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697

  “老二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刘允文一入京,就先回了刘府。他先去了自己的院里见过妻子,换了身衣服,然后就来书房拜见父亲。
  “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刘侨问。
  “我回来报捷!”刘允文笑道。
  “报捷?”刘允贞疑惑,他问刘允文,“哥,你回京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朝廷的使者?”
  刘允文在刘侨对面坐下,一脸平静的道,“你说的是往辽东宣旨的使者吧,遇到了。”
  “那你也知道皇上新封二哥为京营总督了?”
  “嗯,听他们说了。”
  刘侨瞪了小儿子一眼,他咳嗽一声,问,“你还没说报什么捷呢?”
  “我们刚刚拿下盖州,以三万兵攻五万人把守之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没折损一兵一卒,就歼敌四千余,迫其余五万余人开城投降。”刘允文说的很平淡,仿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是歼灭了清虏五万汉军。
  “真的?”刘允贞惊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刘侨也坐不住了,“天啊,这……这……”
  花了好一会功夫,刘侨才从儿子口里听到了盖州之战的完整过程。从突袭盖州,成功将孔有德五万余人马堵在盖州,再到步步为营,用壕沟土墙加炮台,一步步逼到盖州城下,再到如何用大炮把盖州城墙轰破,瓦解守军的防御,逼他们一步步退入内堡,再到最后叛军无路可退,被迫开城投降,一切娓娓到来,听的刘侨父子两惊叹连连。
  “嘿嘿,朝中一群言官刚刚才弹劾继业消极避战,说他拥兵自重,养贼自重,结果刚说完呢,继业就把盖州给攻破了。哈哈,这脸打的,真是啪啪响,过瘾!”刘侨一阵哈哈大笑,让儿子给自己倒满一杯酒,一饮而尽。喝完一杯不过瘾,又连喝了两杯。
  “这事你禀报兵部了没有?”刘侨红着脸痛快的问儿子。
  刘允文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痛快的一饮而尽。闻父亲问,摇头道,“我在路上听说了弹劾和封赏之事,一回京就先到家里来了。”
  刘侨想了想,“你马上去兵部报捷,别把这正事耽误了。”
  “急什么,圣旨都下了,使者也已经去了辽东,追不回来了。”刘允贞道。
  “为父会不知道这些么,但既然继业让允文回来报捷,就不能耽误正事。”
  刘允文起身,“是,父亲,儿子这就去报捷。”
  刘侨也站了起来,“为父跟你一起出门,我也要去向皇帝报捷,不知道皇上听到这捷报之后,会是什么表情。”
  周延儒刚从宫中出来,坐在八抬大轿中回府路上。坐在轻轻摇晃的暖轿里,周延儒正和吴昌时一边喝茶一边谈话。
  “这次失算了,皇上对刘继业很信任。”周延儒叹道。费了半天功夫,刘钧虽然被从辽东调回来了,可却升任京营总督,明面上还升了官。虽说这是明升暗降,可旁人看来是实打实升官了。
  尤其是在皇帝处置了一名继续弹劾刘钧的言官后,这已经明白无误的在透露一个信息,刘继业恩宠依在。
  “一步步来,大人莫急。既然皇上把刘钧从辽东调回来,终还是说明皇上确实对刘钧有所猜忌的,要不然也不会临阵换将了。”吴昌时笑着说道。
  这个时候,街道上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
  “怎么回事?”周延儒掀开轿帘一角问旁边随行的家丁。
  “回大人,是辽东捷报,楚国公攻破了盖州,孔有德尚可尚等四汉奸带着五万叛军开城投降了,大捷!”
  周府家丁兴匆匆的禀报着,说着说着他发现首辅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半点高兴之色,反而脸色阴沉沉的,家丁茫然不解,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知趣的闭上了嘴。
  轿帘被放下,里面传来周延儒恼怒的哼声。
第三百四十二章
迟来的捷报
  “总宪,辽东飞捷入京,说是盖州破了,俘虏孔有德等五万余众!”
  盖州破了?还俘虏了五万余众?
  左都御史刘宗周愣了好一会,突然放声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越来越大,引的都察院里其它官吏们莫名其妙。一向严肃的总宪大人,今天怎么笑的这么大声?
  刘宗周放声大笑,甚至激动之余手掌猛拍桌案,“好,好,好!”他一连喊了三声好字,实在不知道要用什么来形容此时心情了。虽说刘宗周在先前还亲自弹劾过刘钧,但一码归一码。他上书只是认为刘钧不适合继续担任辽东提督一职,认为这不是好先例。
  人人都以为这次刘钧在盖州的围城,是消极避战,是养贼自重,甚至就连刘周宗当初都有些如此认为了。可是现在,仅围城十五天,三万辽东军就把盖州城打的稀烂,迫使孔有德这些悍贼投降。
  如此一看,刘钧非是避战,围城炮城那都不过是新的战术而已,而且是非常成功的战术。三万人半月破五万兵马守卫之城,不但攻破城池还不让一敌逃跑,这种战果,堪称经典,可谓用兵如神了。
  到现在,还有谁敢说刘钧先前是避战,避战能半个月破坚城一座?谁还敢说刘钧是养贼自重,养贼自重能半个月就俘敌五万?
  如此一来,先前朝廷弹劾刘钧的罪名全都不攻自破了。
  刘宗周甚至都觉得心里有些愧疚,为自己曾经怀疑过刘钧的品德。
  辽东飞送来的捷报,让朝堂先前的那些议论,那些对刘钧的处置,无疑变的有些可笑。虽然最终皇帝没有因为言官弹劾而论罪,可毕竟皇帝是借着这由头把刘钧给调回京了。
  痛快笑过之后,刘宗周坐在那里思虑起来,辽东的大胜确实证明了刘钧依然勇猛能战,但也证实了刘钧先前确实向朝廷隐瞒着他拥有的许多精良炮火,这种隐瞒问题可大可小,朝廷要追究,那当然是欺君之罪,若是不追究,也算不得大事。
  可刘宗周还是觉得刘钧不能再留在辽东了,刘钧越是能战,那他留在辽东统兵时间越长,就越危险。必须防范于未然,早做防备。况且,辽东军已经训练有成,勇猛能战,把辽东军交给那些总兵们统领,由傅宗龙范志完统驭,才是正常。
  刘钧还是得调回京师,让他整训京营,同时把他放在京师,可免失控。
  想到此,刘宗周提起笑,开始写奏折。
  乾清宫中,崇祯正在听取王之心的禀报。
  身为大明天子,为天下之主,但实际上皇帝一生都难出京城,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紫禁城皇宫之中。
  皇帝是国家的主人,更似帝国的奴隶,一生都被困在里面。
  对于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他主要是通过臣子们的奏报了解,但有些事情,他却只能通过东厂和锦衣卫了解。
  对于京中的风言风语,百官们的私下议论,将军们的动态,崇祯想要听到最真实的情况,都只能通过厂卫的汇报。百官的奏报,崇祯早已经学会了有选择的相信,他更相信厂卫,虽然厂卫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可总比百官的奏报要可靠的多。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大明的皇帝先后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等,到现在,仅还保留着锦衣卫与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
  崇祯虽然对厂卫使用很小心,使得本朝的厂卫没有先前的嚣张,可却也依然有很大的规模。
  听过一些例常的官员监视报告,崇祯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起了他心里更关心的事情。
  “京中百姓对于楚国公受弹劾,以及朕调其入京有何看法?”
  王之心早知道皇帝会问到这个问题,来之前他已经在心里想过许久,斟酌了一下言辞,王之心小心地回道,“回皇上,外面有不少话语,都说言官们的不是,说楚国公是大明的霍支病、岳武穆,为国征战破虏,冲锋在前,可言官们却凭着一些没有边际的事情,就胡乱弹劾楚国公,是邀名买直,都觉得那些言官这次太过火了,连楚国公这样的忠臣大将也弹劾。”
  “百姓对于朝廷调楚国公回京是怎么看的?”崇祯继续问。
  王之心犹豫了一下,道:“百姓都称赞陛下明见万里,不为言官们所蒙蔽,还又升了楚国公的官,更加重用他。都说陛下是明君!”
  崇祯哈哈一笑,“王之心,你个奴才,也知道尽挑好的话说了。既然有人拿楚国公比岳武穆,只怕也有人把朕当做那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宋高宗吧?”
  “绝无此事。”王之心连忙说道,事实上还真有些不怕死的蠢人如此乱说,那些人现在都全被关押在东厂的大牢里呢。不过在皇上面前,是绝不能承认的。
  崇祯的笑声停止,叹息一声。
  就算王之心否认,可他还是明白肯定会有人如此说的。本来,刘钧自渡海征辽以来,战果斐然,取得连串的胜利。比起辽西战场,形势好的多。而且就算是辽西如今的胜利,亦多亏了辽东的胜利,使得清虏被牵制了许多力量,让鞑子一直不敢全力打锦州。
  可他是皇上,许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看待。
  鞑子要打,可也得时刻警惕防范着臣下权柄过重。
  有能力的臣子得用,但如何用却得谨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都是把双刃剑,用的不好会反伤自身,尤其是有能力的武将,越发得小心。
  虽然说这次召回刘钧,肯定会被一些百姓私下议论,可崇祯却只能这样。
  正说着,听到外面禀报说是锦衣卫指挥使刘侨求见。
  刘侨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也是崇祯的耳目。听说他来了,他猜测着可能有什么紧急情况,便让他来面见。
  “刘金吾,是何事求见?”崇祯问。
  “皇上,臣特来贺喜。”刘侨叩拜行礼,欣喜的向崇祯道,“陛下,捷报入京!”
  “捷报?”崇祯这段时间几乎隔天就能收到报捷,但闻听捷报入京,依然十分高兴,“辽西又有捷报了?这回是吴三桂还是祖大寿啊,又破了几个城堡?”
  他语气轻松,满脸笑容的等待着刘侨的回报。
  “陛下,是辽东捷报。辽东提督朱慈烨昨日已经攻破盖州,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四逆率城中五万余人马尽皆出降。辽东军围城半月,未折一兵,歼敌四千余,攻破盖州,俘敌五万余,尽歼其全军!”
  崇祯嘴角的笑容凝固住了。
  他的呼吸都为之一滞,眼里满是震惊与茫然。
  盖州被攻破了,孔有德等四叛将率领的五万余人马全都投降了?
  崇祯也说不清自己此时的心情,他说不清自己究竟是激动惊喜还是其它什么,他的手都有些轻轻颤抖着。
  “大捷,大捷……”崇祯喃喃念叨着,脸上勉强打起笑脸。这确实是一个大捷,破盖州,歼敌五万,天大的胜仗,自他即位以来,十三年了,朝廷还从不曾在鞑子手上取得过这样的胜利。哪怕歼灭的是孔有德等的汉军,可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