个名义上的臣服,而是要彻底的将之纳入统治的。如果配合,他们这些部族首领肯定有个不错的结果,如果另有打算,想要继续独立于朝廷之外,甚至还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到时绝不会有一个好结果的。看看高句丽,看看突厥,这些强悍无比的巨无霸强者,都一一倒下了,契丹这样部族,充其量只能算是隋周边二流势力,如何对抗?这种想法是千万要不得的,咄罗跟着皇帝越久,对皇帝的敬畏之心越浓。甚至他已经根本不想要做一个什么部族首领,当一个什么契丹王,他更幕中华文明,他更希望自己当一位大隋帝国的封爵贵族,当一个官员战将,当一个隋人,而不是一个契丹人。
  摩会有些陌生的看着儿子,觉得儿子越发的变了。他心里叹了口气,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营州,柳城。
  高元很晚的时候才收到辽东城丢失的消息,一开始他还根本不相信。
  “你说什么?”
  “陛下,辽东城,丢了!”报信的将领气喘吁吁,一副神色慌张的模样,如丧考妣,实在是这个消息太过骇人,让人难以相信。
  高元勃然变色,“你再说一遍!”
  “白狼城之战后,那个隋军的元帅李靖就带着主力偷偷撤离了白狼城,他们沿海一路轻骑狂飙,突飞猛进,跑到白狼水南端,在松山扎营建寨,要断我们退路。然后,然后……”说到这里,那个将领都想哭。
  “然后怎么了?”
  “然后我们对他们的行动毫不知情,那个李靖狡诈无比,一见如此,便极其狂妄的分兵,留下三万人守松山大营,自己带三万人直奔辽东城去了。然后,然后他就夺下了辽东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