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697

  当天,沙岭堡发生一件大事,堡中的镇江巡抚范志完欲强迫一名女真女俘,在霸王硬上弓的时候,被咬掉了那玩意,不幸惨死,成为辽东军征辽以来,阵亡的最高级官员。
  消息传出,督师刘钧和总督傅宗龙以及提督巡抚李春江等纷纷表示惋惜。不过为了范巡抚的名声,最后对朝廷上奏以及对将士们公开的说法是范巡抚被鞑子派来的刺客所杀。但是范总督强女干不成反被咬掉命根子而死这件事情,还是不径而走,最后全军皆知。
  “范志完真丢我们大明的脸。”李春江望着装着范志完尸体的棺材,一脸厌恶地说道。
  “这样的人大明多的是,我早见怪不怪了。”刘钧答道。他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今年的新科状元,中状元才一年,就已经是提督巡抚了。从自己和这位兄弟的身上,他就已经看出来,崇祯用人,已经有些很不拘一格了。不过想想历史上,崇祯朝最后一位首辅,似乎也是中状元第三年,就当上了首辅,又不太奇怪了。
  毕竟比起首辅来,巡抚明显差距还是很远的。
  但就算崇祯再怎么不拘一格用人,也挽救不了大明了。原本,刘钧也觉得大明的亡国与崇祯无关,大明亡于臣子而不是皇帝,可现在,他却觉得,大明亡国,崇祯担有很大的责任。
  用人不明就不说了,关键是有优秀合适的人他也不会用。不说什么袁崇焕、卢向升等等,就比如在这一次的辽西大败。
  不该冲动用兵的时候,崇祯忍不住调集精锐发动辽西反攻,结果,大败。不但败掉了朝廷的精锐,还使得中原空虚,流匪重新得以死灰复燃再次卷土重来。再比如现在,辽东军继然能杀黄台吉破辽阳围沈阳,就充分的说明这支兵马的精锐,可这个时候崇祯又不敢打了,他要议和。
  议用的人不用,不该信任的人偏偏无条件的信任。该忍让退缩的时候不肯退,该上的时候又退缩了。
  若不是为了借大明这个壳,刘钧早就反了。
  “如今局势,你究竟是何打算?”李春江问。他有些看不明白刘钧的想法,破辽阳之后,刘钧坚持北上攻沈阳。可现在在沈阳城外,刘钧却又不攻,而且多尔衮等人已经回援了,他也不退。
  刘钧揉捏着太阳穴,喝了口茶,“陛下要议和,我们便和鞑子议和。”
  “那你为何又不撤,还坚持驻兵沈阳城下?辽阳不是已经传来报告,多尔衮已经到了辽阳城下,即将攻城吗?你就不怕辽阳万一守不住,到时海辽皆失守,退路失去,我们被围在沈阳?”
  刘钧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哎呀,公辑,你离开九头鸟太久了,并不了解如今的九头鸟。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九头鸟了,那个时候,我们还靠着本戚少保的兵书练兵。而时至今日,我们船坚炮利,火铳凶猛,九头鸟的战术也完全改变。”
  “一万楚军不敢说能正面击败五万清军,可凭城而守,却是绝对可以挡住五万清军攻城的。”
  李春江皱眉,还是不太明白刘钧的想法。
  “有的时候,不一定要攻城掠地才是胜利。”刘钧冲着李春江笑道,“如今的九头鸟长于攻城守城,打这样的阵地战无人可及。但我们也还是有弱点的,比如说我们野战能力不强,尤其是不能与清军这样的精锐骑兵在野外打遭遇战。”
  “所以呢?”
  “实话跟你这么说吧,原本我是打算趁多尔衮回援之前,利用我们的炮铳之利,先攻破沈阳的。可是实际情况是沈阳外围的城堡很多,天气寒冷道路难行,加之沈阳集结的兵马很快数量也很多,因此我们并不适合再强攻沈阳。”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撤?”
  “因为我们要给鞑子压力,迫他们求和,按我们的条件来。”刘钧答道,真要攻沈阳,刘钧相信还是能拿下的。但肯定会伤亡极大。刘钧不想硬拼,但只要刘钧不走,守着城外的堡垒,鞑子一样拿他没办法。
  如此一来,双方在沈阳对峙,鞑子就只能退兵守着沈阳,不能再分兵辽西。当然,刘钧敢这样干,一来是楚军守城能力强,不怕清军围城攻打。要知道,在历史上,郑成功攻台湾时,好几万人打千把荷兰人,结果还靠围城战围了一年多,才迫孤立无援的荷兰人投降。
  在同时代的欧洲,大炮和火铳的大量使用,使得战争的方式已经改变。传统的城堡很难挡的住新式铳炮的进攻,城堡也迅速改为棱堡式的新型城堡要塞,配上铳炮防守,使得攻城又再次变得艰难起来,在此时的欧洲战场上,要夺取一座新式的城堡,往往依然只能依靠长期的围困。
  有新式的火炮,都很难攻夺一座有新火铳炮防守的棱堡要塞,更何况眼下清军只是一支靠骑射为主的传统部队?
  “反正现在是冬季,河海封冻,没有水师接应协助,我们若从陆地撤退,将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因此,我们现在干脆就呆在辽沈,让鞑子想打又打不下,想赶又赶不走,咱们让他们寝食不安,然后再和鞑子议和,他们就会有诚意的多了。等到明年冰河解冻,到时水师沿江而上,我们就能安全的撤离了。”
  说到底,这才是刘钧继续留在辽东的真正原因。
  冬季撤退太危险,没有水师协助,一旦在野外被清军追击,那是极危险的事情。就算能击退,也得伤亡惨重。万一鞑子拼命集结大军狠心要吞掉他们,那到时刘钧哭都没地方哭去。正因如此,刘钧那是坚决守着这些城堡不走,反正城堡里要粮有粮,要弹药有弹药。
  而且凭楚军的铳炮守城能力,完全可以不必把兵马集中起来,鞑子要攻,吃亏上当的只会是他们。
  弄了半天,李春江终于明白了刘钧的真正想法。
  他明白刘钧已经不打算强攻大军回援的沈阳,但现在情况不适合楚军撤退,因此刘钧倚仗着楚军的守城能力赖在辽沈,其实是在等冬天过去,等水师来接应撤退。在此期间,跟鞑子顺便斗智斗勇,耗一耗,迫鞑子求和。
  “既然要议和,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派人与鞑子接触?”
  “急什么,议和这事情,谁先开口谁就先落了下乘,我们得让鞑子先开口,到时咱们才能占据有利位置。”
  得知了刘钧的真实意图,李春江也心安了许多。
  “我们真的能挡住鞑子的反扑围攻?不需要把兵马集结起来?”
  “不必。”
  “那我们粮草弹药充足吗?”
  “充足,十分充足。”
  “那我就放心了。”
  “报!”情报参谋在外面大声报告。
  “进来。”刘钧喊道,参谋进来,刘钧问,“何事?”
  “督帅,侦骑刚传回的情报,阿济格分兵进攻北面黑旗军驻守诸城失败后,已经调整了策略,他正在集结城外的七路兵马,已经瞄上了蒲河城,准备先集结两万兵马拿下蒲河城。参谋部请示,是否需要派兵增援蒲河城。”
  刘钧听了,并不意外。鞑子集中兵力攻打楚军的堡垒,很正常。先前阿济格兵分七路,那是过于自信。在损失了两千多人后,总算明白就算是黑旗军,那也不是以前的黑旗军。这些投降了楚军的黑旗军,如今也成了块硬骨头,比以前硬多了。
  阿济格的想法倒是不错,但蒲河城里的明军可是普通的明军,那是楚军。就算只有五百人,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以传统过时的战斗观念来打这场围城战,阿济格肯定还得吃亏上当花钱买经验。
  “不用担心,平洛堡就在蒲河城西面二十里,那里有五千九头鸟,随时能够支援。让平洛堡盯着蒲河城就好,但不需要急着出兵。”沉吟了一下,刘钧继续道,“传令抚顺、惠远、东州、抚西诸堡的黑旗军,让他们继续向东和向北扫荡。”
  既然阿济格把兵马都集中起来打蒲河,那刘钧就让黑旗军继续扫荡东北两边。
  反正东北的冬季还很漫长,刘钧也不介意跟清军多玩玩。
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祯十四年
  辽阳。
  辽阳城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满清的都城,称为东京,但后来又迁都回沈阳。不过辽阳城却一直是满清重要的重镇,可此时,满人的东京,却由楚军占领着。当初驻守东京的豪格听闻黄台吉战死,代善兵败后,吓的惶惶而逃,让明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辽阳。
  这座城池是建在元代辽阳故城上的一座大城,太子河从南面顺着东墙外向北流过。城池周长二十四里,分为南北两城,两城相连呈日字形。
  在洪武五年,明军攻克辽阳两年后兴建,城墙砖石合筑,内石外砖,墙心夯土,上窄下宽呈梯形,墙底部宽近三丈,高三丈三。其中南城大于北城,城周十六里,北城稍小,城周八里。
  南城有安定、泰和、平夷、广顺、肃清、镇远六座城门,东门外还有瓮城,城外还有护城河。北城则只有永智、武靖、无敌三门。
  清军占领辽阳后,城门名称改东门为普安、绥远,西门为顺安,北门为拱极,南门为丰乐、文昌;门额满汉文左右书。
  辽阳在满清中可以称为仅次于盛京沈阳,地位极重。
  寒冬里的辽阳城,显得越发的高大雄伟。
  今年是大年三十,除夕,也是团圆的日子。不过辽阳城中的两个协的一万楚军却无法与家人团圆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在这个寒冷的北国冰城中,他们只能与自己的战友同袍们共度除夕之夜。
  夜里非常的安静,虽是除夕之夜,但傅山并没有让将士们放松。后勤的弟兄们早早的准备了年夜饭,特意杀了一百头大肥猪,还宰了许多肥羊,还有破开坚冰从河里打上来的鱼。
  菜很丰盛,但没有酒。
  由于清军的前锋哨骑早已经出现在城外,因此就算是除夕之夜,士兵们也都是铠甲在身,所有人滴酒不能沾。
  做为辽阳守军的总指挥官,傅山也没有喝酒,他同样甲不离身。辽阳城的安静里,透着股燥动,大家都在等着清军出现,等着他们的攻城。
  一夜过去,清军并没有出现。
  东方第一缕晨曦已经出现,城外茫茫的雪地已经显露出来。
  辽阳城那二十四里周长的城墙上,在原本的诸城门楼和角楼外,又新增了不少的炮台,值守一夜的楚军打着哈欠迎来换班的弟兄。
  一夜终于过去,下岗换班后可以吃顿热乎的早餐,然后在大坑上美美的睡上一觉。
  城中的两协兵马分成了四部,实行三班倒的轮换值勤,并有一部人马做为总预备队,如此一来,士兵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随时保持足够的精力。
  在这个崇祯十三年的大年初一的早上,傅山早早起床,昨晚上他两次上城查哨,发现士兵们都很尽职的值勤把守着,并没有人开小差。而另一班随时待命的士兵在城墙里的藏兵洞里也都枕戈而睡。
  亲兵已经烧好了热水,傅山洗漱完,另一名亲兵已经把早餐拿来了。
  冒着热气的大肉包子,向来是傅山的最爱,永远也吃不腻。他吃着包子的时候,亲兵把一件熊皮大氅披在他的铠甲外面。
  一边吃着包子,傅山一面向东门平夷门城楼上走去。明军夺取辽阳之后,便立即又把东门名字从普安改回原来的名字平夷。
  自傅山来到辽阳接任指挥官位置后,他每天早上都要在平夷门城楼上点将议事,而不是在城中将府议事。
  站在平夷门上,能够清楚的看到城外。傅山到任后,立即又令城中的青壮百姓和俘虏,在城外的每一处空地上,都建立起了防御工事。
  在干旱的护城河里栽上尖桩,在护城河靠近城墙的一面,又垒起了一道丈高的羊马墙。然后在另一面壕边竖起沉重而尖锐的拒马。
  这些拒马全是尖角,他们连在一起,是对付战马的极好障碍。
  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排拒马,另外在城外的三百步内,到处都挖陷马坑,坑并不大,差不多刚好容一只马脚,也并不太深,但却能让奔驰的战马踩进去后摔倒腿折。
  与陷马坑相配的是只到小腿高的鹿脚尖桩,这些插进地中的鹿脚桩,杂乱无序,却密密麻麻,绝对能大大迟缓攻城一方的进攻。有这些桩,盾车推车都能以前进,战马更能奔跑,就算普通步兵都难以放开奔跑。
  更何况,在靠近城池的百步内,除了陷马坑和拒马、鹿脚外以及长尖桩外,还有许多成串的铁蒺藜。
  这些防御工事简单却又有效,耗费的不过是些俘虏们的时间和体力,但对于城防,却有极大的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