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702

  整个基金会的高层,除了文绣和几位名誉会长、副会长,以及由富商担任的名誉委员外,其他全部被抓进警察局,这特么是一锅端啊!
  其实大部分职员贪得不多,一年也就分个几百上千块,主要都被正副秘书长和相关负责人拿走了。
  按照正常做法,都是抓大放小,避免日常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但周赫煊居然把人全撸了,大鱼小鱼通通开除,其中不乏为筹建希望小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即便是贪得最多的富双全,也是个很有能力的家伙,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就是在此人手中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只不过摊子铺开后,富双全就没了进取心,整天啥事不干,挖空心思搞贪污。
  有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希望基金贪腐案”报道以后,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不降反增。因为周赫煊治理贪污的做法,让人看到了真诚,同时也更加受到国民信任和尊重。
  全国各地多家报纸,纷纷发表文章,盛赞了希望教育基金会的做法,同时也号召政府彻查贪污。
  好吧,凡事都需要衬托。
  跟如今中国的各级政府比起来,希望教育基金会太廉洁了,宛若一朵圣洁无瑕的白莲花。
  朱湘被周赫煊任命为基金会副会长,专门负责钱款监督事务,并在近段时间内,与文绣一起负责招聘事宜。
第293章【捐赠】
  曾经的奉天省,就在春节的前几天,被改名为辽宁省,而奉天府,则改称沈阳市。
  富双英心急火燎地赶到大帅府外,整整掏了100块大洋塞给侍卫,对方才立即进府帮忙通报。
  片刻之后,侍卫回来说:“富局长,今天司令不见客。”
  富双英以为自己送的钱不够,又掏出一摞大洋说:“兄弟,拜托了,老哥真有急事。”
  侍卫收下银子,从怀里摸出个文件袋,递给富双英道:“富局长,司令让你好自为之,请回吧。”
  富双英满头雾水地打开文件袋,只看到第一份文件,就吓得冷汗直流。这文件袋里装着的,居然都是他在矿务局和沈阳关收受贿赂、贪污腐败的证据。
  “兄弟,谢了啊。”富双英揣着文件袋就走,哪还敢在大帅府有半刻停留?
  至于堂兄的案子,只能花钱请律师,然后找天津的朋友疏通法院,看能不能轻判几年了。
  “周赫煊这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老子跟你没完!”富双英在心里把周赫煊给骂了一万遍。
  富双英也只能偷偷咒骂,他属于士官派出身,跟杨宇霆是一系的。后来被郭松龄编为新军,勉强搭上张学良的线,但骨子还是被划为士官派。
  上个月士官派领袖杨宇霆被处死,而富双英又有投敌的前科,他能当上矿物局长和沈阳关监督,全靠着张学良念旧情。换成那些冷血的司令,早让富双英滚蛋了,这次就是个把他撤职的好机会。
  从此之后,富双英都夹着尾巴老实做官,甚至连收受贿赂也不敢玩太大。
  直到抗战期间,汪兆铭组建伪政府。富双英因为北伐期间曾投靠过汪兆铭,借着这层关系,他很快便当了汉奸,一直做到汪伪政府的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和参军处处长,最终被新中国以汉奸罪处死。
  ……
  大帅府内。
  张学良感慨道:“还是明诚有魄力啊,换成是我,可不敢这么大刀阔斧的惩治贪腐,否则半个东三省都要乱套。”
  冯庸笑道:“他那是船小好调头,东北治贪牵扯太多,不可同日而语。”
  “我特别希望,手下有个明诚这样的人,敢于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下手,”张学良苦笑着说,“这种事我不能亲自出面,就像父帅当初任用王永江一样。让王永江在前面唱白脸,父帅自己在背后唱红脸,如此扇个巴掌再给个甜枣,才能有条不紊的整顿乱局。”
  “王先生还活着就好了。”冯庸惋惜地说。
  唱白脸也不是人人能唱的,必须有手段、有能力才行。否则一旦坏事,必然引起反扑。
  王永江当初虽然得罪了无数奉军权贵,但他把东北治安搞好了,把东北的财政搞好了,让人根本挑不出可攻击的地方。甚至连那些利益受损者,在说起王永江的时候,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佩服。
  张学良苦笑道:“周明诚就是又一个王永江,可惜我没有父帅那般的人格魅力,一直无法把他请出山。东北如今内忧外患,却没有经天纬地的人才可用,难啦。”
  “日本人又发难了?”冯庸问。
  张学良点头说:“日本人让我履行新五路条约。”
  所谓新五路条约,就是张作霖死前签署的卖国合约。日本人在东北易帜后,更加迫切地想要攫取东北利益,天天换着法子找张学良麻烦。
  至于那个见鬼的破合约,张学良都懒得理会,说张作霖一直把合约带在身边,遇刺时被炸弹爆发的火焰焚毁了。
  日本人有苦难言,因为这属于半秘密合约,只能靠合约签署者张作霖来履行。但张作霖被他们炸死了,合约自然随之作废,张学良坚持耍赖的话,他们也毫无办法。
  “明诚确实才华绝世,而且料事如神,”冯庸赞叹说,“南方的局势,正朝着明诚预言的方向发展,常凯申和李宗仁、白崇禧的军队,已经在鄂、皖边界对峙了。”
  张学良颇为气愤道:“枉我还以为常凯申是个能办大事的,以为他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谁知却是个独裁小人。”
  裁军一事,让天底下所有军阀,都看清了常凯申的真面目。
  如果常凯申一心为公,携领袖身份、国家大义与民众舆论,他想裁军根本没人敢反对,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也打不起来。
  裁军嘛,可以,大家一起裁,利益分配可以坐下来慢慢谈。
  当初的汤山分赃大会,冯玉祥被常凯申坑成那样,还不是只能发几句牢骚,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吞。
  但常凯申却是打着裁军的幌子,只裁别人,不裁自己,以此为借口收拢兵权,这尼玛是人干的事儿?
  冯庸说:“南方大战就快打响了,北边很可能也会牵扯进去。六子,我觉得明诚说得对,东北的首要任务是抵抗日本入侵,不要轻易入关掺和。”
  “日本是要防,但关键时候,我们也要入关平息战乱,让中国重归和平。”张学良跟周赫煊的想法不一样。
  张学良的观点就是要投机,一来为国平乱,二来为东北捞好处。他虽然时刻堤防日本,但却不认为日本人敢轻启战端,毕竟奉军好几次入关,日本人都没有趁机出兵。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张学良调动奉军入关,去掺和中原大战,从而被日本关东军趁虚而入。
  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国打完中原大战那场内战后,国力损失太过惨重。全国士兵死伤30余万,地方军阀被打残,中央政府又消耗军费数亿元,各地物价飞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再打仗。
  东北军虽然没有受到损失,但无法以三省之力独扛日本。
  日本关东军就是看到了这点,才敢悍然出兵,因为吃准了南京政府没能力宣战。就算宣战,也是宣而不战,欠了一屁股外债,中央哪里还有钱打仗?
  等冯庸离开后,张学良打开抽屉,看看里头躺着的电报纸,越想越觉得没滋味。
  那电报,是冯玉祥发来的,联络张学良一起反蒋。
  “鹤如,”张学良叫来副官,“以我私人名义,给希望教育基金会捐一万元,顺便让《大公报》登报公布消息。”
  张学良办事还是很地道的,一万元捐出去,既能弥补他和周赫煊之间的裂痕,又能表达自己大公无私的态度。
第294章【废除中医】
  三乐堂。
  初春阳光正好,怀孕七个月的孟小冬,正在女佣的搀扶下在花园散步。
  周赫煊坐在门口长椅上,问道:“进展如何了?”
  朱湘道:“招聘工作很顺利,初步筛选出24人……”
  “我是说贪污教育善款的案子。”周赫煊苦笑。
  “富双全拒不承认贪污,但下面的普通员工已经招供了,天津地方法院决定4月初开庭审理。”朱湘说。
  普通员工贪得不多,只能分点鸡零狗碎的小钱,他们自然痛快认罪。如果积极退还赃款的话,可能都不用坐牢,反而是几个主犯死咬牙不松口。
  朱湘不仅热血愤青,而且属于阴狠之人,居然不声不响的花四个月时间,把一些重要证据搜集到手,让富双全等人根本无法抵赖。
  周赫煊不想再谈这事儿,笑问:“听说尊夫人快生产了?”
  “是快足月了。”朱湘说起这个,脸上终于露出微笑。
  周赫煊说:“等孩子出生,我可要做干爹啊。”
  “哈哈哈,没问题。”朱湘大笑不止。
  事实上,朱湘并不爱自己的妻子,因为属于包办婚姻。
  浪漫诗人嘛,心里多少都有对爱情的向往,总觉得包办婚姻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
  历史上朱湘混得很惨,但他的妻子刘霓君始终不离不弃,甚至在朱湘最落魄的时候,在纱厂做女工养活全家,慢慢的把朱湘给感动了。
  后来朱湘留学美国,两年内给妻子写了106封情书,相当于一个星期写一封,可见两人感情还是不错的。
  只可惜,朱湘由于生活事业双双受挫,精神出现问题,性格变得越来越狂躁。到最后整天疑神疑鬼,颇有些被迫害妄想症的征兆,甚至怀疑妻子出轨,经常对妻子进行家暴。
  刘霓君实在无法忍受,主动提出离婚,破灭了朱湘最后一丝生的希望,怀揣着两本诗集跳水自杀。
  就现在的状况来看,朱湘的精神还比较正常,对妻子虽然冷淡,不过已经慢慢接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