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697

  不过刘钧晋封他为国公,表面的理由则是土默特此次东征,所部表现最好,战士勇猛,战绩惊人。
  刘钧晋托博克为国公,并在科尔沁草原的西面大兴安岭下,划出一片地盘来,从东西土默特各抽调部份牧民,建立了一个新的土默特部落,原来的东土默特改为中土默特,原来的两处土默特的各左右两翼六旗,一共十二旗的形制不变,但新增东土默特,也是两翼六旗。
  正式的名字则是两郡六区。
  托博克做为新封的国公,嗯,是县公,他的新县公领地,就在大兴安岭下。
  第六位晋封的县公,则是漠北喀尔喀赛音诺颜部的首领。
  赛音诺颜部原是隶属土谢图汗部,因为护教有功,被大赖授予赛音诺颜之号,地位相当于汗。
  整个漠北的喀尔喀三汗部,早年在达延汗统一蒙古本部时,都是隶属于左右两翼下六个万户府之一的。当时喀尔喀编为一个万户府,下面分为十二部。这十二部分别隶属于左右两翼,后来分成了外七部和内五部,内五部最终南迁到了漠南,而外七部逐渐掌握了漠北。
  到了明末时代,东部蒙古也就是鞑靼本部分为了漠南漠北两大部。
  漠北的七部分成了东西中三路,以三汗掌之。赛音诺颜部在漠北中部,属土谢图汗,但因为护教有功,获得了相当于汗的称号,在漠北地位也很超然。
  刘钧巴不得对漠北多立几个山头,因此有此机会,当然要想办法插几个钉子。这次他正好借东征赛音诺颜部作战有功的理由,直接封赛音诺颜的首领为县公。
  这其实等于把过去的拥有汗位的五人都抬了起来,但又增加了一个原本就有相当于汗号的赛音诺颜部的图蒙肯为县公。
  除了没有分开保留他们的汗号,这相当于变相的在漠南漠北立起了六大山头。
  若不是其它部族首领没有这样的威望名声,刘钧还打算多立几个山头,这样就多几个代理人,蒙古各部也就分的更散点。
  原来土谢图汗部在漠北中是实力最强的,地盘最大的,现在刘钧把图蒙卡封为与土谢图汗同等地位的县公,立即就把漠北三大部变成了四大部。
  新封了六位县公,他们原来的侯爵伯伯爵,则赐封他们的兄弟子侄。
  如今大汉的蒙古诸侯就是六公,十三侯,五十六伯,以及数百上千的子男勋三等爵。
  最大的这些诸侯,一上来就全都得到了晋封,个个都很高兴。随后,刘钧趁机提出要赐封此次表现最勇猛的一些蒙古战士。
  其中就有东土默特的楚虎,他和大约三百多名表现最好的战士,被刘钧赐封为骑士,并赐封了一千多名武士。
  “朕赐封他们为骑士、武士,他们将直接隶属于大汉帝国朝廷。”
  刘钧直接在新打下来的科尔沁等草原北部,也就是在松嫩平原北面的小兴安岭南的那片区域,这里处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算是比较偏远,后世属于黑龙江境内,但又不是最肥沃的松嫩平原,因此刘钧在这块地区,给这些新晋的帝国直隶骑士、武士们赐封直属骑士领和武士领。
  汉天子突然赐封了三百多个直隶骑士和一千多直隶武士,这让各部首领有些大为意外。
  这些人都是各部族中最勇猛能战的战士,大部份是自由民,也有不少是属民,现在却被赐为了帝国直属骑士武士,也就意味着他们要脱离原来的部族。
  各部都觉得肉疼。
  刘钧提出一个补偿方案,给每位公爵一百个骑士和三百个武士的赐封名额,侯爵拥有五十个骑士和一百五十个武士赐封名额,子爵拥有二十个骑士、六十个武士的赐封名额,男爵拥有十个骑士和三十个武士的赐封名额,勋爵也拥有五个骑士和十五个武士的赐封名额。
  他们可以自己赐封规定数量内的骑士和武士,这些赐封的骑士、武士直属于他们,朝廷承认给印,同时还给他们发放俸禄,并允许他们继承袭勋。
  这其实就是给诸侯们册封自己的子弟用的,真正的用意则是进一步的分散诸侯们的权利。
  他们赐封的这些骑士、武士,虽然隶属他们,但朝廷只给俸禄,赐封所需的封地,却得由这些诸侯们从自己的领地内划分,哪怕这些赐封的骑士领、武士领只是些没有司法、税权的领地,可也一样会削弱诸侯的实力。
  这就跟中原朝廷地主们土地兼并的太厉害一样,同样会有损中央朝廷的力量。
  刘钧给他们名额自己册封诸侯直属骑士,对朝廷不会有什么影响,一年出点俸禄钱,但拿了这钱,这些骑士虽然直属诸侯领主,却也就成了大汉的预备役军官。
  而另一方面,刘钧册封了上千的骑士、武士为帝国直属,这些精锐战士从各部落中分离出来,同样是削弱各部的实力,而给他们所册封的那些领地,反正也是远离帝国边疆。
  当然,这样做是从诸部挖墙脚行为,因此刘钧也给予他们足够的补偿。
  新打下来的哲里木盟地盘,刘钧只要了松嫩平原,松嫩平原西面的那大片区域,刘钧全都拿出来赐给诸部,各诸侯选择一个子弟授封,然后分给他部族人口,迁到那里驻牧。
  刘钧已经正式把原科尔沁所在的这片区域新设为两个省,西面靠大兴安岭一片,设为兴安省,而东面松嫩平原一片,则设为辽北省。
  兴安省主要是赐封诸侯的领地,保留一些直隶领地。而辽北省,则为帝国直属领地,没有分封的诸侯领。
  当然,仅是这样,刘钧知道还是不能安慰刚被挖了墙角的诸侯的。
  因此刘钧对于诸侯们又加了一个补偿。
  “既然蒙古诸侯愿意乘胜进击辽东,朕也并不阻拦。朕允许各部出兵东进,并与你们约定,打下来的各地诸城,人口钱粮归你们所有,土地城池归大汉所有。”
  “另外,其它一切照东征科尔沁旧例,每个青壮女真首级朝廷赏银二十块,每个老弱首级赏银十块,另外俘虏价格照此。”
  刘钧允许蒙古诸侯进攻辽东,还许诺钱粮人口都归他们所有,这就是允许他们放开的去打,放开的去抢,诸侯都知道现在辽东空虚,这个时候去进攻,自然就是趁火打劫。
  一时间,皇帝刚才一下子从各部挖走了一千多名最勇猛的战士的事情,大家也就勉强接受了。
  “辽东女真不比科尔沁诸部,他们有不少城池堡垒,还有火器守城,还请陛下派出火器部队协同助攻。”额哲又请求道。
  刘钧大手一挥,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没有问题,朕会派人为你们搜集情报,提供情报支持。也会派出火炮部队,为你们提供炮火支援。”
  “诸位封侯,辽东富裕远胜科尔沁,朝廷现在给诸位一个机会,让你们先打。机会已经给了你们,但能不能抢到,能抢到多少,就全得凭你们各自的本事了。”
  刘钧大笑着向诸侯们说道。
  一句话,蒙古诸侯的抢掠之心都被提起来了,巴不得立马就率部杀进辽东,抢光女真人。
第五百七十章
请婚
  “请婚?”
  刘钧若有所思的摇晃着酒杯,一饮而尽,随后将酒杯放在桌上,整个后背往熊皮椅里靠。这是一个很放松的舒适姿势,他抬起右手轻捏着下巴,手指在短短的髭上摩擦着。
  “如果蒙古诸侯的请婚之意是真心的,这倒是一件好事。不过这种事情,最好还是由诸侯自己提出,要是由我们提起,诸侯就会觉得朝廷过于强势,他们会起逆反之心。你弄清楚没有,请婚之事究竟只是额哲一人之意,还是其它诸侯皆有此心?”
  “此事是由额哲主意,然后他已经与诸侯联络过,并说服了大部份的诸侯同意。”冯胜如实说道。锦衣卫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监视蒙古诸侯。额哲的活动,并没有刻意隐密,因此锦衣卫对此了如指掌。
  “大部份诸侯已经同意了么?”刘钧笑笑。
  “陛下,我看这是好事。现在朝廷分封诸侯,如果能够再与他们联姻,这必然能够加强与诸侯的关系。要是真的能够让诸侯都娶汉女为正室,然后将来必立汉女所出子为继承人,那几代之后,蒙古就将成为汉人附庸,甚至直接成为汉人了。”兵部尚书张国维对此很感兴趣。
  冯元飙倒觉得有些不太适合。
  “与蒙古和亲,这总有些不适。”他心里还想着的是大明朝二百余年,不和亲不割地不进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算再危急,也要强硬。
  不过刘钧倒是个比较实际主义的人,一件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如汉唐之时的和亲,确实有种不得已的妥协退让之意。比如说一代雄主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部,可堂堂大唐公主,到了吐蕃,却其实是个小老婆,这就有些失上国颜面了。
  不过眼下情况不同,若是大汉愿意与诸部联姻,那就不是被迫和亲,而是赐婚。甚至不一定得下嫁公主,且公主过去后还只是做正室的话,这对于汉蒙关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要是以后真的所有诸侯以及贵族,都只能娶汉女为正室,只能以正室汉女所出子为继承人,这样几代下来,确实有可能把蒙古诸侯彻底转化为大汉附庸甚至是汉人。
  这个诱惑还是挺大的。
  这样的和亲和汉唐的和亲就性质完全不一样了,就好比妻和妾的区别一样。
  “这个额哲想不到还挺有想法的。”张国栋笑道。他对于额哲这样的人完全无法理解,太无耻了,送老娘送妻子,现在还能无耻的提出这种计划。
  刘钧却挺喜欢额哲的,朝廷就是需要这样的人。
  不过他的计划虽然不错,可若真的敢这样的大规模赐婚,却还是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的。哪里找这么多女子送去草原,而且只怕愿意去的人不多。更别说这样的赐婚,选取的女子起码得是皇亲国戚勋贵之家女儿才门当户对,可这样出身的人家,有几个愿意把女儿送去草原?
  刘钧想来想去,不能选皇亲国戚名门勋贵之家的女儿,一来他们身份高,未必愿意送女儿去草原。二来,这些人本来就已经很有权势,万一有个蒙古诸侯女婿,到时岂不是让他们势力更强,一旦尾大不掉,内外勾结就麻烦了。
  “陛下,不如选秀如何?”听了刘钧的担忧,张国维出了个主意。
  刘钧眼前一亮,选秀。不错的主意啊,以前大明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干政,就定下规矩,皇帝的妃嫔从民间普通家庭中选。这样,就不会出现强大的外戚了。
  如果大汉用选秀女的方式,从民间选出一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子,然后赐婚草原诸侯,也不失一个好方法。一来避免朝中勋戚不愿意,二来防止内外勾结。
  至于民间百姓会不会愿意,刘钧倒觉得这不是问题。毕竟大汉子民两亿,数千万户人家,只要不是强迫性,来一个公开报名选秀,那总会有人家愿意跟蒙古贵族们结姻的。
  有个蒙古诸侯女婿,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至于女孩子愿不愿意,这年头都讲究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是做不得主的,就算是平常婚嫁,那也是盲婚哑嫁,不到入门洞房,都不知道以后过一辈子的人长什么样。
  当然,朝廷得做出一些补偿。
  比如秀才首先得自愿参加,其次,选中后,朝廷会给她们家庭一笔钱。再者,这些选出来的女孩,应当先送到京师,进行个一两年的集中礼仪等培训,并且学习蒙语以及蒙古礼仪等。
  最后,也不能直接乱点鸳鸯谱。刘钧认为完全可以搞相亲会,到时一大群蒙古诸侯贵族以及他们的子弟,和这些秀女们进行集体相亲,让他们互相有个初步的了解。
  如果双方都能遇到中意合适的,自然是最好不过。
  这样的相亲,总比胡乱指婚要好。
  刘钧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不错。
  “陛下,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搞选秀,从民间选秀女赐婚草原诸侯。而且还可以在京办一所贵族学校,让所有的蒙古诸侯及子弟来京学习。让他们学习汉话,学习汉文化,同时还能有个质子效果。”张国栋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