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697

  “闯王,暂居曹操之下,总比投降汉军的好。”
  “只怕朱由菘容不下我等。”
  “朱由菘这个皇帝也不过是曹操手上的一个傀儡,不必担忧他。只要曹操愿意收容,就不会有事。当年我军败入商洛之时,不也曾经向曹操借过人马粮饷,他不也借了吗。我觉得此时投奔曹操可行,暂时委屈一下,可得喘息之机,方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啊。”
  田见秀也开始劝说去投罗汝才,他们都还不知道刚伏击了他们的朱存机已经被兄弟朱存极给杀了。
  李自成看着身边的几百残兵败将,长长叹息。
  “这事,容我三思。”
  回到草棚之中,李自成犹豫难决。
  刘宗敏提着一只烤好的野兔进来。
  “大哥,看你没过去吃东西,我给你拿过来了,这终南山里猎物不少,这野兔烤的油旺油旺香喷喷的,快趁热吃。”
  李自成没什么胃口,他望着刘宗敏,过去几年,刘宗敏凭着其勇猛敢战,已经渐成为闯军的二号人物。
  “宗敏,弟兄们都提议去汉中投曹操,你怎么想的?”
  刘宗敏把野够撕开,拿起一只兔腿吃了一起来。
  一边吃一边回道,“不去投曹操,咱们这几百人呆在这终南山,早晚不是饿死,就是被朱存机给围杀。投曹操,虽然暂时得寄人篱下,可以闯王的资历威名,这个时候曹操也不可能做过什么过份之举,毕竟如今汉军势大,我们也是唇亡齿寒。也许罗汝才会想吞并我们,可暂时依附,待机休整壮大,到时我们依然可以拉出去另起炉灶。”
  “要奉朱由菘为天子么?”
  “当初我们不也奉他老子做天子么,说来我们还是他们父子从龙功臣,洛阳兵败,那是吕维祺李岩那些王八蛋的罪则,跟我们无关。说不定,朱由菘还巴不得我们这些旧臣能够过去呢。”
  “大哥,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时挫折兵败算不得什么。当初咱们潼关兵败那次,败的比现在还惨,只余十八骑入商洛,如今咱们好歹还有三百余骑入终南山呢。当初咱们那样惨败都能再起,难道我们如今还怕将来不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李自成一笑,“这话说的在理,在理。”说着李自成也觉得饿了,拿起一条兔腿啃了起来。
  “宗敏,你觉得我们是直接去汉中,还是先派人过去?”
  “最好是现在就动身,这终南山离西安太近了,并不安全。不过我们可以先派一位兄弟提前赶到汉中,向朱由菘和罗汝才通禀一声。”
  李自成点了点头,“那宗敏觉得派哪位兄弟去好?”
  “不如派袁宗第去,他口才好,还曾护卫过朱由菘。”
  “好,吃完这一顿,今天就走。”
  陕南,汉中,宁羌州。
  “魏王真要接纳李自成?”
  已经被封为魏王的曹操罗汝才一身蟒袍,背着手望着亭外的细雨,摇头道,“你们了解李自成吗?”
  “李自成加入义军十余万,大小战无数次,天启以来,义军起了一茬灭了又一茬,大浪淘去了多少义军英雄,可李自成虽也屡屡战败,但屡败屡战。论义军英雄,当年唯八大王可与闯王相提并论,如今八大王早已被朝廷所杀,唯李自成还威风不倒。”
  “刘继业剿杀我义军起家,如今篡夺天下,兵强马壮。他对我义军向来心狠手辣,不比明朝,对我等向来主剿而不抚,眼下形势,我等必须联合各方同道,方能对抗汉军。”
  他笑了笑,“李自成猛将耳,眼下他新败落魄,若能趁机收服他,我等势定然大增。”
  “魏王,李自成枭雄耳,只怕李自成不甘屈居人下。属下担心,让李自成前来,有引狼入室之嫌。”
  “你多虑了,强者称雄,李自成如今不过残兵败将三五百,他如何威胁于我?”
  “报!”
  侍卫禀报。
  “报魏王,信国公已到五十里外。”
  “他带了多少人马?”罗汝才问。
  “五千人马,不过看着都似新募之兵,衣甲军械不齐。”
  听到五千人时,罗汝才还心里一跳,可听到不过是五千乌合时,又松了一口气。他流寇出身,当然很清楚李自成这五千人哪来的。肯定是沿路裹挟百姓,这样的五千人,顶多是虚张下声势,并没什么威胁。
  想到这里,罗汝才去了行在。
  所谓行在,不过是一座本地富翁的宅院,被征为临时行在。
  “陛下,信国公李自成率兵马前来。”
  朱由菘听到李自成这个名字,就升起一股厌恶之情。不过如今身在曹操营中,这曹操也和罗汝才一样是流匪出身,他长叹一声。
  “哦,原来信国公到了,那有劳魏王替朕迎信国公入城。”
  罗汝才亲自出城二十里迎接,带了许多部下,既表示了对李自成的欢迎,其实也暗暗在向李自成示威,表明此时自己的实力。
  李自成见了罗汝才,姿态倒是摆的很低。
  处处把罗汝才当做前辈,自己以小弟自居,这让罗汝才心里的那点警惕也不知不觉的放松了许多。
  “陛下听说李兄赶来,非常高兴啊。”
  “当日洛阳未能救出先皇,也未然护卫皇上,我等非常内疚,幸陛下吉人天相,又得魏王尊奉护卫。”
  “都是那些叛徒之过,与李兄无关。”
  行在里,李自成与部下等向朱由菘叩拜。
  朱由菘看着李自成,袖子里的双手都紧捏成拳,可面上还带着微笑,好言宽尉嘉奖李自成等忠贞之心。
  “为嘉奖信国公忠贞之心,朕特旨晋封信国公李自成为忠王。”
  “晋魏王罗汝才为太师、忠于李自成为太傅。”
  “臣李自成遵旨谢恩!”李自成跪拜。
  罗汝才愣了一下,才缓缓跪下,“臣领旨谢恩!”
第五百二十三章
西征
  潼关。
  郑芝龙率领的两镇六万西征大军到达潼关之下,《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控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汉军收复洛阳,平定河南,郑芝龙来迟一步,没赶上洛阳之战,一直心有不平。这次张山和蔡远的部队平洛之后,南下陕南,赴郧阳汉中商州等地平乱驻守,侧面威胁关中,并随时支援四川和关中两个战场。
  郑芝龙则率本部两镇兵马直趋潼关。
  “大帅,眼前就是潼关了。”参谋长在一边马上指着前方关隘道。
  “潼关确实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这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都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
  郑芝龙南人出身,家在福建,大半辈子都在海上争锋,对于这陆上战争,不算擅长,但也早听说过潼关对于关中的重要。尤其是眼下他们这支西征大军,要入关中,必先过潼关。
  “潼关有多少守军?”
  “七千!”情报参谋回道。
  郑芝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多少?”
  “七千人。”
  郑芝龙这下充满惊讶的再问了一句,“潼关守军只有七千?”
  “目前只有七千守军,还多是临时抽调组成的,另外我们得到情报,朱存极正亲自集结了一支兵马,大约有三万人,准备增援潼关。大约在三日后能抵达。”
  郑芝龙摇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陕西叛乱也不止一两天了,之前他们也没出兵增援洛阳,而洛阳被收复也都好久了,他们居然到现在都只还是七千人驻守着潼关。而实际上,潼关这七千守军,还有半数是最近新增援的。
  至于朱存极亲自率兵来援,倒有些勇气,可还得三天后到达,这也太慢了点。
  不过郑芝龙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有这个结果,其实也与锦衣卫之前策反朱存机有关。因为朱存机犹豫不决,因此既没增援洛阳,也一直没有做出有效的防御部署。直到朱存极弑兄夺位后,才赶紧抽调兵马增援潼关,甚至还亲自集结了一支兵马来援。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郑芝龙的六万大军已经在距潼关二十里外扎营,汉军的轻骑兵甚至已经游荡到了潼关关下,连郑芝龙都带着一群参谋军官们前来关前观察。“只要等重炮部队一到,我们凭着大炮立即能轰开潼关,杀进关内。七千守军,不足为惧。”
  虽然亲自察看过潼关后,郑芝龙发现潼关确实险要。但他没有看到什么大炮,据密探的回报,关上只有少数几门红衣大炮,另外一些将军炮等佛朗机炮。守城的士兵更是以冷兵器为主,火铳很少,不少人的火铳甚至还是火门枪以及鸟枪等为主。
  这样的装备,这样的兵力,郑芝龙已经觉得胜券在握了。
  他可是有重炮部门的人,每个镇都配有一个重炮标,每个师都配有一个重炮营,每个协都还配有一个野炮营,每个步兵标甚至还配有一个野炮连。
  这样豪华的炮兵配属,加上充足的炮弹供应,郑芝龙不信还会有什么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