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697

  以前的官员,总是相当于东家,或者是幕后大股东,他们的作用也就是收点税,其它的基本上都不怎么管,也不会管。每天写写诗读读书,甚至游访山水,能有一个遇到灾荒知道用心救济,遇到一些冤情知道审理的,就非常不错,能被百姓高喊青天了。
  而现在大汉的官员,刘钧希望他们都是总经理,是分公司经理,是业务经理,希望他们能够了解市场,知道供需关系,能够下到市场一线。
  这样的官员,才是刘钧需要的,而不是一群除了收税,甚至连税都收不好的官吏。
  上百万的官员和公务员,数十万的将士,还有几十的教师、医生等,大汉帝国吃皇粮,靠财政供养的人数可能会达到两三百万。
  全国三亿人口,三百万人由财政供应,一百比一。
  也许这个时代的人会觉得无比震惊,但刘钧觉得这个数字能够接受。比较相比后世,那可是达到了十八比一,纯官民比例都能达到一比二十八了。
  关键的不是官吏数量,而是这支官吏队伍的管理水平。要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还得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队伍。
  今天的这场阁院之争,虽然有些如同儿戏,但某些方面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嫂
  “皇上有旨,宣参赞军机直隶总督淮安侯李树初上殿觐见!”
  乾清门,内侍向候见的李树初笑着道,“总督大人请随小的来。”
  新年过后,原中原总督李树初也正式就任直隶总督,按新制直隶总督还同时兼任河北巡抚,并加参赞军机衔。直隶总督号称大汉第一总督,虽然所辖河北山西两省中并不辖顺天京师,可整个京师却都是在直隶军区拱卫之中,极有实权。
  直隶总督府设在保定,但李树初却更多时间呆在京师。
  皇帝就在乾清门内的南书房召见李树初。
  李树初在殿门口报了职名,便见司礼监提督王坤挑帘说道,“李树初觐见!”
  “朕今天叫你过来,是为给你加点担子。”
  刘钧坐在软榻里,看着李树初行了礼,让内侍给他赐座倒茶,“先前朝廷初收复关外之地,为了加强掌控,便多设省府,并设置了不少分道。然时至今天,关外形势已经皆为朝廷掌控,虽这两年大力移民关外,但关外地广人稀,往往数省还不如中原一二府之地,因此关外诸省,不免省府过多,有人浮于事的弊处。”
  “这两日朕与内阁大学士们也已经议过,都认为眼下边疆诸省可以适当的合并裁汰部份。北方关外原有燕北、漠南、兴安、辽宁、吉林、海西、黑龙江、江东、西波尔、北海、东臣、北庭、金山、绥远、宁夏、甘肃、青海诸省,现在都要调整。”
  继辽东辽西合并为辽宁后,这次刘钧和内阁准备进一步调整,调整后,辽宁省还要扩大,松花江以南的辽河流域都将划为辽宁省,而松花江以东、到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后的下游南面直到大海,原吉林和海西将合并为吉林,松花江北面,以及黑龙江下游北面,北抵外兴安岭,西抵大兴安山脉,原黑龙江、东江两省,以及吉林省部份,兴安省部份,则并为黑龙江省。
  兴安省大部和北海省,以及广阔的西波尔省,并为西波尔省。
  车臣、北庭、金山三省,合并为漠北省。漠南、燕北绥远合并为漠南省。
  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并为甘肃省。
  这轮调整后,这些省都将面积极大,但人口却依然远不如中原各省。辽宁、吉林、黑龙江、西波尔、漠北、漠南、甘肃,从东北到西北,七省就是新的北疆。
  调整过后,包括朝鲜、日本四省在内,大汉还有三十三省,归属于十三个军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将同隶属于关外军区,而西波尔、漠北隶属于塞北军区。
  新的漠南省,刘钧打算归入直隶军区,从燕山山脉到阴山山脉,一直到河套平原,这条中原王朝传统上的长城防线,都归属直隶总督。
  这也是从整体地理形势上来划分,直隶总督拥有燕山、阴山、太行山三大山脉,拥有整个长城防线,他就有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地理形势,能够更好的发挥拱卫京师的重任。
  而新的甘肃省则依然属于陕甘军区。
  刘钧呷着茶,“新的漠南省,将原漠南蒙古诸部大部份都包纳其中,从阴山脚下的黄河河套平原,到大兴安岭下的西拉木伦河,北接大漠,南抵燕山,这么大的一片地方,以后都合并为漠南一省,全都隶属直隶军区,你有没有信心接好这个担子?”
  李树初忙道,“回皇上话,臣能接此重任,不胜荣幸,没困难要上,有困难也一样要上。不管如何,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定将漠南省管理好。”
  “有你这样的态度朕就很放心了,漠南现在是朝廷最重要的牲畜以及奶肉品供给产地,同时漠南所出产的羊毛、皮张、草药等也相当重要。搞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漠南又有大量的蒙古分封诸侯,因此在搞活经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切勿忽视了对蒙古人的抚慰控制。要加强在漠南的汉化教育。”
  李树初连连点头。
  “臣定谨记陛下教导。”
  “你起来说话。”刘钧笑着指着旁边的椅子,“你历经闽浙、三江、中原几任总督,在各任上都表现很好,是能干实事肯干实事的。尤其是你在中原总督任上,表现可圈可点,河南成为朝廷最大的粮食产地,山东的工商发展也非常迅速。这次漠南划到直隶,你用点心,争取把河北、山西、漠南三省经济也搞起来。经济上去了,大家生活富裕了,社会自然也就安稳了。”
  “现在全国上下一生兴盛景象,但我们也不要被这些景象给迷住了眼。虽然去年朝廷收入突破了二十亿,但也要看到,依然还有许多百姓处于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状态。大量的百姓,连饭都还吃不饱,更别说许多人的住的房子都仅仅只是草棚土屋,是危房。他们一天两顿饱饭都还不能解决,更别说供养孩子读书,有病时请医买药看病。对于朝廷来说,如今天下富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这不值得我们骄傲,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天下还有多少穷人,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多少人穿不暖衣,多少人没有片瓦摭身,有多少人还生病没钱医治,多少孩子根本上不起学,娶不起媳妇……”
  “你是直隶总督,天下第一督,封疆一方大吏,主政一方。我希望你搞经济发展的时候,也不要只盯着某些数字上涨了多少,财收增加了多少,而是多看看,你的贫困百姓还有多少。朕也不希望你们给我玩什么文字游戏,用什么平均数字,一个百万富翁,跟九十九个乞丐,平均一下,一百个人都是万元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巨富,跟九十九个乞丐。这样的状况,对于朝廷来说是不健康的畸形的,这样的贫富差距,会让社会动荡和不安。”
  刘钧已经准备把官员辖内贫困百姓的数量做为一项重要的官员成绩考核指标,甚至这个指标还会比官员辖内经济增长还排在前面。
  现在大汉已经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过渡发展,经济总量的提升是迅速的,但贫富的差距却也在迅速的拉开,富裕者身家千万,贫者却还没解决温饱问题。
  接下来,刘钧又着重谈了几点,主要还是如何对待蒙古人方面。对于蒙古人,朝廷的策略还是应以笼络为主兼以推广汉化教育。特别是在漠南的商业开发上,得以合作为主。汉商出钱,蒙古人出地出人,双方合作,这样互相得利,而不要搞吃独食,不然激起蒙古诸侯们的怨恨这生意也就难做。
  等时间一长,下一代蒙古人,最迟再下一代,他们就会与汉人无异了。
  李树初也谈了一些发展经济的计划,比如山西定位为煤炭和钢铁的开采冶炼,河北定位为棉纺加工以及工商制造业,毕竟北京、天津这两大顶级城市在,以及旅顺、大连、登州、青岛、太原、张家口等这些大城,都是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对商品需要极大。
  “你的能力朕是相信的,既然找好了定位,那就去做,有什么需要支持的,就打报告上来。不管是需要招商还是引资,朝廷能帮忙的都会帮忙。”说完,刘钧又道,“告诉你个好消息,李贞怀孕了,你难得进趟宫,一会就过去看看她,陪她说会话,吃顿饭再出宫。”
  李树初谢恩退出。
  刘钧继续看了两道折子,如今有内阁负责行政,刘钧要轻松的多。内阁处理政务后,会给司礼监送个备份。司礼监如今没有了批红大权,但依然还是皇帝的助手,司礼监提督甚至还依然挂着总理参政衔。
  司礼监会把内阁送上来的备份认真观看,然后再做一份备忘录呈到皇帝面前,供皇帝观看。
  内阁的事务,最后到了皇帝面前,一件事情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只有一些十分重要的事情,或是一些有争议的事情,才会加以备注。
  内阁的处置,并不完全符合刘钧的意思,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刘钧一般都不会下旨否决,当皇帝也得懂得放权,既然给了内阁行政权,刘钧就不打算再一直不松手。
  “陛下,太上皇差人来报,两位侯爷及侯夫人以及诸位长公主和驸马都进宫了,请陛下移驾皇极殿参加家宴。”
  “嗯,去皇极殿。”
  皇极殿里,太上皇与一众儿女正坐在一起闲聊,三儿五女除了皇帝儿子没到,其余人都来了。太上皇其实年纪不大,五十出头的年纪,还正是当年。奈何有了一个如此出色的皇帝儿子,刘修这个太上皇便就被人忽视了他的年纪。
  好在刘修倒也不是那种很有权利欲望的人,早几年,刘修也仅一妻一妾。进宫当了太上皇之后,刘修也不管他事,倒是给自己又纳了四妾。
  四妾都很年轻,其中还有两个已经怀有身孕。
  对于这事,皇帝倒没什么意见,不干涉国事的太上皇已经很不错了,纳几个女人生几个孩子算不得什么大事。
  皇嫂梅氏坐在婆婆身边说着话,但却有些心不在焉。梅氏一直觉得丈夫是个没能力的,当年读书不行,其它的也不行。运气好有个好兄弟,居然白手起家夺了天下,整个刘家也算鸡犬升天,没用的刘钊居然也当上了侯爷。
  若没有刘钧和刘键这两个兄弟做对比,刘钊这个侯爷也已经很不错了。可梅氏只要拿刘钊的另两个兄弟一对比,就觉得自己丈夫是处处不如人。不说刘钧那是白手起家二十来岁就打下天下坐了龙椅,再说刘键,那更是十多岁就科举高中,中举人中进士,然后如今都已经是顺天府尹,深得朝野称赞的贤王。
  而丈夫除了挂一个侯爵空衔,也就只担任了一个宗正寺卿的挂名闲职,说是管理宗室,实际上宗室本就没几个人而且真正的事务也都轮不到丈夫管。
  丈夫没本事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梅清也绝了那心。后来她发现皇帝和武昌侯刘键都还经营着很庞大的自己的产业时,梅氏有些坐不住了。
  虽说平时皇帝没少给刘钊赏赐,但除了这赏赐刘钊也并没什么其它的收益,俸禄并不高。新朝也禁止投献,更不许巧取豪夺。
  梅氏最后觉得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儿子考虑,她这几年又生了两个儿子,已经有了三个儿子。
  梅氏是个很精明的女人,她找了自己娘家的兄弟们出面,也顺潮流建了公司。凭着幕后东家是皇兄的特殊身份,梅氏的公司选择了做建筑开发,做工程。就在不久前的京师东外城开发项目里,梅氏走了小叔子顺天府尹刘键的路子,用刘键的条子跟工程负责人打招呼,幕后操作,轻松的拿到了好几个工程。
  梅氏的整个公司其实就是一个皮包公司,没资金,也没有工程队。拿到项目后,梅氏又通过刘键的帮忙,在银行拿到了低息贷款,再通过拿钱并购几家小的建筑公司,又招募了好几支小工程队,他们就算正式挂牌开始了。
  可这家建筑公司一开工,就惹出了麻烦。他们拿下的那个工程,原地址上还有一个小村子,那些人并不满意公司开出的拆迁补偿条件。结果梅氏的兄弟,一个很彪乎的家伙,仗着自己也算是皇亲了,直接来了个强拆,结果那被强迁的人中有退伍士兵,不肯示弱,两边争执然后动手,最后成了群殴。
  那名退伍兵的父亲在群殴中被打破了脑袋,那年青人一怒之下抄了一把军刺一连捅翻了七八个,其中有三个重伤没抢救过来。
  这事情一下子闹大了,压都压不住。
  梅氏知道后,还想过要私了,给那当兵的一笔补偿金,然后自己公司这边的人公司多给点钱打发。
  但死了三个人,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案子了。
  最后五城兵马司的人把人带走了,连锦衣卫和大理寺都紧随着介入。事情越闹越大,梅氏也都不知道要如何收场。
  今天的这场家宴,其实就是梅氏求太上皇和皇太后帮忙,事情太大,刘键都已经帮不了嫂子了,刘钊更是个没用的。梅氏只能求皇太后和太上皇帮忙,看能不能替她在皇帝面前说几句话,把这件事情解决掉。
第七百一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
  刘钧在皇极宫前下辇,抬起手看了眼腕表,由名匠大师用水晶与黄金打造,还镶嵌了钻石金表显示此时将近正午。站在宫门口,也能听到里面的欢声笑语,还有管弦丝乐歌声,太上皇与皇太后都喜欢听戏,因此皇极宫里专门养有一支宫廷乐班。
  内务府提督伸手招过来一个小太监,问,“皇后与诸位妃嫔娘娘也都已经到了吗?”
  小太监连忙回道,“都来了,李嫔的父亲淮安侯今日奉旨看望李嫔,太上皇得知,也特意将李总督邀请过来了。这会儿太上皇与几位侯爷及驸马等都在听戏呢,皇太后则与诸位主子娘娘和长公主们带着小皇子小公主们在陪着皇太后打牌玩耍。”
  刘钧听了点点头,便迈步向里面走去。绕过正殿,果然一边是依依呀呀的唱曲声,另一面却又传来太后爽朗的笑声。刘钧先往东厢去,见过太上皇与两位兄弟还有四位姐夫妹夫。四妹夫傅山缺席,他已经出京去了南越就任安南总督,负责征讨南越战事。
  五妹夫张山倒是因此接任了傅山空出的左枢密使一职,从中原进京上任。太上皇的身边还有上午见过的李树初,他跟张山以前在河南时是老搭档,一个是总督一个是提督,现在李树初做了直隶总督兼军机参赞,张山则是左枢密使兼军机参赞。
  另一面,李树初的女儿如今是刘钧的嫔妃,而张山本就是刘钧的结义把兄弟,现在又是刘钧的妹夫。太上皇跟李树初也算是儿女亲家,因此知他入宫看怀孕的女儿,便把他也邀过来。
  大家见皇上进来,都起身行礼,一众内侍宫人更是退到一边,乐班的人也都暂停下来。本朝不兴跪礼,因皇帝早有明旨,所以现在见皇帝进来,也只是躬身行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