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697

  可他没想到,刘钧会暗地里这般果断的向他下手。当初本只是一个过渡职位,现在却成了刘钧入朝参与朝政的重要根本。
  刘钧的这个直隶总督,正式的官衔是总督北直隶省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顺天巡抚事。
  这个正式的官衔其实比之最初又有了变化,在昨天皇帝参加了总理处的会议后,还特别召刘钧入宫陪他与周太后和张太后一起吃了顿饭,一起的还有永定二王,以及王承恩。
  本来这只是一顿简单的饭,小皇帝把刘钧当成可靠的兄长,连王承恩也当成是家里人。在这顿饭上,刘钧又换了五十万块银元出来,两宫太后各十五万块,给皇帝二十万块。
  这笔钱花的还是很值得的,在饭后,刘钧与朱慈烨单独谈了一会。其中刘钧就谈到,北直隶的现状很松散,按大明的制度,南北直隶,之所以叫直隶,就是因为他和其它省不一样,他没有一个省级领导机构,他下面的诸多府州县,松散并列,没有省这一级,而是直接由京师朝廷直隶辖统。
  说白了,顺天、保定、大名等北直隶各府以及各州县,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统领的。这种制度,固然有京畿十分重要的原因,可到现在,这种状态也十分不适应当前局势了。
  尤其是不利于刘钧要上任直隶总督。
  如果按现在的这种情况,刘钧就算当了直隶总督,也顶多是管京营九镇兵马的。因此,刘钧在小皇帝拿了二十万块银元正高兴的当儿,提起此事。
  刘钧向朱慈烺提议,北直隶应当改变目前这种松散的状态。改变的办法也很简单,设立北直隶省,除了都指挥使司不再设立外,省级的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都设立起来。同时,把原来挂名在周边省的各分守、分巡、兵备诸道,正式隶属于省下。
  朱慈烺不太懂军政大事,但觉得皇兄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最后便点头同意,然后叫来王承恩,让他按自己的意思拟一道旨意发往内阁。
  然后昨天内阁就接到又一封中旨,北直隶从今起设立北直隶省,在原直隶总督朱慈烨总督京畿三营九镇官职上,正式的官衔改成了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顺天巡抚事。
  这个新官职可就与原来完全不同了,原来只管京畿三大营九镇,只是单纯的负责军事。现在却成了军政长官,不但统兵,还管民政。
  中旨下到内阁,周延儒直接就驳回,但是很快朱慈烺又下了第二道中旨到内阁,依然是原来的旨意,一模一样,一字未改。
  新皇帝虽然年轻,可在执着或者说倔强这方面,却完全继承了崇祯。
  周延儒看着这道第二遍下达的中旨,犹豫了,不敢再封驳了。虽然他有这个权利,可皇帝还有罢免他内阁首辅的权利呢。虽然说,现在这个权力暂时归总理处四顾命大臣,他也是其中之一,可还有其它三个正跟他不对付的呢。
  我忍。
  最后周延儒退缩了,几乎内心是崩溃着的心里含着泪同意了这道中旨。
  就这样,今天早上刘钧正式上任,就不再仅是京营的总督,而是直隶省的军政长官了,而且他还兼了一个顺天巡抚的官职。
  可以说,刘钧已经完全算是高级文官的一份子了。
  在跨进崭新的直隶总督衙门的时候,刘钧甚至都还能想起周延儒今早碰头会时那一脸憔悴的模样。
  昨晚周首辅肯定没睡好。
  做为一省军政长官与军区司令肯定是不一样的。刘钧现在的职位,相当于局常委、河北省书记兼省长兼北京军区司令还兼北京市长。
  刘钧现在不但管着京畿三大营九镇兵马,而且还同样管着直隶省七巡抚,以及下面的左右布政使、左右按察使以及各府知府、知州、知县以及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等,他甚至还管理着河道。
  刘钧刚踏进衙门,照壁内已经有一众官员在恭候多时了。
  新的直隶省,不比普通的省,虽然总督下只辖一省,可下面却有七个巡抚。除了刘钧兼任的顺天巡抚外,下面还有山海巡抚、天津巡抚、保定巡抚、昌平巡抚、通州巡抚、密云巡抚。
  虽说如今大明巡抚数额增加了,但巡抚依然是权柄极大的一方文武要员。而现在,刘钧自己兼了一个,还管着六个。
  六位巡抚昨天已经接到了朝廷下文的重要通知,知道直隶成了一个省,直隶总督现在军政一起管了,诸位巡抚没人敢怠慢,纷纷快马赶到。
  六位巡抚们站在左边,现在还是国丧期间,所有官员一律不穿红袍玉带,而改穿青衣角带。
  他们身后是左右布政使和左右按察使,原来的省级三司中的都指挥使司,如今已经都被撤除。剩下的这两司,其实也基本上被下面的各分守分巡兵备等道架空了。他们处于巡抚和诸道之中,上不上下不下,地位尴尬的很。
  不过,好歹品级还是摆在那里的,诸道和各府文官都还得站他们后面。但六位巡按虽然品级在诸文官中最低,却地位超然,他们站在一侧,略比巡抚们位置落后一点,但却要比二司官员还靠前。在巡按们边上,则是六位监军副使,他们以按察副使的官职担任监军一职,是为监军副使。发巡按们一样,在如今一切以军事为重的时期,他们的位置也大为超然靠前。
  站在最后的是各府的知府和知州、知县,有一些离的远的则未能赶到,此时站在后面的都是京郊的,其中最前面的就是顺天府下的大兴和宛平两县,这两县也就是京师两县,京师也分属这两县内。
  相比文臣这边等级分明,武将那边同样是站了一大群。
  定国公、成国公、英国公三个担任勋臣提督的国公领衔,后面是武定侯、镇远侯、泰宁侯、西宁侯、阳舞侯、安远侯、武安侯、丰城侯等九位担任总兵官的侯爷。不过他们并不是京营这块的领袖,他们站在靠边点的位置,在他们左边前面点,站着的才是京营的真正上司,一位尚书衔的协理,三位侍郎衔襄理。然后是总监太监和总督太监,下面还有三位内臣提督太监,和九位监军太监。再往下,则是副将参将游击将军等一大群。
  “顾命大臣、直隶总督、辽东郡王到!”
  衙门口的站岗衙役立即扯开嗓子高喊起来。
  衙门附近早已经打扫的干净无比,大家都知道今天是辽东王第一天正式上任,因此不但把附近都打扫一新,而且靠近衙门附近,前后左右的街巷都很肃静,早布满了明暗岗哨,还许闲人靠近逗留。
  街上早已净街,断绝行人,就连附近要经过的居民百姓,都只能远远的绕道,从其它门出行。
  刘钧对于那些形式上的排场不太在意,他的权威也不用靠那些来张显。他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权谋智慧,还有赫赫战功,以及他麾下的十余万九头鸟精锐之师。
  在衙内响起的乐声中,刘钧也没有身着绣着蟒龙的大红袍服,也没腰系玉带,头戴乌纱帽,而是同样身着青衣角带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之下缓缓进入衙门大堂。
  刘钧在公案后边坐下,朱成功捧着尚方宝剑侍立旁边。另有亲卫旗牌带着十二副王命旗牌金银令箭站在后面。
  文武官员们按品级皆穿着袍服乌纱分列下首两侧。
  一众官员按品级,依次向刘钧行参拜大礼。
  每个官员上前参拜行礼,旁边都有一人高声唱名。
  官员等唱名完,还都再亲自报名参拜,然后躬身肃立,静侯训示。
  没人敢放肆,坐在他们上首的这位,可不仅仅是一位年轻的武将,他们畏惧的也不是他的王爵。大家敬畏的是刘钧顾命大臣的身份,敬畏的是刘钧斩杀虏皇,在辽东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关外局势的骄人战绩。
  刘钧坐在那里,好整以暇,他没急着训话,也没让众官就坐。
  他用烔烔目光向众官一个个望去,随即缓缓站起。一众文官武将太监们全都躬身垂手,屏息无声,静候训示。
  刘钧先率全体文武向北祭拜先皇,然后才命文武就坐。
  “本督深受先皇厚恩,委以此重任,又得今上信赖,命总督直隶省民政军事。诸君或世受国恩,或为先皇所提拔,均应同心协力,以报君上。北直隶做为天子近下之地,京师屏障,更应为天下表率。今后京畿三大营九镇都要整肃军纪,加强训练。各府县地方,同样要加强治理,若有玩忽职守者,到时莫谓本督言之不预!”
  一番开场之后,算是正式议事。
  不出刘钧的所料,议事一开始,诸文武就纷纷向刘钧请拔钱粮。不但京营诸镇要粮要饷,地方各府县同样也要粮要饷。
  警备营襄理侍郎吴襄道:“京营各镇都已经欠饷近四月,军心不稳,而且缺少器械,虽编制炮营、骑营,可都少炮缺马,辎重营也缺少车马。步兵们使用的还多是长矛腰刀,火器极缺,少量装备的火器,还都是旧式鸟铳,甚至还有三眼铳……”
  “练兵之要,首在足兵足饷,然后方可足练,才可成强军。粮饷之事,诸位不必担忧。本督已经与朝廷诸公商议好,正在四方调集钱粮入京。各大营诸镇把欠发的粮饷数字报上来先,本督会优先给诸镇补发欠饷,以后各月都会如数按期下发,就是诸镇的军械,也会分批更换补充。”
  刘钧如此态度,居然有求必应,这让众官都大为惊讶。他们本以为刘钧无论如何也会讨价还价一番,然后先给补发个把月就不错了。
  刘钧目光再次扫过众人。
  “刚刚本督也说过,练兵最重要的三要,足兵足饷足练。本官会调集粮饷,足饷,那么大家也要给我足兵和足练。半月之后,本督将开始检阅三大营九镇兵马。到时,本督不希望看到还有注名支粮、买人雇役这种情况出现。更不想看到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有多少兵,就请多少饷,但敢虚报多报者,到时别怪本督请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第四百零三章
反将一军
  乾清门外总理处。
  距离第一次总理处正式会议已经过去十天,今日四顾命大臣再次总理处议事,并恭请皇帝听政,又召来内阁、司礼监、六部、五府、都察院、通政司等诸寺衙主官们前来。
  周延儒今天心情不错,他些天他早就在期待着这一天了。
  他咳嗽一声,迫不急待地说道,“这些天来大家都辛苦了,但也总算把今年上半年的各项积欠以及下半年的各项开支预都算好了。现在户部把这些都做成了报表,完全按郡王之意做好了。户部呈报给了内阁,内阁已经把票都拟好了,交到了总理处,今天我们就议一议这个报表,如果通过,那就交司礼监批红,然后就等郡王的钱粮到帐入库以便拔付了。”
  说到这里,周延儒望向一旁的吴甡三人。“吴阁老、刘总宪、郡王,户部的报告上内阁的票拟,你们看一下,然后呈交王公公他们批红吧。”
  内阁的票拟本就出自周延儒和吴甡他们之手,因此这票拟其实总理处四顾命大臣中的两位已经是看过且本来就出自他们之意的。唯下剩下的就是刘宗周和刘钧二人的态度了。
  刘宗周还没说话,刘钧倒先说话了。
  “户部的报告在交给内阁票拟之前,按流程,先呈给总理处阅过。”刘钧的话不急不缓,不像周延儒一样总要拿腔拿调,但他的话里也透着一股气势,他看了眼周延儒一眼,“内阁票拟前我已看过户部的报告,今天我又看过了内阁的票拟,对于内阁的票拟我不敢赞同,对于户部的报告,更没法接受。我反对通过票拟,更不能批红。”
  “为何?”
  没等周延儒跳出来,反倒是刘宗周还开了口。
  “郡王可否说明一下反对的原因?”
  刘钧慢声答道,“这份预算里,兵部的请款数目最多,其中仅京畿九镇兵马的欠饷就达六百万块银元,另外还有军械更换、战马补充、制造战车、厢车等费用达二百多万块。此外,关外辽西三镇的欠饷,抚恤和津贴还有赏赐,加上恢复防御,筑城修堡等费用,也达六百多万块。”
  “另外陕西、三边、山西、宣大等几大军区,每军区也是二百多万的请款。”
  刘钧手指在桌上重重的点着,“仅兵部的这几项请款,就达到一千六百多万块银元,我就想问一句兵部和户部的官员,你们真有认心的办理此事吗?还是说下面开口要多少,你们就报多少?”
  周延儒点了户部尚书李邦华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名。
  “两位尚书回答一下郡王的疑问吧。”
  “好,那我先回答一下郡王的疑问吧。”兵部尚书陈新甲站起来说道。
  陈新甲今天也是有备而来,他翻开一本账册。
  “去年朝廷整顿天下兵马,全国共编三十六镇。其中北方边疆五大军区十五镇,京畿三大营九镇。现如今每镇都是兵额三万,仅京畿九镇就有兵二十七万,另有战马九万匹,挽马同样九万。京畿九镇养兵之费,平均每兵每月十块银元,其中包含士兵的军饷、口粮,以及马匹喂养、武器补给、保养,军官们的俸禄,另外还有奖赏、抚恤等等。”
  “如此计算下来,仅京畿九镇兵马,每月就得二百七十万贯,四月就是一千零八十万。如今欠饷近四月,加起来八百多万块银元的请款,并无问题。”
  刘钧冷哼了一声,当是骗鬼呢。一月二百七十万块,那一年就是三千二百四十万块,哪怕折算成银两也是一千六百多万两。真照这样的军费开支,大明光养京畿这二十来万兵马整个财政收入都不够支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