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697

  但是他们对于神圣大汉帝国依然不明白,不知道这是什么。
  童海峰又花费了许多时间,才让他们明白,原来这神圣大汉帝国,就是一个遥远南方的顶级大部落。他们大约知道在海对面的陆地南方,有一个强大的女真部族。但对于神圣大汉帝国部族,就不是很了解了。
  童海峰听到那尼夫赫人几几哇哇一通,等翻译过来,才知道他们把神圣大汉帝国当成了是一个部族的名字。童海峰顿时很受失败,感觉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等他听到这位自称是那个村子族长的尼夫赫人说他知道女真族的时候,童海峰终于感觉有了一个大家共同知道的东西了。
  于是他又让翻译告诉这位族长,女真人早就被神圣大汉帝国击败了,如今从对面黑龙江口一直到遥远的南方,万里之遥的广阔陆地包括沿海的岛屿,都是大汉帝国的疆域。对面黑龙江以南沿海地方,是帝国的海西省,而黑龙江以北,是帝国江东省,黑龙江中上游南岸,是黑龙江省……
  “原来神圣大汉帝国是个如此强盛的部族啊。”
  “神圣大汉帝国是帝国名称,我们是大汉族!”
  “汉族,我好像记得这个名字,我们部族的萨满曾经说过这个名字,好像从前,遥远的南方曾经有一个大唐王朝,他们就是汉族人建立的。”
  “没错,大唐就是我们汉族建立的,后来还有大明。大明曾经在黑龙江口设立过奴儿干都司,还曾在这黑龙岛上设立过囊哈尔卫。”
  那名尼夫赫人终于道,“大明,我知道,我知道,我父亲曾经告诉过我,大明是对面陆地上最强大的部族,女真族曾经也是他们的属下,我们的祖上还曾经向汉人进贡貂皮。只不过,好久不见明人了,听说他们被女真人打败了?”
  这种痛苦的交流方式,让童海峰费了很多精力。
  但最终,总算让这个尼夫赫人族长明白了当今的“国际形势”。对于童海峰所宣称的代表神圣大汉帝国,对这块中国自古以来固有之领地宣示统治权,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异议。
  于是,这位尼夫赫人族氏,连同他的族人,都立即成为了神圣大汉帝国的子民。童海峰还告诉他们,以后可以拿他们的皮货等来这里交易,可以用皮货从这里换取盐、茶甚至铁器等物。并且提出,这里以后会开设学校,他们的孩子可以送过来读书,学习大汉的文字、语言。
  “将来我们还有可能在这里修建造船厂,制造更好的船只出售给你们。”
  “你们的鹿葺甚至采摘的人参等,也都可以出售给我们,用以换取我们这里的盐茶烟酒、船只、刀剑甚至是粮食和布匹衣服等等。”
  童海峰还希望这位尼夫赫人族长,能够帮忙联络其它地方的尼夫赫人,甚至岛上的其它部族。
  为了能够激起他的积极性,童海峰提出,他每为他们联络上一个部族,那么大汉将赠送给他十斤盐。
  听到有这样的好处,这位长的相当黝黑且矮小精瘦的族长不由的两眼放光,盐不论在哪里都是好东西。
  许多尼夫赫人并没有生产盐的技术,他们也多是与其它部族交易。
  盐的交易价格并不便宜,十斤盐,且是他从未见过的最上等的雪白雪白地盐,这个条件非常让他动心。
  他生怕汉人会后悔,当下忙不迭的点头应允了。
第六百六十三章
和亲天皇
  江户城中,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伫立在天守阁上,良久不语。
  此时,日本的局势,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的他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汉军攻占九州,攻占四国,继而攻占中国,然后又占领了关西。
  从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如今,京都做为日本的都城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一百多年前,应仁之乱中,京都做为战场几乎化为白地,可此后又陆续重建恢复。
  日本历史上,还从不曾有外族入侵日本,并占领京都。
  可是如今,在他的治下,日本大半国土失陷,连京都被都占领了。若不是汉军主动停止了东进,只怕此时已经占领了中部地区,杀到关东来了。
  德川家光几次都想要领兵西进,与那些汉人决一死战。奈何,幕府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所有人都在劝说他,决不可以武力与汉人对决,若要保存日本,保存幕府,保存德川家,只能和解。
  可汉人根本无意和解。
  若换成他是那汉人皇帝,也不会想要和解的,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吞并整个日本,又为何要和解呢。
  难道自己就要成为江户幕府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军?难道日本要在他的手里,被外族征服?
  日本公卿贵族,甚至是幕府上下,都喜欢把日本称为小中华。可是绝不会有人,愿意做亡国奴。
  “将军,家臣们都已经到了。”侍者提醒他。
  德川家光下了天守,家臣们已经在等待他了。
  面对着如今的恶劣局势,每个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不过今天不同的是,今天还请来了一个人,明正天皇陛下。
  明正天皇是德川家光父亲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女儿与后水尾天皇的第二皇女,七岁继位,如今在位十一年。
  十八岁的明正天皇还没有结婚,她安静的坐在那里。
  德川家光走到外甥女兴子面前,跪下,低头,“陛下,日本之存亡,全指望陛下一人了。”
  幕府一众家臣也都向兴子跪伏。
  明正天皇兴子只有十八岁,在位十一年,可却根本没有处置过政务,也无权处置政务。过去数百年来,日本皇室早就大权旁落了。
  她的父亲就是因为没有事先请求过江户幕府,私自向僧人们授予紫衣袈裟,而被幕府故意为难羞辱,最终使得她父亲后水尾天皇愤而退位,把皇位传给了只有七岁的她。
  明正天皇与她的父亲,除了有权取年号外,什么权利都没有。
  甚至都到了十八岁了,可没有江户幕府的安排,她连结婚的权力都没有。兴子是日本的第一百零九位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七位女天皇。
  但只是一个什么权利都没有的天皇。
  她茫然不知道,日本的存亡如何关乎她之手。
  家光也在打量着外甥女,兴子算不上美貌,中等的个子,甚至有些纤弱。皮肤很白皙,遗传了皇室的优雅气质。因为数百年来皇室权利旁落,历代皇室都只能研究音乐与诗词,兴子也是个精通音律之人,而且还对汉文化很有研究。
  虽称不上美女,但也确实不错了,恰好又如此年轻。
  “陛下,日本有此大难,皆因臣无德。各地大名皆要讨幕尊王,要求臣奉还大政。臣仔细思虑过后,决定顺从民意,即日起,将日本的大权奉还天皇与朝廷。同时,为谢罪,从今日起,臣引退德川家家督之位,因臣尚无子嗣,因此臣请求收陛下之弟绍仁亲王为养子,将家督之位传与绍仁亲王。”
  兴子完全没有想到,家光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江户幕府将大政奉还天皇,家光还要引退,收绍仁亲王为养子,将家督之位传于绍仁?这,她一时有些不解。哪怕她再无权,可人依然是聪明的,知道当年德川家为了权利,是如何的征战。
  当年织田废除室町幕府,后来丰臣掌握日本大权,都不曾开设幕府,可德川家康关原合战胜利之后,却开设江户幕府,更进一步的把持了日本的大权。
  现在家光要大政奉还,还要退位,这怎么可能。
  家光望着外甥女,心里全是无奈。
  按家臣们所说的,德川家已经到了危亡之时,汉军步步逼进,就如同在他们脖子上套了一根绳索,现在还没有马上拉起,但却已经是一步步的收紧了。
  这样下去,最多一年,整个日本就将被吞并,德川氏更将是首当其冲会被灭亡。
  打,打不过,那就只能和。可汉人根本不肯和议,家臣们认为以前的条件不够,只能再加码。
  可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汉人放过他们一码?
  想来想去,最后他们想到了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奉还大政,然后家光退位,让皇室的绍仁亲王来接替家督之位。然后,再让明正天皇嫁给大汉皇帝,如此一来,日本也就成了大汉的一部份了。
  家光和幕府陪臣们唯一期望的,就是能够避免大汉彻底的吞并他们。尤其是惧怕汉人在九州、四国等地正在做的那样,把日本人全迁去大汉,然后迁中原汉人前来日本。
  如果任大汉彻底吞并日本,然后全面这样互迁安置,那日本就真正的亡国了,德川氏也彻底完蛋了。
  现在他们期望,把天皇嫁给汉皇之后,日本完全臣服于大汉,甚至能够接受日本成为大汉的一两个省。
  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天皇嫁给汉皇之后,能够存全关原以东地区的半个日本。名义上臣服就好,甚至给大汉纳税也行,只要不彻底的废除各家藩主大名,不彻底的把他们移民走,他们各家就不会亡。
  只要撑过这一次灾难,将来总还会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陛下,臣等希望你能答应嫁给大汉皇帝!”家光的声音充满着无奈,也充满着期待。
  他们能做的,也只剩下这一招了。
  兴子也完全没有想到,家光会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她也听说过许多关于在大汉皇帝刘钧的传闻,比如说这个人出身平凡,但却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崛起。关于刘钧的故事,过去京都的宫廷里早就有专人把它编成了故事诗歌传诵。
  兴子也见过大汉的银元,那上面就有一个年青人的侧面头像,听说那就是汉皇刘钧的头像。仅从那银元上的雕像来看,这个汉人皇帝果然如故事中传唱的一样,是个相貌英俊,高大勇武之人。
  只是她从不曾想过,自己要嫁给他。
  “陛下,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大和民族啊!”
  兴子抬头,“请问这是大汉皇帝的意思,还是将军的意思?”
  “这是我等的意思,只要陛下愿意,我们立即会派人去求见汉国皇帝,以陛下之美貌才情,想必这个提议一定会为汉国皇帝所欣喜答应。到时,大和也能保全。”
  兴子心想,我能拒绝吗,可心拒绝吗?说真的,她很欣赏刘钧,她听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他都是一位相当勇敢厉害的人,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帝国,结束了明国时的懦弱衰败。
  她甚至有些仰慕他。
  可汉军的大举入侵,在各地的抓人抢掠等行为,也让她对刘钧的好感不再。如今她的眼里,刘钧就是一个可怕的入侵者,一个强盗。他打破了日本的安宁和平,让各地战火不断。
  “如果我嫁给汉国皇帝能够拯救日本,那我愿意。将军,你们现在可以去见汉国皇帝了。”说完,兴子起身,向诸人告退。她心里烦闷,并不想再留在这里。
  等外甥女离开,家光长叹一声。
  “现在,谁愿意走这一趟,去与汉人和谈?”
  德川义直主动请缨,“我愿意前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