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697

  “你不在的时候,京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们来不及通知请示你,只得先擅作主张了。”刘侨道。
  “有人想趁天子驾崩之后我不在朝中之际搞事?”
  刘侨望着侄子的眼睛,用低沉的声音道,“是的,陛下临终之际立下遗诏,以你为唯一顾命辅政大臣,让你辅佐定王继位。结果,吴甡与陈新甲、倪元路、范文景等人密谋做乱,然后……”
  “然后什么?”刘钧皱起眉头,他意识到可能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吴甡等人勾结了京中的勋戚和许多京官,准备纠集家丁意图宫变夺权,他们试图收买东厂的王之心。王之心得知他们的企图后,立即把密谋告诉了我,可我们还是晚了一步,当我们拿住暗中密谋的吴甡等人时,定王和永王二位殿下,已经被他们收买的内侍所毒杀。我们捉拿逆堂时,吴甡和陈新甲还负隅劫抗,被我们当场格杀,我们拿住了倪元路等数十名谋逆大臣,查获了大批的证据,其中还有吴甡他们写给洛阳的福王的密信,他们毒杀永定二王后准备迎福王入京继位。”
  刘钧冷眼盯着刘侨。
  他现在很愤怒,他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发生了。不管刘侨怎么说,他还是很快掌握到了几个结果。一,龙武皇帝死了,他遗诏中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定王也死了,现在连崇祯最后一个皇子永王也死了。
  其二,当朝首辅吴甡死了,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死了,另外左都御史、枢密使等一批重臣也都被以谋逆罪抓起来了。
  这是如今的结果。
  至于原因,他都不想去探究,吴甡究竟有没有杀永定二王,他有没有想要谋逆,有没有暗中勾结福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今的局面。
  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局面了。
  刘侨他们已经把他推到了一个无法后退的地步。
  哪怕吴甡真的谋逆,永定二王也真的是他们杀的。
  可天下人会相信吗?天下人只会看到如今最后的结果是天子驾崩,崇祯仅剩的两个皇子永定二王都被毒杀,而首辅吴甡和陈新甲因谋逆且顽抗被格杀,左都御史倪元路以及枢密使范景文等大批朝中重臣因为谋逆被捕,还有京中大批的勋戚们,他们也被卷入逆案之中被捕。
  这真是一团糟糕的局面。
  不论怎么看,似乎这场动乱中最得益的就是他刘钧了。
  他们会怎么想?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是他一手导演了这场动乱,甚至刘钧自己听到这消息后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天下的百姓如果这样想了,那他们也许就会有反应,也许那些各地的官员们,甚至是宗室藩王们会有很多人将要讨伐他。
  刘钧看着明显有些躲闪自己目光的叔父刘侨,看着他两鬓边的白发,心里越发的意为到这场变乱的真相可能会很残酷。
  “为什么不等我回来,为什么要杀掉吴甡和陈新甲。你想过没有,你们杀掉了这两人,却也等于把我置于一个无法转圜的地步?”
  刘侨这时终于抬起了头,他直视着刘钧的目光,“不破不立,何必还要守着这个烂摊子,为何不干脆痛快的砸掉他重来?我觉得是时候了,这一次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我知道你一直在犹豫,可我不明白你在犹豫什么。你迟迟不愿意踏出那一步,我们帮你做决定,帮你踏出这一步。你什么也不用做,该做的我们都已经做好了,你只需要接受将士们的拥戴,登上那个位置就好。”
  刘钧问,“你们还做了什么?我对局势早有判断,也早有计划。”
  “不管你原来有什么计划,也不管那计划有多好,现在都已经用不上了。”刘侨缓缓说道。
  刘钧惊讶的望着他。
  刘侨说完那番话,缓缓的在刘钧面前跪下。
  他高声呼道,“万岁!”
  那一声万岁就如一粒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九门提督刘允升走到刘钧的面前,在刘侨身边向刘钧跪下,高声呼道,“万岁!”
  侍卫亲军校尉刘允贞、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罗平安、海军司令郑芝龙,也纷纷跪在刘钧面前高呼万岁。
  枢密院总参谋长傅山也跪下高呼万岁,东厂提督掌印太监王之心也跪下山呼万岁。
  安定门外。
  一个接一个的将校军官跪下,山呼万岁,然后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们跪下,山呼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无数的万岁声汇集一起,并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响亮,最后声若雷霆,直冲云宵。
  刘钧愣在当场,他坐在马上都快石化了。
  他身后的千余将士们一开始也很惊讶,但很快,他们也都跪下了,跟着齐呼万岁,向刘钧叩拜。
  “郡王,龙武皇帝驾崩,永定二王皆被吴甡等逆臣谋杀,崇祯皇帝仅剩下郡王这一子,龙武皇帝也仅剩郡王这一位兄长,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君,我等将士皆拥戴郡王继皇帝位!”刘侨高呼。
  “我等皆拥戴郡王即皇帝位!”
  这时东厂提督王之心也跟变戏法似的,居然就掏出了一件明黄龙袍,走了上来,二话不说就披在了刘钧的身上。
  “臣王之心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四声,安定门前,无数人跪向刘钧。天地之间,似乎只剩下了刘钧一人站立着。
  黄袍加身,这是明朝版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吗?刘钧心里苦笑,他对于身上的皇袍一点也不喜欢,不是他不想当皇帝,只是他计划里不是现在。
  要披上这件皇袍,对刘钧来说并不难,只要他想,他随时就能披上,随时都能当皇帝。他考虑的更远,他不是那种急着想早一天哪怕早一个时辰都要坐上皇位的人。
  他没有那般心急。
  只是他的部下们似乎等不及了,他们都想早点看到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做明朝的臣子,又哪如拥戴刘钧称帝,做开国元老来的更有诱惑?
  刘钧不急着当皇帝,可他的部下们却都急着当开国功臣。
  皇袍已经加身,永定门的这山呼万岁,将士拥立,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不管刘钧愿不愿意,他现在都只能接受这个结果,改变原来的计划了。
  望着跪满四周的部下,这里多数是他的楚军旧部,但也有如郑芝龙这样的过去盟友,也有如王之心这样的原朝中官吏。
  收起心中无数的念头,刘钧拢了拢身上的黄袍,他知道自己没有第二个选择了,他现在要做的,只能做的,就是当这个皇帝了。
  “众将士平身,入城!”
  “谢陛下!”
第四百六十三章
君临天下
  永定门外黄袍加身,三军拥立。
  但是虽然刘钧已经黄袍加身,将士们也叩拜山呼万岁,但刘钧还不能算是一个天子。做皇帝,也没有这般草率。不过刘钧已经接受了将士们的跪拜山呼,他也不能再反悔了。
  刘钧率军自永定门入京。
  他的战马旁边跟着六人,锦衣卫指挥使刘侨、九门提督刘允升、枢密院总参谋长傅山、侍卫亲军校尉刘允贞、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罗平安、东厂提督王之心。
  这六人也是这次京中变乱中的主谋者。
  同时这六人也基本上掌握着京师内外的所有兵马,侍卫亲军、禁卫军、五城兵马司、锦衣卫、东厂。
  正因为掌控了京师各方面的兵马力量,这次的事情才会如此顺利。当京师各支兵马力量全都团结到一起时,吴甡他们只能悲剧。
  而现在当他们一起迎接自通州回京的刘钧,拥他为帝,迎他入京,也极为顺利。
  “眼下当务之急,维持京城安稳,绝不容许有半点失控,有任何人敢乘火打劫,聚众作乱,第一时间打压平定。还有,从现在起,京师立即戒严。”
  刘允贞在一边道,“我提议将侍卫亲军调到城外驻守,从禁卫军调兵接替皇城和宫城的守卫。”
  刘钧想了想,对他点头。侍卫亲军多是从楚军中挑选的,但也有不少是原来的京军,甚至不少的军官将领还都是勋贵子弟,加之他们经常与宫里人接触,不得不提防一二。
  “保护好皇宫,保护好太后等,不许宫中有任何骚扰。”
  刘允贞大声应是。
  楚军向来军纪严明,此时拥立刘钧为帝,兵入京师,但事实上仍都是原来驻京的部队,刘钧从通州带回来的只是自己的一千亲卫。
  刘钧向诸将要求约束好部众,维持军纪,保持京中安稳。将士们也都做到了,刘钧入城后,京中开始戒严,但并没有骚乱发生。
  一队队禁卫军将士,一队队五城兵马司的巡警们,他们把守城门关防,走上城头巡逻,四处宣布着这一惊天动地的变革,一张张榜文公告也四处张贴起来。
  京中的许多百姓都早已经呆在家中不出,昨天街上就不时看到大队士兵过往。后来传出消息,说是皇帝驾崩。然后又有消息传出说是皇帝临终封郡王为汉王,立他为唯一顾命大臣,辅佐皇三弟定王继位。
  可不到半天,又传来首辅吴甡和兵部尚书谋逆做乱的消息。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居然勾结内侍,把永定二王毒杀,然后还准备拥立福王继位。甚至有传言说,其实吴甡他们早就与吴三桂等勾结在一起,暗中降了清朝,要不然他们原先怎么会为叛乱的吴三桂求封求招安呢。
  总之,事情变的太快,快的人眼花缭乱。
  大多数百姓们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外面的传言哪是真哪是假,他们看到四处过兵,听到戒严令后全都老实的缩在家中,有些胆小的甚至全家躲进了地窖里面,生怕遇到士兵作乱。
  这时听到外面宣告,说是将士们拥立崇祯皇帝之子龙武皇帝之兄汉王继位,大家都既是惊讶,回过头又觉得很正常。
  惊讶的是汉王虽是亲王之尊,但毕竟只是崇祯皇帝收的义子,哪怕名字是入了宗氏族谱的,可毕竟不是真正的朱家子孙。
  不过汉王手握着天下半数兵马,尤其是京畿之兵,如今尽皆汉王旧部,将士们拥他称帝也不奇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