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697

  最终刘钧选用了汉做为自己的国号,年号定为龙汉。
  公元1640年,也就是龙武元年,大汉开国,定为龙汉元年。
  龙汉,道家五劫第一劫。天地之数有五劫,东方起自子,曰龙汉,为始劫。
  大明朝立国二百七十二年而终。
  刘钧称帝后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继续尊奉周太后和张太后为明皇太后,另安排她们移驻到西宫。所有大明宗室藩王,皆降为庶民。
  明室宗庙,仍然派人守护,按时祭祀。
  接着刘钧便封赏拥戴他称帝的功臣们。
  封刘侨为齐国公,授两广总督,加太师衔。封刘允升为长沙侯,晋直隶总督,加少保衔。傅山为太原侯,授枢密使,加少傅。罗平安封安陆伯,晋九门提督,加太子少保。
  加兄弟刘健为武昌侯,授顺天巡抚。
  两广总督张国维晋兵部尚书。
  王谦晋总参谋长、旅顺侯。
  秦良玉晋封保宁侯,郑芝龙晋封建宁侯。张山封南阳侯、蔡远封汝宁侯。
  刘钧封了一公九侯。
  刘钧以袁继咸为内阁首辅,傅山为枢密使、张国维为兵部尚书。
  保留总理处与军机处两个衙门,两个衙门都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总理处负责民政财务顾问,军机处负责军务顾问。
  虽然是新朝,但实际上刘钧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整个朝廷打散重建。除了一些重要职务安插上了自己心腹,其余多数职位,依然还是原官留任。
  到了此时,刘钧才发现,他自己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坐在那张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刘钧觉得自己的位置还并不牢固。
  关外还有十几外清军就在长城脚下,中原还有流匪,如今还要加上分散天下各地的前明宗室藩王们,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官绅百姓,谁也不知道哪个就会或为了忠义,或为了利益就反了。
  一番调整后,天下九大总督,刘钧来了一轮新的调整。
  刘允升任直隶总督、侯恂任关外总督、李春江任三江总督、李树初任中原总督、瞿式耜任闽浙总督、刘侨任两广总督、秦良玉任川湖总督、方孔炤任云贵总督、郑芝龙任陕甘总督。
  刘钧下旨,大汉所有官吏,薪俸在原来基础上加倍。
  一道道官员调整的旨意不断自宫中发出。
  刘健任顺天巡抚,刘允贞为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冯胜为锦衣卫指挥使、张国柱为侍卫亲军提督。
  张国栋调任警备军提督,晋镇江侯,常升调任卫戍军提督,晋登莱侯。
  前左都御史倪元路走出诏狱大门,强烈的日光晃的他睁不开眼,他伸出手摭挡多日在阴暗监狱里已经不适应阳光的双眼。
  旁边的户部尚书李邦华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改天换日了。”
  “是啊,风云变换,改天换日了,如今竟然已是大汉帝国天下,犹不敢相信。”蒋得景叹道。
  在他们身边,是一大群刚从诏狱里放出来的高官。
  大汉开国,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各地监狱清空牢狱,本来如倪元路他们这等犯谋反罪的犯人是不在赦免之列,但新皇颁了特赦令,特别赦免这些人。
  户部左侍郎傅淑训道,“不过新皇也不一定就是昏君吧。他登基之后,就下旨天下各省减租减息,还令清理苛捐杂派加征,又下诏给各地官员加薪一倍,还让四海银行开设济民扶贫借贷,向百姓租借种子耕牛等,这一样样,看着都是贤明之举啊。”
  兵部侍郎张缙彦也点了点头,他们这段时间虽然关在狱中,但实际上他们这等级的犯人,在牢里过的很好,有家人打点,在牢里除了没自由外,其它的看书看报,甚至是吃酒喝茶样样都方便。
  “我看报上说,新皇还下令给各地粮农推出了粮食收购保护价。还推出了新法令,每年的两税征银,将征税时间从每年夏秋两季改到了每年的秋冬二季,以保证百姓有充足的时间将收获的粮食卖出,再折银上交。”
  “他确实是很有魄力的,光这个粮食收购保护价,就相当大手笔了。如此一来,百姓们再不用担心粮食收获季节粮价大跌,也不用担心官府催税,让他们不得不贱卖粮食,然后折银交税了。”
  户部尚书李邦华是江西人,对于这些他是很了解的。
  “真要想做到新政中所说的,代价可不小,首先朝廷得有这么多银子做准备,要不然如就算有了保护价,可拿不出现银支付粮款,难道给百姓打白条?”
  倪元路在一边忍不住道,“银钱准备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如何保证各地的官吏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算官清如水,也怕吏滑如油啊。很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最终却成了扰民害民之政,为何?就因为再好的制度法令,也还得由这些底层的官吏执行。而如今的吏治,那是坏透了,我怀疑这几条法令,最后到了地方后,又会走样。”
  邱瑜一边冷笑几声,“我说诸公你们真是闲操心,咱们如今不过是群刚被赦免的庶民百姓一个,这朝廷新政,地方吏治,哪又能与我们有半分钱关系,咱们又何必操这个闲心呢?”
  倪元路和李邦华等人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第四百六十五章
效忠
  龙汉元年四月。
  刘钧尊父亲刘修为太上皇,尊母亲李氏为皇太后。封兄长刘钊为襄阳侯,并封四位姐妹皆为长公主,封他们的夫婿为驸马都尉。
  同日,刘钧封元配陆氏为皇后,长子刘和坤为楚国公。封朝鲜公主李氏为贵妃,李氏所生次子刘和垣为吴国公,沈曼陈圆圆柳如是陆瑶刘宝儿五位妾侍皆为嫔妃。
  刘钧一家都搬进了紫禁城。
  刘钧还再次下旨重申对于前朝宗室和官员们的待遇,宗室封爵皆削夺为民,官员们则原职不变,继续留任,薪俸加倍。
  吴甡和陈新甲的葬礼很简单,他们都因谋逆且顽抗而死,若非新皇加恩允许两家人收尸,他们的首级便只能一直挂在城门上示众。
  吴甡的葬礼上,前来的故旧很少,虽然他曾经是首辅,还是江北党魁,可他却是一个谋逆而死的逆臣。特别大家都清楚的知道,谋逆之事只怕并不是那么简单,毕竟那场动乱最后得益最大的是当今天子刘钧。
  若不是龙武皇帝意外驾崩,加之定王和永王又被毒杀,刘钧也不会这般顺利的称帝。
  吴甡的夫人和儿子跪在他的灵前答谢前来吊唁的亲朋,倪元路上前,“节哀顺便!”
  “多谢倪公前来。”吴夫人很是感激。
  上香吊唁,然后回到一边。
  倪元路坐在那里,看着显得很简单的灵堂,寥寥几个客人,不由的感叹世态炎凉。
  “汝玉兄也来了。”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倪元路抬头,却见是前户部尚书李邦华来了。
  “你不也来了吗?”倪元路笑笑。
  他们两人过去一个是朝中浙籍官员领袖,一个是江西官员领袖,但又都支持着吴甡。之前两人一个是左都御史一个是户部尚书,可谓是朝中重臣,然后眼下两个人都只不过是一介布衣而已。
  李邦华看了看灵堂,摇了摇头。
  “想不到吴公丧礼,就来了这么几个人。”
  “能来这些人已经不错了,毕竟身上背着个逆党之名,再说,今日是武昌侯定婚之日,京师里各家几乎都去贺喜去了。”
  李邦华也知道此事,武昌侯刘健,现任顺天巡抚,同时也是皇帝的亲兄弟,还不到十六岁,可却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之后历任诸官,也算是鸡犬升天了。他小小年纪已经出任顺天巡抚一职,如今更与新任兵部尚书张国维之女定婚。
  “新皇登基之后,至今还没有封过一个王爵呢,倒是有些奇怪。到现在也不过是封了三个国公,一个是从龙之功的叔父刘侨封齐国公,另两个则封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封楚国公一封吴国公,连两个亲兄弟,也都止封侯爵。”
  蒋德璟端着个酒杯走了过来,直接在两人旁边坐下。“这是好事啊,想大明对宗室待遇最优,结果呢,到现在大明宗室光男丁不下七八万之巨,每年宗室消耗的俸禄就是个惊天数字,更别提他们在各地侵占的民田,接受的投献多达几十万顷之多。可花了这么多财力养了这么多宗室又有何用?徒增加朝廷负担,结果真正到了如今,却又有半点作用?”
  听他说到大明的宗室,李邦华和倪元路都只能叹息一声。大明朝对宗室一方面确实很优待,俸禄很高,封地很足,但另一方面,又对他们严格限制,不让他们出封地,不让他们做官,连取名字这样的事情,都得礼部做主。
  今日天下的数万大明宗室,实际上不过是几万头肥猪罢了,如今刘继业篡夺了天下,结果处地的宗室根本没有个反应。
  倪元路估计也许会有那么几个宗室会站出来,但这些自小当猪养的宗室站出来又有何用?
  倪元路长叹一声,“诸公有什么打算吗?”
  “一介庶民布衣,能有什么打算,倪公呢?”
  “我打算作书绘画,也学董其昌,以后没了官俸,就靠字画养家了。”倪元路笑道。
  “倪公书画双绝,天下闻名,不当官了去作画,还更好。”蒋德璟道,倪元路的书画本领高强,那是早就有名的。
  这时张缙彦又带着一群人过来,都是些牵连进逆案中又被特赦的人,今日都来参与吴甡的丧礼,这些人多是东林和复社之人,虽坐了几天牢,但骨头还是很硬的,这个时候,也丝毫不在意朝廷的看法,依然前来参加吴甡丧礼。
  前兵部侍郎张缙彦过来坐下,“诸公真以为朝廷会放过我们吗?”
  李建泰、黄景方、魏藻德、邱瑜、方岳贡、傅淑训、陈子龙等一群人也都围过来。
  “咱们都只是一群文臣,咱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新皇既然赦免我们,那肯定是不再追究了,要不然何必又要放了我们?我觉得没必要再担心这个。”倪元路说道。
  门外传来一阵惊呼声,接着一队士兵走了进来。
  倪元路等人慌忙站起,眼里都是惊惶之色。
  一名年青的军官走了过来,“诸位大人,陛下召见,请跟我走。”
  倪元路问,“我们都只是平民百姓了,陛下为何召见我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