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697

  这就如同他在海上做战一样,海盗们也许能够凭借着轻快的帆船神出鬼没的拦截商船,可以靠帮接舷跳帮夺船做战。
  可如果他们遇上的是战舰,哪怕就是一条五级六级的战舰,也都配备着数十门火炮,想靠近接舷那是做梦,他们会在远远的距离就被轰成渣。
  眼下同样如此,郑芝龙哪怕面对着如此险要的潼关,可他们也不必拿命去填,因此他们不用传统的夺城战术,可以隔着数里就用重炮轰平防御工事,轰开关城,然后前面就是一片坦途,步兵骑兵们可以从容杀进去。
  郑芝龙需要做的,仅仅是安心的在这里等待着炮兵的到来。
  “大帅,潼关并非入关唯一通道,在西南有武关,北面还有蒲津桥可入陕。参谋部提议可以分出一两支奇兵。”
  “没那个必要。”郑芝龙摇了摇手。
  “那个朱存极不是要带兵来跟我们决战吗,这很好。等他来了,我们正好拿下了潼关,到时再如他意跟他决战就是,灭了他们,再入西安。”
  潼关关城上。
  潼关守将马世耀也早看到了关前的那队汉军,从千里镜中,甚至能看到这群汉将肩上耀眼的金虎。
  尤其是最中间一个,居然是五只金虎。
  马世耀清楚,这意味着此人是汉帝国的上将军,五虎上将。据他所知,如今汉军军官的品级很好辨认,他们的头盔上、肩膀上、手臂上,甚至衣袖和胸口,全都有军衔标识。
  官品有九品十八级,而军衔同样有十八级。原来是将军、军校和都尉三阶十一级,如今已经增加到四阶十八级,分别是将军五级,上将军和前后左右四将军,军校和都尉各四前后左右四级,此外还新把军士长纳入品级军官中,上、前后左右军士长,也都是有品级军官。最低的右军士长为从九品,上军士长已经列入从七品,几乎相当于县丞了。
  这十八级之下,上中下士三级依然为士官,而上等一二三等列兵五等为兵衔。
  等极森严,上下分明,不同的军官衔兵衔,都有十分鲜明的标示。
  如将军衔,就是金虎图标,军校就是雪豹,都尉就是青狼,而军士长则是黑鹰,不同的猛兽还有不同的颜色,很清楚的就能分别。
  千里镜中那个家伙身挂五只金虎,很明显,这就是汉军中最高的军衔上将军了。
  五虎上将,这可是汉军最高的军衔,一般只有提督才能获此衔。
  而眼前汉中能有此军衔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征西将军郑芝龙。
  看着郑芝龙那副指点江山,飞扬激昂的样子,马世耀恨不得能一箭射过数里,把他射杀。
  马世耀刚被封为巫山伯,但他其实是李自成的部下。西安遇伏,他被俘虏,好在朱存极弑兄夺位又把他放了出来,还封他为伯爵,并将五千李自成的旧部交给他,让他来增援潼关,把守关中东门。
  “伯爷,是郑芝龙,他的兵马就在二十里外安营,足有六万大军。”
  “那他还在等什么?”有人问。
  马世耀看着身边这些家伙的发问,心中冷笑,一群蠢货。这些人都是西安朝廷里的人,西安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多是些前明西安官员,以及致仕乡宦们,虽然不少人也号称以前带过兵,甚至不少当过侍郎、巡抚之类的,可这些都是读书出身,有几个真正会打仗的?
  以前陕西倒出过几个会打仗的,陈奇瑜、洪承畴、孙传庭等,可这些人如今都在大汉朝当官呢。
  剩下的,全是些只会吹牛的家伙。
  马世耀被封为伯爵,还加了一个潼关总兵衔,但他还不是潼关的最高官员,他头上还有督师、巡抚、监军、兵备道、知府等等一大群的人。
  心里叹息一声,马世耀对这群指手划脚的上官们道。
  “诸位大人,郑贼正在等炮兵运送大炮过来。”
  汉军炮兵天下无双,闯军早见识过了。在汉军的新式炮火前,可谓是无人可挡,简直就是逆天。连关外的女真号称骑射无双,可在汉军的铳炮之下,也只能一败再败。
  清军好歹还有骑射,也还曾有过火器部队,可如今秦军有什么?
  除了一道让他们勉强心安一点的潼关,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了,要炮,只有几门旧炮,要铳,都是几杆鸟枪,兵不足,粮不齐,他们在这里守关,甚至连赏银都没拿到几分。
  这支由闯军、陕西官军、卫所军、乡绅武装、民壮组成的部队,马世耀实在是没有什么底气。
  “原来如此,那千万不能等贼军把炮运来。”巡抚大人发话了。
  督师老大人也点着头,山羊胡子一抖一抖的,“陛下还要起码五天才能率援兵到来,我们得想想办法。”马世耀一惊,“陛下不是三天后就到达吗?”
  督师有些叹气,“那些兵将出京后,半路上闹饷,说是赏赐不足,不肯再前行,陛下只得又让朝廷筹银发赏,如此一来,又耽误两天。”
  马世耀听了后已经有点哭笑不得了。
  都这个时候了,还闹这一出,那打个什么仗啊。
  兵备道台这时一拍城垛,大喊一声,有了。
  “某有一妙计,定可破关前郑贼兵马!”
  一众督抚连忙问道,“不知王道台有何妙计啊?”
  马世耀看着那道台样子,心里却冷笑连连,你他娘的一个道台,打过仗吗,手一拍就有破敌妙计了,骗鬼去吧。
  可偏偏那些督抚却全相信了,还全围在道台身边,等着听究竟是何妙计呢,看的马世耀鄙夷无比。
第五百二十四章
思变
  夜半时分。
  潼关内,督师李化熙换上戎装,腰挎宝剑,站在军营检阅台上。
  “大明的忠贞将士们,叛军六万兵马,已经陈兵关下。”
  “他们,曾经也是大明商将士,如今却跟随着逆臣刘钧叛乱,现在,他们正向鬼门关迈进。他们就驻扎在关外二十里,三天之后,叛军的大炮就要运到,那个时候,潼关将难以抵挡叛军火炮进攻。”
  “陛下正御驾亲征,率领十万援兵赶来。”
  “不过我等身为大明陛下的将士,岂能让陛下金身犯险,亲临战阵?今晚,我们将主动出击,趁汉军新至,炮兵未到,骄狂轻敌之时,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身为大明将士,能够亲手击败叛军,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荣耀,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机会。”
  李化熙高声喊道,“将士们,你们建功的时候到了,让叛军的鲜血,浸透我们的战袍!”
  “凡斩杀叛军一人,赏银二十块,赐关东田地十亩。”
  “凡斩杀叛军都尉者,授九品官,能斩杀叛军军校者,授七品。若能斩杀叛军将军者,授五品官。”
  “若斩杀叛军上将军郑芝龙者,封伯爵,赐万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平时缺少训练、军饷不足,战时发厚赏,提高战功赏赐,也成了唯一的激励军心的办法。
  下面的秦军开始听到那些什么忠贞,什么建功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反应,可一听到各种赏赐,立即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开始高喊杀敌,万岁之类的口号,气势立即就提升了不少。
  “出发!”
  李化熙本是山东人,崇祯七年的进士,做过湖州的推官,天津的道台,因为在任时主持各地设立粥厂,救济过许多灾民,因此凭功升迁。升陕西巡抚,不过刚到陕西,崇祯就死了,没多久,龙武皇帝也死了,刘钧篡位。
  等刘钧清理亏空追缴欠税,还要征契税,引得天下富户不满,陕西此时还没有刘钧嫡系兵马,因此很快陕甘就反了。
  李化熙也便被授为内阁大学士,这次还特派他持尚方剑来潼关督师。
  面对关外的汉军,李化熙等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昨天道台提了一个计划。
  不过所谓计谋,也不过就是夜袭汉军而已。对于夜袭,马世耀反对,因为汉军极为精锐,防御严密,就算是驻营,也不会有多少漏洞。
  相反,夜袭太考验一支军队的水平了。
  而偏偏他们眼下这支潼关守军,还是七拼八凑起来的。
  全加起来不过七千,而对面的汉军却有八万,他们还得留守。
  能派出的不会超过三千人。
  用三千去偷袭六万汉军,哪怕汉军还有部份炮兵等未到,大营里的汉军也起码不会少于四五万人。
  马世耀反对,可惜没有人听他的。
  好在因为他的反对,最后李世熙便也没有选他率兵去偷袭,而是另调了一员将领统兵。
  马世耀对李化熙有些了解,知道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官员。
  但依然对他的出兵之举,完全不赞成也不看好。
  李化熙祖籍山西,后家里移居山东。他的曾祖父是进仕不门的贡生,带着家人到了山东后以种地为生,李化熙的祖父也只量个农民,不过家中一直耕读传家,到他时终于考中进士,入仕为官。
  李化熙当官的官声还不错的,办过不少实事,还曾有过灾荒之时,赈济过十几万灾民的功绩。
  不过他也和许多其它官绅一样,不满刘钧篡位夺权,更不满他的新政,对于朝廷要求官员平帐补亏空,还向官绅之家追缴五年欠税,以及征收换契契税等手段极为不满。
  最终加入了反叛大军中,成为拥护明朝复辟的一员。
  马世耀并不相信李化熙有多忠于大明,大明腐烂到根,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他相信李化熙等许多官员,不过是为了反对刘钧,而打出朱明这面旗帜罢了。
  听说李化熙在老家周村丁忧的时候,利用自己的地位,强令地方官府整治市场秩序,打击地痞流氓欺行霸市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佥,吸引了许多商人前往开店做买卖,村街市上的商路多达数千家。
  李化熙甚至私人把市场的商税包了,然后打出市场免税的牌子,吸引商人前来经营。周村因此越发繁荣,甚至有了天下第一村的称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