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605

  口口声声说没有粮食了。
  结果李超来了个釜底抽薪之计,耍了一回流氓。打着搜查乱党之名,搞了个突然袭击,各家粮商的存粮全都落入了李超的手里。
  五十多万石啊。
  这还只是粮商们手里的粮食,还没去弄那些大族豪门家里囤积的粮食呢。
  不过李超见好就收,五十多万石,够撑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了。再过几月,就是夏收。
  况且,这段时间,也还能从关东陆续往长安运粮呢。
  “五十多万石粮食?”
  东宫,李世民正在试穿着龙袍。
  还有三天就要登基,李世民越发忙碌起来。龙袍很华丽,是宫女们赶制出来的,但穿在身上并不是很舒服。
  听到李超三天就弄到了五十多万石粮食,李世民也是惊讶无比。
  “这些该死的家伙,口口声声说没粮,想坐看长安断粮,想看朕的笑话啊。”
  “早有预料的事情,这还只是查了那些粮商,要是我们把整个京畿查一遍,翻出一两百万石粮食都不稀奇。”
  事实上,普通百姓家里也许无隔夜之粮,但那些名门贵族,却有很多粮食。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大地主,地多,粮食自然也多。他们可不会和普通百姓一样,家里没隔夜之粮,他们会囤积不少的粮食,尤其是如今还是刚经历战乱之后,谁家里没点粮食?
  就李超自己家里,也存着上千石粮食呢。
  “殿下,我是这样打算的,这些粮食取来的时候,我都拿了账本的,有详细的数字,也都统统登记造册了。这粮,算是朝廷借的,等夏粮、秋粮下来后,再由朝廷给他们开具单子,让他们自己到河南去取粮,我们还可以计算点利息,多给他们一点。这,也算是他们对殿下,对我大唐的支持了。”
  李超的这个借,可是要伤很多粮商的心的。
  毕竟他们这个粮囤在那里,京畿缺粮自然就能卖的越贵。而李超却借走了,然后要到今年夏秋两季收获之时还粮,却还得让他们自己到洛阳去接收粮食。
  洛阳的粮食哪怕加了点价,能跟现在借走的粮食是一个价值吗?不说得拖上半年,资金积压,而且价格也变动,而且洛阳的粮食价格和长安的粮食也相差很大啊。
  李超哪怕给他们加点利息,这些人也得亏上一大笔。
  不过李超也只能这样,朝廷没粮,才会找他们借。而且李超也没钱付,朝廷的太仓国库其实空虚的很,五十万石粮食,哪来的钱支付。
  “嗯,就按你说的办,给粮商们开张收据。”
  李世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赞成了李超借粮打白条的法子。
  “殿下,粮食宝贵,臣打算在长安设立几个售粮点。给百姓定量供应,按户口人数供给,这样能保证大家都能买到粮。”
  好不容易才借来的粮,要是不好好管理,随便放到店里售卖,估计肯定又要被那些奸商、权贵们低价买走。
  李超可不想再借第二回粮。
  第一次代粮商们借,还好点。若是弄的必须找权贵们动手,那可就不是很明智了,李超不想跟所有的权贵们为敌。
  “殿下,我们还可以趁这次发粮的机会,顺便摸清长安的户籍底细,把那些隐户等也给查一查。我们发粮,按户籍供应,有户籍的,自然按量给,没有户籍的,则不能供粮。要粮也行,登记入籍,然后发粮。那些家里有奴仆的也一样,要给奴仆领份粮,也一样得把奴仆到官府登记,然后能领粮。”
  “借这次机会,我们仔细摸一摸长安的人口户籍情况。顺便,我打算推行在洮州实行的保甲制度,让长安百姓五户为保,十户为甲,保甲联防,联防联坐,相互监督。”
  要控制一个几十万人口的长安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掌握户籍人口,这是极关键的一步。
  连长安城里有多少人,有多少黑户都搞不清,大量的黑户存在,这必然会让官府的掌控无力。
  现在,有了五十万石粮食在手的京兆府,手里无疑有了许多筹码。
  在这段时间搞一个按量供粮,把供粮和户籍挂钩,让京兆府有个好的切入点。
  “很不错,你总能想到这些好的点子。朕看朝廷的户籍,也是相当的惊心。大唐居然只剩下了三百万户,一千五百万人口,二百三十万课丁。平均一户一课丁,都还没有达到。隋时可是有近九百万户,近五千万人口,短短十余年时间,不可能就损失了三分之二还多的人口,这根本不可能,太多的隐户了,大量的百姓丁口,都进了世家豪门甚至是寺庙道观名下,成为他们的奴仆佃户,而不是朝廷的子民。”
  这些人在挖朝廷的墙脚,在吸大唐的血。
  可是现在要搞个人口普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世家肯定会极力抵触。
  李超现在提议在长安摸摸底,这让李世民看到一个破局的契机。先在长安试试水,看看情况,试试反应。
  再来商议应对之策。
  “三郎,你先前在洮州,一个边疆偏僻之地,半年多的时间,却弄出了十余万人口,孤很惊讶,很震惊啊。洮州没有隐户,没有逃丁,也没有什么枉顾国法的亳强大族。百姓都登记在户籍,田地登记在册,半年时间甚至为朝廷上缴了几万贯的财税。”
  大唐有三百多州,一千多县。
  洮州,只是一个普通之极的边州而已。而李超,却让洮州成为大唐去年最耀眼的州。
  “三郎,京兆尹管着大唐二赤二十一畿,共二十三个县。这是几乎整个关中平原,最肥沃的膏腴之地,孤把它们都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给孤更多的惊喜!”
第445章
一门三公
  “哥,这钱太多了。”
  “钱多还咬手啊?”李超瞪了牛见虎一眼。
  “钱多倒是不咬手,只是真没想到,咱这肥料厂还真能赚这么多钱。”
  务本坊,西北隅,赵国公府。
  长安城的坊,其余都差不多,最北边的各坊面积最大,中城区的坊面积最小。俗话说东贵西富,李家所在的务本坊紧挨着春明门大街,北面就是皇城前的广场。坊虽然不如东西两边的坊大,但坊内有国子监,也算是不错的地方。
  尤其是如今这坊里还住着玄武门六位首功功臣中的三个,因此使得务本坊最近房价是蹭蹭蹭的上涨。
  李府已经把后面的那片宅子全给纳入了自家,这是皇帝御赐,将作监亲自出面建成了花园。
  李超对这片后花园很满意,时值三月初,可后花园里却成了一片花海。要看花,都不需要出门,家里都能看。
  今天牛见虎四个上门来拜访,主要还是来感谢下李超。
  因为李超上次玄武门一直把他们四个带身边,这四个家伙现在人人都封了个伯爵,还居然是个百户实封伯爵。另外今天大舅子崔琰也在,他也沾了李超的光,升伯爵了,实封百户。
  李超老爹李铁枪,玄武门当天,一直为李世民守着他老婆孩子呢,因此论功,也授了个实封郡公,通前共三百户真封。李超估计这里面有他的一些功劳,要不然光凭老爹也不可能直接从伯就升到了郡公,三百户,这可是很高的封了。
  李世民这次是真的很大方,一口气封了一百零多位实封贵族,虚封的更是封了三百多个。简直是封了一样,但随着封赏的颁诏,新的封爵规则也出来了。不管虚封实封,首先都能分到一份永业田,这份爵位永业田还是标准爵位永业田的两倍之多。
  一个国公本来是四千亩爵位永业田,直接就能封八千亩。
  一个县男,本来只有五百亩,也直通能得到一千亩。
  而实封贵族们,封户换永业田,一户换五十亩。
  一开始,不少人都兴奋的差点尖叫。这太子也太豪爽了吧,不过看到后面的备注时,大家又有点傻眼,因为这些永业田,全都要抽签,但不管怎么抽,都是在大唐的边疆各地。
  过也正因如此,所以这次才封了这么多实封、虚封贵族,爵位还都封的较偏高。
  李超他们六个并列第一的玄武门首功之臣,都封了国公,李世民还嫌不够,这次又下了道诏书,六位玄武门第一功臣,各赐一子郡公爵位。
  还是实封郡公爵,三百户真封。
  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都有儿子,李超儿子还有娘胎里呢。但李世民不管,爵位已经封了,李超有妻妾四人怀孕了,若正妻这次生的是儿子,那就正妻儿子封郡公。若是正妻没生儿子,那其它妾侍生了儿子,谁先生,谁的儿子就封这个郡公。
  李超儿子的爵位封号都有了,临洮郡公。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这一手,确实让朝野上下都振奋不已。一次性大封了四百多个贵族,简直就是普天同庆啊。
  虽然实封没有以前好了,但毕竟实封的人少,而且这次明显封的较高,因此最后大家也就都接受了。
  唯一不太高兴的,还是李家的那些宗室,他们爵位没升,可永业田、食封丁税这些要换成边疆的永业田。
  现在李家是一门三爵,一个赵国公,一个上洛郡公一个临洮郡公。
  如今大唐的大大小小一千多贵族,都在等着抽签呢。
  按新出来的封爵规定,不管实封虚封,爵位大小,都要抽签。抽到哪块边疆,那么再时再在那里抽自己的封地。
  陇西、甘南、河西、燕北、代北、辽西、以及岭南、剑南等许多边疆之地,各有不同,谁也不知道自己抽到的那一块就更好。
  反正看运气,但大家也想早点抽下这个签来,看看自己运气如何。到时也能早点安排人过去看看,顺便看能不能经营起来。
  其实不少人也想透了,比较原来实封的贵族相当少,一二百户实封已经较难得,一年算下来也没多少租税可收。现在爵位封的高点,实封给的高些,地多给些,就算那地不好,荒着也无所谓。
  毕竟贵族又不只是那点实封租赋的好处,贵族的好处主要还是特权。比如免课,比如子孙承荫出仕,比如封妻封母,追赠先人等等。
  反正拿到一个贵族爵位,得到的好处远不止那点采邑封户收入,那仅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好处。
  一个原来的开国子开国男实封贵族,和一个现在的开国侯开国县公,哪个更有吸引力,大多数人都宁愿选一个开国侯开国县公。毕竟以前的制度,实封太难,而且还得降等袭封,甚至有的虚封还是个终身的,子孙降等袭爵,一般实封采邑也很难继承,得要特旨。
  现在太子给大家封这么多贵族封号,其中就有一项,实封贵族多是世袭罔替,能够代代承袭的,那些永业田也不会收回。
  而虚封的爵位,也可以降等袭爵,同样能够直接由子孙承袭永业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