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697

  吴甡看着名单上的四人,一个也不想选,可他除了这四人,也选不了其它人。最终,吴甡选了孔方炤,其实名单上的这四人中,倒有三人过去都是东林党,和他也并肩跟阉党战斗过的。但现在,他们却全都是楚党要员。
  袁继咸、孔方炤,两个侯选名单送到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拿起朱笔,在刘钧写的那个名字上画了个圈。
  王承恩上前一步,高声唱喝道,“陛下钦选川湖总督袁继咸入阁!”
  第二个阁臣名单再次开始票选。
  得票前四人再次选出,袁继咸已经当选,这次不再参选,得票第一的是姚明恭,第二是方孔炤,第三是李树初,第四名由张国维入选。
  吴甡已经气的面色都胀紫了,他怎么也没料到是这个结果。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刚才刘钧提议在座的都有一张选票,这就是大问题。这里最多的是科道言官,足足近百个。
  这些人官职都不高,可人数却最多,结果刘钧让人人都有一张选票,结果就是他虽事先得到不少尚书侍郎们的支持,可尚书侍郎才几个?
  “陛下,臣以为这个票选制度与会推制度不符,科道言官不应当与尚书侍郎们同样拥有一张选票。”
  吴甡提议,科道言官虽然参与会推,但他们只有议论之权,不应当有选票权,科道言官数量太多,如果人人都有一张选票,那么对会推就不公平。他提议,只有六科的六位都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有权投票,其余科道言官都无权投票。
  朱慈烺望向刘钧。
  刘钧马上道,“我认为元辅说的有理,但这次的会推已经有结果了,不可能再做废。可以从下次开始改变票选规则,这次的应当依然有效。”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那么这次的票选依然有效,以后的会推则按新规则。”
  “陛下,臣认为还应当再加一条,科道察院中,只六科给事中和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有投票权,但科道言官有对票选的侯选人有审核把关权,若选出的等候人有贪腐赎职等情况,科道言官可以提出异议,经调查核实后,侯选人资格当取消。”
  “最重要一条,陛下对于会推结果有最终裁定权,有权可以不采用会推选举出的候选人,另外提出人选交廷臣议论。”
  “准。”朱慈烺觉得刘钧加的这两条很不错,这特别突出了他这个皇帝的权威。
  吴甡还要反对,可皇帝已经催促他马上选出侯选人了。
  最终吴甡选了张国维。
  刘钧选了姚明恭。
  皇帝在这两个候选人中,毫不意外的又选了刘钧推举的姚明恭。
  “陛下钦选姚明恭入阁!”
  袁继咸、姚明恭同时选拔入阁,俱加东阁大学士衔。
  紧接着,出乎吴甡意外之外的是,刘钧趁火打劫,又提出推举川湖总督。
  结果采用了新的推举票选制度后,最终依然是刘钧所提议的三江总督孔方炤选任川湖总督。
  然后三江总督空缺,再次推举,结果兵部左侍郎李春江当选。然后又推举空缺的兵部左侍郎,中原总督杨文岳当选。
  接着中原总督空缺,再推选。
  闽浙总督李树初当选中原总督,然后闽浙总督出缺,推选,瞿式耜当选。
  最后又推选总兵官王谦调任三江提督兼江南总兵官,冯胜当选闽浙提督兼福建总兵官。
  吴甡坐在那里,一脸阴沉。他看着手上的这张推选名单,怒火腾腾。
  “袁继咸、姚明阁入阁,俱加东阁大学士衔,孔方炤任川湖总督,李春江任三江总督,李树初任中原总督,瞿式耜任闽浙总督。”
  若再加上关外总督侯恂,直隶总督刘钧,那天下九大总督,楚党已经掌握了六个。
  禁卫提督刘允升、中原提督蔡远、川湖提督张山、三江提督王谦、闽浙提督冯胜,关外提督刘良玉。
  枢密使傅山。
  这总督、提督,六大军区的文武大员之位,俱被楚党把持了。
  此时,他是真正感受到了刘钧的威胁。
  冯元飙对他说刘钧威胁论时,他还没太把刘钧放眼中。一介武夫而已,怎么可能威胁到他。可是现在,今天他在会推上的全面落败,让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刘钧的威胁。
  有刘宗周在时,他还能联合刘宗周二对一压制刘钧。可现在顾命大臣就剩下两人,在两人意见不一的时候,刘钧总会很狡诈的把皇帝拉出来,而结果就如同今天一样,当他与刘钧意见不同之时。
  皇帝居然全面支持次辅刘钧,而不是支持首辅的他。
  回到府中,吴甡依然气愤难平。
  他进了书房,思虑许久,然后拿起笔,开始写信。信是写给冯元飙的,吴甡让他想尽一切办法,勿必招降吴三桂,最好是能把吴三桂招为已用,引为外援。
  信写好,交由心腹的家丁送去关外冯元飙处。
  “去请陈侍郎过来。”
  家人很快将礼部侍郎陈演请了进来。吴甡现在兼任着礼部尚书之职,亲管礼部事务。
  吴甡找来陈演,将他请入书房。
  “不知元辅召属下前来,有何要事?”
  “确实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与你相商,你知道现在朝廷在与吴三桂谈判,准备招安他。我想问你,如果朝廷准备给吴三桂封爵,此事能够办成吗?”
  “是吴三桂讨要封爵吗?”陈演问。
  “并非他想讨要,而是朝廷打算以此为招安之诚意,授他爵位,以早日平息这场动乱。”
  陈演心里思索了一下,“吴三桂此等情形封爵,尚无前例。但,如果首辅坚持,下官愿意全力促成,不知道元辅准备封吴三桂何爵?”
  “就叫平西伯吧!”吴甡想了想道。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无常势
  河南,汝州。
  霍山下,北汝河边,六百余楚军轻骑兵营人马,与三千闯军骑兵相遇。
  楚军阵前,轻骑兵营长是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
  张煌言,二十二岁,字玄著,浙江宁波人,右军校军衔。并且还有秀才功名,刘钧东南巡海破红夷之时,当时身背秀才功名的张煌言听说了刘钧率楚军的英勇之举,心怀向往,弃笔从戎,投奔楚军。
  因其有秀才功名,兼之出身官宦家族,自小习骑射,文武俱佳。在军中表现出众,很快被选送入讲武堂进修,在一年期满后还加入过刘钧的卫队,担任过一段时间刘钧的侍从,成为刘钧的门生。
  此后在辽东之战中,表现出众,率部屡次立功,个人也累计射杀十七名敌军,因功一路晋升,如今为隶属登莱镇下,统领一营轻骑兵,挂右军校军衔,并获得过一枚黄金九头鸟勋章。
  “营座,敌人是我们五倍兵力,我们该怎么做?”监军使紧张的问他。
  张煌言举着千里镜打量着对面的闯贼,三千闯骑,正嚣张无比的赶来。
  放下千里镜,张煌言只是很平静的道,“抢夺左侧的山坡,架设骑兵炮和山地榴,放拒马、布铁蒺藜,我们跟他们下马一战!”
  “下马作战?”监军使是个太监,品级不高,但却代表着皇帝和朝廷。他对于轻骑兵营下马作战的命令有些不解。“我们是不是先撤退,等侯大部队到来?”
  “没那个必要。”张煌言否决了他的提议。在楚军中,战场上,一营之中营长拥有绝对的指挥决策权,监军使干涉不了。
  他们虽是轻骑兵营,但不一定就要跟闯军打骑战。他已经发现,闯军虽有三千骑,但都是传统的骑兵,骑兵们配备着长矛和直刀,铠甲不全。他们没有炮,也没什么火器,这样一支骑兵部队,机动性固然不弱,冲锋起来也很猛,但他们遇上楚军,却没有攻坚能力。
  “我们有炮,有火铳,得充分发威这些优势条件。尤其是这旁边就有座山坡,我们抢占这个有利地形后,贼军的骑兵将大受限制。”
  轻骑兵营的优势是在大规模的战斗中,配合楚军的步炮协同作战,攻击敌军的侧翼,实行迂回包抄战术,在得胜后追击敌军。
  与敌军对冲这样的事情,是重装骑兵们的任务,而不应当是轻骑兵们该干的事情。现在旁边既然没有步兵也没有炮兵,重骑兵也不在,那他们面对五倍于已的敌军骑兵,就应当抢占山坡,构筑防御工事,架设火炮。
  然后下马做战。
  轻骑兵虽不是火铳骑兵,可他们是最优势的骑兵,同样装备着火铳,每个人都受过骑步的严格训练,从某个方面来说,轻骑兵是火铳骑兵的进阶兵种。
  身为在讲武堂进修过一年的军官,又曾经在郡王身边侍从学习过近一年,张煌言用兵深得刘钧真传,绝不拘泥于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面对骑兵,下马做战,这是一种勇气。
  构筑防御工事,架设火炮,布下空心步枪方阵,这是艺高人胆大。
  随军携带着的骑兵炮、山地榴,这些轻便的火炮,此时迅速被取下来,在山坡上架设。还有士兵们则从马上把携带的一串串的铁蒺藜开始布置在阵前,还有人开始将一捆捆的组合拒马从驮马上取下,开始组合架设。
  甚至还有士兵在抓紧宝贵的时候,在挖陷马坑。
  田虎举着千里镜看着楚军骑兵的动作,有些疑惑。
  “他们在做什么?”
  “狗官兵好像要据山坡而守。”
  田虎嘿嘿笑了几声,“有些意思,就这六七百人,想要跟咱们硬打,他们胆识确实让人佩服。”
  “也许他们只是狂妄,不过是愚蠢罢了。”一员闯将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