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74


第二十章
群体性事件
  刘班头在慈善堂呼来叱去,浑不将赵然这个正儿八经的道院执事放在眼里,赵然恼怒之余,也在暗暗琢磨,这到底是哪里来的二百五,行事根本不讲规矩!
  赵然费了半天力气,又跑衙门又出银子,还亲自设计并监督施工,好不容易将慈善堂操办起来,就是为了这家善堂能够一直运转下去,长期给自己提供功德力,并为自己将来做更大的事情夯实基础。
  如果今天这件事情让刘班头得逞,如果他赵然连这些投奔他的贫苦百姓都护持不住,那么今后还会有人敢在这慈善堂逗留下去么?这家慈善堂还能有效运转下去么?今日的事情,不仅是一家慈善堂的事情,关乎到的是他赵然的信誉问题,如果他今天任凭刘班头搅风搅雨而无力惩处的话,他的修行之路必然会遭遇重大挫折。
  既然刘班头不好好说话,那赵然也不想和他好好说话了。他径直走上前去,将还在跪着的李管事扶起,亲手为李管事解开绑缚在身上的绳索,口中安慰道:“贫道晚来一步,老先生受苦了。”
  李管事愤愤道:“赵方主,这帮杀才欺人太甚,老夫只是上前理论两句,他们便动手打人。”
  赵然点头道:“老先生勿恼,贫道替老先生做主。”
  赵然动手解开李管事的绑绳,立即就有两个差役上前制止,喝道:“好大胆子!住手!”
  赵然猛地转过身来,指着两个差役的鼻子骂道:“狗一样的东西,贫道乃无极院方堂方主,尔等待要怎样?莫非还想绑了贫道?”
  说一千道一万,赵然毕竟是正经的受牒道士,而且还是道院执事,放在平时,这两个差役连上前巴结的机会都没有,如今被赵然近距离指着鼻子怒骂,一时间还真被镇住了,偷眼向刘班头望过去。
  刘班头脸上似笑非笑,挥挥手招呼两个差役回来,冲赵然道:“也罢,便卖道长个面子,这老头就放了,刘某不予追究。剩下的,道长就不要插手了。”转过头来向几个跟班道:“照我刚才说的法子,查人!”
  “慢!”赵然不得不再次挺身而出:“刘班头你究竟要查什么人?此事不可不说清楚,否则贫道绝不容许你擅自祸害百姓!”
  “祸害百姓”这顶帽子一扣,刘班头微微动容,这个罪名可不是好当的,于是不得不郑重解释道:“便告诉你也无妨。县中受了状纸,有些欠债不还的刁民逃到了你这里,刘某受我家老爷所托,前来拿人!”
  大明最重人命和盗抢之类的案子,赵然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现在证实了案件涉及的是“经济纠纷”,他心中松了口气,又问:“逾境拿人,可有文书?”
  “公文已发至谷阳县衙,不信你可自去衙门里问你家孔县尊。”
  “此善堂为我无极院所办,乃属道产,你来此地拿人,可有西真武宫出具的公文?或者你平武县中阳院公文?”
  大明朝跨境办案,概例需要移送公文,比如这次刘班头到谷阳县办案,就需平武县给谷阳县出具公文,当然,谷阳县若是不卖平武县面子,平武县的衙役仍旧不能在谷阳县执法,除非平武县搬出府衙的命令来,不过一般来说都不会强硬拒绝,否则就等若撕破脸了。
  同理,如果案情涉及道门,那么除了官府的公文外,还必须出具道院的公文,要么是中阳院请求无极院配合的公文,要么是西真武宫要求无极院办理的命令,否则就是违法。
  赵然问题一出口,就见刘班头皱了眉,心中立刻大定,追问道:“究竟有没有?还请刘班头拿出来,否则还是请回吧,等着我无极院向贵县问责。”
  刘班头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回去,因道:“原先并不知你这慈善堂是道产,故此进来拿人,如今人犯已然拿到,你这慈善堂便有包庇之罪!想要公文么?这个简单,待刘某回去后,自然有董县尊移文中阳院,请中阳院出具公文便可。”
  赵然冷笑道:“什么人犯?没听说过!你刘班头擅闯我无极院所设之善堂,作威作福、搜刮民财、欺压良善,真当我无极院是好欺负的么!”
  刘班头怒道:“你这道士好不识趣,如今人犯已然束手就缚,难道你还想抵赖不成……”
  赵然也不理他,来到大鹏面前,冲着被衙役驱赶拘禁于此的百姓,朗声道:“乡亲们受苦了!”
  也不知是谁带头,百姓中便有人大喊:“赵道长,您发发慈悲,救救我等!”
  有人带头,立刻群起响应,都纷纷求告起来:“道长大慈大悲,小民等活不下去了!”
  赵然深深叹了口气:“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我大明天下四海承平,各地百姓安居乐业,实为盛世之象!但无论何时何地,总有宵小之辈趁隙而入、钻营狗盗、欺压良善,故有今日之事。但尔等放心就是,我道门向以拯救黎庶之苦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断不会坐视尔等为恶人所欺!好教诸位乡亲得知,只要有我道门在,便有慈善堂在,有慈善堂在,便有乡亲们的一口饭吃!”
  他跑过来发表一通演说,当然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也不是要给自己刷民望,树立什么高光的形象,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持住百姓们对慈善堂的信心,让他们相信慈善堂能给予他们庇护,同时也是要让这些人给自己作证,自己动手收拾这帮平武县来的差役,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至于怎么个收拾法,那还用问么?赵方主刚刚炼制成功一套月鸣幻景阵盘,正好拿这些差役试手。
  赵然指着刘班头等人,语调中满是悲愤:“在如此盛世之中,在朗朗乾坤之下,竟然有恶差行此不法之事,强自搜查道院、胡乱摊派罪名,鱼肉乡里、盘剥百姓,乡亲们,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们能忍么?反正贫道是忍不了……”
  百姓的情绪被赵然一通话给完全调动了起来,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地地道道的穷苦百姓,早吃够了官差的苦头,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活命的地方,没想到这些官差又跑来生事,心里早就憋着怒火了,如今被赵然鼓动,当即就轰然响应起来,纷纷嚷道:“请道长为我等做主!”
  “惩治恶差!”
  “还天下朗朗乾坤!”
  刘班头又惊又怒,喝道:“姓赵的道士,切莫在此胡言乱语……”
  赵然见民意可倚,心中有了底气,刚要动手,忽然见到人群中呼喊最卖力的一个人正是金久,也不知他何时溜了进来,而且还没穿道服。见到了金久,那么想必关二他们也差不多该到了,于是赵然再往边上看去,果然见到关二等人正从大门外围观的人群中往里挤。
  赵然冲金久使了个眼色,嘴角又往大门处一努,暗道老子要动手了,你回头跟关二他们堵住门口,别放跑了这些差役。
  就见金久愣了愣,似乎没能“领会精神”,赵然暗道你个笨蛋,嘴角又往大门外努了努。
  金久恍然,脸现坚毅之色,重重点了点头,猛然间振臂高呼:“乡亲们上啊!打死这帮狗杀才!”
  群体事件往往都是这样酿成的,只要有人带头,老百姓们非常容易陷入高亢热血的氛围之中。金久这一嗓子如同引爆了火药般,人群顿时从大棚下汹涌而出,将刘班头等十多个平武县差役卷了进去。
  我靠!老子不是这么设计的!赵然顿时目瞪口呆。
第二十一章
债权转移
  平武县的十来名差役毫无心理准备,被暴怒的百姓围起来就是一阵好打。
  有胆气壮一些的,抄起手中的铁尺、哨棒抵挡,但这些家伙什并没有多大杀伤性,被人群一围就施展不开了,反而惹得百姓发怒,拳脚之下更不容情。
  有胆小的,当即就向大门外逃去,却被关二等人堵了回来,于是慌不择路间绕着慈善堂狂奔,但哪里逃脱得了,被一一追上打翻在地。
  看着这不受控制的一幕,赵然的第一反应是坏事了,但细细琢磨片刻,却忍不住笑了。这种群体性事件如果放在赵然穿越来的那个时空,是相当严重的,无论对错,双方主要当事人都会被追究责任。可在这个世界,大明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却截然不同。道门力求稳定,官府最怕民变,只要激起民变,官府的通常做法是将引起民变者推出来顶缸,以求平息民愤,而对百姓则以安抚为上,只要百姓不将民变转化为“揭竿而起”,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是两种不同的执政风格,其根源在于执政者是否自信。
  恶差欺凌百姓,引发百姓群起反抗,单这一条,就保证了赵然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同时,恶差在没有经过道门允许的情况下,擅自闯入道院产业内搜捕,在程序上也保证了赵然的正确性。相通了这一层,赵然心里便安稳多了。
  当然,他也不能任凭愤怒的百姓将差役打死,否则很可能事情会产生变数。稍微看了一会儿戏后,赵然将金久和关二招过来,嘱咐他们赶紧收场,别弄出人命来。只要不出人命,他就完全能够站得住脚,不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有金久和关二帮忙转圜,刘班头等十来名平武县的差役总算没有当场毙命,不过也没少遭罪。刘班头鼻青脸肿自不用说,嘴角满是鲜血,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其余差役大多如此,有两个抵抗最激烈的,伤情则要严重一些,看样子腿被踩断了,正疼得在地上打滚。
  赵然让人将差役们集中过来,然后开始训话:“人生于天地间,善恶之念须得分明透彻。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尔等心存恶念,必召恶报,非怨他人,全在己身。且不仅报之汝等,待汝等犯过,聚少成多,反无辜报应于后人。做了恶事,是会遭报应的,不仅报应于你们身上,还会牵连到你们的子子孙孙。贫道今日实在是不忍,故此提醒你们,也不知你们听不听得进去。”
  大明以道门为国教,赵然讲述的这些善恶报应及承负的道理,人人都听说过,只是平日里压根儿没去在意。今日他大义凛然宣讲起来,百姓们都听得很认真,当即纷纷拜服:“道长慈悲,多谢道长点化。”
  只刘班头等平武县衙役撇过头去,一语不发,看样子是听不进去的。
  赵然也不以为意,他说这些话的用意是在为自己的正义性添砖加瓦,也没指望别人就此改邪归正,刘班头等人要是当场涕泪横流着表示要改邪归正,那他反而会觉得不大对头。
  赵然道经念得很好,功课十分通透,宣讲起来毫不费力,呱啦啦一通好讲,直到口干舌燥,这才罢休。刚刚讲完,他就忽然察觉自己气海内的功德力增添了一百多丝,不禁心下大喜,原来教化世人也是增加功德的好路子啊,看来慈善堂的这些穷苦百姓,对自己的宣讲还是蛮有领悟的嘛!
  有了收获,赵然心情更加好转,于是便打算不为己甚,就此收手。
  “刘班头,贫道好言相劝,也不知尔等可曾听进去。今日之事贫道也不打算继续追究,但如果尔等继续为恶,贫道便要将此事报知平武县中阳院,到时由中阳院处置你们这些肆意激起民愤的蠹虫!言尽于此,仔细思量吧。”
  这些差役今日在慈善堂大受挫折,赵然本人虽说不怕,但也得防着他们事后来无极院捣乱,故此得把这些话说在前头,提前恐吓一番。
  却没想到那刘班头昂着脖子道:“今日之事,且不论对错。但你慈善堂的确收容了不少欠债而逃的刁民,赵道长,你护得了一时却护不了一世,这案子总是没完的!”
  金久喝道:“狗杀才,莫非你是不想活了!”
  刘班头被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以言语挑衅,但半肿着的眼睛却依然看向赵然:“赵道长,就算刘某认栽,但回去后如何向我家董县尊禀报?赵道长总得给句话吧?”
  刘班头这几句话虽然很不中听,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赵然想了想,便道:“究竟有哪些人是在你平武县入案的?”
  刘班头伸手从怀中摸出一张签押单,赵然接过来一看,上面写了二十多个名字,于是转给李管事:“找一下,是不是在我慈善堂中?”
  慈善堂有收容百姓的登记簿册,李管事核对了一番,然后将人挑了出来,总计有七户在这名单之上,都是全家一起逃过来的。欠得多的有二十多两,少的也有七八两,当然算的是本金加利钱,实际上的本金并不多。
  李管事又细细问了一遍,这些百姓倒也没有隐瞒,坦承确实欠了债,随即都跪在赵然面前,请赵然相救。
  又是高利贷!赵然无奈,向刘班头道:“回去告知你家董县尊,这债,我慈善堂应了。”
  有了赵然的承诺,刘班头便也算是完了差事,可以回平武县结案了,因此不敢再逗留,带着一帮差役离开了慈善堂,来的时候嚣张跋扈,走的时候却狼狈不堪。
  赵然目送刘班头等人离开,关二在身边叹息了一声,道:“看不出来,姓刘的倒还是硬骨头。”
  赵然隐约觉得有些不对,但一时之间也无法可想,只是摇了摇头。他现在要处理的是这七户逃到慈善堂的穷苦人家,暂时没有精力顾及其他。
  赵然确实为了修炼功德力而大做好事,但做好事绝不能滥做,否则不可能长久。比如这七户逃至慈善堂的人家,赵然当然有财力帮他们还债,可如此一来,就会在慈善堂中形成不公。每个人都有小算盘,都会私下里想:你慈善堂替这七户人家还债,等于变相给了他们一笔银钱,那我为什么就落不到一个铜板呢?机灵点的也许会由此自动脑补出一条挣钱的路子:我也去借钱,然后躲到慈善堂来,你赵道长不是钱多吗?到时候让你赵道长帮我还钱就是了。
  如果这个念头不能遏制住,那赵然就不是赵善人了,而是赵傻子,是所有人眼中的冤大头。
  因此,赵然也不藏着掖着,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这个道理直接讲透,顿时息了少数人的心思。那七户欠债的百姓当即有些犯晕,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究竟是还钱呢还是不还钱。
  赵然的解决办法其实不复杂,就是债务转移——将欠债的债权赎买过来,由慈善堂持有。他准备拿出一千两银子,成立慈善堂善金,这笔善金专门用于赎买穷苦百姓的高利贷债权。也就是说,这笔债暂且由慈善堂承担,帮助百姓还钱,然后百姓再把钱还给慈善堂。当然,债期会酌情延长一倍或者两倍,最多不超过三倍。
  举个例子,有人被逼无奈之下,向大户借了十两银子,约定五分利,半年还款。如果他无法还钱,慈善堂可以出面,将钱还给债主,然后向这户百姓收债,但还款的期限会延长到一年、一年半甚至两年。
  如此这般,百姓便有了还债的能力,慈善堂的损失也几近于无。百姓们自是欢欣鼓舞,赵然也乐得增添功德。
  不过金久却忽然凑到赵然身边,耳语道:“方主,我刚才看了,这七户百姓都有平武县开具的路引。”
  赵然一听,顿觉不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