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391

  “先生,若是能见到罗斯福的话,你有办法说服罗斯福找英国人施压,重开滇缅公路吧?”陈强开口问。
  胡适很坦然的点了点头:“这应该不难,况且云南的桐油和锡矿,不还得运出来交给美国人么!我想美国人也希望,滇缅公路可以重开。”
  陈强犹豫了几秒,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开口说道:“先生,跟罗斯福见面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
  罗斯福也并没有撒谎,此时的他真的正忙于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
  1940年的罗斯福,将要争取他的第三个连任,一旦成功的话,他将会曾为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获得三连任的总统。
  但是罗斯福的连任道路并不顺利,他的支持度远远不及1936年的时候。
  很多美国人并不希望罗斯福连任,不是因为罗斯福做的不够好,而是因为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总统连任三届的情况,一旦罗斯福打破这个惯例,美国人会担心,罗斯福会贪恋权力,甚至将总统变成“终身制”。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宁愿接受每四年选择一个糟糕的总统,也不愿意要一个“终身制”的好总统。
  而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也比1932年的赫伯特·胡佛和1936年的阿尔夫·郎顿更加厉害。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罗斯福的支持率只领先温德尔·威尔基4%,在美国总统大选当中,5%以内都算是误差范围,也就是说这种4%的领先优势,根本不能算是领先,很有可能是民调时候的误差,真的到了大选的那一天,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历史上的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获胜者当然是罗斯福,但这也是罗斯福最艰难的一次胜利,同时也是共和党输给罗斯福最少的一次。在大选前几个月,双方也的确处于一种很焦灼的状态。
  最终罗斯福赢得了55%的选票,而温德尔·威尔基赢得了45%的选票,不过由于美国采取的是选举人制度,所以温德尔·威尔基的45%的选票,只拿下了10个州,总的来说还是罗斯福大胜。
  罗斯福并不是穿越者,他并不知道自己最终还是可以成功连任,此时的他正在纠结于那4%的民调领先。
  罗斯福的一个竞选助理走了过来。
  “总统先生,我们收到了一笔一万美金的竞选经费。”竞选助理开口说道。
  “一万美金?是哪个富豪这么大手笔?”罗斯福一脸正色的问道。
  这毕竟只是1940年,即便是民主党内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就是会赞助个一二百美金作为罗斯福的竞选经费,能够一次性掏的出一万美金的,可都是大资本家。以当时的购买力来说,这一万美金绝对抵得上后世的一百万美金,若是放在未来的总统大选,能够赞助一百万美金竞选经费的,绝对能够成为总统的座上宾。
  只听竞选助理开口答道:“赞助这一万美金竞选经费的是您的老朋友,那个中国运动员陈强。”
  “原来是他!”罗斯福听到陈强的名字,却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
  罗斯福沉吟片刻,开口说道:“陈强是中国人,这笔钱可能是中国政府资助的,这不符合政治献金的规定,这笔钱不能要。”
  “总统先生,我们向陈强询问过资金来源,我们可以确定,这笔资金是正常的经营收入,而不是中国政府提供的。”竞选助理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最近很流行的那个呼啦圈,就是这位陈先生搞出来的,初步估计,他通过这个呼啦圈,至少能获利百万美金。”
  “原来那些呼啦圈就是他卖的。既然是正常经营所得,那就不违反政治献金的法律。想不到啊,当年那个年轻的中国人,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了。”罗斯福长叹一口气,随后开口问道:“陈强不会无缘无故给我捐一万美金吧?他有什么要求?”
  “他希望总统先生可以抽时间,见一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先生。”竞选助理开口答道。
  “我知道中国人要干什么。他们无非是希望美国继续给他们提供援助。”罗斯福开口说道。
  “总统先生,您要见一见那位中国大使么?”竞选助理又问道。
  罗斯福却犹豫起来。从感情上说,罗斯福不想见,此时的他正逐渐的对重庆方面失去信任,重庆方面表现出来的反抗意志,并没有罗斯福想象的那么强烈,这完全不像是国破家亡该有的表现。罗斯福真的很担心,某一天醒来,会看到重庆方面向日本投降的消息。毕竟连法国这种世界上的一流强国也投降德国了,中国这种弱国,难保不会投降日本。
  但是那一万美金的竞选经费,罗斯福却是真的舍不得,如果是1936年的时候,罗斯福或许不会在乎这一万美金的竞选经费,但现在是1940年,共和党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步步紧逼,罗斯福只领先4%,此时的罗斯福真的很需要大量的竞选经费来进行宣传。
  可收了人家的钱,就得帮人家办事,至少跟胡适见上一面,是免不了的了。
  也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一位负责情报的白宫幕僚走了进来。
  “总统先生,就在几个小时前,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我们的情报人员已经获得了条约大致内容。”
  幕僚说着,将一份文件递给了罗斯福。
  罗斯福打开文件之后,大体的看了一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因为条约里提到了,德意和日本互相承认各自建立的“新秩序”,而“新秩序”这个词,却让罗斯福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在文件的后面,还有美国智库给出的分析,智库的分析认为,德国绝对不会满足只在欧洲推行他们的“新秩序”,而日本也不会只把目光停留在东亚。德意日所谋求的,或许是一种全世界的“新秩序”。
  “我早就知道,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即便我们不去招惹别人,他们也会把所谓的‘新秩序’,推行到美国。”罗斯福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回复陈强吧,我可以抽出五分钟,见一见他们的驻美大使!”
  ……
  一万美金换取跟罗斯福见面五分钟,这是陈强这辈子买的最贵的一张门票!
  即便是放在未来,见美国总统也不用花这么多钱,正常情况下,参加白宫的宴会,捐个三十万美金也就够了,捐个五十万的话,绝对能有机会跟美国总统唠几句嗑。而1940年的一万美金,价值可要比未来五十万美金大的多。
  不过当陈强联想到滇缅公路被切断,国内目前正被封锁的情况,这花一万美金能让滇缅公路重新开放的话,那这一万美金绝对是花的物有所值。毕竟那么多物资运不进中国,只能放在仓库里,光是损耗和折旧,损失的都不止一万美金。
  然而这种政治献金的手段,也只有陈强能用,换成是大使馆的人,就不能用这一招了。因为美国的政治献金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私人捐助的政治献金限制很小,而他国政府的政治献金,是绝对不允许的。
  胡适的运气也真的挺不错,由于德意日三国签订了同盟条约,而且还提出了所谓的“新秩序”,导致罗斯福不得不重新调整外交策略。增加对华援助,以及加大对日本的禁运,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美国向英国施压,希望英国可以重新打开滇缅公路,而那份德意日同盟条约,也让英国意识到,日本跟德国是穿一条裤子的,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迟早会受到日本的进攻,一味的妥协已经没有意义了。
  于是乎在10月8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重开滇缅公路,中国对外的唯一通道再次开通。
  随后的十月底,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军队成功的收复了南宁。
  接着这个时机,宋特使终于见到了罗斯福,然后用中国的钨矿作为抵押,从美国获得了2500万美金的借款,签订了一份《钨砂借款合约》。
  这一系列的结果,是陈强事先并没有想到的,他花一万美金,不过是为了给胡适牵线搭桥,让胡适可以见一见罗斯福,让滇缅公路再次开启。
  却没想到中国的外交官们还真给力,顺着绳子往上爬,还真的又从美国人那里弄到了2500万美金的借款。
  这么一算的话,陈强的那一万美金的门票钱,不仅换来了滇缅公路的重新开通,还从美国借来了2500万美金,还真的是赚大发了!
第二五二章
当一回金主爸爸
  转眼间又到了圣诞节,陈强却觉得,去年的圣诞节还历历在目。
  走下火车,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陈强望向四周,发觉洛杉矶火车站并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年过的好快啊。”陈强忍不住轻叹一口气。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1940年对于陈强来说,必然会是很忙碌的一年,因为1940年是奥运年,陈强会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再刷上几枚奖牌,打破几个世界纪录。
  可惜的是,战争让奥运会化为了泡影,陈强没有机会第三次的站上奥运会的舞台为国争光。
  然而事业上的忙碌,却也让陈强从年初忙到年尾。陈强仔细想来的话,这一年也做了不少的事情,为健身房找了十几个加盟商,让日本人买不到废铁,帮助胡适搞定了“华锡借款”,而他本人也靠着卖呼啦圈,成为了百万富翁。
  联想起自己刚来到这个时代,当报童时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每天早上一起来,首先是算算今天能不能把饭前赚出来,陈强突然觉得,他真的很幸运,现在的他不仅不愁吃喝,还在美国有了一些产业,未来再投资一下微软、苹果什么的,那也能当个亿万富翁,子孙几代人都不用愁钱了。
  想到子孙后代,陈强不由得想起了埃丝特,也就是他的妻子。
  “有半年没有见埃丝特了,不知道她是胖了还是瘦了。”
  陈强走出火车站,老远的便看到了埃丝特的身影,她本来就是个美女,今天又穿了一件红色的大衣,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陈!”埃丝特看到陈强,快步的跑了过来,直接涌入到了陈强的怀中。
  所谓小别胜新婚,这两人又是小别,又是新婚,自然是各种秀恩爱,狗粮撒一地。
  两人平时是经常通信的,埃丝特已经知道,陈强卖呼啦圈赚了一大笔钱,现在他们可以在之前买的那块地皮上,建一栋属于两个人的别墅了。
  而陈强也知道,埃丝特已经开始走上了演员的道路,她在米高梅的电影当中,演过几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俗称龙套。
  现如今陈强也是百万富翁了,所以对于埃丝特的演艺事业,陈强倒是挺看得开的,反正家里有钱,就算埃丝特把演戏当玩票也无所谓。如果埃丝特愿意的话,陈强甚至可以出钱,给埃丝特投资一部电影。
  这一年的圣诞节,陈强依旧在路易斯·威廉姆斯家中渡过的。不过今年的气氛与去年不同,少了一分尴尬,而多了一分的融洽。
  去年来洛杉矶过年的时候,陈强和埃丝特还是恋人的关系,路易斯·威廉姆斯甚至会有一种“我把你当朋友,你却睡我女儿”的感觉,威廉姆斯夫妇面对陈强多少是有些尴尬的。而今年,陈强与埃丝特已经结婚,威廉姆斯夫妇反倒是更能够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而陈强又体会到了那种,久违的“家”的感觉。
  ……
  壁炉里的木柴发出了刺啦刺啦的声音,路易斯·威廉姆斯家中养的那条狗,一脸安逸的趴在陈强的脚边,或许是因为吃饭的时候,陈强总是会喂给它一点东西吃,所以这狗子很喜欢陈强这位家庭新成员。
  旁边的收音机里,罗斯福正滔滔不绝的做着演讲。
  1940年美国的总统大选就已经落幕,罗斯福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开始了他第三个任期。
  而过去的一个月里,欧洲的形势却也是急转直下,不列颠之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德国轰炸了英国,英国也轰炸了德国,英吉利海峡上空,成为了两国空军的绞肉机。
  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虽然英国在战役中损失巨大,但是德国却始终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无法瓦解英国的海军和海岸防卫力量,因此也就不能登陆英伦三岛,德国人不得不放弃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转而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然后便是数百万德军倒在了苏联的冰天雪地里。
  在这种局势之下,刚刚连任成功的罗斯福总统,开始了他第十二次的“炉边谈话”,也就是如今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的内容。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算是很著名的政治性公关活动,1933年,罗斯福就职美国总统的第八天,在总统府楼下的外宾接待室壁炉前接受了美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从此后这种采访就被命名为“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的十几年来,一共进行了几十次的“炉边谈话”。前几次的“炉边谈话”都是针对经济大萧条的,而也是因为罗斯福带领美国人走出了经济大萧条,所以“炉边谈话”被广大美国人所熟知,以后每一次的“炉边谈话”,都成了美国人民必听的内容,收听率远比未来超级碗的收视率高的多。
  而这一次的炉边谈话,罗斯福很强烈的表示,美国不认同德意日所谓的“新秩序”,同时罗斯福还明确表示,美国将会大规模的军援英国和中国。
  这绝对是陈强最希望听到的消息。虽然之前美国一直在支援中国,但那都是以借款的形式,而且每一笔借款还都有抵押,无论是桐油、锡矿还是钨矿,这些抵押物的价值都要超过美国借款的金额,所以美国通过这种所谓的“援助”也赚了不少。
  如今罗斯福的第十二次炉边谈话,却释放了一个新的信号,美国的借款,将会变成援助,而且还是“军事援助”,这大概是国内抗日战场上最需要的。
  “好消息啊,估计还待在华盛顿宋特使肯定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罗斯福,跟他谈那三亿美金援助的事情吧!”陈强心中暗道。
  德意日签订军事同盟的时候,中国用钨矿借到了2500万美金,而当时宋特使又提起了那三亿美金的援助,可见宋特使对于自己来美国的任务还是没有死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