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85

  校场当中,此时摆着一张台案,上面放着凌云和尉迟恭、程咬金三人一起制成的十张长弓。全都是榆木制成,刚刚新制而成。
  与外围那些看热闹的人相比,围在台案长弓前的却都是怀荒城中的军将和当家们,大家没有人言亦言,可也没有马上就否定。他们知道,凌云既然说了这弓很厉害,那肯定不会是吹牛。何况,他们赶来的时候,王伯当已经试过这弓了。
  “盟主,这弓真的如此厉害?”高伯捋着胡子激动的问道。如果传言属实,那这弓简直就是神器啊。对于眼下一直担忧着突厥人的怀荒军来说,这是最大的好消息了。
  凌云笑着道:“这种长弓,熟练后一个时辰就能做好一张弓。而且他也不需要干角筋丝漆胶这么麻烦,只需要随处可见的榆木就足以。甚至弓弦,只需要麻绳搓成即可。”
  “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王伯当站在十张长弓面前,依然是一副难以接受的样子。
  王伯当做为神射手和制弓名家,他确实有说这样话的资格。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张弓的制作复杂程度了,制弓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为弓取六材。说的这就制弓的基本,完成一张弓,需要六种材料,干,就是弓背的材料,首选柘木,然后是桑木,再次是橘,再是木瓜、荆、竹。然后选角,角用牛角。再选筋、胶,用的是鹿、马、牛、鼠、鱼、犀等材。最后还要用丝和漆。对于每种材料,都有明确的选择标准,对弓的制作工艺更是讲究。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丝、胶、漆合起来做成弓体,入冬之后再把弓体放置于弓匣内以定其形,到了来年的春天再装上弓弦检验,等最后完成所有工序后,这种弓前后需要时间达三个年头。
  而凌云的这种长弓,居然随手砍一棵榆木,然后拿把斧子左砍砍右削削,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就能立马制成一张弓。既不要什么胶合也不需要什么浸制,最多就是在弓体上涮上几层油防潮就足够了。
  “弓弦也只需要麻绳就行?”翟让也在一边惊讶问。他也是联合军械坊的股东,对于制弓也是有些了解的。一般的弓弦,一般用牛筋,也有用马尾制成的,但如凌云的长弓这样直接拿麻绳搓的真的没见过。
  牛筋马尾的弓弦和麻绳的弓绳哪个强?翟让不太清楚,但他肯定知道麻绳更便宜简单。要知道,历朝历代,牛马都是相当贵的畜力,官府甚至规定不能私下宰杀耕牛和马匹,就算是你自己的私人牛马,没有老死病残,就不能杀。就算摔残疾了,要杀了,也得报请官府,然后由官府派出官屠屠宰。牛马宰杀之后,你也就最多能吃点肉,如牛皮牛角牛筋牛骨,全都属于国家重要物资,需要征收,得卖给官府,私人是不能留下的。国家收这些东西,当然是因为这些是武器的重作制作材料。牛皮制作铠甲、弓弦,牛筋制弓弦……而用牛筋制成的弓弦却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回潮的雨季和雨天,弓弦会容易失去张力,这个时候弓弦得用油纸包好。就是平时,弓弦也不是一直挂在弓上的,不用的时候,弓弦都要取下来,这样弓弦才能使用更久时间。而麻绳搓成弓弦,明显就不用担心回潮失去张力了。普通的弓,下大雨的时候,基本上就没什么作用了,而麻绳的弓肯定不会如此。
  更别说,麻绳弓弦明显制作更加简单,造价更加的便宜。
  战争史上,各种兵器层出不穷,可最终占据主导位置的,往往不是那些威力最大的,反而是那种简陋的武器。因为这些武器造价最便宜,制作也最简单,能大量装备,成本低。好比马槊一样,威力无比,可除了世家出身的将领们,绝大多数的将领还是用枪用矛,只因为枪矛更简单。
  王伯当可以想象,只要这种长弓没有什么太致命的缺点,那么这种长弓取代传统的弓,已经是必然了。传统的弓制一把要三年,成本一两千钱,而凌云的这长弓,制一把只要一个时辰,成本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哪种更好用,估计傻瓜都会选择长弓了。
  而现在,就是要对这长弓进行全面的测试。
  “先进行平射,试射程!”王伯当亲自担任检测者,十名最优秀的神箭手被赋予了测试者的荣耀。
  拿着足足齐眉高的长弓,几名神箭手都有些不太适合,一般的弓分为步兵长弓和骑兵角弓,步兵长弓比骑兵角弓长,但也就只有四尺左右,而马上使用的角弓更短些,只有三尺左右。而凌云的这十把长弓,长短并不一,但最短的也有五尺高,最长的则更是有七尺长。为此,凌云挑选的十个弓箭手,也全都是和十把长弓相当的。
  长弓在手,第一个测试平射,凌云给他们配的是最轻的飞箭,三尺长,五钱重,这是最轻的飞箭。
  把围住校场的东面人群赶开,让开了一面之后,凌云才让放箭。翟让有些不以为然,这校场虽被围,可也有五百步了,然后这只是用榆木削成,拿麻绳搓成弓弦的长弓,能射出超过五百步?
  “放!”王伯当一声喝令,十名神射手同时放箭。
  极轻的飞箭向前飞去,一直向前。
  “哇!”旁边一阵阵的惊呼,虽然还没有量出具体射程,可光凭目测,就已经让人惊呼。“至少二百步!”有人喊道。
  “不止,不止,我看三百步都有了。”
  五尺为一步,一步也就是一米五,这个步子有些大,但古人其实是两步算一步,一步为跬,两跬算一步,因此五尺为步也很正常。三百步,足足四百五十米,就算二百步,也是三百米。
  早有几名骑兵纵马奔驰向落箭地点,白虎校场,早就标有步数记录,每隔二十步有一个角旗。骑兵们很快就得到了飞箭的射程数据。
  “最长的一箭是两百四十步,最近的一箭是二百二十步!”
  听到这个确切的数字围观的人又是一片惊呼,就算只按最近的二百二十步算,那也是相当惊人了。
  王伯当这时又下令道:“飞箭、仰射!”
  射过箭的人都知道,弓箭最大的射程就是四十五度角仰射。
  十名神射手也在暗暗吃惊刚才那一箭的威力,平射都有二百多步,这下仰射估计能射更远,何况,刚才是第一箭,还微微不太适应长弓,可射过一箭,他们已经马上稍微适应了。
  “放!”又是十箭离弦向天而去。
  “报数!”王伯当脸上尽量的保持着平静。
  报数的骑兵此时脸上全是震惊,声音都有些颤抖的喊道:“射的最近一箭五百步,最远一箭,五百五十步!”
  这一下,真的是群起惊呼了,特别是那些观看的弓箭手们,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人比弓箭手们更清楚,五百五十步代表着什么了。这个射程,甚至已经超了伏远双人弩机的射程了。此时军中比较通用的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角弓弩射程二百步,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
  射程最短的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最远的双人伏远弩射程也不过三百步。而你一把只用一个时辰就制成的弓,居然射了五百五十步远,这不是见鬼了是什么?哪怕这些弓兵们其实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最远射程,而不是有效杀伤射程,论最远射程,伏远弩也是能达到五百步远的。可就算这是最远射程,五百五十步远,也已经把绝大多数的弓箭手们吓尿了。这要是拿着长弓和普通的弓手对射,尼玛,别人还没看到你人,你已经可以射他们好几轮了。
  测试还在继续,接下来是飞箭的平射和仰射角度的有效杀伤射程。数据依然让人震惊,飞箭平射有效射程达到一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外,直接穿透了一件牛皮甲。八十步,穿透了鱼鳞甲,六十步,直接穿透鱼鳞甲加皮甲。三十步内,更是简直无坚不摧。
  这个数据,让王伯当这个制弓大师和神箭手长叹不已,他知道,仅凭这一点,长弓就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原来的反曲弓了。一把制作需要三年,价值两千钱以上的反曲弓,一百二十步远,根本没太大杀伤力。一百步,勉强能破皮甲,反曲步弓最佳杀伤射程在六十到五十步步,而不是如这长弓的一百二十步距离。
  “换重箭!”刚才用的是飞箭,只有五钱重。而新换的重箭,却更加凶悍,这种箭,光箭杆就有十三钱重,而他配的破甲箭头,更是重达一两。这样的一支重箭,重达二两多,三尺长羽箭,配上二两三钱破甲重箭头,这才是真正的凶器。
  一百二十步外,入原木靶一尺深,八十步,入木二尺深,六十步,钉入木中三尺。
  在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不管是明光甲还是鱼鳞甲还是索子甲,牛皮甲,通通不能挡,中者立透。
  经过反复测试之后,王伯当建议,可以给长弓配三种箭,一种是五钱重的飞箭,射的最远,齐射箭雨,覆盖打击的话,杀伤极强。另一种是一两二钱的重箭,杀伤也极强。最后一种,则是二两半的超重破甲箭,专们对付那些骑兵、披甲兵。
  最后凌云与王伯当这两个神箭手亲自试射,王伯当一弹指间射出了两箭,半柱香时间射完了一壶三十支箭。这让凌云甘拜下风,按此时的时间计算方法,一个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两柱香,一柱香有六弹指,一弹指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一柱香就是五分钟。王伯当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十二支箭的速度,且连续射三十箭。
  据凌云所知,最精锐的英格兰长弓手,以每分钟七箭的速度,可以连射九十六箭,以每分钟十七箭的速度,则能射四十箭。
  凌云自己试射的结果,是每分钟十箭,能连续射完一个箭壶三十箭。但若是在战场上,考虑到综合因素,凌云估计自己一分钟能达到六七箭。
  “神器,神器啊!”高伯等全都大赞不止。这下所有人都不再对长弓怀疑,转而是对长弓的极度尊崇。
  不过凌云却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长弓虽利,但却并非无敌。首先,这长弓皆有石力,需要力大者。”一石弓力超过百斤,这需要的力量极大,虽然传说中动不动就有人拉动八九石的弓,但实际上,能拉动一石弓的都是大力士了。而能拉动一石弓并不就是合格的弓手。
  “要使用此长弓者,不但得能开得一石弓大力者,而且还须身高在五尺八以上者。”五尺八以上,就是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了。要求身高,主要是因为长弓都是按身高来制,弓越长弓力也就越大,射程越远。长弓需要手长,这是英格兰长弓手们的基本要求之一。
  力大、身高手长,这只是基本条件之一,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所有弓手的基础,那就是得有弓手天赋,颤射。
  这三个要求一出,怀荒军绝大多数士兵都达不到要求。
  “而且,长弓太长,骑兵无法在马上开长弓。”凌云的一句话,又把不少骑兵将领想把长弓装备自己的骑兵的愿望给打破了。
  虽然如此,可王伯当却依然对长弓充满了赞叹:“虽如此,此长弓亦将取代原步兵长弓,成为战争之王!”
第135章
  魏征沉吟半响,向凌云道:“将军,我觉得有此利器,当重用之。我们应当全力生产这种长弓,大量选拔合适长弓手,建立一支精锐长弓部队。”
  凌云知他说到了点子上,他制出长弓,自然也是看到长弓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制作方便,另外还威力强大。特别是眼下的怀荒镇,有人,但却缺刀少甲,特别是有一个随时可能打过来的强大突厥敌人,凌云也是整日忧心。哪怕现在每日拿山贼马匪轮流练兵,可也是临阵磨枪。最关键的还在于,突厥人多是骑兵,凌云哪怕有两千骑兵编制,可一时间想要练成能和突厥狼骑争锋的精锐,实在太难。更别提以步对骑了,以步对骑,首先得需要最精锐勇敢的步兵,其次这些步兵得有坚固的铠甲。缺一不可,而怀荒军的步兵一不精锐,二无坚甲,如何跟人家正面刚。
  长弓部队是远程部队,这能大大弥补怀荒新军初成,缺少正面对战的经验和勇气的缺点。
  而且弓箭,本来就是骑兵的天然克星。
  当凌云随即在校场上宣布,将从全军中招募长弓手时,整个怀荒城内外的兵马都争相报名。他们争着报名,当然不只是因为看到长弓射的远射的猛,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凌云宣布所有选入弓手营的长弓兵,每天能吃一顿肉,每月还有三千加饷。这个条件,足够吸引人的。怀荒新军整编之后,除了战时的军功赏赐之外,平时每人每日给粮二升,战时每天给粮三升。除此外,帐内亲军每月饷钱五贯,外营兵四贯,外镇兵三贯,守备军和警备军两贯。现在只要能入长弓营,每月不但按外镇兵的三贯饷钱发给,还加饷三钱,等于饷钱翻倍。何况,每天还能吃一顿肉,光这一条,就足够吸引人了。
  不过不是报名就能选入长弓营的,长弓手的选拔有三个条件。
  第一,身高至少得五尺八以上,第二,至少能开一石弓。第三,一柱香内边续射出三十箭,且三十步外无脱靶。
  三条规矩摆在那里,很多兴冲冲想拿双饷天天吃肉的怀荒兵大都傻眼了,知难而退,没有上前白费力气,丢人现眼。当然也有不少人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有能力吃肉拿双饷,大步上前。对于他们,负责考虑的军官们是来者不拒,先量身高,再测力气,最后再开弓射箭,反正条件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来不的半点假的。
  不过这次报名的基本上都是外镇兵的人,凌云的帐内亲军有不少弓箭手,都够条件,不过凌云早有通知,并不让他们报名。这次长弓手,只在外营兵和外镇兵中招募。这也是为了保持帐内兵实力不降的同时,再努力的新建一支精兵。
  长弓虽利,但比普通的弓也强不了太多,真正强的是长弓手。
  没有精锐的长弓手,长弓再便宜制作再简单,也一样没用。而且长弓最利害的地方还是密集仰射,打击效果最强。因此,凌云便打算先组建一支长弓营进行训练,到时摆在一起集中使用。
  八千外镇兵,三千外营兵,一共是一万一千人马,经过了一连数天的选拔,最终凌云从中挑选出了一千长弓手。本来凌云还想再多挑一些,最终合格的很少。最后他也只得先行招募了一千人,组建了五个团的长弓手,凑成了一个营。不过虽然合格的长弓手只有千人,但凌云可不会就此放过长弓的高性能。他要求新建的长弓坊给长弓营一千弓手人人量身订制两把长弓外,还给其它所有步兵制作长弓,要求他们做到人手一把。两万两千怀荒军,除了一千骑兵和这一千长弓营外,剩下的两万人人手要有一张长弓。
  这个要求长弓坊倒表示没什么压力,毕竟一人一个时辰可以制成一把长弓,一天每人起码能制成五到六张弓。而且这长弓制作没什么技术含量,甚至士兵们自己都能制作。麻烦一点的倒是箭!
  箭好制成本也简单,可箭支却一点也不简单。
  需要铁箭头,木杆,羽毛,沾合组装,几乎都是手工。不但需要木匠、铁匠,还需要大量手工匠。
  而箭的消耗是极大的,按每个弓手随手携带两壶箭来算,一千弓手营最基本得配有六万支箭。而全军还有两万人将装备长弓,就算一人配一壶三十支箭,也得六十万支箭了。这还不算战斗储备,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大怀荒虽然一时造不出这么多箭,但联合军械坊却能帮忙解决,制作箭支不似制作弓那般的麻烦,只是工序繁琐,但没什么技术性。只要有需求,王伯当他们完全可以在内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担心的只是如何把箭支运出关来而已。
  “嗯,暂时就制作这三种箭支,五钱的飞箭,一两二的长箭,二两二的破甲箭,每个长弓手配两壶箭,普通步兵配一壶箭。每壶箭五钱飞箭二十支,一两二长箭十五支,破甲重箭五支,都按这个比例来。”凌云拉着王伯当交待道,有了好弓和精锐的弓手,当然还得有充足的箭支。如果按凌云的要求配齐箭支,那么需要上百万的箭支。这个自然一时间不可能完成,但箭支这东西,半消耗品,尽管下订单,多多益善,有多少就要多少。怀荒自己的箭坊,生产能力太低,最终还是得依靠联合军械坊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让凌云不得不感叹,战争果然就是在拼综合国力,一支五钱重飞箭,价值三十文,一支一两二的长箭价值五十文,而一支破甲重箭,居然价值三百文,几乎都能当的上一把普通的横刀了。这高昂的价格让凌云不得把原本打算一壶里配十支的重箭数额直接划掉一半。
  弓箭手射出去的都是钱啊,看起来只有几十文几十文,可一支箭射出去再回收利用的次数并不多。一壶箭四十支,二十支飞箭就是六百文,十五支长箭七百五十文,再加上五支重箭一千五百文,一壶箭就是两千八百五十文啊,人手两壶就是每人五千七百文。四十支箭总重不过五六斤的样子,而他的价值却是两千八百五十文,此时一贯铜钱重达四斤三两,两千七百钱能重达十多斤,这箭比本身贵多了。
  光给长弓营人配两壶箭,再给所以步兵各配一壶箭,就得需要六万来贯钱。若是再储备一些,还得十来万贯。
  凌云突然头痛起来,刚勉强找到了粮食的解决麻烦,转眼又遇到了缺钱的麻烦。
  “伯当,这长弓营新立,还缺一位主将,我打算请你来担任长弓营主将一职,不知你可愿意接受?”凌云望着王伯当道。
  王伯当做为河南一个绿林山庄的少当家,家族在当地也是小有势力,特别是河南的许多绿林和这关外的绿林不一样,他们大多有双重身份,表面上是一地豪强,首善人家,在当地极具好名声,修桥铺路,与地方官府也来往密切。而另一面,却又暗中拥有一支私生武装,做一些黑道买卖,比如王家就有一支不小的私人武装,同时还是河南最大的地下弓箭坊的东家。王伯当自小习文练武,尤其一手弓箭射的是出神入化,什么百步穿杨,那只是小儿科。让这样一个专业人士,来充任这支新编的长弓营主将,正是人尽其才。
  “承蒙三郎看的起在下,敢不从命。”王伯当对于凌云的授任,既惊且喜,并没有半分犹豫扭捏,直接就答应了下来。他本就是一个神箭手,对于能统领一支长弓营,充满了激动。
  把新挑选出来的一千长弓手交给了王伯当后,凌云又从自己的帐内亲军中挑选了一批年青的军官过去。至于如何练兵,凌云也只是稍提了点建议,具体的还得靠王伯当等人自行摸索。
  几天后,凌云便带领着自己的一千帐内骠骑离了怀荒城,开始巡察十三个分堂。
  此时巡察分堂,一来也是察看各分堂的安迁和防御工作,二来也是顺带着查探下坝上的地形,为将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凌云出了怀荒城,第一个目标就直奔了盐湖分舵。
  当初的盐湖分舵,此时已经更名为盐湖城堡,附近的十几个山寨人马都撤入了这里。盐湖分舵本是拓跋横刀的地盘,拓跋横刀原本大本营在更靠近怀荒的白马陂大湖,盐湖这边只是一个分堂。盐湖又名白海,是坝上一带最大的一个盐湖,因为产盐,拓跋横刀便派人马经营此地,后来渐渐繁荣,也有了一个小寨子。后来不断加防寨墙,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城堡。上次并寨设堡,一开始本来是打算这个方向的分舵城堡定在白马陂湖边,不过后来还是凌云考虑到盐湖的重要价值,因此把盐湖寨升级为了十三分舵堡城之一。附近的人马都撤入其中,并派人开始整修扩建城堡,加固城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