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697

  镇远堡,广宁东面,明清两军议和后分界线东清军最靠近边界的堡垒。
  驻扎在堡中的是镶蓝旗的二百旗兵,隶属郑亲王济尔哈朗麾下。统领这二百旗兵的是一个牛录章京,自议和以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转眼已经大半年过去了。
  半夜里,牛录章京和安突然被属下从暖和的被窝中叫醒。
  “主子爷,不好了,南蛮子杀过来了。”
  和安揉捏着惺忪的眼睛,还有些没睡醒,“你说什么?”
  “主子爷,快醒醒,南蛮子杀过来了,已经把我们包围了,起码上万人。”
  和安一下子惊醒了,连忙让手下帮他披甲,待他披好甲登上堡城上时,发现整个镇远堡四面都是火光,早把镇远堡周边照的亮如白昼。
  一片火把的海洋,真的有上万之众。
  “南蛮要入侵了吗?可我们不是已经议和了?”半年多的相安无事,让和安有些迷茫。
  这时,城下火光中,一骑奔驰至堡门前,高声喊道,“城上的鞑虏听着,立即交出我盘山堡的兄弟,不然,定屠灭你全堡上下,鸡犬不留。”
  和安不会说汉话,也听不懂汉话,他找来会说汉话的手下,“南蛮子在说什么呢?”
  “那人好像说什么让我们交出他们盘山堡的人,不然就要攻破镇远堡,杀光我们。”
  和安一头雾水。
  盘山堡他知道,就在他们对面不远,是明军广宁镇紧邻边界线的一座军堡,平时他们经常能够隔着边界的那条小河看对对面的人放马打柴。因为镇远堡早得到上面的严令,不得挑衅引起纷争,因此平日里两边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你们哪个狗日的手贱,抓了南蛮子?想死吗?”和安大骂。“快,立即盘查一下,看哪个手贱。”
  和安的命令传下,小小的镇远堡很快都接到了命令。
  可半天后,一个个军官回报,并没有人抓了南蛮子回来。
  “你确定?”和安问。
  “确实没有,全都问过一遍了,真要抓了,也没哪个敢隐瞒。”
  听到这个报告,和安稍松了口气。
  当下连忙让手下向城下喊话,说这只是一个误会,他们的人并没有抓盘山堡的人。
  “也许只是他们的人逃亡了,让他们去别的地方找吧,我们没有抓他们的人。”
  手下大声的向城下喊话。
  可过了一会,城下的明军并没有撤离,反而吹响了号角。呜呜的号角在寒夜的冷风里是那么的冷凄。
  在这号角声中,明军呐喊着向镇远堡发起了进攻。
  轰隆一声巨响,远处一团红光一闪而逝,一颗铁球呼啸着砸了过来,和安脑子发懵,来不及反应,就已经直接被砸中,鲜血飞溅。
  “攻下镇远堡,杀光所有的鞑子,为盘山堡那百余被杀死的弟兄们报仇,救出被掳的那些兄弟,杀啊!”
  城下,吴三桂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挥长刀,大喝连连。
  一群群的明军如潮水般的涌向镇远堡,区区两百人把守的小城堡,很快就被淹没其中。
  这一夜,辽西大地再次吹响了战争的号角,这一夜,是崇祯十四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天明之后,镇远堡被攻破,堡中二百余清军被屠杀一空。吴三桂的亲兵在城堡中并没找到了那十几个盘山堡失踪的士兵。
  但是吴三桂依然一口咬定是镇远堡的清军袭击掳走了盘山堡的巡逻士兵。
  “鞑虏撕毁和议,袭我盘山镇巡逻队,惨杀我广宁军士,我们跟他们拼了!”
  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辽西大地上,龙武元年也正式开始。就在这一天早上,广宁军攻破清军镇远堡并屠杀堡中二百余清军后,打着为盘山堡士兵报仇的口号,向清军发起了正式进攻。
第四百一十八章
独霸
  刘钧用一年两千万块盐税的承诺,得到了内阁的全体支持。很快一份盐务改革的奏折递到内阁,内阁拟票后经司礼监呈到了总理处。
  总理处的三位顾命大臣本就是内阁成员,对这位内阁全体通过的折子自然是全部通过,交司礼监批红之后发回内阁再转交六科。
  对于这样一个内阁、司礼监、总理处和六部全都通过的奏章,而且还是来自辅政大臣刘钧的奏折,六科没有人驳回,最终一致通过,交中书拟敕明发天下。
  “六科的这些给事中这次居然如此听话?”刚从辽东入京的傅山有些惊讶的对刘钧道。
  “并不是如此。”刘钧笑笑,六科给事中算是大明的特产,比起都察院的御史们,这些人更难缠。六科每科有掌印的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另外六科还有四十名给事中。这群人可不简单,虽然都给事中才正七品官,给事中才从七品官,算是官品中的底层。
  但这些人却几乎都是进士出身,且都以年轻新进官场的进士官员出任给事中。
  在明代,随着理学的复兴,明代的文官们将理学奉若神明,视名节重于生命,各个自比卫道士。除了四书五经,他们鄙视一切学识,除了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也鄙视一切它途出身的官员。
  正是在这种影响下,明朝的诤谏之风日甚,言官们不怕受罚,不昔辞官,也要拼个鱼死网破,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真理。而到了明中期以后,这种重名节的风气,又渐渐演变为把声誉当成一种政治资本,原来单纯的诤谏动机,也变得复杂。
  许多人都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已,言辞惟恐不夸张。动不动就凭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极尽耸人听闻,夸大其辞之能事。
  他们已经不再如明初前辈们一样,并不关心所论是否属实,在意的只是能否凭尖利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悚人耳目,一举成名。对其惩罚反而倒成全其美名,还会落下个箝制言论的恶名,使皇帝进退失据。
  而自天启时期,科道言官们又往往为小人所利用,其言语论为君臣争权,党派争斗的工具而已。
  就如同这次,哪怕有顾命和内阁和司礼监等的一致支持,可依然也还是有给事中想要来个反其道而行,打算哗众取宠,为反对而反对,以沽名钓誉。不过刘钧早得到消息,刘侨派了锦衣卫分别上门秘密拜会了这些给事中。
  一大叠这些给事中贪脏枉法的证据摆在他们的面前,这些人立即就软了下去。第二天,便再地一人敢驳回刘钧的这份盐务改革方案,全都一致通过了。
  听到里面还有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傅山也不由的大笑。
  他虽也是个读书人,可心里却从瞧不起那些科道言官。大明如今的言官,真没有几个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全都靠着捕风捉影,夸大其辞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这些人其实也好对付,每个人表面上道义凛然,实际上个个肚子里男盗女娼,贪脏枉法。想以前,大明的言官们铁骨诤诤,虽然有些让人讨厌,但确实还都是很有操守的。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还能约束好自己。可现在这些科道言官,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不过只要锦衣卫一份帖子,这些人倒是老实的很。”
  对付这种人,确实也简单。有锦衣卫出手,他们什么把柄都摸的清清楚楚的。他们要么跟刘钧合作,成为他的一条狗,让他咬谁就咬谁,要么就只能身败名裂。
  这些假卫道士最喜欢沽名钓誉,这些人最大的死穴也就是他们的名。
  对于驱使这些人,刘钧倒是没什么心里负担,反正这些年来,科道言官们大多数都成了派系之争的工具,依附着各方生存。虽然其中也不泛如刘宗道这种比较过硬的官员,但太少了。
  以刘钧如今的身份地位,这些科道言官们其实还是挺愿意给刘钧当狗的。这些家伙,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了。如今刘钧在朝中,地位是一天一变,尤其是周延儒一死,刘钧加大学士入阁,加太保。刘钧在朝中,已经是无人可及了。
  “过些天,家里人就都要入京了,挑个日子,就正式订婚吧,等过几月,就正式成婚。”刘钧笑着对傅山道,“张山那家伙,都来信好几次了,就等着你结婚呢。”
  张山也已经与刘钧的五妹订了,现在就等着傅山与刘钧四妹先结婚。
  “他若急,可以先喝他喜酒嘛。”傅山也笑道。
  “早稻不割如何种晚稻,父亲还是希望按顺序来的。”
  楚军如今也算是真正的结成了一个紧密的圈子,傅山与刘钧的四妹,张山与刘钧的五妹,另外其它的许多楚军高级将领不是刘钧的结义兄弟,就是他的弟子门徒,加上相互之间的联姻,可以说,一个真正的楚党已经形成。这不比早先外人所称的楚党,这支楚党是以楚军为根基。
  基本上都是楚军大将,加上刘侨家族,还有同是湖北的梅李等诸多早就与刘钧紧密合作的家族,这才是真正的楚党。
  “调你入京来做这个总参谋长,你能接受吧?”刘钧问他。毕竟一个辽东提督总兵官,一方镇守大将,调来京做总参谋长,并不一定比原来好。
  傅山对于入京倒没有什么反对的,但有些不解这个枢密院有何意义。
  “这都是一步步来的,是一盘大棋中的一小步而已。以后,枢密院才是军队的中心。你虽只是总参谋长,头上还有个枢密使,但以后你才是枢密院的中心。今后,我们要利用这个枢密院,掌控天下各镇军队。你帮我控好五军司令,通过他们再把天下的九个军区掌控。”
  经过数轮的调整,现在大明的军队已经完成了初步整合目标。
  现在全国设立了九大军区,分别是直隶、关外、中原、陕甘、三江、川湖、闽浙、两广、云贵,加上禁军和水师,二十余镇兵马。
  刘钧现在是打着朝廷的名号,公然的扩编嫡系楚军,而把其它的各镇一步步的削减裁并。
  “旅顺镇交给老朱后,能放心吗?”刘钧问。
  傅山入京京任枢密院总参谋长,旅顺镇总兵官一职由刘钧的老兄弟朱元成接任。
  “老朱能力不错的,交给他可以放心。”
  经过几轮的调整后,接连裁撤了十镇兵马,但楚军却一兵未减,相反还趁机壮大,扩充了地盘。
  在刘钧入京之前,楚军控制的地盘也就辽东和湖广。可如今,辽东和湖广、四川在手,京畿、山东、辽西都有渗透,并有很大的掌控力。
  “郡王,你打算如何整顿盐务?”傅山很关心的问。“这个盐可不好插手啊,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了。而且凡是能在盐里沾一份利益的人,无不是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们,这要整改盐务,可是要捅马蜂窝啊。”
  “该捅的时候就捅,只要准备充足就不用担心。”刘钧是铁了心要搞盐改了。这里面确实牵涉到了太多人,可里面的利益也确实多。盐务弄好了,一年盐税起码两千万块银元,比现在多收两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多钱,刘钧岂能眼睁睁的放任被别人拿走?
  以前他在麻城的时候,只有一个巡检,他都要在太平乡一亩三分地里插一脚,就是因为利益太多。现在他都已经当上了直隶总督,当上了顾命大臣,内阁大学士,岂还会再放任着这盐利被别人占?
  “其实盐改也很简单。”刘钧可不是这时代的土著,他是个穿越者,目光并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大明的盐政,实行过官销法、开中法、盐纲法等等,但都是肥了盐商,坑了朝廷的百姓,连着灶户们也从来没得到过什么益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