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702

  “周先生,好久不见!”耳边传来响亮的声音。
  周赫煊抬头一看,顿时笑着站起来问候:“原来是安特沃普先生和安特沃普夫人,两位好!”
  这位安特沃普先生,其实就是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周赫煊在上海结婚时,他还带着妻子来参加婚礼,彼此之间算是有些微末交情。
  “你还是叫我的中文名马慕瑞吧,我都习惯了。”马慕瑞说着流利的中文道。
  马慕瑞的夫人艾莉丝笑问:“周先生这是要去美国吗?”
  “是的,”周赫煊顺口问,“两位呢?”
  马慕瑞耸耸肩说:“我这次是卸任回国的。”
  马慕瑞算是个亚洲通了,他20多年前就在美国国务院任职,10多年前担任驻华公使参赞,随即又转任驻日大使馆参事,然后调回美国担任国务院远东司司长。
  前几年,马慕瑞再次来到中国,担任美国驻天津总领事,后来升任美国驻华公使。
  美国归还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是马慕瑞负责谈判的。他去年还受常凯申邀请,前往东北与张学良接触,表示美国支持东北易帜。
  别以为这家伙心向中国,他属于美国外交系统的强硬派,一切以美国利益为重。他本来是反对归还中国关税权的,只不过美国国务卿勒令他展开谈判。
  顺便一提,这家伙还是美国前国务卿的特别助理。
  “卸任回国吗?”周赫煊笑道,“看来马慕瑞先生是要高升了。”
  马慕瑞吐槽道:“见鬼的高升,我倒是更愿意留在远东。咱们那位新总统,可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
  好吧,看来马慕瑞是民主党的人,跟共和党的总统胡弗尿不到一个壶里。
  马夫人艾莉丝问:“周先生,你这次去美国,是要去哪所大学做学术交流吗?”
  周赫煊也不隐瞒,实话实说道:“我觉得美国股市快崩盘了,顺便跑去做空赚几个小钱。”
  “哈哈哈,”马慕瑞仿佛听到天大的笑话,“周先生,或许你可以存100美元在我这里,免得赔光了没钱买回国的船票。”
  唉,每次说实话,咋就没人愿意相信呢?
  周赫煊耸耸肩:“拭目以待吧,我不是开玩笑的。”
  艾莉丝说:“周先生,你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且听说在美国长大,有没有想过写一本关于美国的小说?”
  “这主意不错。”周赫煊笑道。
  海上旅途漫漫,不找点事做会把人逼疯的。
  三年前,《留学生》杂志还专门刊登过留学指南,文章特别提醒:留学生最好带上乐器和书籍,方便打发船上的无聊时间。
  周赫煊这次去美国,除了花旗银行国际账户的存折外,他身边是啥都没带。
  那就干脆写小说好了,估计等轮船在旧金山靠岸,周赫煊的新作已经写完了,正好可以找美国出版商出版发行。
  至于写啥书?
  美国读者不喜欢太文艺的东西,必须足够商业化才行。
  《乱世佳人》的原作者估计已经完成初稿了,这本书是抄不得的。
  当然,此书还要再过七年才能出版,周赫煊如果提前把书稿拿出来,完全可以截胡,只要别怕原作者跑来找麻烦。
  趴在船舱里想了好半天,周赫煊觉得什么书都不用抄,直接把《泰坦尼克号》改编成小说即可,反正他上次还给婉容讲过这个故事。
  周赫煊突然来了恶趣味,他想把《泰坦尼克号》写成科幻故事。
  也即是说,对电影情节不做大修改,一出场就是几十年后的老萝丝。
  嗯,以20世纪末的未来人视角,讲述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的故事,这不是科幻小说是什么?
第313章【抵美】
  远洋客轮在东京港停留一日,等许多日本旅客登船后,才开始继续航行,下一站是夏威夷。
  周赫煊写小说的速度很快,因为故事情节早就有了。他需要费心的,就是把一些未来物品,用科幻小说的词汇阐述出来。比如人造卫星、比如水下探测器、比如影像显示器、比如移动电话等。
  心血来潮之下,周赫煊还用铅笔画着各种插图,而且故意把未来机器的外形扭曲。
  周赫煊把水下探测器画成小型潜艇模样,把影像显示器(闭路电视)画成圆形,把人造卫星画成带着无数天线发射器的怪物。
  为毛要写人造卫星?
  看看周赫煊的小说内容吧:
  “公元1990年时,人类已经进入电气智能时代。搜寻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探测船,拥有远洋自动航行能力,它靠人造卫星信号定位,单位精确到以海里计,船长不需要再使用罗盘……
  人造卫星就如同月球一样,围绕着地球空间轨道运行,它平衡了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和月球引力的互相作用,拥有自身固定的环绕轨道……
  就像无线广播一样,人造卫星如同太空中的信号塔,随时随地向地球传输各种信号波。20世纪末的人类,可以随时随地的打电话,不用再受到电话线的束缚,正如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区别……
  布洛克·诺威特通过声呐系统,探测到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他让助手启动水下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拥有防水的摄像头,将海底的影像真实传输到船舱控制室……”
  二十多年后,当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回《泰坦尼克号》这本小说。
  科幻小说的预言成功并不稀奇,比如飞机、潜艇、计算机发明出来以前,就有科幻作家在小说里面提到过。人们之所以如此惊讶,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广为人知,到50年代早已经家喻户晓了。
  2000年8月30日,第6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多伦多举行,评选出“20世纪影响深远的十大经典科幻小说”。“汤姆·斯威夫特”系列小说获得冠军,而《泰坦尼克号》在这个榜单排名第四。
  虽然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泰坦尼克号》视为爱情小说。但它被选入“20世纪十大经典科幻小说”榜单,却没有科幻爱好者站出来反对,因为里面提到的“未来”科技全都变成了现实。
  科幻迷们甚至感觉惋惜,因为周赫煊的科幻作品太少了,而且这还是披着科幻皮的爱情小说。
  有人戏言道:“周赫煊是一个被史学研究耽误的科幻大神。”
  连续把自己关在船舱里创作半个月,周赫煊终于出来透气了。他受马慕瑞夫妇的邀请,跟张谋之一起去听交响乐演奏。
  这玩意儿属于高逼格,嗯,主要是门票钱太贵,一般人舍不得听。
  “周,想必不用我来介绍了吧,”马慕瑞指着身边的英俊青年说,“这是著名的戏曲家梅兰芳先生。”
  周赫煊笑着伸出手:“梅老板你好!”
  “周先生好。”梅兰芳和周赫煊握手道。
  周赫煊介绍说:“这是我岳父张谋之先生。”
  梅兰芳点头道:“张先生好。”
  张谋之热情地说:“今日一睹梅先生风采,果然名不虚传。”
  几人寒暄片刻,便一起走进演奏大厅,里面只有稀稀拉拉20多个观众。
  大家素质还是很高的,进入演奏厅后都自觉闭嘴,没人发出噪音,只等着乐团演奏开始。
  第一支曲子比较欢快活泼,演奏的是舒曼的《春天交响曲》。
  马慕瑞夫妇正襟危坐,满脸陶醉的表情,似乎完全沉溺于音乐的美妙世界当中。
  梅兰芳则双眼微闭,嘴角微微翘起,指尖在座椅扶手上无声拍打。这位京剧大师,也是非常时髦的,平常喜欢听交响乐和看电影。
  《春天交响曲》只演奏了前两个乐章,接下来便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现场的演奏效果颇为震撼,即便是周赫煊,也被乐曲声激得头皮发麻,有一种想要和命运抗争的冲动。
  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乐团演奏终于结束。
  梅兰芳走到演奏大厅外,随口问:“周先生准备去哪儿?”
  “纽约。”周赫煊说。
  “那正好,我们顺路,”梅兰芳说,“我要先去一趟华盛顿,然后赴纽约百老汇演出。”
  不管是去华盛顿,还是去纽约,都得坐漫长的火车前往,说起来还真算顺路。
  马慕瑞建议道:“周先生如果有空,也一起去华盛顿吧。国务院的那些官员们,肯定愿意跟你聊聊。”
  周赫煊估摸了一下时间,笑道:“荣幸之至。”
  又过了二十七天,9月中旬,轮船终于抵达旧金山。
  周赫煊已经完成《泰坦尼克号》初稿,大概有20多万字,顺便还抽空画了8副插图。
  众人在旧金山休息两天,稍微缓解了一下旅途的疲惫。就在这时,中国驻美公使正式发来邀请,希望周赫煊能够去华盛顿一趟,大使馆为周赫煊和梅兰芳准备了欢迎宴会。
  大使馆发函相邀,不去也得去了,否则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漫长的西部大铁路,众人坐了整整两天时间,居然都还没抵达终点。
  周赫煊暗暗吐槽火车速度太慢,张谋之却感叹道:“真是工业杰作啊!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有这么长的铁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